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中游鱼类及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11年黄河水利委员会连续进行了11次调水调沙活动以解决黄河泥沙严重淤积的问题.2011年6~8月,在黄河小浪底水库第11次调水调沙期间,通过在黄河中游(万家寨水库至三门峡大坝河段)设置鱼类采样和生态敏感区监测断面,对渔获物组成及生态敏感区变化进行了分析、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导致黄河中游鱼类平均资源量损失均在50%以上,种群多样性指数大幅降低,主要经济鱼类鲤、鲫、鲶占渔获物重量由调水调沙前的87.75%下降到调水调沙后的81.79%,黄河南营段、圣天湖外滩“三场”功能基本丧失,对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对黄河中游渔业生态敏感区和鱼类种群影响显著,并针对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措施,为黄河中游水生生物养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小浪底水库每年需进行调水调沙,水库水位剧降,最高落差可达50m,最大流量达4 000m~3/s以上,严重破坏水库水生动植物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影响小浪底水库网箱养鱼等。2013年以前,小浪底水库通常以6m×6m×2.5m和15m×8m×2.5m网箱养殖鲤和草鱼。本文针对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特点,研究一种新型、环保、生态、高效、优质的网箱生态养殖大规格鲢鳙模式,2014年11月-2015年6月进行试验。试验网箱6m×6m×4m,箱间距5m,箱行距30m,每箱投放体质量800~1 000g/尾的鲢鳙鱼种150尾左右,养殖240~260d,出箱规格达到1 500~2 500g/尾,成活率91.5%,箱产值3 500~4 500元,净利润1 862元。养殖过程中不投喂。  相似文献   

3.
减缓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鱼类资源影响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前、中、后与黄河联通的伊洛河鱼类资源密度变化情况的调查研究,验证了调水调沙过程中鱼类在伊洛河的规避行为;根据黄河小浪底水库上下游与黄河联通支流和湖泊的水文、水质现状,提出适宜作为鱼类庇护所的水体。  相似文献   

4.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渔业资源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调水调沙前、后黄河下游河道水域水质、水生生物、渔业资源的变化情况,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水环境、水生态、渔业资源产生了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具有叠加性和持续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11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表明,调水调沙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不明显,都是以硅藻门占优势,但是密度、生物量显著下降;浮游动物中轮虫种类明显减少,大型浮游动物甲壳类及枝角类部分消失,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正>小浪底水库,官方名称,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于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截流,2000年1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完工。水库坝高154m,坝长1667m。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两岸的渔业活动可追溯到10万年以前。小浪底水库建成,无疑是为发展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但是,从2001年开始,小浪底水库开始进行各种调水调沙实验,并每年进行一至数次的调水调沙。调水调沙的目的就是把河道淤积的泥沙冲走,但与发展渔业严重冲突。尽管建造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目的,是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发电。而发展渔业、环保、生态安  相似文献   

7.
一、小浪底水库及调水调沙概况小浪底水库位于洛阳市以北40公里、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水库自然条件优越,库区处于南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库区年降雨量600~660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35毫米,全年降雨天数为89天。水库为不完全调节水库,最大坝高154米,总库容126.5亿米3,正常蓄水位275米时,水库面积272.3千米2,水库回水长度128公里,水库采取蓄清排浑和调水调沙的运作方式。在每年主汛期  相似文献   

8.
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变化, 根据2012年调水调沙前、中、后3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 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 3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9, 隶属82337属。鱼类栖息水层类型组成变化较大, 前调查优势类群以底层鱼类为主, 中调查和后调查以中上层鱼类为主, 而适温类型组成则较稳定。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明显, 前调查平均生物量(6.4±1.9) kg/h, 站位分布较均匀; 中调查平均生物量(62.1±29.1) kg/h, 高值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 后调查平均生物量(48.2±17.2) kg/h, 高值主要分布在近河口及东南调查海域。3次调查丰富度指数(D)依次升高, 但各航次间差异不显著(P>0.05); 多样性指数(H¢)以前调查最高, 中调查最低, 各航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 均匀度指数(J¢)变化趋势和多样性指数一致。研究认为黄河调水调沙导致的泥沙沉降对底层鱼类产生了不利影响, 而淡水和营养盐的注入, 对中上层鱼类特别是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则产生了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调水调沙是以人工调控的方式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增加河床和水库主槽行洪能力的过程。根据2011―2013年调水调沙前(6月)、后(7月)在黄河口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相对优势度指数、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夏季渔业资源密度、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年际变化,并探讨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渔业资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渔业资源生物92种,其中鱼类52种;黄河口主要优势种为矛尾虾虎鱼(Chaemrichthys stigmatias)、枪乌贼(Loligo spp.)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等,各年份优势种有所变动;夏季渔业资源量有明显年际波动,在2011—2013年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各年间差异显著;黄河口渔业资源结构在调水调沙前后有明显变化,调水调沙后渔业资源平均密度增大,且近河口区资源密度较小;CLUSTER聚类分析表明黄河口渔业资源结构年际变化最为明显,其次是调水调沙前后的变化,而断面间的差异性最低。结论认为,黄河调水调沙引起的径流量、营养盐变化可能是引起调水调沙前后渔业资源种类组成、资源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2002年起,为扩大黄河下游主河槽过洪能力,减少小浪底水库淤积,国家已连续8年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和上游三门峡等水库联合调度,实施调水调沙试验,有效冲刷了水库泥沙和下游河槽,改善了下游河道和河口生态状况。但是,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也造成很  相似文献   

11.
从预防病害发生入手,应用沉淀分离、旋流分离和砂滤等固液分离技术,提高循环水量,增加固液分离、生物过滤、紫外线消毒等水质净化频次,保持鱼类、水质环境和病原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以生态清洁的方式健康养殖。结果表明,在生态清洁型循环水系统中养殖点带石斑鱼,养殖期12个月,无明显病害发生,养殖过程不用药,养殖产量为25.44 kg/m2,成活率87.42%。  相似文献   

12.
黄河小浪底水库主河道水域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2013年11月25日和2014年5月22日,使用分裂式波束科学鱼探仪(Simrad EY60,70 kHz,挪威)对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尾大坝至黄河三峡段主河道的渔业资源进行了2次声学调查。通过对鱼类目标强度的现场测量,使用回波积分方法对库区内不同区域鱼类资源平均密度、资源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探查和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库区内调查水域声学积分值(nautical area scattering coefficient,NASC)分别为29.38 m2/nm2和49.77 m2/nm2,对应的鱼类资源平均密度分别为0.016 尾/m2和0.290 尾/m2,资源量分别为41.56 t和606.70 t。库区调查区域鱼类密度的空间水平分布,在大坝附近、主河道中游、上游以及黄河三峡2013年11月分别为0.016、0.023、0.024和0.009 尾/m2,2014年5月分别为0.848、0.248、0.077和0.083 尾/m2。2013年11月鱼类资源主要集中于主河道中上游水域,而2014年5月则主要集中于主河道中下游水域。鱼类的垂直分布显示了层状分布特征,黄河三峡段鱼类主要分布于10~20 m水层,其他主河道区域则主要分布在表层以及20~30 m水层。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鱼类目标强度分别以-59.5 dB和-56.5~-53.5 dB所占比例最高,体长较小且经过半年体长有所增加。研究表明,声学方法适用于黄河小浪底水库渔业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13.
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问题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关注的热点,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主要评价指标.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和对库区野外调查,对丹江口库区野生植物、陆生动物和水生生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资源统计,重点从大坝加高蓄水淹没、移民安置破坏两方面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能对库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并根据目前库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威胁,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鱼病生态防治研究情况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水产养殖结构调整、鱼类种质改良、养殖水平控制和病原生物量控制四个概述了我国鱼病生态防治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西泉眼水库鱼类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至11月对西泉眼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调查鱼类3095尾,鉴定出鱼类种类30种,分别隶属于6目11科30属,其中鲤科鱼类21种,占全部种类的70%。并利用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Shannon-Weaver多样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三种分析方法,对水库鱼类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西泉眼水库鱼类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得出,中小型鱼类优势种有3种,分别是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餐(Hemiculter leucisculus)、蛇(Saurogobio dabryi);放养鱼类优势种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为主。Shannon-Weaver指数(H′)值在0.1373~0.2129之间,Pielou指数(J′)值在0.0404~0.0626之间。总体来说,西泉眼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偏低,稳定性不高。最后提出了西泉眼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铁酸盐复合剂在水质净化和鱼病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铁酸盐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环保型消毒杀菌剂,己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工程水处理,饮用水,农牧渔业上杀菌、除藻、防腐、保鲜等方面。作者将高铁酸锶复合剂应用于虾、蟹、鳗、鳜、鲈等饲养,在大面积推广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该合剂的作用原理,以期在渔业上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河小浪底至入海口渔业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渔业资源现状,2010年5-9月对此河段的鱼类及其饵料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为3.49×104个/L,现存量为0.0234 mg/L,浮游动物密度为526个/L,现存量为0.1245 mg/L,现存量较小.底栖动物23种(属),水生植物6种,现存量极少,物种多样性较低,鱼类种群数量减少.渔获物中,1+龄鱼占81.76%,平均体重150.3 g,呈现明显的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鱼类区系组成简单,以鲤科鱼类为主,与30年前相比,鱼类种群结构变化明显.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为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和人为干扰,并据此提出了鱼类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护堤、桥梁、大坝等涉水工程破坏了鱼类栖息地,了解鱼类的生境偏好可为其资源保护和栖息地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选择长江流域常见的沙、岩石、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两两组合成6种生境,选取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鲫(Carassius aura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共6种长江经济鱼类幼鱼,进行生境偏好选择模拟试验。结果显示,6种鱼在各个组合生境中对沙生境均没有显著偏好(P>0.05);黄颡鱼在岩石生境中出现的平均数量比为43.92%,且在各个组合生境中均对岩石生境有明显偏好(P<0.05);鳙、翘嘴鲌、团头鲂、鲫、青鱼在沉水植物生境中的平均数量比均为最高,分别为42.01%、41.32%、46.35%、36.11%、44.10%,且鳙、翘嘴鲌、青鱼、团头鲂在各个组合生境中对沉水植物生境均有显著偏好(P<0.05)。研究表明,生境修复方案要根据环境条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