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强筋小麦9356、中筋小麦扬麦158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极显著影响,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播期和品种的互作效应.3个供试品种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回复值和峰值时间随播期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但参数的变化幅度不同.强、中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与弱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有明显的区别,强筋和中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受播期的影响较弱筋小麦大.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与播种至成熟期降雨量均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降雨量均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均温呈正相关,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与播种至成熟期的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对冬前积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确定河北省中部地区小麦品种适播期,筛选耐迟播品种,2011年秋至2014年夏在河北藁城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当地12个主栽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冬前积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对播期响应差异明显,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迟播敏感型。迟钝型品种对播期不敏感,适播期长,冬前≥0℃积温范围为324~560℃,迟播后穗数和产量稳定;中间型品种适播期较长,积温范围为362~566℃,迟播后粒数增加,穗数和产量降低;迟播敏感型品种对播期敏感,适播期较短,积温大于511℃,不宜晚播,晚播后穗数和产量明显下降。在试验地区,推荐小麦适播期为迟钝型品种10月7日至22日、中间型品种10月7日至19日、敏感型品种10月5日至10日。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农业大学近年培育出的早熟品种河农326和河农2552,晚熟品种冀麦24和河农215,河北省农科院培育出的中熟品种冀麦36和石家庄市农科院培育的冀麦38冬小麦品种为试材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叶位叶片叶面积与叶干重,叶鲜重及单株干重与其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类型品种所研究性状间存在着差异,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叶干重,叶鲜重与叶面积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干重与叶面积的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在不同生育期表现不同;叶干重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系数和叶面积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系数相似,且可作为小麦育种选择和栽培生理研究中的常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1栽培技术的核心 黄淮海优质专用小麦区,调优栽培的核心应包括3方面的内容. 1.1从大的环境条件出发 不同类型的优质小麦的适宜区域,即不同类型优质专用小麦的区域化种植,依据生态条件及种植习惯确定品种类型.根据本区地力、气候、水利及种植习惯,北部区域以冬性强筋小麦品种为主,南部地区以弱冬性中强筋小麦品种为主.另外,在地力上优质中筋小麦以高水肥地种植为主,优质强筋小麦以中低肥力区种植为主.  相似文献   

5.
引言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在生长发育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因而在生长发育时各有其特点和规律。在不同时期进行播种,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对各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播期条件下,各生态类型小麦品种的生育变化特点,以及各生育时期的变化对全生育期的影响,总结其规律,对于探索在本区内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最适生长期,不同生态型品种的布局区域,以及进行杂交育种的花期调节和丰富引种的理论,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7-2018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布局和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生产条件、气候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河南省小麦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提出2017-2018年度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品种布局和利用意见.介绍了部分适宜河南省生产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近两年新审定的小麦品种及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并提出了这些品种的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克字号小麦品种的演变及其遗传背景赫世涛,牛若超,马异泉,刘宏(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克山161606)45年来,克字号小麦品种在黑龙江农业生产上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推陈出新。研究不同时期克字号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过...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性遗传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遗传是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过去对小麦抗赤霉病性的研究多以静止的方法进行,仅以接种后某一固定时期植株发病情况为指标,这不能全面反映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扩展性的遗传特征。作者发现,不仅不同品种对赤霉病扩展的反应不同,而且同一品种不同时期在抗扩  相似文献   

9.
不同HMW-GS小麦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类型小麦品种在河南省不同纬度、不同经度地区种植的品质表现,结果表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评分与小麦加工品质密度相关,根据评分可大致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在试验区域内,随纬度降低,不同HMW-GS类型小麦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均有所下降,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评分较高的品种受生态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在纬度相近、经度不同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品质表现不尽一致。研究还对供试小麦品种的加工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再论小麦育种方向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小麦品种资源,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本文根据目前小麦育种,优质小麦育种,超级小麦育种和饲用小麦育种,并从亲本选配,杂交类型选择。生理生化特性的改进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小麦育种方向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的蛋白电泳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小麦不同品种的种子含有不同的麦醇溶蛋白(gliadin),因此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的小麦。这种方法不受栽培条件的影响。本文分析了25个不同品种小麦的麦醇溶蛋白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并对乙醇、脲提取的麦醇溶蛋白电泳图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麦麦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差异明显,将疑胶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田间抗性鉴定和病毒检测方法,对南阳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感染了小麦黄花叶病毒;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有显著差异,高抗、中抗、中感和感的品种分别占筛选品种的6.67%、46.67%、33.33%和13.33%.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比较不同品种、不同播种密度对酿酒用小麦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当地种植的酿酒用小麦品种和播种密度,旨在为酿酒用小麦增产增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春小麦芽期抗旱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渗溶液对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农家品种、推广品种、小麦族稀有种、及朝鲜抗旱品种进行干旱胁迫,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春小麦抗性极强的品种其相对发芽率存在差异,推广品种、农家品种和稀有种小麦的相对发芽率接近100%,而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相对发芽率略低,在选用的国外抗旱品种中没有抗旱性极强和抗旱性强的品种;5种类型春小麦中推广品种和稀有种小麦相对发芽率高,具有丰富的极强抗旱性小麦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地指导河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品种合理布局,采用品种灰色布局原理与方法,对河南省2007-2008年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郑丰99515、W3242、花培87-8综合性状较好,适应性较广,应当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通过与品种区域试验联合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进一步证实了品种灰色布局原理与方法切实可行,对于小麦品种科学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引言研究全国不同麦区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在贵阳周年分期播种条件下的叶片生长发育情况,主茎叶片数,叶面积,主茎出叶速度等性状的变异规律,以及这些性状与品种属性和光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丰富栽培理论与实践,以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布局小麦品种,正确划分小麦生态类型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小麦品质育种的角度,根据麦谷蛋白、小麦面团稳定时间、淀粉糊化特性、含1BL/1RS易位系小麦品种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品质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及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近几年来,全省小麦生产连年丰收,总产量一直稳定在200亿kg以上,标志着我省小麦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全面了解2004年我省小麦生产形势和品种利用情况,搞好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为各地合理利用品种提供参考和依据,省种子管理站于5月下旬组织部分小麦专家分赴全省小麦主产区,对大田生产、新品种展示田及国家、省品种试验田情况进行了考察,之后又召开各市种子站长座谈会议,对2004年度小麦品种利用和种子生产形势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9.
选用5个同一生产年度的不同品种小麦,在同一储藏条件下对其容重、水分、面筋吸水量、粘度、降落数值和发芽率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讨论各指标与储藏时间的关系及品种差异对各指标的影响,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小麦容重、水分和粘度的变化趋于稳定,面筋吸水率和发芽率呈降低趋势,降落数值呈增大趋势;不同小麦品种的容重、发芽率变化差异不大;储藏1年后,不同小麦品种的水分、面筋吸水率、降落数值变化差异较大;容重与其它五个指标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也是选择容重作为小麦等级鉴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山西小麦地方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0%PEG-6000作为渗透介质进行室内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小麦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与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了各个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均比对照不同程度地降低或缩短,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