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岩原鲤人工繁殖初报及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嘉陵江收集性成熟岩原鲤亲鱼,在繁殖季节,通过人工催产和授精,获得发育卵,在显微镜和解剖镜下观察其发育过程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野生巨魾的运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红河水系河口的野生巨魾,通过挑选、暂养、消毒等环节,用充氧袋充氧进行跨水系长途运输至属于澜沧江水系的版纳基地进行专池驯养,经驯养的巨魾能够摄食,巨魾的运输研究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3.
巨魾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巨魾(Bagarius yarrelli Sykes)栖息江河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并解剖61尾体长20.4-43.5cm、体重124—1200g的野生巨魾研究其内脏器官特点,还对野生活体巨魾进行人工驯养研究。研究了解了巨魾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和消化系统的组成;计算肠长与体长比值为1.19;确定巨魾食性为底栖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4.
三角鲂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了三角鲂的人工催情、孵化技术及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淡水白鲳Cdossoma sp.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是热带亚热带淡水经济龟类之一。1982年我国台湾省最先从国外引进,1985年广东省开始引进,川沙县于1987年从广东引进淡水白鲳,经过三年来的培育和越冬,1989年在上海市技术推广站协助下对淡水白鲳进行催产获得成功。淡水白鲳肉质鲜美,具有食性广,生长快、耐低氧、易捕捞、抗病力强等优点。开展淡水白鲳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对改善上海地区池塘养殖龟类品种的结构,达到稳产高产的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鳡的人工繁殖技术与胚胎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3年至2006年,在浙江湖州市锦山鱼种场进行了鳡的亲鱼培育及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表明:2龄野生鳡在池塘中经3年专塘培育后,雌雄鱼的性腺成熟率达100%;性腺成熟的亲鱼经催产,产卵率达100%、受精率86.5%、孵化率88.3%。与此同时,对鳡的胚胎发育作了详细观察。鳡受精卵在21~23℃下孵化至出膜,有效积温为705.34℃.h。  相似文献   

7.
巨魾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魾(Bagarius yarrelli)为云南特有的经济鱼类,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元江下游的河口巨野生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通过PCR扩增,19条引物在巨群体中共检测到6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6个,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8.51%,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0 9,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17 6;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91 6,Shannon信息指数为0.426 9,结果表明巨野生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上海地区首次对香鱼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并对亲鱼培育过程中采取的遮光诱导、海水刺激等方法作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香鱼性腺发育正常,催产率100%,在水温16.5℃ ̄18.0℃,盐度5‰的流水环境下,经10d左右仔鱼大量出膜;出膜后第4天开始摄食,仅靠卵黄,仔鱼能存活1周左右,体长为7mm。  相似文献   

9.
云南光唇鱼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繁育至性成熟的3龄云南光唇鱼进行人工催产,观察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显示:采用HCG、LHRH-A_2和DOM组合注射催产,在水温16.3~18.7℃条件下,效应时间37~38 h,平均催产率为80%。云南光唇鱼的受精卵为沉性卵,吸水膨胀后,平均卵径2.5 mm;受精卵经过胚盘形成期、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器、器官发育期和出膜期,历时103 h 30 min孵出仔鱼(水温16.0~18.3℃),初孵仔鱼全长6 mm。以原肠中期计算,受精率为75%,孵化率约53%。  相似文献   

10.
泥鳅全人工繁殖技术及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用人工繁殖获得的泥鳅苗培育成亲鱼和人工催产、孵化技术以及胚胎发育全过程的形态特征。催产亲鱼为二冬龄,健产药物HCO,剂量20-35IU/g,健产率95%,孵化率78.80-85.6%.43天后,幼鱼外部形态发育完全.  相似文献   

11.
巨(Bagarius yarrelli)为云南特有的经济鱼类,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技术对元江下游的河口巨野生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通过 PCR 扩增,19条引物在巨群体中共检测到6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6个,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8.51%,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09,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176;群体 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916, Shannon 信息指数为0.4269,结果表明巨野生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对野生巨(鱼丕)(Bagarius yarrelli Sykes)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巨(鱼丕)是一种较少见的具有黄色肌肉的鱼类。巨(鱼丕)含肉率为48.78%、肌肉中水分含量77.28%、粗蛋白含量18.01%、粗脂肪含量2.52%、灰分含量2.19%;肌肉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14.15%,含量最高为缬氨酸(1.35%),最低为甘氨酸(0.45%);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21%,占氨基酸总量的43.89%,氨基酸价为160.81,第一和第二限制氨基酸是亮氨酸和赖氨酸(1973年FAO/WHO标准)。结果表明巨(鱼丕)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有待开发的野生鱼类。  相似文献   

13.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巨[鱼丕](Bagarius yarrelli Sykes)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实验对采集于怒江、澜沧江、元江3河流5种群中的60个个体进行12S rRNA和ND3基因序列的PCR扩增,同时与红河河口群体12个个体的12S rRNA和ND3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采用Mega5.02软件对碱基组成、Kimura-2 parameter遗传距离、可变位点等进行分析。应用DnaSP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参数的计算。结果显示:12S rRNA和ND3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954 bp和346 bp(349 bp),分别定义了51个单倍型和42个单倍型,12S rRNA和ND3序列中的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T为20.8%、C为25.7%、A为32.1%、G为21.4%和T为29.5%、C为28.2%、A为28.1%、G为14.1%,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性;6个群体的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0.284(12S rRNA),0.009~0.059(ND3)和0.004~1.062(12S rRNA),0.008~0.143(ND3);12S rRNA基因的51个单倍型和ND3基因的42个单倍型序列总的单倍型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Pi)及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分别为0.972和0.937、0.035和0.079、31.414和27.176,均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12S rRNA和ND3基因同源序列的[鱼丕]科9属10种鱼类进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表明巨[鱼丕]独自汇聚成一大单系群,怒江潞江坝群体、怒江三江口群体及澜沧江临沧群体间关系较近,澜沧江景洪群体可单独构成一个单系种群,红河河口群体、红河曼耗群体与其它巨[鱼丕]构成一单系种群后再同澜沧江景洪群体汇聚成一支。  相似文献   

14.
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人繁技术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类似物A(LHRH-A)给黄鳝催产,通过改进的人工湿法授精和滴水孵化,得到的平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是67.5%和89.5%,并通过活体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黄鳝胚胎发育的时序,胚胎出膜的平均时间为168hr。  相似文献   

15.
江黄颡鱼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黄颡鱼(Pseudobagrus uachelli Richardson)的人工繁殖进行了初步试验,先用LRH-A2预备针催熟,再用1mgPG 2.5mgDOM 3.5μgLRH-A2混合催产,水温24-27℃下,效应时间为20-24h,产卵率可达97%,采用等渗液稀释磨碎的精巢,经人工授精,受精率达70%,采用塑料网片粘卵,在卵化环道内孵化,孵化率达94%,此外,对江黄颡自然繁殖的生态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九孔鲍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  孙功辉 《水产科学》1999,18(2):15-17
报告了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利用电厂冷却海水进行九孔鲍人工育苗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九孔鲍在繁殖匀性及其育苗技术工艺条件等方面与我国以往的皱纹盘鲍常规育苗方法有较明显的差别,必须采取与之相应的技术手段。利用余热水在大连地区进行九孔鲍人工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巨(魚不)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巨(魚不)(Bagarius yarrelli Sykes)栖息江河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并解剖61尾体长20.4~43.5 cm、体重124~1 200 g的野生巨(魚不)研究其内脏器官特点,还对野生活体巨(魚不)进行人工驯养研究.研究了解了巨(魚不)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和消化系统的组成;计算肠长与体长比值为1.19;确定巨(魚不)食性为底栖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18.
江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雄性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黄颡鱼从闽江水域捕获 ,经过驯化养殖 ,培育成亲鱼。在每年的 5~ 7月生殖季节 ,挑选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繁殖。亲鱼注射LRH -A2 +DOM进行人工催产 ,并自然产卵受精。在水温 2 4~2 6℃条件下 ,激素效应时间为 3 0~ 3 6h .受精卵经 3 5~ 40h,仔鱼脱膜孵出。仔鱼经 2 5~ 3 0d培育成全长 2 5~ 3 2mm的鱼苗。此外 ,本文观察了江黄颡鱼的性腺的发育特点及繁殖习性 ,同时初步探讨了用温度诱导鱼苗雄性化的可能性。在水温 3 2± 1℃诱导条件下 ,鱼苗雄性率可达 78%。  相似文献   

19.
真蛸人工繁殖初步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5年春、秋两季在福建省大成水产良种繁育试验中心开展了真蛸(Dctopus vulgaris)人工繁殖初步试验.引进本地海区真蛸亲体48头,获得受精卵216万粒,孵化出幼体139万头,在春季成功培育着底幼蛸121头.开口饵料配置试验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轮虫、桡足类可作为真蛸幼体的开口饵料,以卤虫无节幼体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