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蜈蚣蕨、长叶甘草蕨、舒筋草、牛肋巴、小贯仲。蜈蚣草株形优美,可作为观叶植物及插花素材;全草亦可入药,性温,味淡,有解毒、祛风除湿、止血、止泻的功效;它一般生长在含钙质较高的土  相似文献   

2.
凤尾蕨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观植物凤尾蕨作为供试植物,研究其对土壤铅污染的修复效果,并通过分析凤尾蕨植物酶、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铅积累量的变化等探讨其可能的修复机理。结果表明:叶绿素、植物POD酶(过氧化物酶)、植物CAT酶(过氧化氢酶)一系列指标,在0~500 mg·L~(-1)时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植物SOD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铅胁迫下呈下降趋势,表明凤尾蕨具有一定的耐铅性能;凤尾蕨可以吸收高浓度Pb,其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铅积累量均随土壤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地下部铅最大富集量82.578 mg·kg~(-1)、地上部铅最大富集量16.153 mg·kg~(-1),且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其中地下部最大富集系数达10.819,表明凤尾蕨具有将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在植物体内的能力;在低浓度Pb(0~500mg·L~(-1))处理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三种酶活性相对于对照组有所增加,表明凤尾蕨根际微生物在低浓度铅污染情况下,可协同植株强化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傅氏凤尾蕨复合群(Pteris fauriei complex)包括傅氏凤尾蕨Pteris fauriei、百越凤尾蕨P.fauriei var.chinensis、线裂凤尾蕨P.angustipinnula、硕大凤尾蕨P.majestica、隆林凤尾蕨P.splendida等,此复合群种间界限模糊,难以准确分类,为此笔者利用扫描电镜对此复合群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观察,为理清成员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佐证。观察发现,脊类纹饰是此复合群孢子的重要特征,根据脊类纹饰的有无和分布情况,该复合群可划分为4个类群。此外,孢子形态可作为此凤尾蕨复合群区分种的特征,但傅氏凤尾蕨和百越凤尾蕨的孢子形态较相近,难以区别。本研究还首次发现隆林凤尾蕨具有"连体孢子"。  相似文献   

4.
1蜈蚣草的生物学特性 蜈蚣草,为风尾蕨科凤尾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蜈蚣蕨、长叶甘草蕨、小贯仲、舒筋草等。植株高30—200cm,根状茎短,密被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30cm,直立,叶柄、叶轴及羽轴均被线形鳞片;  相似文献   

5.
溪边凤尾蕨的栽培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溪边凤尾蕨[Pteris exselsa Gaud]为凤尾蕨科[Pteridaceae]凤尾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在我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台湾等地及朝鲜均有分布.溪边凤尾蕨为羽状复叶,叶色翠绿,植株形态各异,造型优美,千姿百态,适合园林栽培,更适宜美化家居,也是插花不可少的衬托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黔产凤尾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鉴定以及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等。[结果]基本弄清了黔产凤尾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地理分布情况。[结论]黔产凤尾蕨科植物共有33种,可作药用的植物18种,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7.
金粉蕨属的系统位置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对金粉蕨属、珠蕨属、粉背蕨属、薄鳞蕨属、碎米蕨属和黑心蕨属10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rbcL序列进行测定,以鳞始蕨科的2个成员为外类群构建它们的系统关系。简约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碎米蕨类植物是一个单系类群,并得到bootstrap100%的支持。该类群不仅包括中国蕨科的大部分属,还包括裸子蕨科中的部分成员;②珠蕨属、Llavea和凤丫蕨属形成一个分支,并得到很高的boot strap支持;③金粉蕨属严格位于凤尾蕨群这一分支,该属与凤尾蕨属的关系近缘。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来看,金粉蕨属既不属于中国蕨科,也不属于珠蕨科,而应归入凤尾蕨科。  相似文献   

8.
对蜘蛛人凤尾蕨的生物学习性、采孢母株的选择标准、植株对环境条件和肥水的要求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凤尾蕨属(Pteris)植物孢子穴盘育苗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蕨菜,又名龙头菜、龙爪菜、吉祥菜、长寿菜、猫爪子菜、蕨儿菜、狼箕、山风尾等,拉丁语学名为Pteridophyte Fresh & Dried,亦称“乌糯”,属蕨科,蕨属(或凤尾蕨科、蕨属)。蕨是一种适应性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光、湿润及凉爽的气候条件,广泛分布在温带地区。可食用的蕨科植物主要有凤尾蕨科、球子蕨科、蹄盖蕨科和紫萁科。  相似文献   

10.
以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的成熟孢子为外植体,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素对西南凤尾蕨离体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细胞分裂素和生长激素配比对西南凤尾蕨的组织培养影响不同,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2.0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1.0 mg/L+AC 1.0 g/L,最高增殖倍数为7.05倍;最适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NAA 0.5 mg/L,生根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了微波辅助乙醇提取凤尾蕨(Pteris multifide Poir)中总黄酮的研究,得到微波辅助提取凤尾蕨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60(g∶mL),微波功率320W,微波提取时间60 s.此工艺条件下,凤尾蕨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3.318%.  相似文献   

12.
粤西凤尾蕨属药用植物组种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粤西地区凤尾蕨属组种植物资源。方法: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分类鉴定研究与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结果与结论:粤西地区凤尾蕨属植物共有3组13种,其中7种为已知药用植物,并列出种鉴索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都匀地区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寻求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利用植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对都匀地区铅锌矿区中2种常见植物,即菊科(鬼针草)和凤尾蕨科(蜈蚣草)的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中Hg、As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样品消解及最佳仪器工作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其仪器精密度达到:RSD(Hg)=1.21%(n=15),RSD(As)=1.78%(n=15),检出限为:(Hg)0.048 μg/L和(As)0.035 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93.4%~101%.说明,鬼针草和凤尾蕨可作为修复土壤中Hg、As污染的植物.  相似文献   

14.
利用GZ-1型热风干燥试验台对野生凤尾蕨进行了薄层正交试验,得出影响干燥速率的主次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初步提出了较佳脱水工艺,并初步确定了干燥失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砷胁迫对不同砷富集能力植物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采用室内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砷胁迫(0~50mgAs·L-1)对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和非砷超富集植物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自由基O-2产生速率的影响,并研究了25mgAs·L-1处理下上述6种指标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随着砷浓度升高,除APX外.剑叶风尾蕨叶片的CAT、POD和SOD活性受到很大抑制,而大叶井口边草叶片这3种酶的活性能够维持,特别是POD活性显著增加;大叶井口边草叶片的MDA含量降低,剑叶风尾蕨则升高;剑叶凤尾蕨叶片中的O-2产生速率比大叶井口边草增加显著.从时间动态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大叶井口边草叶片中的CAT和APX活性先降低再升高,POD活性显著增加,SOD活性变化不显著;剑叶风尾蕨叶片的POD和SOD活性显著降低,APX活性无显著变化,CAT活性则先降低后升高;两种供试植物叶片的MDA含量第6 d时均出现明显下降,但大叶井口边草叶片中O-2的产生速率在第6 d则显著增加,而后降至实验初始时的水平.总起来看,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比非砷超富集植物剑叶凤尾蕨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并且POD在其抗氧化体系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熊竹 《农技服务》2014,31(9):49-49
<正>蕨根为凤尾蕨科植物蕨的根茎,在重庆周边,武陵山脉山区分布广泛,其根茎淀粉含量最高达46%,可生产蕨根粉条、蕨粉羹等保健食品[1]。另据《本草纲目》记载:蕨粉有去湿热、通经络、舒筋骨、补五脏不足之效[2-3]。故将蕨根开发成食品和保健药品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本文通过研究醋酸酐用量、淀粉乳浓度、反应温度、反应PH、反应时间对醋酸酯淀粉制备的影响,确定了制备条件。并首次制备出了低取代度的蕨根  相似文献   

17.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L.)凤尾蕨科植物,别名蕨儿菜、山蕨菜、龙头菜。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百姓素有采食习惯。  相似文献   

18.
凤尾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凤尾蕨进行外植体诱导、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最适的原叶体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1mg/L,孢子体诱导培养基和孢子体增殖培养基均为MS+NAA2.0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培养温度23℃±2℃,光照强度1000lux左右,利用该技术可实现凤尾蕨组培苗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猛洞河风景区河谷实地调查,研究了河谷内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特点、与其他区系的关系等.结果表明:该地共有蕨类植物21科37属71种,以鳞毛蕨科、蹄盖蕨科、凤尾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为优势科,以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卷柏属、毛蕨属为优势属,各科、属内的种数贫乏,寡种和单种科较多,一般生境下的大科在此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0.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vat.latiusculus(Desv.)Underw.et Heller],属凤尾蕨科,蕨类,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吉祥东、龙头菜、锯菜等,多生于林边、河沿向阳坡的疏林地带,春天4—5月份抽出的细嫩茎叶可食用。蕨菜不受农药、化肥、城市污水、工矿废水等的污染,属无公害食品,被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