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为鼠李糖乳杆菌LT22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海藻酸钠、壳聚糖和明胶为主要壁材,利用微胶囊包埋技术制备出了鼠李糖乳杆菌LT22微胶囊产品,并通过稳定性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鼠李糖乳杆菌LT22微胶囊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结果]鼠李糖乳杆菌LT22双层微胶囊呈现近似球形的白色颗粒,均匀分散,囊球直径为200~500μm,是理想的微胶囊粒径。该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受胃酸性和耐受肠溶性,在常温37℃下保存期较短,在低温下保存期较长,在70℃下处理1h以内及100℃下处理30s内,其活菌数量下降的较少,说明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较强的耐受短时高温的性能,且对小鼠无毒副作用。[结论]该试验所研制的双层微胶囊大大提高了鼠李糖乳杆菌LT22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戊糖片球菌微胶囊的最佳包埋条件及该微胶囊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方法】以从散养成年地方鸡种(草科鸡)公鸡盲肠筛选得到的戊糖片球菌(编号CGMCC No.6566)为对象,设计L9(34)正交试验,筛选制备该戊糖片球菌微胶囊的最佳配方,并检测该制剂对人工胃液的耐受性、肠溶性及贮存稳定性。将12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成两组,组内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饲喂组在基础日粮中以拌料的方式添加1g/kg戊糖片球菌微胶囊,饲喂6周,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进行测定。【结果】①戊糖片球菌微胶囊包埋产率最高可达80.44%,且产品具有较好的耐酸性与肠溶性,在室温(20℃)下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②饲喂戊糖片球菌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全期平均增重较未添加组(对照组)提高13.36%,料肉比降低6.07%,显著提高胸肌率和腿肌率,胸肌率较未添加组提高15.58%,腿肌率提高11.07%,胸腺、脾脏、法氏囊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试验期内持续添加戊糖片球菌微胶囊可提高肉鸡饲料利用率,提高生长性能,同时也能改善肉鸡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3.
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的6只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进行分离鉴定研究,结果鉴定出12种细菌,并对其进行了生化试验和致病性性试验,致病性性试验发现四联消化链球菌、鼠李糖乳杆菌、短乳杆菌、耐久肠球菌、两歧双歧杆菌对小白鼠无致病性,而面包杆菌、奇异菌及多黏芽孢杆菌可致小白鼠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健康朱鹮消化道正常菌群,为进一步研制适用于朱鹮的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性。【方法】无菌采集健康朱鹮的新鲜粪便,分离、培养、鉴定其细菌。以小白鼠和小鸡为试验动物,对分离、鉴定出的细菌进行毒性试验,确定分离的细菌对动物是否有致病性。【结果】从朱鹮粪便中分离得到22株细菌,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泛酸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口乳杆菌、短乳杆菌、面包乳杆菌、马里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丙酸丙酸杆菌、粪肠球菌、类肠膜明串球菌、少酸链球菌、肠膜链球菌、乳链球菌、克雷伯菌属、柠檬酸菌属、变形菌属和粪拟杆菌。其中,环状芽孢杆菌和泛酸芽孢杆菌可致小白鼠和小鸡死亡;短乳杆菌可致小白鼠死亡,但对小鸡无致病性;其他菌株对小白鼠和小鸡无致病性。【结论】分离鉴定出的朱鹮消化道22株细菌,其中适合制作微生态制剂的细菌有两歧双歧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口乳杆菌、面包乳杆菌、马里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5.
含益生菌罗非鱼颗粒饲料的加工方式及贮存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鲜浓缩湿菌体、冷冻干燥菌粉和海藻酸钠微胶囊包埋的不同加工方式,将植物乳杆菌CCFM8661作为添加剂加入到颗粒饲料中,进行混合、制粒试验,探究其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操作对3种不同益生菌添加方式下的活性影响不显著,而制粒操作后新鲜浓缩湿菌体组存活率为5.98%,冻干菌粉组存活率为2.56%,海藻酸钠包埋益生菌组存活率为24.01%。将3种不同益生菌添加方式的饲料与制粒后进行益生菌喷涂的饲料在4℃和室温(25℃)条件下进行2个月贮存试验。试验期间内各组在4℃下益生菌活性较为稳定,25℃条件下各组活性均有下降,海藻酸钠微胶囊组益生菌活性下降速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这说明海藻酸钠微胶囊在制粒和后期贮存中显著保护了益生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1 0株猪源双歧杆菌对仔猪小肠不同肠段的粘附情况。结果表明 :不同双歧杆菌菌株对肠道的粘附情况差异较大 ,其中有 4株双歧杆菌粘附性较好 ;有粘附特性的双歧杆菌粘附能力与所作用肠段有关 ;异物可增强双歧杆菌的粘附 ;观察到 1株未见报道的形态变异菌 ,杆状菌体上有多突起  相似文献   

7.
以前期分离筛选获得的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DTP-03为研究对象,将其制备成贝莱斯芽孢杆菌微胶囊菌剂,并通过随机质心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微胶囊的制备条件:海藻酸钠浓度为2.05%,氯化钙浓度为1.90%,壳聚糖浓度为0.85%,菌液:海藻酸钠为1∶2.5,经测定其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9.0%以上。贝莱斯芽孢杆菌DTP-03微胶囊的稳定性试验表明,在不添加任何保护剂的条件下35 d后,贝莱斯芽孢杆菌活菌数的保存率为79.91%。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DTP-03微胶囊菌剂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达76.00%,相比于未包膜的菌体,应用后防效提升了18.75%,表明微胶囊包膜技术能提升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防效果,为今后贝莱斯芽孢杆菌微胶囊菌剂的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8.
1株牛源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头猝死牛的脾脏内分离得到1株细菌,对该菌染色镜检可见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呈单个或链状排列。该菌对头孢氨苄、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敏感。生化检测结果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经PCR检测该菌含有hbl、nhe、entFM等毒素基因以及看家基因groEL。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几种鸡源肠道菌株对致病性沙门氏菌的体外生物拮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雏鸡和健康成年鸡消化道分离得到鸡源乳杆菌 6株、芽孢杆菌 2株、双歧杆菌 2株。分别对引起雏鸡腹泻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体外拮抗试验 ,结果表明 :其中 4株乳杆菌、1株芽孢杆菌和 2株双歧杆菌对致病性沙门氏菌具有明显的生物拮抗作用 ,另外 2株乳杆菌和 1株芽孢杆菌对致病性沙门氏菌的拮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对环境抗逆性较差,为提高其储存性能,开展了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化包埋工艺研究。基于透氧率和透湿率测定以及生物相容性试验,对胶囊壁材与辅料进行了筛选评价。采用挤压法分别制备了固芯和多液芯载菌微胶囊,并研究了载菌微胶囊剂在室温下的储存性能和37℃下干燥处理后的残留活菌率。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干酪乳杆菌的储存性能;在植物油储存介质中,载菌微胶囊具有较高的残留活菌率;载菌多液芯微胶囊在37℃下干燥8 h后,残留活菌率为831%,显著高于固芯载菌胶囊。由此,建立了高效“水—油—水”型多液芯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在菌活力保持和潜在应用性能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温州地区的梅花鹿源前后盘吸虫的种类和遗传进化,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体样本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及pcox1和pnad1序列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在外部形态、大小以及内部组织器官与鹿前后盘吸虫(Paramphistomum cervi)相近。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株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样本的pcox1和pnad1序列完全一致,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446和505bp,与GenBank中鹿前后盘吸虫(KT198987)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2%和97.7%。遗传进化分析表明,3株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与鹿前后盘吸虫位于同一分支。表明,分离的虫株在形态学和遗传进化分析上均与鹿前后盘吸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提示获得的前后盘吸虫梅花鹿源分离株为鹿前后盘吸虫。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梅花鹿Ghrelin cDNA全序列,以梅花鹿皱胃黏膜上皮组织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和RACE法克隆了梅花鹿皱胃中Ghrelin基因cDNA的全序列。结果表明梅花鹿Ghrelin cDNA序列全长为539bp,其中5’非翻译区(5’UTR)为46bp,3’UTR为128bp,开放阅读框(ORF)为351bp,该ORF编码116个氨基酸残基。将梅花鹿Ghrelin基因的cDNA与人和其他动物的Ghrelin相比,发现:梅花鹿Ghrelin与驯鹿、山羊、绵羊和牛的同源性达90.4%~99.1%;与恒河猴、人、猪、犬的同源性达76.6%~66.9%;与鸡和野鸽的同源性分别为36.4%和35.4%。研究表明Ghrelin的结构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因此Ghrelin在反刍动物体内可能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秸秆覆盖和植被(田菁)覆盖条件下滨海盐土土壤水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沿海滩涂盐碱地脱盐改良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含盐量6.98 g·kg-1的滨海盐土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覆盖和种植田菁2种覆盖处理,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滨海盐土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下的土壤含水量(27.58%)显著高于田菁覆盖(26.70%)和裸地(26.61%),后两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处理1年后0~20、20~40 cm土层的秸秆覆盖、田菁覆盖和裸地不同处理间土壤含盐量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秸秆覆盖处理的脱盐率为田菁覆盖处理的2倍。回归分析表明裸地和田菁覆盖下土壤盐分含量与累积降雨量的关系可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田菁覆盖下的淋洗方程(ECa/ECiDw/Ds间的关系)可用三次多项式拟合;而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盐分含量与累积降雨量的关系、淋洗方程均表现为指数函数关系y=aebxP<0.01)。秸秆覆盖条件下滨海滩涂0~40 cm土层脱盐80%需要386.8 mm的累积降雨量。结果表明秸秆和植被覆盖技术在江苏滨海盐土可获得较好的脱盐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方案对华南地区菜心种植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华南地区菜心种植过程中土壤的氨挥发损失规律,提出兼顾减少氨挥发且保证菜心产量的施肥方案,以广州市黄埔区菜地为研究对象,以菜心为试验材料,设置氮肥施用量处理为A组,设定A0(不施氮肥)、A1(337.5 kg·hm-2)、A2(200 kg·hm-2)、A3(140 kg·hm-2)共计4种施氮水平;同时,设置施肥方式处理为B组,分别为沟施覆土(B1)、表面撒施(B2)和撒施后灌水(B3)共3组氮肥施用方式,开展正交试验。采用通气法对菜心菜地进行田间原位氨挥发测定,成熟期调查菜心产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案下土壤氨挥发情况和不同施肥方案对菜心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心种植过程中的氨挥发主要来自追肥,菜心追肥期间氨挥发量占全生育期氨挥发总量的60%~81%。氨挥发量与施氮量呈正比;不同施氮量在施肥初期,氨挥发速率均较高;相同施氮水平下氨挥发累积量呈现出表面撒施>沟施覆土>撒施后灌水。各施氮处理下,菜心产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采用沟施覆土的施肥方式同时减少30%的施氮量对华南地区菜心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较常规施氮处理组A2B1和A2B2分别可减少氨挥发损失5.9 kg·hm-2和29.3 kg·hm-2。  相似文献   

15.
以大花蕙兰原球茎为材料,从培养时间、基本培养基、糖浓度、培养方式及切割方式5个方面探讨了原球茎增殖、分化及离体保存的问题。结果表明,2个月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原球茎增殖与分化越显著,但培养2个月后,原球茎增殖不明显,分化却持续增加;1/2MS基本培养基利于原球茎增殖与分化,而3MS基本培养基利于原球茎保存;糖浓度的高低对原球茎增殖与分化影响显著,20 g·L~(-1)蔗糖适于原球茎保存,50 g·L~(-1)蔗糖适于原球茎增殖,而原球茎分化成苗应选用30 g·L~(-1)白糖;在3种培养方式中,固体培养利于原球茎分化,液体振荡培养利于原球茎增殖,液体静置培养利于原球茎离体保存;片状切割法利于原球茎增殖与分化,整体剥离接种法利于原球茎保存。即以2.0 mg·L~(-1) 6-BA+0.1 mg·L~(-1) NAA为激素组合时,以片状切割法接种原球茎于1/2MS+5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中并以液体振荡方式培养时利于原球茎增殖;以片状切割法接种原球茎于1/2MS+30 g·L~(-1)白糖的培养基添中并以固体方式培养时利于原球茎分化成试管苗;以整体剥离法接种原球茎于3MS+20 g·L~(-1)蔗糖培养基中并以液体静置方式培养时利于原球茎保存。上述结论为大花蕙兰试管苗快速繁殖与离体保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马鹿(Cervus elaphus)Ghrelin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序列比较和分析,本试验以马鹿皱胃黏膜组织内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RACE和基因克隆等技术进行克隆。结果表明:获得长度为539bp的马鹿cDNA全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KX857494),其中包括46bp的5′非编码区(5′UTR),351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16个氨基酸残基的前原Ghrelin(preproghrelin),128bp的3′非编码区(3′UTR)和poly(A)14;Ghrelin的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马鹿Ghrelin cDNA全序列与驯鹿、梅花鹿、山羊、绵羊、牛等物种间的同源性较高,进化树分析与其亲缘关系远近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4种复合生物保鲜剂对冰鲜菊黄东方鲀的作用效果,测定了菌落总数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的菊黄东方鲀肌肉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2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生物保鲜剂A(0.5%茶多酚+0.2%乳酸链球菌素+0.3%溶菌酶)可使菊黄东方鲀贮藏期间的菌落总数显著降低(P <0.05)。冰鲜18 d时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表明复合生物保鲜剂A可将菊黄东方鲀冰鲜保存时间延长到18 d或以上。复合生物保鲜剂B(0.5%茶多酚+0.2%乳酸链球菌素)、C(0.2%乳酸链球菌素+0.3%溶菌酶)和D(0.5%茶多酚+0.3%溶菌酶)可将菊黄东方鲀冰鲜保存时间货架期延长至15 d左右。冰鲜条件下菊黄东方鲀肌肉5组15个样品细菌分布于21门187属,优势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主要优势菌属包括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与红球菌属。复合生物保鲜剂改变了菊黄东方鲀肌肉的群落结构,菊黄东方鲀特定腐败菌可能为假单胞菌属。试验结果为后期开展菊黄东方鲀保鲜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Apriona germari is a destructive stem-boring pest. To date, the control of the pest is still based largely on the chemical insecticides.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s high pesticide efficacy and environment safety, the alternative management strategy must be proposed. Beauveria bassiana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studied and used entomopathogenic fungi. The potential of Beauveria bassiana used to control Apriona germari was here evalua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nfective rate of B. bassiana to adults was 20%, with no pathogenicity to eggs. But it showed a high pathogenicity to larvae. The laboratory bioassays showed that the mortality, when concentration was 1 × 108 conidia/mL, was 96.47% ten days after inoculation. LT50 of B. beauveria to Apriona germari larvae was 4.53 d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 × 108 conidia/mL; LC50 was 6.76 × 105 conidia/mL. The infecting experiments in field showed that, 20 days after control, the mortality was 68.4%.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ed that B. bassiana has an excellent potential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A. germari larvae.  相似文献   

19.
卷丹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作为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在卷丹种植基础上,通过对卷丹百合物候期划分,种球分级、种植密度、种植模式、肥料、播种时期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了百合种植关键技术体系.结果 表明:卷丹百合物候期划分为8个时期;在研究范围内,种球分级为大种球(d≥5 cm)、种植模式为垄起渗水膜覆盖,种植密度为4500 kg·hm-2,基肥施肥量为225 kg·hm-2时,卷丹百合产量、多糖和皂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29株虫生真菌的鉴定及对烟粉虱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9株虫生真菌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并筛选出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具有高毒力的菌株。【方法】采用形态学及ITS区、TEF区、Bloc区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菌株,并采用浸渍法测定真菌对烟粉虱的毒力。【结果】29株虫生真菌有26株符合白僵菌Beauveria的特征,菌株SB003、SP665和SP670被鉴定属于棒束孢属Isaria;利用TEF区序列、Bloc区序列、TEF-Bloc联合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9株菌株共包括24株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2株假性球孢白僵菌B. pseudobassiana和3株环链棒束孢I. cateinannulata。烟粉虱2龄若虫的死亡率随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菌株致病力不同;用1×108 mL-1的孢子悬浮液处理烟粉虱2龄若虫7 d,致死率最高的菌株为SP433,其次为SB009,分别为87.37%和82.93%。【结论】本研究可为虫生真菌的分类提供理论基础,筛选出的高致病力菌株SP433和SB009可为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