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我国马和肉驴养殖数量的增多,马副丝虫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为了更好地防治马副丝虫病,本文介绍马副丝虫病的病原体形态学特征、生活史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主要临床症状以及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副丝虫病又称血汗症,是由丝虫科的多乳突副丝虫寄生于马、骡、驴的皮下组织和肌间结缔组织引起的。在我市呈零星发生。在临床上,我们应用20%碘硝酚注射液治疗寄生于驴的马副丝虫病5例,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病史、临床症状:畜主主诉有5头驴(其中公1头、母4头,均为2岁以上)从95年4月开始,在甲部、背部、肋部、颈部形成黄豆粒到杏核大的皮下结节,其结节数量不一,有时结节破裂,血液从破口沿被毛下流形成一条凝结的血痂,约0.5~2.0cm长。4~10月间反复发作。临床检查所见与主诉基本一致,驴营养不良,体温、脉搏、呼吸无异常…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温宿县山区散养驴感染寄生虫种类和感染强度,笔者对采集的175份抗凝血和100份驴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抗凝血样品检出马属动物泰勒虫,阳性率为10.3%;驴粪便样品中检出马圆线虫、毛细线虫、细颈线虫、马副蛔虫、球虫5种虫卵,感染率分别为78%、65%、23%、15%和7%,说明该区域散养驴感染寄生虫情况普遍,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南疆地区规模化全舍饲养殖模式下驴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并评价目前规模化全舍饲驴养殖场所采用驱虫方案的效果,本试验采集阿克陶县和泽普县4个规模化全舍饲养驴场917头驴(n=917)的粪样共1 834份,运用虫卵形态观察法检测消化道寄生虫,对优势虫种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PCR方法鉴定体内排出的主要成虫;同时,根据养殖场现行驱虫方案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对驴群进行2次伊维菌素驱虫试验,连续观察5 d,记录排虫情况并计算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结果显示:镜检观察到6种消化道寄生虫;经PCR鉴定体内主要排出马副蛔虫。4个规模化养殖场中,马圆线虫、毛细线虫、马副蛔虫和细颈线虫为驴消化道优势虫种,其冬春(夏秋)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7.5%(79.6%)、52.9%(71.3%)、40.9%(45.3%)和14.5%(15.7%),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夏秋季节毛细线虫、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高于冬春季节(P<0.01);寄生虫感染率与驴年龄存在相关性,夏秋季节驴驹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均极显著高于成年驴(P<0.001),冬春季节驴驹马圆线虫、毛细线虫和马副蛔虫感染率均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库车市某规模化场驴蠕虫感染情况,笔者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测该场171份驴新鲜粪便,检出3种蠕虫虫卵,总感染率为18.7%(32/171)。以马副蛔虫为优势感染虫种,感染率为14.6%(25/171);圆线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4.1%(7/171)和0.5%(1/171);仅发现1份圆线虫和马副蛔虫混合感染。小于6月龄,7~12月龄和大于1岁的驴蠕虫感染率分别为26.1%(6/23)、33.3%(14/42)和11.3%(12/106),均以马副蛔虫为主要感染虫种。调查结果表明,该场幼龄驴蠕虫感染率较高,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幼龄驴的饲养管理和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马副丝虫病是由丝虫科副丝虫属的多乳突副丝虫寄生在马匹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内而引起。其特征是病马躯体皮肤出血,像夏季滴出的汗珠,故称本病为"血汗症"。多发生于马,牛也有发生。在我国云贵、青藏、东北及新疆地区常发。近年来,我们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原体生活史马副丝虫为乳白色丝状虫体,呈"S"状弯曲。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了解佳米驴消化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随机采集32份佳米驴粪样(其中成年和幼年驴各16份),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离心沉淀法和虫卵计数法(斯陶尔氏法)进行粪便检测,分析佳米驴消化道寄生虫种类,并计算每克粪便中所含寄生虫的虫卵数。结果显示,佳米驴消化道内主要为马圆线虫、毛细线虫、马副蛔虫,同时成年和幼年佳米驴马圆线虫在消化道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高。研究表明,养殖过程中应严格制定寄生虫综合防控措施,以提高佳米驴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马副丝虫病是由丝虫科的多乳突副丝虫( Parafilaria multipapillosa )寄生在马的皮下组织和肌间结缔组织内,在炎热季节引起马的躯干部短时间内出现皮下结节并迅速破裂,皮肤出血,并于出血后自愈,如同“血汗”,故又称血汗症。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国内许多地方均曾有过锥虫病的报道,而在同一地区牛、猪、马、驴、狗自然相互感染的报道实属罕见。我县自1983年首次发现牛伊氏锥虫病起,对全县44个公社共诊断和治疗病牛518例,马48例,驴17例,猪541例,狗1例。现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骡驹溶血病,是马、驴种间杂交引起的新生骡驹的被动性免疫性疾病。据我县1970至1979年统计,发病率为8%,累计死亡骡驹912头。减少此病损失的最好措施是做到产前诊断和产后预防。1979年6月,在实验室内作药物破坏初乳、血清中抗驴抗体筛选试验过程中,发现食醋有明显作用。一份食醋能使两份抗体效价为16384倍的初乳,效价降为32倍;能使六份抗体效价为512倍的初乳效价降为0倍。四年来共试验102例,成功94例,成功率为92.1%。  相似文献   

11.
笔者历年来接治19例马、驴的急性弥漫性肾炎,均在短期内治愈,现报道如下: 1 发病原因 我县地处山区,水源短缺,人畜经常饮用蓄积的雨水,还有个别农户用剩汤、泔水拌草喂马、驴,这些受微生物污染严重的水是本病发生的预置因素,而感冒或中毒则是本病发生的诱因。据观察,凡长期饮用清泉水的马、驴则很少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12.
适龄母畜不孕症是我县比较常见的家畜生殖系统疾病,严重地影响着母畜繁殖和品种改良。据我县山下9个乡镇改良站调查,不孕症母畜占适龄母畜的30~40%,其中牛发病率较高,马次之,驴较低。由于造成不孕症的病因复杂,症状差异较大,治疗亦有困难。为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兽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反复试验,从1982年6月到1985年11月,收洽各类母畜不孕症70例,52例痊愈受胎(其中:卵巢静止6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规模化驴场主要病原的流行数据极为有限。为了解山东省驴养殖密集区的主要病原流行情况,2019—2021年,从聊城、德州、滨州等地的9个规模化驴场(繁育母驴100头以上),无菌采集表现不同临床症状病死驴(驹)的心、肝、脾、肺、肠、肾等不同脏器病料共计742份,采用PCR与病原分离方法进行常见马属动物病原检测;采集296份临床健康驴血液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布鲁氏菌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腹泻症状样品中,大肠杆菌检出率最高,为48.89%(132/270);在肺炎症状样品中,大肠杆菌检出率为24.10%(80/332),肺炎克雷伯氏菌检出率为29.82%(99/332),马链球菌检出率为22.29%(74/332);在流产症状样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为44.29%(62/140);在临床健康驴血液样品中,未检出布鲁氏菌感染抗体。结果表明,导致规模驴场发生腹泻、肺炎和流产的主要是条件性致病菌,其中导致腹泻的主要是大肠杆菌,肺炎的主要是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马链球菌,流产的主要是沙门氏菌。因此,规模化驴场应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圈舍卫生水平,科学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控制细菌性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4.
马夏天出血汗是一种寄生虫病,叫马副丝虫病。病原体是多乳突副丝虫,它寄生于马的皮下组织和肌间结蹄组织。病马常形成皮下小结节,结节破裂出血后自愈。小结节的出现有季节性,一般是夏季(处在日光下和气温不低于15℃时)每年4月出现,7、8  相似文献   

15.
1964年以来,作者用藜芦驱除马胃蝇蚴、马蛲虫、马副蛔虫、羊鼻蝇蚴和钻入家畜鼻腔内的蚂蟥(水蛭),治疗马骡慢性胃肠炎,收到良好效果。 (一)驱除马胃蝇蚴、马蛲虫、马副蛔虫,治疗马骡慢性胃肠炎马骡患马胃蝇蚴、马蛲虫、马副蛔虫等寄生虫病或慢性胃肠炎时,常表现采食减少,毛焦肷吊,日渐消瘦,口色苍白,乏力易  相似文献   

16.
<正>马血汗症又称马副丝虫病、马皮下丝虫病,病马常在夏季生成皮下结节,结节短时间内出现,并迅速破裂、出血,然后自愈。1发病情况病马颈侧、肩胛、背部皮肤出现结节,结节如黄豆大或蚕豆大,直径为0.5~1.7 cm,数量约20个。结节常突然出现且在很短时间内肿胀,几小时后其破溃并流血。破溃出血多发生在下午1~2点,病马流出的血液不易凝固,如线状沿皮毛向下流,在被毛处形成长约10~20 cm的血痕,流出的血会引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0月10日起,新疆喀什地区爆发马流感。到11月5日,共有236,767匹马属动物发病,其中马44,513匹(占当地马总数的84%),驴184,254匹(占当地驴总数的45%)。病死马驴共1146匹(其中马168匹,驴978匹)。发病地区达11个县,147个  相似文献   

18.
马、骡、驴的便秘疝在疝痛中是比较常发生的一种疾病,目前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本病的死亡率,仍高于其他疾病。我站附设兽医院自1961年6月至1964年5月,共治疗便秘疝208例,其中小腸便秘4例,占便秘总数的2.0%;小结腸便秘117例,占59.2%;大结腸便秘84例,占40.4%;直腸便秘3例,占1.4%。共治愈病畜203头,占治疗数的97.6%,其中治愈率较高的:直腸便秘100%;小结赐便秘98.8%;较低的大结腸便秘为96.4%。死亡5头占治疗数2.4%。现将不同病程治疗方法和体会,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马(骡、驴)腹股沟管口肠嵌顿(又名肠入阴),是公畜特有的疾病。马发病蚊多,骡、驴次之。仅据1963~1976年的临床统计,我站收治和到公社站出诊治疗病畜18头,其中马15头,占83%,驴2头,占11%,骡1头占5.5%。经手术整复治愈14头,占77.7%,死亡4头,占22.2%。其中腹股沟鞘环超过3指的7头。发病13小时的3头,15小时的2头,17小时的2头,余者全都在发病3~10小时内早期确诊手术整复的。从幼驹生理解剖特点看,在胎循环  相似文献   

20.
马副丝虫病是由寄生于马皮下组织和肌间结缔组织的多乳突副丝虫所引起的一种皮肤出血病。其特点是马的(?)甲部、背部、肋部,甚至颈、肩部皮肤增厚,周围肿胀,并形成豆大的结节,天气炎热或阳光照射下,结节破溃出血,颇象淌出的汗珠,故又称“血汗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