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果园合理间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及光热资源,增加果农收益。尤其是幼龄果园,行间空地较大,更应当加以合理利用。但是果园间作不同于大田种植,要以果树为主、间作为辅的原则,进行合理间作。间作物种类应选择矮杆、耗肥量低的经济作物为宜。如何利用间作物来提高果园的前期收益而又不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是果园间作生产中应引以为重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市果农选用草莓作为果园的间作物,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  相似文献   

2.
幼树定植后树体小、没有产量和经济效益、且行间空地较大,利用行间空地进行合理的间作其它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但间作物也与果树有一定的矛盾,因此果园内间作时应做到以树为主、间作为辅,以不影响果树生长的原则,因此果园问作时应注意以下六点。  相似文献   

3.
一忌盲目定植。果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园地立地条件直接影响着果园建成后的质量及效益。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应当地特点的新品种,不要盲目定植。   二忌不合理间作。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在幼龄果园内搞些间作是必要的,但切忌在幼龄果园内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以及与果树争水肥的作物如麦类和甜菜等,更不能种植与果树有共同病虫害的作物。   三忌光栽果树,不栽林带。林带与果园的关系是“受益一大片,影响一条线”。特别是在冬春寒冷、风沙大的北方地区,果园防护林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园前或同时要栽好林带。   四忌排…  相似文献   

4.
在果树行间或果园缺株断行处,科学合理地间作一些农作物,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而且能促进果园肥水管理,加块果树生长。但间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不宜高。不宜间作高粱、玉米等高杆作物以免影响果树通风透光;宜作红薯、豆类、小麦等矮杆作物。不宜长。不宜间作生育期长,特别是多年生的作物,以免影响给果树施肥及果园的耕作;宜作与果树共生期较短的作物,如油菜、大蒜等。不宜深。不直与报系发达、扎根较深的作物间作,以免同作物发生争肥、争水的矛盾;宜与根系分布较浅,主根不发达的作物间作,加蔬菜等。另外,对地力消耗强的作物不宜…  相似文献   

5.
幼龄果园适宜间作物种类据有关单位研究,幼龄果园的适宜间作的作物有:()早熟油料作物——胡麻,矮油菜果。(2)早熟豆类作物——扁豆,豌豆,豌豆果。黄豆生芽能易抬青叶蝉为害果树,不宜种植。(3)豆科类作物一营子、箭舌豌豆、香豆子果。(4)瓜花作物——西瓜...  相似文献   

6.
沙地幼龄榛树的树冠和根系较小,可在行间空隙间种绿肥和其他短生长期经济作物。合理间作既能充分利用光能,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使榛园在前期有一定经济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间作物覆盖地面,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水土流失,还有防风固沙作用,改善生态条件;同时,间作能缩小地面温度变幅,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文章就沙地幼龄榛树间作提出间作的原则和方法,为类似地区的果树间作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幼龄果园合理间作 ,能够经济利用土地 ,提高未结果前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正确处理间作物与幼树间的相互影响与竞争 ,是关系到幼树能否健壮生长 ,实现早果早丰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多年果树工作中 ,发现许多幼龄果园间作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为此 ,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供果农参考。1 间作中存在的问题 :1 .1 间作不留果树营养带影响幼树生长发育 ,树体周围占满间作物 ,将果树挤在畦埂上 ,不给果树留有足够的营养面积 ,间作物与幼树争肥争水 ,矛盾突出 ,同时导致幼树萌芽率低 ,成枝力低 ,生长发育受阻 ,形成小老树。1 .2 间作高秆作物影响果树光…  相似文献   

8.
果园间作物的选择刘国标为了充分利用果树株、行间的空地,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合理增加收入,可在幼龄果园或稀植果园适当套种一些作物,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目的。一、间作物的要求:果园间作物的选择应根据果园的土壤、地势、树种等情况因地制宜,一般间作物...  相似文献   

9.
对太行山区幼龄苹果(Malus pumila)园杭白菊(Chrysanthemun morifolium Ramat.)间作系统的栽培技术、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及对苹果树体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果园行间栽培杭白菊可有效提高林地的生态经济效益,是太行山区适宜发展的林药复合经营模式。对比清耕果园,间作杭白菊并不影响苹果树体的生长发育,且果园的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果园温度降低,土壤含水量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幼龄果园或果树覆盖率较低的树行间,合理间作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对土壤能起到覆盖作用,可防止土壤冲刷,减少杂草为害,增加土壤腐殖质和提高土壤肥力,加快果树生长发育,同时可以合理利用土地,增产粮食,增加果园收入,达到“以园养田”、“以短养长”的目的。但种植间作物也有一定缺点,即易与果树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影响果树生长。怎样才能做到兴利除弊、合理间作呢?根据各地经验,应做到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云南省德宏地区以橡胶树为主体的胶园间作模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崐;评价了在上层优良品种橡胶树的宽行间种中层灌木类的经济作物和更低矮的下层作物的组合式立体种植模式,是德宏地区实现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发展热带农业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幼龄橡胶园间作菠萝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菠萝在西双版纳幼龄橡胶园间作栽培技术,主要涉及园地选择、种苗选择、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1 果园复合经营的意义 1.1 经济效益果园复合经营指利用果树与其他植物互生互利的关系在果树的行间适当的间作,以达到土地最大利用率,获得最大效益的一种农林复合经营方式。果园复合经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空间资源的利用率,是对传统的果园生产和土壤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涉及多学科、多行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农业工程,是一项着眼当前,受益长远的事业。果园复合经营对象是幼龄果园和盛果期果园,以幼龄果园为主。幼龄期果树的树冠较小,果园覆盖面积不大,土地利用率不高。对于一个果园来说,如果单纯地栽植果树,在结…  相似文献   

14.
果菜间作是充分利用果树的行间空地进行生产的一种有效立体复合种植模式,是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牡丹江半山区的果农复合经营的果园生态因子和农民经济收入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果农复合生态系统因子动态变化分析、间作农作物种类比较分析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效益和经济效益,它能够有效地改善果园条件,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钾的含量,有利于果树和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改良;果农复合生态经营可分为果树生长初期、果初期、结果盛期三个阶段;适于牡丹江半山区果农复合的最佳模式是在果树行间间作爬类、豆类和蔬菜类,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6.
利用梨树、李子不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同类作物间作,打破了传统果园间作物的栽培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梨园中前期经济效益。同时对关键栽培技术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杨粮间作系统农作物产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寻找协调农作物与林木间作模式 ,通过 6a研究说明 ,在杨粮间作系统中 ,农作物产量与间作年限的关系呈抛物线形状 ,达到最高产量的年限与林木的行距有关。在一定范围内 ,行距越大 ,产量达到最高的年限就越推后。研究还说明 ,合理的间作年限和合理的间作行距 ,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如行距 18m时 ,作物总产量在间作的第 3~ 6年间 ,比对照提高8 0 % ;而行距 30m时 ,间作的第 3~ 9年间 ,小麦产量平均每年比对照提高 2 2 6 %。作物产量在间作行间分布的共同特征是中间高、两端低 ,这反映了林木除对农作物有保护作用外 ,“胁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 ,当“胁地”作用明显时 ,对林木进行间伐 ,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建议杨粮间作在杨树成林时 (10~ 15a) ,树木行距保持在 4 0~ 6 0m  相似文献   

18.
浅析枣粮间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粮间作是一种科学的农业种植模式。本文从掌握适当栽植密度和栽植方式、选择主干高度适宜树种和适当间作物、增施肥水解决矛盾等方面介绍了枣粮间作技术,该技术可以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土壤管理  1.合理间作 幼龄或稀植栗园可适当间作植株矮小,生长期较短、吸收水肥少、与板栗树无共同病虫害的作物,如花生、百合、绿肥等,以增加果园前期收入。间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埋作物的秸秆,增加土壤有机质,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2.中耕除草 在春夏杂草旺长季节及时进行。采收前再进行一次,以便于拣拾栗子。  3.土壤耕翻 秋末至封冻前,根据栗树根系深浅耕翻20~30厘米,树干周围应浅些,以免伤根。  施肥  1.基肥 秋季采收后在树周围进行沟施或穴施,初结果树每株施有机肥20~40公斤,盛果大树每株施50~10…  相似文献   

20.
芒果间种三华李效益高吴建勇芒果园中间种三华李是提高幼龄芒果园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增强抗旱能力,保持水土的一种有效栽培模式。据云南省元江县东峨乡果农彭启华介绍:1993年在他种植的1.5亩芒果中间种三华李(仅套种20多株)果园中,芒果收入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