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耕还林还草文化是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之行,是繁荣新时期生态文化之需,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之魂,是推动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之要。文中在论述退耕还林还草文化建设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想,包括退耕还林还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核心内容、基本特征、基本方法。退耕还林还草文化核心内容包括退耕还林还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退耕还林还草文化是一种复兴文化、智慧文化、和谐文化、科学文化,其建设的基本方法包括全面研究、系统归纳,深入挖掘、精心创作,吸收借鉴、博采众长,广泛传播、正面引导。深入研究退耕还林还草文化,对于深刻理解退耕还林还草这一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标志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的几种模式与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退耕还林、建设生态农业的战略意义和退耕还林的目的 ;提出了半退半耕式、林粮结合式、乔灌结合式等 7种退耕还林模式 ,并就如何建设生态农业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工程大规模植苗造林基本结束后,如何巩固其成果?结合实际,分析面临的形势,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四条基本对策,以期使退耕还林“稳得住、不反弹”。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中,详细阐明:退耕还林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实践;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一定基础;二者都要求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必须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管理工作是一项集政策、法律、技术、生产服务于一体,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文章结合绥化市北林区退耕还林工作实践,从档案建设、检查监测体系建设、资金管理、加强执法监督4个方面就如何强化退耕还林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和基本目标之一。退耕还林则是治理与建设西部生态环境的重头戏。因此,对退耕还林工作国家采取了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战略。自2000年在试点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西部地区已掀起了一股退耕还林的热潮。但作为西部大开发中一大系统工程,退耕还林并不是简单的一退一还,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关于镇安县陡坡地退耕还林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 2 5°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 ,是国务院早已作出的保持水土、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去年我国“三江”遭受特大洪水灾害之后 ,国家进一步明确了退耕还林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有关政策规定。朱基总理视察陕西时明确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十六字方针 :“退耕还林 (草 )、封山绿化、个体承包 ,以粮代赈”。镇安是国家林业重点县之一 ,为了摸清我县退耕还林的真实情况 ,寻找陡坡地的高效综合利用 ,笔者对我县退耕还林情况作了认真调查 ,重点调查了位于高山沟垴、浅山丘陵和河谷川道地区的退耕还林现状 ,并介绍了我县实现退耕还林的基本思…  相似文献   

8.
山西林业2003.5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一个重大举措。退耕还林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种苗是退耕还林的基础,种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工作的成效,关系到退耕还林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解决好退耕还林种苗生产供应和管理问题,如何把握政策,加强管理,搞好服务,确保退耕还林种苗有效供应,笔者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讲解。1当前山西种苗生产及退耕还林种苗供求情况近几年来,山西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概况,再认识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提出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政策层面,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浏阳市退耕还林工程后期管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浏阳市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建设时间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指出了加强工程后期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后期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效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