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我国玉米品种资源中筛选出6个具有广泛血缘代表性的自交系B73、掖478、Mo17、齐319、黄早四和丹340作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鉴别寄主,确定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生理分化鉴别寄主体系。利用6个抗病性差异明显的鉴别寄主对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生理分化鉴定,结果鉴别出7个生理分化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2.
玉米丝黑穗病及病菌生理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病原菌生物学、抗病性鉴定与育种、防治、病原菌生理分化以及植物病原菌生理分化鉴定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从16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9个单引物和3个双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了RAPD遗传多态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将24个菌株划分为3个致病类型:菌株03-12、03-13、03-01、03-02、03-03、03-11、03-04、03-16、03-07、03-08和03-14聚为一类;03-18、03-20、03-17、03-26、03-29、03-27、03-23、03-25、03-28聚为一类;03-21、03-22、03-15和03-10聚为一类。表明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株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态性和遗传分化,分化与菌株地域来源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2002年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2年9月中旬,对东北三省玉米丝黑穗病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发现,黑龙江省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44万hm^2,主要感病品种有白单31号、龙单19号,平均发病率分别为70%、57%;吉林省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60万hm^2,主要感病品种有吉单209、掖单44、登海1号、东单60、丹638、丹639等,其中一些品种平均发病率达50%以上,个别地块高达90%;辽宁省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3.3万hm^2,主要感病品种有沈单16号、丹638、丹639、丹3040等,沈单16号在本溪市卧龙镇平均发病率达57%。东北三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生面积累计107万hm^2,以产量7500kg/hm^2计算,直接损失玉米1.2亿kg,农民减少收入9600万元(按玉米收购价0.80元/kg计算)。  相似文献   

5.
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土壤接种方法,对采自黑龙江省不同玉米生产区的3个菌株进行了致病力分化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菌株对同一玉米自交系(品种)的致病力无明显差异。哈尔滨、佳木斯和肇东的3个菌株对Mo17和维27的发病率为0~5%,哈尔滨的菌株对龙抗11的发病率为9.4%。相对比较而言,佳木斯和肇东地区的菌株致病力稍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我国6省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10个随机引物将来自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河北、内蒙古自治区的102株玉米丝黑穗病菌大致划分为6个类群(相似系数0.42),在更高的相似水平上,类群A和类群B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众多的亚群。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相似性较高的菌株大多来源于相同或相近的地区,说明玉米丝黑穗病菌的亲缘关系存在一定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特异引物PCR技术,检测了该菌对玉米植株的侵染状况,并对不同玉米品种在苗期对丝黑穗病菌的抗性进行了初步判断。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品种K12分别在接种后第3 d的茎中,6 d的茎,9 d的根、茎、叶,12 d茎,抗病品种20060分别在接种后第3 d的茎、6 d的茎、9 d的茎和叶、12 d的茎和15 d叶都能扩增出PCR特异片段,经过EM种衣剂包衣的玉米幼苗的根茎叶材料扩增出来的特异DNA条带明显少于未经包衣的玉米幼苗。EM包衣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玉米种子的抗病能力,减少了玉米丝黑穗病菌对幼苗的侵染机会,有效地防治了玉米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8.
玉米抗丝黑穗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机理、抗性遗传、抗病基因定位、抗病种质资源及抗病育种5个方面对玉米抗丝黑穗病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和评价,简要概述了分子生物技术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对丝黑穗病菌抗性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抗病性鉴定的基础上,测定了抗、感病品种胚芽和胚根内的N、P、K、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以及不同时期玉米生长点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对丝黑穗病菌的抗性与胚根和胚芽内的N、P、K含量呈正相关,与Vc和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当病菌侵入后抗病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幅度高于感病品种,而多酚氧化酶(PPO)、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感病品种中上升幅度高。土壤施用氮肥和钾肥能明显提高玉米对丝黑穗病菌的抗性,磷肥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EM包衣对玉米苗期防治丝黑穗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有效微生物菌群(EM)包衣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对不同温湿度处理的EM包衣和未包衣的玉米种子在大田生产环境下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M包衣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减少了玉米种子在土壤中的感病率。在有病菌存在的条件下,包衣处理的玉米幼苗的苗高、根长、叶面积、苗干重均明显高于未包衣的玉米幼苗,促进了幼苗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在病菌环境下,经EM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其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均低于未包衣的玉米种子;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未包衣的玉米种子。说明EM包衣处理可增强玉米种子的抗病性,提高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姜钰  徐秀德  胡兰  徐婧  刘可杰 《玉米科学》2014,22(2):150-154
采用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不同症状表现的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不同症状的玉米丝黑穗病菌均为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株间ITS区域序列存在微小差异,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工控制的土壤接种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Sporisorium reilianum(Kühn)Langdon & Fullerton]病菌不同接种菌土浓度与发病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接菌量与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关系密切,供试玉米品种的丝黑穗病发病率均随着接种菌土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接种菌土达到一定浓度后,发病率不再显著提高。抗性材料的接种浓度达到3‰以上时其发病率不再显著提高。因此,在玉米抗病育种中可采用3‰接种菌土浓度筛选抗病种质或品种。  相似文献   

13.
玉米雄穗分化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雄穗分化发育状况及其性状特征与产量关系密切。在总结和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玉米雄穗分化发育与外部器官同伸关系、影响玉米雄穗分化发育的因素、雄穗分化发育过程中生理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简要综述,阐述了利用玉米叶龄指数预报雄穗分化发育进程的方法,为指标化管理玉米生产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雄穗分化发育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家种玉米资源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成  郭满库  徐生军  魏宏玉  金社林  赵峰 《玉米科学》2016,24(1):156-159,165
2007~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341份玉米农家种资源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明确不同农家种玉米资源抗丝黑穗病差异。结果表明,所有材料中未发现高抗材料;3份材料康南大麻子、花糯包谷和品综2号表现抗病;9份材料小粒红、黄金塔、岚峰小粒红、前川黄马牙、Czerwony Taplanszen Thereszt、糯玉米、甜玉米、86122-1-1、B681表现中抗;其余329份表现感病和高感,分别占供鉴材料的0、0.88%、2.64%和96.48%。  相似文献   

15.
周天旺  王春明  洪流  李丽君  郭成 《玉米科学》2024,32(3):101-106,113
2020-2021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对331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丝黑穗病鉴定。结果表明,4份材料冀资13W154、RA461、18-QTL-18和F2644表现高抗(HR),占鉴定总数的1.21%;5份材料55438-1、18-QTL-14、HA746、B6和T7308表现抗病(R),占鉴定总数的1.51%;冀资S225、F3814、18-HDY-25等61份材料表现中抗(MR),占鉴定总数的18.43%;B317、冀资S516、T5863等185份材料表现感病(S),占鉴定总数的55.89%;冀资H631、CNHS17013、55444-1等76份材料表现高感(HS),占鉴定总数的22.96%。中抗(MR)以上材料黑龙江省14份、内蒙古自治区50份、河北省6份,分别占其本省鉴定数量的29.79%、23.15%、8.82%,来自河北的种质整体抗丝黑穗病水平低于黑龙江和内蒙古。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及小种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利用从美国新引进的B37、B37Ht1、B37Ht2、B37Ht3、B37HtN和OH43、OH43Htl、OH43Ht2、OH43Ht3、OH43HtN两套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对来源于我国15省33市(县)的39株玉米大斑病菌株进行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菌株中共鉴定出0、1、2、12、123、1N、123N共7个生理小种,其中以0号和1号生理小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33.3%和35.9%;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等省(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明显、种类多,其他省(区)小种种类相对少。  相似文献   

17.
利用鉴别寄主技术对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河北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生理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个菌株的致病性分为5种类型,其中强和中等致病类型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瓦房店、吉林省的公主岭和河北省的保定市。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玉米弯孢菌的致病性分化与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三省15个地区采集分离26个玉米弯孢菌菌株,通过鉴别寄主技术与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致病性与遗传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弯孢菌在致病性与遗传上都存在明显的变异,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未发现变异程度与菌株地理来源有明显的直接关系。26个菌株的致病性分为5种类型,其中中等致病类型分布遍及东北三省,为优势致病类群;强致病类型分布在吉林省的白城市;弱致病类型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白山和梨树。用8个引物对供试菌株进行RAPD扩增,共获得77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71个,多态性比例92.2%。供试菌株在相似系数约0.71处共聚为4组,大多数致病性较强的菌株聚在一起,而弱致病株在相似系数相对较低时和其他菌株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玉米丝黑穗病研究进展及抗病品种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吉林省近几年玉米丝黑穗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病为主,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抗病性和土壤内越冬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的影响。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呈数量性状遗传。根据其抗性遗传特点,在抗病品种选育上应坚持以拓宽种质基础为主的综合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