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土壤类型制定灌水方案 ;尽可能采用免耕、少耕法 ,深翻土壤等 ,此外采用正确的机车田间作业方式 ,选取合适的轮作作物 ;对重粘土类型的表土尽量避免深翻 ;尽可能采用保守耕作法 ,保留田间植物残体 ;使用综合治理措施避免紧实度减少田间土壤紧实度技巧@王淑民  相似文献   

2.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免耕(MF)、传统旋耕(CK)、深松+旋耕(SS)和深松深施肥+旋耕(SF)4种耕作处理方法,对比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玉米根系分布、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SS处理较CK和MF处理能够降低土壤紧实度,在0~4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由9 948.1 kPa降低到909.8 kPa,土壤容重从2.31 g/cm~3降到1.28 g/cm~3;在41~60 cm土层中,SS处理根系占总根重的23.55%以上,增加农田30 cm深层土壤中的总根量。玉米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SFSSCKMF处理,最大产量2019年为15 517.8 kg/hm~2。SS和SF处理比CK处理分别增加净收益20.16%和12.54%,单位产出效益显著高于CK(P0.05);MF处理净利润较CK降低了24.93%。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耕作可有效打破土壤犁底层,增加深层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主研制的1ZY-6六行可折叠式苗带重镇压器,单体幅宽20cm,滚动压力650g/cm2,对秸秆深翻还田平播和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两种耕作方式播后苗带进行重镇压处理,分析玉米播种后苗带重镇压对土壤温湿环境、土壤紧实度、出苗率和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深翻还田平播后苗带重镇压与未重镇压作业相比较,土壤含水率、土壤紧实度和玉米产量显著提高(P<0.05),土壤含水率增加11.42%,土壤紧实度提高127.90%,玉米产量提高4.31%。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后苗带重镇压与未重镇压作业相比较,土壤含水率、土壤紧实度和玉米产量显著提高(P<0.05),土壤含水率增加23.59%,土壤紧实度提高58.88%,玉米产量提高3.39%。苗带重镇压明显提高土壤紧实度、土壤含水率,为玉米生长创造有利的土壤环境,保墒增产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转向保护耕作法后,必须修改标准的作物施肥方法和比率。在少耕系统中,改变了的土壤环境条件使秸秆、根茬集结在地表,耕层受到的干扰甚小。由于紧实的土壤不适宜微生物的完全分解,所以表土上的秸秆及根茬分解得很慢。表土有机物是一种不流动的营养库,它可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辽河平原中西部设两年定点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带旋耕后1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显著下降,0~40 cm(2016)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增加;条带旋耕明显增加了丰水年(2016)玉米产量。秸秆还田显著增加10~20 cm土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其总孔隙度。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干旱年(2015)条带旋耕增产效果最突出。秸秆条带旋耕还田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是适宜推广的秸秆还田和耕作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滨海盐渍土的良法栽培对作物打破盐碱地立苗难的瓶颈至关重要,利用木霉制剂处理盐碱地的研究为其改善盐渍土、提高作物耐盐碱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木霉制剂处理土壤后,出苗齐壮,出苗率、成苗率高,植株长势好,株高和有效分枝数增加;开花期延迟,开花下针期集中、时间缩短,双果数、总果数提高;一级、二级、三级侧根数增加,根瘤菌着生早,根瘤数量增加,体积增大,有效根瘤增加;籽仁蛋白质和人体必需八种氨基酸含量提高,百果重、百仁重提高,产量大幅提高。木霉制剂处理盐碱土可降低盐碱对花生生长的危害,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光合产物是作物产量的基础,棉叶是棉花的主要光合器官,棉花的光合产物大约有95%左右是棉叶制造的。深入研究棉叶的消长动态和棉叶的工作效率,对丰产栽培具有实际的意义。一、叶面积系数和透光系数在低肥水条件下,由于棉花营养体较小,若能增大棉花叶面积,就能增加棉花产量。在丰产条件下,如果叶面积比较小,增加叶面积也会增加干物质产量。过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围绕近年来氮肥在主要粮食作物和糖料作物上的应用展开综述.从两大类作物施用氮肥对作物冠层温度、株间相对湿度、地面空气温度、光合性能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发现适量施氮可以降低作物冠层温度,增加株间相对湿度,降低地面空气温度,增加作物光合性能,为获得较高产量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条件.合理施氮可以缓解作物个体间氮素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在作物轮作中利用豆类作物以改善土壤肥力和增加作物产量是一种最古老的农业种植形式。在半世纪初,豆类覆盖作物曾被广泛地利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氮肥变得充足且廉价,轮作中利用固氮作物的必要性变小了。近来,对于豆类覆盖作物以及如何将其补充到保留着耕作的谷类生产系统中又产生了新的兴趣。由于这类作物可以在后续的各类作物生产前应用化学药剂杀除并提供一个地面覆盖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棕壤土有机肥和化肥长期定位施肥的研究表明,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耕层中的有效养分有显著性影响(P〈0.05)。与试验前土壤相比,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当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时,其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单施化肥。单施化肥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土壤的有效养分,但增加幅度不大。经过27年施肥,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和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有一定程度的变化,随着年份的延伸,作物产量和土壤中的有效养分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各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南部大平原旱作制中作物的产量主要受水分的限制。为提高对作物生产的土壤水分供应,必需增加非生长季的总贮水效率和控制土表与植株的蒸发蒸腾(ET)的比例。土壤休闲期采用留茬管理,可使贮水量增加35~75毫米,有效地提高了作物生长的可利用水总量。在得克萨斯的Bushland地区,ET每增加1毫米的有效水,可使粒用高粱增产15.5公斤/公顷(Stewart,1986)。  相似文献   

12.
宁夏固原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对近年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冬小麦、胡麻、玉米、牧草、豌豆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原气象站1961—2015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作物发育期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计算了6种作物的需水量,并分析了作物发育期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5年来,作物发育期的温度和总降水量均呈升高趋势,平均风速均呈减小趋势;固原地区春小麦、玉米、牧草生育期需水量呈减少趋势,冬小麦、胡麻和豌豆需水量呈增加趋势;不同气象要素对不同种类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平均风速与6种作物需水量均呈正相关,生育期总降水量与6种作物需水量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麻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麻地膜覆盖对不同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提前出苗期,加快出叶速度.麻地膜覆盖明显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以及地上部生长,显著提高株高、茎粗以及干物质重,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4.
非叶器官对作物产量的形成有着一定的补充作用。通过对国内外有关非叶器官叶绿体形态结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综述,阐述了非叶器官具有不同于C3类似于C4的独特光合结构及其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旨在为作物提高非叶器官的光合特性,进一步增加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计算机模拟在作物生长发育研究中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计算机模拟在作物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从作物模拟在农业系统学中的地位、模拟的分类与最新发展趋势、模型与模拟的异同、模拟的步骤、认识论价值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等视角评述了计算机模拟在作物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作物模拟技术增加了作物系统可观察量,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界“实践-认识-实践”的认知速度,其过程和步骤体现了认识论思想,具有深刻的认识论价值。应进一步加大其研究和应用力度,使之在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物覆膜温室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攀  黄璜 《作物研究》2010,24(1):52-55
作物覆膜栽培技术在我国已经发展多年,极大地推动了作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发现,覆膜能使土温提高1~5℃,使土壤含水量增加0.5%~50%,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还能促进氮、碳等元素的循环,加速有机质及其他养分元素的矿化;加快作物的生长,影响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作物产量。研究表明,适宜的地膜覆盖创造了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但长期覆膜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辛丰 《中国棉花》2008,35(4):21-21
叶面施肥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土壤施肥不足、防止植株早衰、促进作物营养平衡等.正确使用叶面肥,不但可以增强作物抗逆性,而且还改善作物品质和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8.
种植方式对间作玉米和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孟加拉国的主要作物,其种植面积约占总作物面积的80%,但产量常常很低。雨量不足及分布不匀和雨季阴云密布引起的低光照限制了雨养水稻产量。为了增加生产力,该国提倡种植作物多样化。但在未来一段时  相似文献   

19.
玉米灌溉田土壤水分变化及其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辽宁省主要旱地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灌溉田土壤水分变化及其耗水规律。在试验条件下,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低,整个玉米生育期内水分变化幅度最大;30~50 cm土层由于受长期耕作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的黏滞度较高,保持较明显的水分梯度,并使50~90 cm土层水分变化与0~20 cm土层相比滞后1~3 d;9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受根系影响较小,变化不大。玉米生育前期农田实际蒸散量和参考蒸散量均趋于不断增大,生育中期个别时段内由于受阴雨气候影响蒸散量有所减弱;参考蒸散量最大值出现在玉米播种后第46天左右,农田实际蒸散量最大值出现在玉米出苗后第96天左右,玉米生育后期两者逐渐减弱。玉米生育前期表层土壤棵间蒸发量占实际蒸散量的比重较大,生育中期棵间蒸发量受降雨和灌溉等因素影响,变化幅度较大,生育后期相对较小。随着玉米叶面积增加,作物系数不断增加,在播种后第81天左右作物系数达最大值,之后作物系数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土壤紧实度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花生生长所需的适宜紧实度,为花生高产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材料,采用土柱栽培的方法,设置土壤容重分别为1.1g·cm~(-3)、1.2g·cm~(-3)、1.3g·cm~(-3)、1.4g·cm~(-3)和1.5g·cm~(-3) 5个处理,研究了土壤紧实度对花生光合与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与衰老特性对土壤容重的反映存在差异。土壤容重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花生在各生育时期的生长,过低易导致花生早衰而减产;土壤容重过高则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不利于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提高和MDA含量的降低,导致产量低于其他处理;而适宜的土壤容重(1.2~1.3g·cm~(-3))则在整个生育期尤其是中后期均能使叶片保持较高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较低的MDA含量,延缓衰老,从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