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辉 《耕作与栽培》2003,(4):14-14,41
沼液浸种不同处理比较、结果表明,A,B,C处理(沼液浸种)增产稻谷101.4kg/667m^2,72.8kg/667m^2,56.8kg/667m^2。与对照产量差异极显著,生育、经济性状都得到改善。白根数增加1.4~7.1个/株,单株茎蘖增加0.8~1.0个,千粒重增加0.6~1.4g;A处理(沼液浸种48h)比B,C处理(沼液浸种36h,24h)增产稻谷28.6kg/667m^2,44.6kg/667m^2.产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诸葛菜是四川联合大学罗鹏等发现的一种野生优质油料新种源,其种子油含亚油酸53.17%,棕榈酸14.31%,芥酸0.94%[1][2],而甘蓝型油菜种子油含亚油酸17.40%,芥酸26.75%[’‘。亚油酸又称维生素F,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之一[‘j。本研究栽培措施对诸葛菜菌核病发生和对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诸葛菜的栽培和利用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诸葛莱LZ群体由四川联合大学植物遗传研究室提供。1.2方法1995~1996年在成都温江进行诸葛菜驯化栽培,iR三种密度(8000株/667m‘,1000株/667m’,12000株/667m‘),三种播期(10月8日,…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生产中的一项技术革新,松桃县通过2006年的试验示范结果,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保证667m2穴数,二是能较人工移栽增产5.4%,三是能减轻劳动强度,较人工移栽节约劳力1.5个/667m^2,省资60.00元。为大力推广这项水稻革新技术,激发广大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发展,2007年示范推广面积由2006年的0-0333万hm^2扩大到0.1万hm^2。水稻机械化插秧,是用塑料软盘育秧,而育秧环节又是制约机械化插秧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在面积扩大的同时,进行了试验,现就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云大120是云南大学研究合成的BRs类植物内源激素,它对植物的调控是综合性的、全面性的,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明确云大120在大豆上的应用增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特进行了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处理云大120用量为0.65mg/667m2,浓度为0.4×10-6,喷液量为1.625l/667m2.1.2喷施时期1997年8月10日,大豆盛花期。1.3喷施方式采取飞机航喷,一个架次40hm‘,覆盖4个点次,并改面积40m’的对比试验。1.4试验条件及栽培管理试验区设在15队7号地。供试品种为合丰25,前茬玉米,春翻地,播期5月20日,随…  相似文献   

5.
陶田力 《种子》1995,(1):59-60
杂交水稻高产制种(667m2)产200kg以上)和超高产制种(667m2300kg以上),其主要量化指标是:每667m2父本有效穗7.5~8万.颖花800万以上;母本有效穗20~22万,颖花2000万以上;父本结实率80%左右,667m2产125~150公斤;母本异交结实率50%~55%.超高产制种的母本结实65%~70%;千粒重:汕优、金优系列组合25,威优系列组合28g以上。同时要求纯度、净度、发芽、水分达国家一级种子标准,且谷色金黄,商品外观品质好。其栽培要点是;1培育多蘖壮秧1.1用种量与秧田面积:父本每667m2制种田用种0.5~0.6kg,母本3.5~4kg。父本寄…  相似文献   

6.
“鄂粳杂1号”1998年引进元江中稻区试验,1999年开始推广应用,增产效果明显。元江县1999年扩大示范7hm^2,平均产量达562.9kg/667m^2,最高单产达到663.2kg/667m^2,比当地家品种增产10%~13%。“鄂粳杂1号”适应在海拔1500~1700m的籼粳交错区栽种。其栽培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7.
R93─5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运用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技术途径,将抗棉铃虫基因转有到高产、优质、抗病的中棉所12中,通过走向选择和南繁加代等手段培育的高抗棉铃虫品种.该品种保持了原品种优良的农艺与经济性状,并具有显著的抗棉铃虫性特点.抗虫性:据实验室饲养试验鉴定,用该品种的棉叶饲喉工日龄棉铃虫幼虫,72小时后,”幼虫在活率为0,而对照中棉所12的平均幼虫存活率为72.2%。据小面积生产试验示范结果,在不治虫条件下,该品种顶尖受害牢低于6%,而普遍对照顶尖受害率为100%。该品种二、三代棉铃虫幼虫数量经对照中棉所12分别减少77.8%、80.1%,曹铃危害率均降低96.4%。田间实际治虫用药比对照可以减少60%-80%.丰产性、纤维品质及抗病性:据对比试验结果,在治虫条件下,该品种皮棉产量73公斤/667m’,和对照中棉所12基本持平.在不治虫条件下,该品种皮棉产量为66.7公斤/667m’,比对照增产60.2%.小面积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皮棉产量为60-65公斤/667m’,略高于对照中棉所12(58-60公斤/667m’).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抗虫棉具有显著的抗虫性和较好的结铃住。纤维品质测试结...  相似文献   

8.
甜高粱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高粱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抗旱、抗涝、耐盐碱,适于滨州市北部沿海地区种植。该地区开发加工新型能源汽油醇,到2008年面积可达到2万hm^2。我们于2004年进行了133.3hm^2甜高粱试种示范,前茬为低产棉田或荒草盐碱地,土壤含盐量0.36%~0.52%,平均667m^2秸秆鲜重4630kg,最高达5565kg;2005年开发面积达333.3hm^2,平均667m^2秸秆鲜重4750kg,通过试种示范及推广,组装配套了优质高效甜高粱栽培技术规范,并对甜高粱深加工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水稻超高产栽培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雄风6.1开发工具和网页制作技术开发了贵州水稻超高产栽培专家系统系统包括栽培决策与咨询、基础知识、适用技术规范、常用资料、多媒体技术培训等模块。系统2001-2002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68265hm^2,平均新增单产110.3kg/667m^2,增产20.2%。共增产稻谷113.1024万kg、增加纯收益129.7901万元。系统与实际的吻合度达90%以上,取得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思南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项目示范推广又有了新的突破,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l推广成效1.1推广面积不断扩大1997年计划实施4000hm’,实际完成4080hm’,超计划的2%。比1996年(2200hm‘)增加1880hm‘,tL1995年80hm’增加3960ban’,三年跨了三大步。从项目实施布局看,由1995年单一在冬水田中实施发展到了冬菜田、绿肥田、冬闲田均有栽培,其面积分别为:680hm‘,733.3hm’,2660hm‘,全方位向各类型四幅射,为下年再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基础。1.2效益显著通过抽测各类代表田块8.shin’验收,代表面积4080hm’,…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铜仁地区中等肥力土壤上研究施N量对烤烟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的最佳施N量为8~9kg/667m2,N:P2O5:K20为1:2:3,产量182.2~195.1kg/667m2,产值853.48~907.04/667m2,均价4.65~4.69元/kg,上中等烟84.0%~87.3%,焦油含量21.25~24.18mg/g,烟叶内含香气物质9.29×108(总峰面积)。烟叶香型为中间香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表明水稻实行沼液浸种沼渣早床育秧技术可提高秧苗素质。促进根系发达和分蘖,且秧苗立枯病发病率降低,能有效防治稻瘟病的发生。提高水稻单产。沼波浸种沼渣早床育秧水稻单产564.8kg/667m^2比清水浸种常规早床育秧单产525.1kg/667m^2,增产39.70kg/667m^2。增幅7.6%。稻谷按1.5元/kg计算,新增经济效益59.55元/667m^2。  相似文献   

13.
为寻求贵烟5号适宜施氮量,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贵烟5号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贵烟5号团棵期农艺性状和现蕾期总叶片数的影响不大,对现蕾期最大叶长宽影响较大,根、茎、叶干重分别在栽后50d、40d、30d之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施氮量6.5kg/667m2和7.5kg/667m2均满足优质烟的要求;大田生育期、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施氮量6.5kg/667m2分别为138d、176.2kg/667m2,施氮量7.5kg/667m2较3.5kg/667m2长15d、高27 kg/667m2。而产值、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均价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最大均为施氮量6.5kg/667m2,分别为3760.3元/667m2、43.29%、86.69%、21.87元/kg,较其他处理高273.9~1041.3元/667m2、1.67%~16.6%、3.93%~19.04%、1.14~3.65元/kg;综合农艺性状和产质可知,6.5kg/667m2为贵烟5号的适宜施氮量。  相似文献   

14.
早稻免耕不同密度抛栽,在抛2.0~2.6万/667m^2范围内,产量与穗数呈正相关,均随着抛栽密度的适量加大而增加。以抛2.0万穴/667m^2为对照,栽2.6万穴的增穗10.78%,增产8.88%;2.4万穴的增穗8.67%,增产6.7%:2.2万穴的增穗5.09%,增产3.42%。  相似文献   

15.
《种业导刊》2012,(11):45-45
近日,从豫南水稻产区信阳连连传来佳讯:一是省重大科技专项“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取得成效,预计粳稻年推广面积可达13.33万公顷(200万亩)以上,平均每667m2比籼稻增产稻谷50公斤以上;二是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实施的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郑稻18号”高产示范项目测产结果喜人,机插秧示范方(百亩)每667m2平均产量781.8公斤,人工栽插高产攻关示范方(百亩)每667m2产量达826.5公斤。  相似文献   

16.
在贵州省寡日照低副射的黔北地区.海拔950m的中等以上肥力稻田,通过田间试验对“水稻超高产栽培专家系统”计算的Ⅱ优162、冈优151、冈优527大穗型组合的栽插密度、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分配进行了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1)电脑计算高产栽培处理、高产经验栽培处理在中上等、上等肥力稻田均获得超高产产量,在中等肥力稻田均获得高产产量;(2)“水稻高产栽培专家系统”施肥校正方案为:种植大穗型组合,在中等以上肥力稻田,栽插密度宜选择1.3~1.4万穴/667m^2,有机肥施用量1000kg/667m^2以上,化肥施用量以N10.5~14kg/667m^2,P2O5 5~8kg/667m^2,K2O 8.5~11.5kg/667m^2,N,P2O5,K2O施用比例以1:0.5~0.6:0.8~0.9,或者根据目标产量与地力产量、有机肥增产量之差所得的施化肥增产量计算化肥氮、磷、钾施用量,即以施每千克N,P2O5,K2O养分,分别增产稻谷14.8~17.2kg,25.1~36.2kg,15.9~21.9kg计算.施用分配上磷肥全作基肥,氮、钾肥施用分配比例相同,基、蘖肥占65%~70%,穗肥35%~30%。  相似文献   

17.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高 2000年、2001年8个新组合示范种植中,平均产量562.9kg/667m2,比CK汕优63增加10%,产量居第二位,仅次于冈优527,产量573.8kg/667m2。 1.2 农艺性状好 该组合株高106~107cm,株形适中,分蘖力中等,苗期生长旺盛,叶色淡绿,剑叶较长,成穗率高,后期……  相似文献   

18.
沼肥在苹果树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渣、沼液统称沼肥,是猪、牛、羊粪和人粪尿等经过沼气池充分发酵后的产物。沼渣主要含有:有机质30%-50%,腐植酸10%-20%,全氮0.8%-2.0%,全磷0.4%。1.2%,全钾0.6%~2.0%。沼液总固体含量约小于1%,含速效氮0.04%,主要是速效性养分。  相似文献   

19.
特早双季连作花生新品系38──415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品种特性:该品种是我省农民花生育种专家陈南方,从58个花生品种中筛选出优良亲本,经8年杂交培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花生连作品种。全生育期春播100——105天,夏播85天,作二季花生栽培90——95天,具有株型直立紧凑、茎杆粗壮、叶色深绿、耐肥抗倒、抗病耐旱等优点。其主茎高55——60cm,单株分枝7——8条,单株结果20个以上,他果率95%,百果重125克,出仁率80%,且结果集中,果柄坚韧不落果,可一年两熟.2栽培要点;21播种期:种子发芽起点温度12C。春播在我区如用地膜发盖3月25日左右播种;田地栽培名月SB左右播种;夏播5月中旬——6月上旬,作二季栽培(翻秋)在7月25目前播种.2.2#种密度及用种量:春夏播每亩密度为9000——10000穴,667/m‘(亩)用种丑17.5公斤,H季花生拒种为12000穴,667m’(亩)用种具20公斤,穴播成仁.2.3施肥情况: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底肥667m’(亩)用土粪1500公厅或三元复混肥50公斤.齐苗后及时用1%尿素溶液hUI%的铅酸按水溶液叶面喷施以促苗早发.3产量表现:春播地膜栽培350——400公斤/667m’;露地300——350公斤/667m’...  相似文献   

20.
王显  刘俊  肖跃成 《耕作与栽培》2012,(3):46-46,23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表明在基施缓释肥20~80kg/667m2范围内,随着缓释肥用量的增加,有机稻谷的产量也呈现了显著增加趋势,80kg/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504.2kg/667m2。而667m2效益及新增效益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60kg/667m2处理的效益最高3 139.4元/667m2。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经济投入产出量来看,以基施缓释肥60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