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价态外源硒对小白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土壤外源加入两种不同价态的硒 [Se(Ⅳ)和 Se(Ⅵ)]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其对小白菜生长、营养元素和硒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对小白菜的生长均表现出低浓度(5 mg/kg)促进,高浓度(5 mg/kg)抑制趋势。Se(Ⅵ)处理小白菜地上部硒含量大于地下部;而Se(Ⅳ)处理则与Se(Ⅵ)相反。硒从根部转运到地上部的转移因子Se(Ⅵ)处理大于Se(Ⅳ)。两种价态硒处理,小白菜对氮、磷、钾、硫、镁和锌的吸收也表现出低浓度时为促进作用,高浓度为抑制作用。Se(Ⅵ)显著增加了钙的吸收,Se(Ⅳ)却无显著影响;Se(Ⅳ)和Se(Ⅵ)均能促进小白菜对铁的吸收。相同浓度下, Se(Ⅵ)对各个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显著大于Se(Ⅳ)。综合硒对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看出,小白菜施硒量以Se(Ⅵ)不超过2.5 mg/kg或Se(Ⅳ)不超过5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2.
番茄叶片对~(75)Se的吸收和在植株中的转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施和平 《核农学报》1992,6(3):190-192
~(75)Se可被番茄叶片吸收斤运至其它器官中。随着吸收时间延长,植株各器官含~(75)Se量逐渐增加。~(75)Se在植株内仅一部分以无机~(75)Se状态存在,大部分转化成有机~(75)Se并以蛋白~(75)Se为主。叶片中有机~(75)Se占其中~(75)Se量的70.4—80.6%。硫饥饿促进叶片对~(75)Se的吸收和在植株中的运转。  相似文献   

3.
研究大豆叶片对~3H-MET的吸收、运转、分配规律及MET对大豆吸收~(32)P的影响表明,~3H-MET叶面施用很快被大豆吸收,施后1小时吸收量占施用量的39.17%,3小时为51.26%,6小时达61.21%,此后随着施用时间的延长。吸收能力逐渐降低,48小时达66.37%;叶片吸收的~3H-MET基本上滞留于原处理部位,占叶片吸收量的97%左右,向植株其它部位输出较少,而且主要向处理叶上部的茎和叶运转。MET叶面喷施能提高大豆植株对~(32)P的吸收和增加单株干重。  相似文献   

4.
~(137)Cs在土壤中的污染行为与钾盐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污染水平相同的情况下 ,不同土壤对春小麦吸收137Cs有很大影响 ,植株中137Cs的比活度相差几十倍。在同一种土壤、不同污染水平下 ,春小麦对137Cs的吸收与土壤中137Cs的污染水平呈正相关。在137Cs污染的土壤上施用钾盐可以降低春小麦植株对137Cs的吸收。防治效果与钾盐施用量有关 ,本试验结果为土壤阳离子代换量 1 / 3 0的量施用效果最好 ,使植株中的137Cs比活度降低 84 74%~88 89% ,与不施钾盐的对照组的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应用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春小麦对Se的吸收以及不同施用方法对Se在植株中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方法对S4e在植株中的分配,尤其是Se在籽粒中的积累,有很大影响,土施方法与叶面喷施相比,能更好地提高春小麦籽粒中Se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以植烟土壤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价态[Se(Ⅵ)和Se(Ⅳ)]和不同添加浓度(0mg/kg,2mg/kg,5mg/kg,10mg/kg,20mg/kg,30mg/kg)硒对土壤硒形态及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施用Se(Ⅵ),大部分硒以水溶态存在,部分被土壤矿物及腐殖质等吸附成为可交换态;施入的Se(Ⅳ)易被土壤吸附及被有机物和碳酸盐、铁锰氧化物结合而降低有效性。2种价态硒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呈降低的趋势,对中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适当浓度(5mg/kg和10mg/kg)2种价态硒有促进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的效果。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Se(Ⅵ)和Se(Ⅳ)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有抑制效果(-0.905**和-0.915**;-0.873*和-0.537),可将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的降低作为Se(Ⅵ)污染的指标(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活性的降低作为Se(Ⅳ)污染的指标(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施入土壤的2种价态硒主要表现在水溶态硒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综合分析得出,土壤酶活性(主要为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量减少是硒污染导致土壤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 众所周知,As、Se 和 Mo 以阴离子形式共同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因此可能对植物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迁移产生拮抗或协同效应。为了评价它们的双联效应[As(Ⅴ)×Se(Ⅵ),Se(Ⅵ)×Mo(Ⅵ)和 As(Ⅴ)×Mo(ⅤⅠ)]对苜蓿生长和元素含量的影响,在温室中进行了三个砂培试验。在半强度 HOagland  相似文献   

8.
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麦棉套种条件下棉麦氮素吸收和运转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麦棉套作条件下,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利用率显著提高,且所吸收的氮素较多地分配到籽粒中。与此相反,棉花所吸收的氮量和肥料氮利用率均比纯作春棉降低,收获期有较多的氮素滞留于营养器官和铃壳中。  相似文献   

9.
金钗石斛对磷素的吸收和运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32 P研究了金钗石斛对磷素的吸收和运转。结果表明 ,金钗石斛植株各部位均可吸收磷素 ,成长叶的总放射性活度最高。植株吸收的总32 P放射性活度随根系吸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至 96h达最高 ;随移栽后日龄的增加 ,植株各部位干物重逐渐增加 ,新生茎和新生叶增加最快 ,32 P亦逐渐向新生茎和新生叶运转。 2 5℃和 40℃温度处理 ,植株吸磷量分别为 1 0℃处理的 2 3和 2 5倍。中度光 ( 2× 1 0 4 Lx)和高光强( 5× 1 0 4 Lx)下植株吸磷量分别较弱光 ( 5× 1 0 3Lx)下增加 74%和 2 3 %。  相似文献   

10.
硒在春小麦植株中的积累和分配与喷施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75Se示踪法研究不同生育期喷施Se对春小麦植株中Se积累,分配及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喷施效果比拔节期或开花期喷施更好,能有效提高籽粒中Se的含量和植株对Se的吸收率。对喷施不同形态的硒化合物的研究表明,在施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用硒酸钠的效果优于施用亚硒酸钠,春小麦硒酸盐的吸收量高于亚硒酸盐。  相似文献   

11.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硒(四价和六价)处理土壤对小麦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旨在为富硒小麦的种植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源硒抑制了苗期小麦的生长(株高和生物量);而在生长后期,随外源硒浓度增加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作用。Se(Ⅳ)和Se(Ⅵ)处理对小麦生物量影响的EC10分别从苗期的1.40mg·kg-1和0.28mg·kg-1增加到收获期的28.48mg·kg-1和4.56mg·kg-1,表明小麦对硒的耐受浓度随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Se(Ⅵ)低浓度(≤1mg·kg-1)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及高浓度(≥2.5mg·kg-1)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均大于Se(Ⅳ)。小麦籽粒产量随外源Se(Ⅳ)和Se(Ⅵ)浓度的增大先升高而后降低,分别在2.5mg·kg-1和1mg·kg-1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低浓度硒处理(Se(Ⅳ)≤5mg·kg-1和Se(Ⅵ)≤0.5mg·kg-1)能促进拔节期小麦叶片中GSH和POD等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叶片过氧化物质MDA(Se≤2.5mg·kg-1)含量,高浓度硒处理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2.
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喷施亚硒酸钠不同浓度、时期、品种对紫云英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360mg L-1亚硒酸钠溶液浓度范围内对紫云英鲜草产量可增产9.32%~14.8%,到420mg L-1对紫云英有轻微中毒现象,鲜草产量减产;在0~360 mg L-1浓度范围内,紫云英茎叶和花蕾的含硒量、硒蛋白含量和蛋白硒含量随喷施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到420mg L-1紫云英茎叶和花蕾的硒含量降低。紫云英的茎叶浸出液的硒含量在0~300 mg L-1的范围内变化很小,但花蕾的浸出液的硒含量较大。在不同生长时期喷施对紫云英的硒含量影响较小,但随喷施时期的延迟对紫云英有机硒的含量有显著降低。不同品种紫云英在未喷施硒的情况下影响较小,喷施硒后,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闽紫1号硒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氮素对不同生育期小麦植株累积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施用氮肥是农业生产上最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但增施氮肥对不同生育期小麦植株中硒累积、 转运和分配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对小麦生长过程中植株各器官硒累积的影响,为合理施氮提高小麦硒含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试验设置N 100 mg/kg和200 mg/kg 两个水平,每个氮水平设置低硒 (Se 0.81 mg/kg)和高硒 (Se 5.02 mg/kg) 处理,分别在小麦苗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扬花期、 灌浆期和成熟期取样,分析不同生育期小麦对土壤外源硒的吸收速率,探讨不同硒水平下施氮量对小麦各器官硒累积、 转运和分配的影响。【结果】 1)与低氮相比,高氮促进了小麦籽粒产量增加,低硒的促进作用大于高硒,低硒和高硒时的高氮处理小麦籽粒产量较低氮处理分别提高了21.7%和13.7%。低硒时的高氮处理能提高小麦穗(特别是籽粒)和老叶中的硒含量,籽粒和颖壳硒含量较低氮处理分别提高了31.2%和13.6%,但高硒时高氮处理却导致小麦各器官(特别是籽粒和根)中硒含量下降,其中籽粒和根部硒含量较低氮处理分别下降了13.2%和17.8%。 2)相同硒水平下,高氮处理小麦根部硒占植株总硒的比例较低氮处理下降了约1/4; 在营养生长阶段,低硒时高氮处理能促进硒向小麦地上部转运,而在生殖生长阶段其能促进硒从小麦茎叶向颖壳和籽粒中转运,使得籽粒中硒占总硒比例提高了18.4%; 但高硒时高氮处理却促进硒从茎叶转运到颖壳中,致使籽粒中硒占总硒比例下降了8.0%。3)小麦根部硒含量在苗期和拔节期,抽穗期和扬花期之间增长幅度最大,说明此期间是小麦硒吸收的敏感期。【结论】小麦硒含量因生育期和外源硒水平的不同而异,施氮量也影响着小麦硒累积、 转运和分配。增施氮肥能提高硒的利用效率,建议低硒地区农业生产中补硒时要结合氮的合理施用。  相似文献   

14.
施纳米硒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及其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基施纳米硒肥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百粒重、硒含量、硒形态,其他矿质元素以及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为利用纳米硒肥进行小麦硒生物强化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 110 份小麦品种 (系),在扬州大学农学院网室种植,采用的施肥方式为基施纳米硒肥,设每千克土施 Se 0 (CK)、100 (Se100)、150 (Se150) mg 2 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麦成熟期收获籽粒,测定百粒重。利用离子发射光谱 – 原子吸收仪测定了籽粒 Se、Ca、Mg、Cu、Fe、Mn、Zn 及 S 含量。选择高硒处理中硒含量前 10 名的品种,利用 LC-UV-AFS 测定了籽粒中不同形态硒的含量。随机挑选 59 个品种并利用 RVA 仪 (快速粘度分析仪) 测定其面粉糊化特性的特征值。利用 MATLAB 和 SPSS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基施硒 0、100、150 mg/kg 土,小麦籽粒的百粒重均值分别为 3.78、4.11 和 3.70 g,籽粒中总硒含量分别为 2.00、12.46 和 17.35 mg/kg。籽粒中的硒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以硒蛋氨酸含量最多,其次是硒甲基化半胱氨酸和少量的硒半胱氨酸,无机态硒仅微量存在于极少数品种中。基施硒肥对测定的矿质元素的吸收积累既有协同也有拮抗作用,对小麦面粉的糊化特性没有显著影响。糊化特性取决于基因型,不同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结论】硒肥可以提高小麦籽粒中的硒含量,但增幅因品种而异;硒强化后籽粒中硒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低浓度硒处理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百粒重,且不会影响小麦的面粉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15.
硒对胡萝卜含硒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不同浓度Na2SeO3进行胡萝卜叶面喷施的田间试验,研究胡萝卜对硒的吸收、转化特点和硒对胡萝卜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硒可明显提高胡萝卜中各形态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有机硒转化率上升;其总硒、有机硒含量在最大处理浓度(500.mg/kg)呈最高,分别是CK的15.9和26.6倍。施硒胡萝卜产量较对照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营养品质中除Vc下降,P变化不一外,总糖、胡萝卜素、粗纤维、Ca、Mg、Fe、K在一定浓度下有不同程度提高。综合分析硒对胡萝卜含硒量、产量、各品质因素以及对人、畜食用的安全性,施硒量以不超过1.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6.
锰掺杂对针铁矿的结构、表面性质及吸附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热条件下制备了针铁矿(Goe)和不同含量锰掺杂产物(G-Mn0.1、G-Mn0.2、G-Mn0.3和G-Mn0.5),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氮气物理性吸附、Zeta电位分析、酸碱滴定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其对亚硒酸盐(Se(Ⅳ))和硒酸盐(Se(Ⅵ))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低比例的锰掺杂(锰/铁的摩尔比RMn/Fe=0.1~0.2)显著促进了针铁矿晶体沿b轴方向生长,导致针铁矿颗粒的长径比增大,形貌由短纺锤体形变为大长径比的扁平针状;当RMn/Fe=0.3~0.5时,样品中出现了大量的掺锰磁铁矿,且针铁矿晶体的b轴方向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而a轴方向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促进并导致针铁矿颗粒呈纤细状。Goe、G-Mn0.2和G-Mn0.5的比表面积分别为36.78、53.22和71.33 m2·g–1,表面分形度分别为2.31、2.53和2.59,平均孔径分别为13.73、15.59、6.92 nm,Zeta电位零点分别为7.36、6.58和5.31,pH5.0时的Zeta电位分别为40.5、35.3和4.92 mV。3种样品的表面活性羟基密度表现为Goe相似文献   

17.
王琪  王雅琦  万亚男  李花粉 《土壤》2022,54(6):1101-110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叶面硒肥对水稻吸收和转运硒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亚硒酸钠、硒酸钠、硒代蛋氨酸和化学纳米硒在水稻扬花期一次施用(15g/hm2)可使水稻籽粒、颍壳和秸秆的硒含量分别提高0.06~0.64、0.36~0.83和0.32~0.75 mg/kg。籽粒硒的回收率大小顺序为:硒代蛋氨酸(34.6%)>亚硒酸钠(15.7%)>硒酸钠(15.0%)>化学纳米硒(6.6%);硒在水稻各部位中的分配比例的高低顺序为:秸秆>籽粒>颍壳。此外,硒用量与水稻籽粒的硒含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按照黑龙江省富硒大米的地方标准(DB23T 790—2004),达到一等大米的硒含量指标(0.20~0.30 mg/kg),亚硒酸钠单施的施用量为6.01~10.62 g/hm2,腐植酸+亚硒酸钠复合肥的施用量为4.26~8.63 g/hm2。硒代蛋氨酸的富硒效率高于其他3种硒形态,腐植酸+亚硒酸钠复合肥的富硒效率高于亚硒酸钠单施。  相似文献   

18.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oxyanionic phosphate (P) and sulfate (S) fertilizer management could influence selenium (Se) uptake by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in medium and high Se areas. Field studies were established at two locations for two growing seasons in central South Dakota, USA. Phosphate fertilizer was applied using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banded with seed, surface-broadcasted in the fall, or surface-broadcasted in the spring) using six different P rates. Sulfate fertilizers were broadcasted at four rates in the fall. Selenium concentration in wheat grain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P application methods and rates, but it was dependent on location. Grain Se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in high Se availability soil when P fertilizer was applied, due to the dilution effect. Grain Se concentration and uptak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S applications increased due to the competition effect, but the depression was apparent in high Se availability soil.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howed that P and S fertilizer management can influence Se level in wheat grain grown in naturally high Se areas, even though overall grain Se level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location variation.  相似文献   

19.
紫甘薯对硒的吸收和累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紫甘薯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基施硒酸钠[Se(VI)]和亚硒酸钠[Se(IV)]条件下,紫甘薯对外源硒的吸收累积规律,并比较了施用两种不同价态硒的紫甘薯富硒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硒源均可显著提高紫甘薯各器官含硒量,且紫甘薯含硒量均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土壤施硒量为Se 8 mg/kg时,施用硒酸钠、亚硒酸钠收获期薯块的硒含量(干基)分别达到6.69、0.88 mg/kg。紫甘薯生育期40 d时各器官硒含量叶茎薯块,130 d时硒含量叶薯块茎。当硒酸钠施用量为Se 4 mg/kg时,紫甘薯薯块中的硒累积量最高达923.81μg/株,硒在紫甘薯块根中的分配率可达67%~70%,硒酸钠处理下,紫甘薯对硒的吸收利用率远远高于亚硒酸钠处理。综合紫甘薯含硒量和施硒量对生长的影响结果分析,施用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均能增加紫甘薯薯块的硒含量,紫甘薯对硒酸钠敏感性高于亚硒酸钠,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施用硒酸钠对作物造成的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