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稻瘟病(Piricula oryzae)突变体的诱发和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60_Coγ射线15,25和35krad分别处理感稻瘟病水稻品种(系)浙粳66和R_8617,经M_2代稻瘟病区自然诱发筛选,并经后代人工接种鉴定,在M_2代中分别选到抗病变异单株30、34和36株。不同剂量处理后的变异率分别为0.016%、0.019%和0.316%。经M_4代进一步人工接种鉴定,除个别株系抗性较差外,多数变异产生的抗性是可遗传的。用不同稻瘟病生理小种接种鉴定发现,不同抗病突变系的抗谱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利用核辐射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新种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电子束、NaN_3与 EMS 处理3个小麦品种,在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用γ射线间歇辐照;用育种常用剂量(250~300Gy)辐照16个品种和12个杂种,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在 M_2进行苗期抗性突变体的筛选。结果表明,丁射线、电子束、NaN_3与 EMS 均为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的有效诱变剂,而且电子束与 NaN_3的诱变效果更好。不同诱变剂诱发白粉病抗性的适宜剂量:丫射线300~350GV,电子束100~200Gy,NaN_31~3mmol/L,EMS 0.3%左右,品种间略有差异。γ射线间歇辐照较连续辐照的突变频率高,杂合材料较纯合材料的诱变效果更好。利用核辐射获得86份抗白粉病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3.
4.
稻瘟病菌突变菌株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利用Rep-PCR的两对引物Pot2-1/Pot2-2和PMC1-2/PMC1-3、 177条RAPD引物和MGR586为探针的3种RFLP 分子技术对温室的9个和自然病圃上的5个致病性突变菌株进行分析。3种技术鉴定了温室9个菌株与其起始菌株的DNA指纹基本一致,检测到7个菌株DNA条带缺失1~3条,2个菌株没有变化;分析了病圃上的侵染携带抗病基因Pi-1和Pi-2的5个突变株的起源,依据DNA指纹和致病类型证明后者起源于具有无毒基因Avr-1的菌株,排除了外来菌株的漂移作用,证实了突变是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进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6.
同步辐射(软X射线)对冬小麦的诱变效应及机理研究Ⅱ.幼苗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幼苗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揭示了细胞结构受损情况与性状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 :同步辐射引起了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出现了细胞质壁分离 ,细胞膜、核膜受损破裂 ,内含物外流 ,叶绿体、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异 ,内质网数目减少。同步辐射对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总体损伤效应小于γ 射线 ,抑制了叶绿体的正常发育 ,致使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变小 ,数目减少 ,这可能是引起幼苗叶片出现叶绿素条状缺失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8.
村田谦司 《农业新技术新方法译丛》1995,(3):9-12
日本梨的黑斑病是由链格孢菌引起的,是日本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1987-1990年,日本对“新水”和超二十世纪“梨的估眠接穗用γ射线进行照射。剂量率为2.5gyh^-1,总剂量为60和80Gy。将照射的接穗嫁接到日本鸟取县园艺实验场的“八云”和“八幸”品种成年树上,结果“新水”和超二十世纪“之间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不同,同一品种不同照射剂量,接穗成活率也不同,但成活后生长速度相同。 相似文献
9.
杜鹃抗盐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利用杜鹃的离体叶片诱导不定芽 ,发现MS +BA2 0ppm +ZT0 1ppm培养基不定芽分化率最高。用γ射线作诱变剂 ,对离体叶片产生的不定芽进行了耐盐筛选 ,得到了耐 0 5%、0 7%和 1 %NaCl的变异株系 ,并对变异株系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子自旋 (ESR)波谱术研究了同步辐射辐照种子产生的自由基及其与辐射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同步辐射辐照的种子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基 ,其种类、性质不同于γ射线 ,短寿命自由基 (小于 48h)产额高于γ射线 ,长寿命自由基 (大于48h)的稳定性大于γ射线。同步辐射自由基产额与辐照剂量呈线性关系。用3H TdR掺入法研究了受辐照种胚萌发早期DNA的合成动态 ,结果表明 ,同步辐射能够引起种胚DNA的损伤修复合成 ,其特点不同于γ射线。原冬 6号和北京41 1品种的DNA修复合成出现在种胚吸水后第一个正常的DNA合成峰之前 ,京冬8号品种出现在第一个小峰之后和 2个高峰之前 相似文献
11.
12.
本研究利用亚硝基胍(NTG)对米根霉As3.3462进行诱变,在含丙烯醇的YPD选择培养基上筛选获得11株ADH活力降低的突变株,其中mut-2突变株发酵液中乙醇含量比原始菌株降低35.2%,而乳酸含量提高了79.6%。对原始菌株和mut-2突变菌株在发酵过程中ADH与LDH活力变化分析表明,突变菌株的最大ADH活力比原始菌株降低了60.6%,而LDH活力与原始菌株相比略有提高。研究结果还表明,mut-2突变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其生物量和对还原糖的利用速率均比原始菌株提高。 相似文献
14.
水稻穗期活体植株对潮霉素的敏感性分析及突变体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携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转基因作物细胞和组织对抗生素潮霉素具有一定耐性,是作物尤其是单子叶作物遗传转化中常用的选择基因。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活体植株潮霉素抗性快速鉴别技术,用于转基因育种和相关研究。在始穗期前后,用不同浓度潮霉素B溶液(25~100mg/L)喷洒常规及转基因水稻植株,考察叶片和谷粒的中毒症状。发现常规水稻在高于50mg/L的潮霉素溶液处理后,叶片出现褐色斑点,稻穗部分谷粒颖壳呈黄褐色的中毒症状,叶片斑点和黄褐色谷粒的数量均随剂量增大而增加。经100mg/L潮霉素处理后,籼稻品种嘉优99和C10剑叶每平方厘米平均斑点数目为21.1和19.2个,穗上黄褐色谷粒比例分别达27.6%和23.5%;粳稻品种嘉优5号和R5叶片中毒斑点数为11.8和10.7个,黄褐色谷粒比例分别为11.2%和11.9%,表明2份籼稻材料较2份粳稻材料对潮霉素更为敏感。在上述浓度范围内,携带HPT的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1号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对γ射线诱变处理克暝稻的M2群体(共12万株)穗期喷施100mg/L的潮霉素B溶液,从中筛选到42株潮霉素敏感型突变体,组织化学法分析表明这些植株具有β-葡萄糖苷酸酶GUS活性。对能够取到较嫩叶片的14个单株采用离体叶片法进行抗虫性鉴定,证明这些植株对二化螟仍然表现高抗。上述结果表明,在始穗期喷施100mg/L潮霉素溶液,潮霉素敏感植株可出现明显、直观的中毒症状,可以在活体植株水平上有效鉴别植株是否携带HPT,可用于育种中转基因植株的筛选或转基因安全评估中植株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60 Coγ射线 2 0 0Gy辐照处理 (晚粳“丙 92 1 2 4” 晚糯“绍糯选”)F2 干种子 ,经多代筛选获得晚糯稻突变体ZH2 0 6。ZH2 0 6经试种表现为产量高、籽粒大且品质优。 2年、2地区域试验比对照平均增产 9 4% ;籽粒较双亲明显增大 ,千粒重较母本丙 92 1 2 4重 4 1g ,较父本绍糯选重 3 6g ,千粒重达 30g以上。糯性优于对照祥湖 84,更优于亲本绍糯选。 2 0 0 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浙糯 36” ,成为近 2 0年来在浙江省 (市 )级晚粳糯稻区域试验中 ,增产幅度和籽粒均达到最大的晚糯稻审定品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表明辐射诱变同步改良糯稻多个性状的可能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辐照埃及棉选育陆地棉性状的长绒棉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1985年用60Coγ射线279Gy辐照埃及棉“Ashrnouni”,于1991年选出了4个表现陆地棉性状、绒长达33~35mm以上的长绒棉突变体。如突变体90197-1。绒长35mm,生育期135天,株高91.9cm左右,株型紧凑,结铃性强(43.4个/株).衣分40%左右,其纤维品质:2.5%跨越长度为34.9~35.6mm,整齐度48.5%~50.2%,断裂比强度19.2~20.4g/特克斯,麦克隆值3.9~4.0。这些突变体有待进一步过育和产量鉴定。经初步分析,诱变后代的染色体仍为四倍体,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与亲本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20.
氮离子束与γ射线辐照日本晴和“9311”水稻突变体库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氮离子束和γ射线辐照处理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经过M1代损伤鉴定、M2代筛选和M3代重复鉴定,分别得到了740份和666份日本晴突变体,571份和781份"9311"突变体。获得的突变体发生了叶片、茎秆、穗部和籽粒、生理等性状的突变。在氮离子束辐照处理中,日本晴和"9311"分别在5.0×1016N+/cm2和2.5×1016N+/cm2剂量辐照时获得高突变率,为6.44%和6.38%;γ射线辐照处理中,2种材料均在150Gy剂量辐照时获得高突变率,分别为5.68%和9.44%。在本试验中,各高突变率群体均为辐照当代损伤最低的群体。新构建的突变体库将为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较好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