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试验采用苗床施肥,6个处理,3次重复,田间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适宜,促进营养元素吸收利用,7~8月份苗木叶片含N量3.5%~4.0%,含P量0.2%~0.3%,含K量1.0%或稍高时,苗木生长良好。在该试验条件下,施P2O5120kg·hm2时,施纯N180kg·hm-2左右,幼苗产量、质量及施肥效益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对香椿的特征及特性作出了分析,重点对香椿苗的种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杉苗对氮素营养的需求 ,按 0 0 ,1 0 ,2 0 ,3 0 ,4 0和 5 0g氮 /盆 6个水平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水杉苗高、地径、分枝数、分枝总长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 ,但当施氮量超过 3 0 g/1 5kg土后 ,这些项目又随施氮量的继续增加而下降。水杉苗叶绿素的含量对氮素的反应亦与此类似 ;根、茎、叶的含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促进香椿苗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香椿苗氮磷施用量以N_(320)P_(280)(有效成份,公斤/公顷)效果最佳。苗木氮含量达5.0%,磷含量达0.45%。苗床覆盖塑料棚早春日平均温度提高5.6℃,提早萌芽15天左右。生长条件适宜,提高香椿幼芽、幼叶产量4.5倍,并且营养价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香椿苗经0.1ppm三十烷醇溶液喷洒后,苗体内促进生长的生理效应增强,光合强度比对照提高19%;根伤流量增加14.7%、伤流液中的氨基酸、可溶性糖、无机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增加,蛋白质合成迅速,总氮量提高27.1%,苗木碳、氮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6.
以2年生油茶(Camellia oleifera)扦插苗为试验对象,对其在不同水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8%~31%、15%~18%、9%~12%)和不同浓度氮素(0 g/株、0.375 g/株、0.750 g/株)条件下,通过生理生化试验方法,测定油茶扦插苗叶片、根部碳、氮、磷、钾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施加高氮(0.750 g/株)更有利于苗木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碳、氮、磷、钾积累。在土壤水分轻度胁迫条件下,施加低氮、高氮均促进叶片碳、氮积累,不能促进叶片磷、钾的积累;在土壤水分重度胁迫条件下,施加低氮、高氮促进叶片氮、磷、钾的积累,不能促进碳的积累。在土壤水分轻度胁迫条件下,施加高氮促进根部碳、氮、磷、钾积累,施加低氮仅促进氮的积累;在土壤水分重度胁迫条件下,施加氮素只促进根部氮的积累,不能促进根部碳、磷、钾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通过 3a对樟子松 1年生苗木的营养积累过程的研究表明 :1年生樟子松苗在生长期内 ,干物质的积累和对N、P、K的吸收利用是以叶为中心 ,到生长中、后期 ,根、茎、叶中的干物质积累和对三元素的吸收积累速率明显加快。而在不同生长时期对三元素的吸收利用比例也不同 ,生长前期表现为N >P >K ,生长中后期表现为K >N >P ,生长后期表现为P >N >K。  相似文献   

8.
香椿苗经0.1ppm三十烷醇溶液喷洒后,苗体内促进生长的生理效应增强,光合强度比对照提高19%;根伤流量增加14.7%、伤流液中的氨基酸、可溶性糖、无机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增加,蛋白质合成迅速,总氮量提高27.1%,苗木碳、氮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9.
香椿播种育苗随留苗密度增大各项生长指标逐渐降低,顶梢冻害和干枯长度增加。从生产销售和育苗效益考虑,播种留苗密度以10~20株/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11.
香椿试管苗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增殖速度明显不同,太行山香椿试管苗的最佳增殖条件为改良MS+6BA1.0+GA_32.0+IAA0.0;燕山香椿试管苗则为WPM+6BA1.0+GA_32.0+IAA0.0.试管苗的生根能力在IBA0.2~1.0的范围内逐渐提高,增殖倍数不同的试管苗,其K的摄人量,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POX和EST同工酶图谱亦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香椿芽休眠萌发期间内源激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涂炳坤  丁小飞 《林业科学》2003,39(4):159-161
香椿 (Toonasinensis)为楝科香椿属植物 ,以嫩梢嫩叶作为蔬菜供食用 ,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木本蔬菜(杨寅桂等 ,1 996) ,在我国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食用历史。香椿嫩芽叶中富含蛋白质、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 (曾再新 ,2 0 0 2 ) ,营养丰富 ,香气浓郁 ,风味鲜美 ,深受人们的喜爱。香椿嫩叶中还含有黄酮、萜类、蒽醌、皂甙、生物碱等多种药用成分 ,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痰、双向调节血糖、活血化瘀、抗肿瘤等药用功效 (陈铁山等 ,2 0 0 0 )。香椿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功能性森林蔬菜 ,因此被称为“绿色保健菜”。近年来 ,菜…  相似文献   

13.
5种密度(4、7.9、14.3、16.9、30株/m2)香椿播种苗密度试验表明,香椿苗木对密度的生态对策与一般树种不同。高密度只对地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4~30株/m2的范围内,地径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而苗高则随着密度增加有增有减。高径比是合格苗的重要指标,其值不得超过60。在试验密度范围内,苗茎生物量是渐增的,但有效生物量以7.9株/m2为最高。育苗合理密度为8株/m2左右。在合理密度、合理生产管理条件下,可保证80%的苗木合格。  相似文献   

14.
杉木短穗扦插苗与实生苗生长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用杉木优质短穗扦插苗与实生苗进行更新造林试验。通过3、9和15a期的观测,结果表明,杉木优质短穗扦插苗表现为林相整齐、速生丰产的特点。平均胸径、立木材积比实生苗高,均超过极显著的水平。说明采用杉木优质短穗扦插苗造林是解决杉木连栽产量低,保持杉木速生丰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毛竹实生苗选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1995~2000年对毛竹实生苗进行了从苗期到幼林的生长对比试验,通过对毛竹实生苗逐年的苗高、地径、发笋数三项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个体之间的生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反映出毛竹种子的遗传品质存在着差异,且遗传品质较差的苗木从苗期到幼林的生长表现都比较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把好实生苗的选择关,是提高毛竹实生苗造林成林、成材率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苗木凋萎系数因树种、土壤质地而异,过去对它研究较少,通常沿用农业上得出的经验公式计算[如:永久凋萎系数=土壤最大吸湿水×1.5(1.3~2.5),或用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测定结果,但这些数据并不适用于林业上的造林苗木。近年来有些研究人员对一些树种进行了测定,也得到了初步结论,但测定方法尚欠精确,特别是常绿针叶树种,凋萎迹象  相似文献   

17.
6个种源香椿芽菜及其芽苗菜营养成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个不同种源香椿的芽菜与室内无土栽培的香椿芽苗菜进行营养物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香椿芽菜与芽苗菜在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方面,芽菜含量普遍高于芽苗菜含量,其中蛋白质含量相差最大的为0.96 mg/g,每百克中维生素C含量相差最大的为3.16 mg,仅在游离氨基酸方面,5个种源芽苗菜含量均高于芽菜;TOPSIS综合评价最优种源为河北旬阳芽菜,贴近度为0.94,最差为江苏南京种源芽苗菜,贴近度只有0.13。  相似文献   

18.
为延长香椿生产供应期,满足市场需求,历时9年,采取边生产边试验的方法,围绕如何满足保护地香椿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进行顾研究,探讨了在保护地条件下,香椿植株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摸索出一套适应保护地香椿生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间作茶园中茶树生态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小牛  李宏开 《林业科学》1991,27(6):658-664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是亚热带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喜光、耐荫、喜湿、畏寒的特性,其生长发育与茶园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尤其在强光、高温、低湿条件下,对茶芽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致使夏秋茶低产劣质。为此,近20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广泛地开展了间作茶园生态效应及效益的研究,认为适度遮荫(即种植遮荫树)能明显地提高茶叶产量和绿茶品质。但是,对间作茶园的生态条件与茶树主要生理活动(诸如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的关系报道甚少。为此,我们研究了茶园间作对茶树主要生理活动的影响,并与单作茶园比较,以揭示生态生理特性,从而为建立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光照与藤苗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单叶省藤(C.simplicifolius)和红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是我国华南地区三个主要商品藤种,其藤茎工艺件能优良,是编织的好材料。我国在藤类育苗及藤苗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在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PC)的资助下,东南亚各产藤国对藤类的研究较为活跃,N.Manokaran(1985)认为,除温度和水分外,光照是影响藤苗生长的主要因子。因此,探讨白藤、单叶省藤和红藤苗木生长的最适光照条件,对完善藤类栽培技术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