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为建立垂丝海棠组培快繁体系,对垂丝海棠最适外植体、外植体消毒方法、腋芽萌发、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及移栽驯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春梢嫩枝茎段为外植体,70%乙醇消毒30 s+2%有效氯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处理12 min,外植体污染率仅1.11%,死亡率仅2.22%,存活率高达96.67%;腋芽萌发与生长最适培养基为WPM...  相似文献   

2.
3.
以带腋芽茎段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和种类的试剂及培养基进行组培的方法,研究杀菌剂、培养基、生长激素对外植体灭菌、芽萌发、组培苗生根和移栽的影响,为构建全面、高效的‘缤纷秋色’快繁体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灭菌方法为10%NaClO溶液消毒12 min,污染率减少至19.6%,萌芽数为8.76个。最适启动培养基为WPM+0.2 mg/L NAA+1.0 mg/L 6-BA+0.2 mg/L TDZ+2.0 mg/L PVP+30 g/L蔗糖;壮苗培养基为WPM+0.8 mg/L ZT+1.0 mg/L 6-BA+2.0 mg/L PVP+30 g/L蔗糖;生根培养基为1/2WPM+0.8 mg/L IBA+0.2 mg/L NAA+0.5 g/L活性炭+15 g/L蔗糖,用草炭土和珍珠岩混合比例2:1移栽效果最好,移栽成活率为89%。研究建立的‘缤纷秋色’快速繁殖体系可为优良种质扩大培养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滨菊组培快繁体系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年生沼生植物小滨菊(Leucanthemella linearis (Matsum.) Tzvel.)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开展了小滨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滨菊茎段的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0.5 mg?L-1 6-BA + 0.5 mg?L-1 NAA,启动率达到80%;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0.5 mg?L-1 6-BA+0.2 mg?L-1 NAA,增殖效果良好,出芽指数平均达到9.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3 mg?L-1 NAA,生根率85.72%,根系生长状态良好。小滨菊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0.2 mg?L-1 6-BA+0.5 mg?L-1 NAA,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的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2 mg?L-1 NAA,分化率可达70.00%。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825-5832
本研究针对双腺藤繁殖系数低、育苗周期长等问题,对双腺藤品种‘Sunparasol’组培快繁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腺藤幼嫩带芽茎段使用0.1%HgCl_2处理3 min,启动培养培养基为MS+6-BA 4 mg/L+NAA 0.1 mg/L时,萌动率高达93.33%;继代培养阶段在MS+6-BA 2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中增殖数量最多且生长健壮,增殖系数为4.31;蔗糖浓度为40 g/L时可以促进细弱组培苗生长;适量添加1~2 mg/L矮壮素后组培苗生长状态最好;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生根率为83.33%,平均生根条数为4.3。本研究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对双腺藤的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珍稀中药材白芨的组培快繁体系,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筛选适于萌发生长的蔗糖、外源激素(6-BA、IBA、IAA和NAA)和活性炭的浓度、光照时间以及炼苗基质配比。结果发现:在MS+4 g/L琼脂+20 g/L蔗糖+光照(200 lx) 24 h/d的基础上,培养7天后种子均可发芽;添加1.5 mg/L 6-BA+0.5 mg/L NAA+1.0 g/L活性炭,叶片数达5枚;添加1.5 mg/L IBA+1.0 g/L活性炭,根数和根长分别达到3条和4 cm;蛭石:泥炭=1:2的基质配比下,炼苗成活率达100%。该研究结果可为白芨的大规模种植、相关药物生产以及野生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金叶络石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叶络石[Trachelospermum asiaticum 'Ougonnishiki']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金叶络石组培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建立金叶络石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金叶络石组培苗适宜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BA3.0mg/L+NAA0.05mg/L,增殖系数为7.63;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05mg/L,生根率达到95%以上,根数5.2,根长4.4cm;采用"塑料杯单株一步移栽技术",移栽成活率97%。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附子丛生芽的诱导、增殖及不定根诱导条件。本研究以附子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和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TDZ、I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观察附子丛生芽的诱导、增殖、生根情况。结果发现,附子茎段经75%乙醇处理30 s后,0.1%Hg Cl2灭菌10 min,污染率为27.78%,存活率可达84.61%。附子第三个腋芽,诱导率为53.34%,死亡外植体少。丛生芽在MS+6-BA 2 mg/L+NAA0.3 mg/L条件时诱导率为86.67%,芽长1.947 cm,植株茎干粗壮。增殖培养时添加TDZ 2 mg/L+NAA0.3 mg/L,增殖系数达到4.029,苗粗壮,叶片浓绿。生根培养基条件为1/MS+IBA 0.5 mg/L时,15 d的生根率可达100%,平均根长0.906 cm,平均根数10.5条,叶色翠绿,生长旺盛。研究表明,最佳的取材部位为第三个腋芽,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 mg/L+NAA 0.3 mg/L,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中添加TDZ 2 mg/L+NAA 0.3 mg/L的增殖效果最好,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本研究为附子快繁体系的建立和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蒙古韭属于葱科葱属,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饲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用野生蒙古韭的鳞茎作为外植体接入诱导愈伤培养基(MS+1 mg/L NAA+2 mg/L 6-BA+30 g/L蔗糖+8 g/L琼脂,pH 5.2)中,经过40 d培养,可萌发愈伤组织和丛生芽;放入诱导分化培养基(MS+1 mg/L NAA+1 mg/L6-BA+30 g/L蔗糖+6 g/L琼脂,pH 5.2)中,增殖3~5代,陆续获得大量的不定芽;诱导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0.2 mg/L 6-BA+30 g/L蔗糖+6 g/L琼脂(pH 5.2),约20 d左右可生根,每棵小苗3~4条根;幼苗移栽成活率约80%,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蒙古韭幼苗。蒙古韭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为下一步蒙古韭重要基因的功能验证和蒙古韭转基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也为蒙古韭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0.
黑果枸杞属于茄科枸杞属多年生灌木植物,是重要的荒漠绿化环境改良植物.将黑果枸杞约10d的无菌苗接种于MS-1愈伤诱导培养基(MS+0.5~1 mg/L NAA+1.5~2.5 mg/L 6-BA+30 g/L蔗糖+8 g/L琼脂,pH=5.2)中,待40 d后,将愈伤组织从外植体上剥离下来后置于MS-2培养基(MS+0...  相似文献   

11.
非洲紫罗兰叶片外植体再生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三种叶型的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叶片作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了叶片外植体再生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非洲紫罗兰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3 mg/L和MS+6-BA 0.5 mg/L+NAA 0.5mg/L,培养4周左右,诱导率达100%,绝大多数愈伤组织上都有芽的分化。采用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3 mg/L继代一次后,每个愈伤组织上分化产生的芽可达30余个,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成芽能力差异不大。非洲紫罗兰品种A和C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2mg?L-1NAA,品种B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5mg?L-1IBA。生根苗转入纯蛭石栽培时,用1/4MS大量与微量元素进行叶片追肥,成活率90%以上。移栽至腐殖土栽培成活率95%以上,3个月栽培后栽培苗成花。本研究为非洲紫罗兰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油柿叶片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柿叶片为材料开展了离体培养研究,旨在建立其再生体系,为转基因操作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油柿叶盘在MS(1/2N)+IBA0.1mg/L+ ZT3.0mg/L培养基上,经前期暗处理3周后移至正常光照下培养的再生效果最好,其不定芽再生率和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最高,分别为80.5%和(4.1±0.8)个。再生苗接种于添加IAA和IBA各0.5mg/L的MS(1/2N)培养基上,4周时生根率可达92%,成功地建立了油柿叶片的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3.
特种水生蔬菜刺苦草初代培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优质的刺苦草的根状茎、芽、叶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适时添加适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以芽为外植体,1%升汞消毒8min,以MS为培养基,添加0.2~2mg/LBA、0.2~2mg/LNAA、0.2~2mg/LIBA、蔗糖30g/L、琼脂10g/L,BA/NAA为3:1和1:1时和BA/IBA为1:1和1:10时,植株生长健壮,叶片颜色青翠,幼茎生长得又快又高。  相似文献   

14.
摘 要:以阿月浑子良种‘科尔曼’的种子和枝条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1/2DKW和1/2DKW+6-BA 3.0 mg/L+NAA 0.05 mg/L作为种子萌发和茎段分化的培养基;1/2DKW +6-BA 4.0 mg/L + IBA 0.05 mg/L为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可达3.6;1/2DKW +IBA 5 mg/L + NAA 1 mg/L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75%以上,移栽在河砂与蛭石(3︰1)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79%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使叶用莴苣不受季节气候所牵制。随时可以工厂化大量生产,以达到百姓日食之需。本研究以PS11叶用莴苣为试材,从种子开始培育无菌苗,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激素配比,再经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生根3个步骤的离体培养,建立叶用莴苣快速高效的再生体系。研究表明:该品种最佳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0.2mg/L6-BA+0.4mg/LNAA,出愈率达到100%,出芽率达到71.6%。  相似文献   

16.
青岛百合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岛百合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消毒时间、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对青岛百合叶片不定芽发生、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氯化汞对青岛百合叶片消毒5 min时效果最好,污染率为31%,萌动率为79%,诱导率为65.2%。青岛百合最佳叶片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2mg/L;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mg/L;最佳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大叶黄杨幼茎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叶黄杨的幼茎段为外植体,在添加BA和NAA、IBA、2,4-D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上培养,对其愈伤组织进行诱导试验。结果表明:①生长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应为2,4-D >NAA>IBA;②在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上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MS+BA1.0~2.0 mg/L+NAA 1.0~1.5 mg/L、MS+BA1.5~2.0 mg/L+IBA1.0~1.5 mg/L、MS+BA0.5~1.0 mg/L+2,4-D 0.5~1.5 mg/L等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其诱导率分别为74.3%、65.3%、81.1%。因此,通过科学配制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就能有效地诱导出大叶黄杨幼茎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酿酒葡萄离体培养及植株高效再生体系,以5个酿酒葡萄品种花药和茎尖为外植体,利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了外源激素、基因型对外植体培养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均优于花药。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B5+NAA 0.5 mg/L+6-BA 1.0~2.0 mg/L;在此培养基上添加AgNO3 10 mg/L或PVP 1000 mg/L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较好。茎尖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B5+NAA 0.01 mg/L+6-BA 0.5 mg/L+GA3 0.2 mg/L,最高分化率达100%。本试验成功地建立了酿酒葡萄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芽苗再生体系,该结果可为酿酒葡萄良种快繁以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药用植物太子参茎尖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太子参茎尖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繁殖、生根等关键技术。不同发育阶段适宜培养基组成:茎尖培养基MS+NAA0.5mg/kg +BA0.5mg/kg,出苗率86.7%。继代繁殖培养基MS+NAA0.5mg/kg +BA 0.5mg/kg和MS+NAA1.0mg/kg +BA0.5mg/kg。生根培养基1/2MS+IAA1.0mg/kg,生根率为76.7%,茎尖组培苗移栽成活率85.2%,定植成活率100%,近3年研究一个简易、快速、实用太子参工厂化育苗生产程序已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20.
论木槿属树种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木槿属树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尤其是木槿在晋代就作为重要的观赏花木普遍栽植。本文依据相关文献,概述了木槿属丰富的种质资源,着重归纳总结了木槿、木芙蓉、扶桑3个乡土树种的文化内涵,指出了在园林绿化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并阐述了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