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为控制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红火蚁在广东的定居与蔓延,探讨红火蚁最佳防控技术方法,对高风险入侵区的红火蚁进行GPS定位,利用GIS软件系统制定了入侵区红火蚁分布图,分析了防控工作中红火蚁巢数量动态变化.实践表明,实行普查、复查防控及防控监测三者循环重复,以及"双效合一"的药剂配制方法,对红火蚁防效明显,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
台湾外来入侵物种红火蚁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红火蚁在台湾的入侵、发生和控制情况,简要介绍了红火蚁的形态学、入侵生物学、危害性、检疫和防治方法,为大陆预防红火蚁入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文山州红火蚁入侵和扩散的情况,4年来采用地毯式踏查和GPS定位法对红火蚁的入侵、发生和扩散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至2017年12月,文山州红火蚁发生面积扩大到2 666.67余hm2,生境类型由始发区的城市绿化带、苗圃、草坪扩散蔓延至城市郊区、农用地、荒地、农舍。明确了红火蚁的发生扩散特点后,从检疫措施、适宜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红火蚁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对红火蚁疫情的重视程度以及防控技术滞后5方面对文山州红火蚁的入侵和疫情的扩散蔓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规定、部门协作、社会重视、群众参与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及防控工作的及时性5方面对红火蚁的入侵和防控提出了对策,为阻截红火蚁传播蔓延,开展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截至2019年,我国大陆发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发生危害已经15年了。在有关部门/机构的支持下,围绕着种群控制理论和技术,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坚持开展红火蚁相关基础研究和防控应用工作。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大陆红火蚁入侵、传播和扩张的时空规律,阐明了红火蚁暴发灾变的生物学基础和规律以及入侵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明确了其入侵优势和生态学效应,阐释了红火蚁的化学防治理论基础;介绍了监测技术体系、检疫除害技术体系和应急防控、根除与治理技术体系的创建,以及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红火蚁的防治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5.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入侵有害生物之一,如今已入侵我国台湾和大陆多个省。对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进行介绍,对其入侵江西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防控对策,以期为江西做好红火蚁的防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入侵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州,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有害生物之一,从入侵红火蚁的分布及危害特点、适生条件,扩散传播途径、鉴定和除害处理的难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入侵红火蚁在广西危害的可能性与危险性,并提出了监测与防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红火蚁局域和长距离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红火蚁入侵中国大陆历史、局域及长距离传播扩散规律问题,为预防和控制该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并分析华南地区多个红火蚁入侵事件的主要参数,建立并应用相关模型对红火蚁入侵历史、传播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对8个典型入侵事件的主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红火蚁局域扩散速度一般为110~190 m•a-1。分别建立了疫区面积(Sq)、蚁巢分布面积(Sf)、蚁巢数量(Nm)、中心区蚁巢密度(Dm)等指标和入侵时间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分别是Sq=166384e0.5345T、Sf=28997e0.5784T、Nm=59.966e1.1756T、Dm=6.4533lnT-0.9852。应用以上模型推测红火蚁入侵华南地区已有10年以上历史,其中入侵深圳、广州、吴川时间较早,入侵年份分别为1995年、1995年、1996年,1998~2005年扩展到其它20多个地区。目前,华南地区红火蚁空间分布特征呈明显的“2-2-2”型,即珠江三角洲、惠州、河源和粤西吴川、阳春、高州、电白、茂港两大块区域;东部的新罗、上杭、大埔、西部的岑溪、陆川、北流两小块;南宁、张家界两个空间跳跃点。红火蚁侵入县级区域数量和入侵后时间长度之间关系模型为Y1=2.6094X 1.0368、Y2=4.1923X 0.9699,年传播扩散距离为80 km左右。【结论】红火蚁入侵华南地区历史较长,侵入区域多,局域扩散速度慢,长距离传播扩散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8.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入侵性危险害虫,农业部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介绍了红火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危害等;分析了红火蚁入侵海南的可能性及其危害,提出了应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红火蚁属于社会性昆虫,具有繁殖快速、入侵性强、破坏力强的特点,危害性较大。在侵袭的过程中,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效益,且防治较困难。介绍了红火蚁的发生情况及危害、常见防治方法,分析了红火蚁防治困难的原因,并就红火蚁的科学防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红火蚁是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严重危害人身安全及农业生产生活.作者依据红火蚁的自身特点,对红火蚁入侵青海的温度、干湿度、天敌等风险因子进行分析详述,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寄生红火蚁虫生真菌高致病力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我国的新入侵物种,生物防治是控制红火蚁扩散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室内条件下测定6株不同来源的昆虫病原真菌对红火蚁的致病能力.试验采用喷雾法,供试孢子浓度为1×104、1 ×105、1×106、1×107、1×108 mL-1.结果表明,在1×108 mL-1孢子浓度下,淡紫拟青霉...  相似文献   

12.
单个蚁巢红火蚁对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定殖单个蚁巢红火蚁入侵荒草地后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陷阱法和诱饵诱集法调查距红火蚁蚁巢不同距离的蚂蚁类群种类及其数量变化,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群落多样性指数探讨新定殖红火蚁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数量动态变化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红火蚁入侵后与本地蚂蚁竞争激烈,红火蚁对距小蚁巢1 m、大蚁巢1和3 m处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在距红火蚁小蚁 巢1m处,红火蚁工蚁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在红火蚁占较大比例的6月(45.02%)及占较小比例的8月(16.01%),蚂蚁个体数和优势度指数增加,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在距红火蚁大蚁巢1、3 m处,红火蚁工蚁数量随时间推移呈现先降而后逐渐上升趋势,在红火蚁占较小比例的6月(48.36%,1 m)、7月(34.06%,3 m)和红火蚁占较大比例的9月(89.94%,1 m;59.52%,3 m),蚂蚁优势度指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还揭示了引起荒草地单个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数量变动的主要蚂蚁种类及其变化情况。【结论】两种入侵荒草地的红火蚁种群对距其蚁巢较近距离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在小蚁巢和大蚁巢近距离处,红火蚁工蚁占比例较大,本地蚂蚁物种数、个体数、蚂蚁类群优势度指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3.
The sting of red imported fire ant (RIFA) could cause serious allergic response in fraction of people. These allergic reactions are mainly caused by its venom, especially venom allergen Sol i 1-4. To produce large amount of RIFA venom allergen Sol i 4 for diagnosis of RIFA allergy and 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the gene encoding this protein was amplified and cloned into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T43, la.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used to transform competent cells and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were expressed in E. coll.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high-level expression of Sol i 4 protein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Allergenic activity analysis of the recombinant allergen Sol i 4 was then performed on rabbi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obtained had significant allergenic activity. It indicated that the recombinant allergen Sol i 4 of RIFA venom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E. coli, which provide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veloping therapeutic and diagnosis reagents of RIFA allergy.  相似文献   

14.
荔枝园红火蚁觅食活动的时序动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火蚁轻度发生荔枝园与红火蚁重度发生荔枝园的红火蚁种群数量全年的波动均较大,红火蚁的取食活动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明显。温度是影响红火蚁取食的重要因素,不同月份因气温等环境因子的不同,工蚁的取食也表现各异。12月份和1月份时觅食活动最弱,诱集的红火蚁也最少,3~6月随着气温的回升,出现一个觅食高峰,诱集的红火蚁逐渐增多,7、8月份受高温和降雨的影响,觅食活动有一定程度的回落,9月中旬以后,红火蚁的觅食活动出现另一个高峰,外出活动的红火蚁数量又有所回升。对影响红火蚁种群波动主要因子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发生,还是重度发生,环境温度对荔枝园红火蚁种群的直接作用较大,且其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环境温度变化直接影响到红火蚁种群的数量变动。环境湿度对红火蚁种群的间接作用大于其直接作用,且这种间接效应主要是通过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是近年被列为国际检疫对象的豆类作物害虫。对菜豆象的地理分布、寄主植物、检疫及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从国内外研究背景方面对其防治研究进展作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呈贡县蔬菜生产和昆明市王旗营蔬菜批发经营目标、品种选择、质量控制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综合昆明市电视台对蔬菜消费电视调查情况,以蔬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经营成本收益为视角,分析了昆明市蔬菜生产经营的行为取向及影响因素,指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提高生产经营的收益成本比值,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入侵红火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侵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它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它的社会性、多型性、群居地栖性、好攻击性、受惊转移和堆尸习性等,大多从卵发育为成虫需要22-38d,每个族群中有单个蚁后或多个蚁后,蚁后寿命最长可达7a,一般每天可产卵1500-5000粒,1个蚁巢可有成蚁5~50万只,盛夏和寒冬整个族群均向蚁巢下部转移,有翅繁殖蚁可四季产生,多在春末夏初飞出蚁巢在空中交配,落地后雌蚁脱翅成为蚁后,并产卵繁殖建立新的族群,主要靠人为传播和自然扩散来扩展入侵地。  相似文献   

18.
人们开始经营果树产业时,就已经意识到水肥的重要性。果园水肥管理的历史也从此而开始。从18世纪的喷灌、滴灌、渗灌以及膜下灌等灌溉技术手段到20世纪80年代的平衡施肥技术。今天,人们对施肥技术的深入研究表明,生态平衡施肥是最合理、有效的一种施肥技术。它不仅提高了果园产量,而且还有利的保证了果品品质。生态平衡施肥的理论基础、技术体系和实现手段可以有效地消除平衡施肥技术推广普及的主要限制因素,成为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果园水肥管理理论可以概括为:果园灌溉技术、果园覆盖技术以及生草技术。果园施肥理论可以概括为:叶面喷施天然油菜素内酯(NBR)、DRIS法诊断施肥以及生态平衡施肥。详细介绍了果园水肥管理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以期为果园合理管理水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铁皮石斛组培苗规模化栽培成功的关键环节即其驯化问题。研究表明,通过采用高架种植畦采驯化铁皮石斛组培苗,从驯化前的准备工作、驯化季节和方法、驯化管理、驯化苗的移栽4个方面进行操作管理,可以获得95%以上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