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进行了利用不同比例的玉米芯、花生壳栽培金福菇的出菇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贵港市栽培的高产配方。结果表明:玉米芯培养料与花生壳培养料相比较,玉米芯培养料出菇产量更高、品质更好。2种培养料都是代替棉籽壳进行金福菇生产不可多得的资源,只要培养料处理得当,品种适宜,其生物学转化率并不低,栽培者可根据当地比较丰富的原材料选择适合当地的配方进行栽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白灵菇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宜豫南地区种植这一新菇类的栽培季节、适宜温度、发菌期和出菇期的管理技术,并提出了提高白灵菇生物学转化率的高产措施。  相似文献   

3.
1栽培季节 根据杏鲍菇出菇的适宜温度来安排恰当的出菇期,在青海海东地区栽培杏鲍菇,适宜出菇的季节春天为4-5月份,秋天为9-10月。杏鲍菇比白灵菇容易出菇,提前1-2个月制菌袋发菌。  相似文献   

4.
<正>白灵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此仅介绍鲁北地区广泛推广应用的地栽白灵菇技术。栽培季节:根据白灵菇高温发菌、后熟期长、中低温出菇的特点,鲁北地区栽培季节通常安排在8月中旬做袋接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脱袋覆土,春节前出菇结束。生产配方:白灵菇属腐生菌,棉籽壳、玉米心、木屑等都是栽培白灵菇很好的原料,麸皮、玉米面等是其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金福菇菌株的筛选、不同培养料配方的设计、不同接种时间的安排及不同覆土方式进行试验,总结出金福菇较佳栽培模式:选用金福菇(荆口)菌株为生产品种,栽培培养料配方为稻草43%、棉籽壳43%、麸皮10%、轻钙2%、石灰1%、普钙1%,在本地区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1日左右,采用脱袋床栽覆土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6.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菇 ,其子实体色泽洁白 ,菌肉肥厚 ,质地细嫩 ,味道鲜美 ,是一种非常有开发前景的珍稀菇种。1 栽培季节8~ 9月为适宜制袋时期。此时最高气温稳定在 30℃以下 ,适宜白灵菇菌丝生长。菌丝长满后 ,气温下降 ,适于出菇和子实体生长。最适宜制袋时间 8月中旬至 9月上旬 ,赶在元旦至春节期间出菇 ,菇价高 ,经济效益好。2 菌种选择宜选用菇形好、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白灵 5号、新疆 3号、天山 2号 ,这些菌株可搭配使用。3 培养料配制和堆积发酵培养料配方 :玉米芯 40 0kg ,棉籽壳 40 0kg ,麸皮 10 0kg ,菜籽饼粉 30kg ,石灰 2 0…  相似文献   

7.
以意杨加工下脚料为主要原料进行杨树菇高效栽培技术试验.通过杨树菇不同品种引种的适应性试验,筛选出适宜以意杨加工下脚料为主要原料栽培的杨树菇品种及其相应的培养料配方,同时探讨不同培养料对杨树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蓟县的气候特点,总结出白灵菇标准化袋栽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白灵菇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催蕾、覆土出菇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9.
白灵菇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培养基配方、拌料方法、后熟期及出菇方式的试验,我们时白灵菇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母种培养基配方为棉子壳综合培养基;最佳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麦粒培养基;最佳栽培袋培养基配方为棉子壳培养基;最佳拌料方法为堆积通氧发酵法;最佳后熟处理期为30d,菌株%不需后熟处理;出菇方式应根据生产目的的不同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玉菇栽培的适宜培养基质配方。【方法】以白玉菇菌株XBG-05为材料采用L16(45)正交设计,研究了以木屑、棉籽壳、豆粕、麸皮和玉米粉为因素的不同组合对白玉菇生长的影响,筛选出白玉菇栽培的适宜培养基质配方。【结果】高氮素成分辅料的添加效果更好,表明白玉菇对基质中氮素的要求较高,适合于富营养栽培。【结论】白玉菇适宜的栽培配方为豆粕4%,玉米粉20%,麸皮12%,木屑10%,棉籽壳54%。采用该配方,在试验条件下,发菌期为61 d,子实体的产量每袋124.86 g,生物学效率达到33.3%。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苏北地区杏鲍菇主栽品种漳杏进行配方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宜当地的优良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2(木屑30%、玉米芯25%、麸皮30%、玉米粉7%、豆粕6%、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较优配方。  相似文献   

12.
白灵菇生产菌株及配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灵菇是一种名贵食(药)用菌,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栽培量的增大,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筛选适宜配方和与之适应菌株,是白灵菇生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试验选用三个不同的白灵菇菌株,以棉皮、木屑为主料,以玉米粉、麸皮及石灰为辅料,研究了三个白灵菇菌株,在六个不同配方培养基上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商品性状,筛选出适合生产的优良菌株为天山二号,不同菌株,对玉米粉和麸皮的吸收利用不同,只有在二者比例合适,且石灰添加量为1%时,适合白灵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白灵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秋冬季生产白灵菇,一般在5至6月份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份制作栽培种,8月份制作出菇菌棒进行发菌管理,10月份后创造出菇条件,进入冬季出菇采摘。通常栽培白灵菇一般只在冬季出一潮菇,第二潮菇量很少,并且菇形也差,多数菇农不再管理。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只有40—50%,为了提高白灵菇的效益,充分利用白灵菇菌袋中的营养资源,菇农一般在春季利用白灵菇菌筒废料栽培鸡腿菇,  相似文献   

14.
白灵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筛选及栽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1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试验。结果表明:配方4为白灵菇工厂化栽培最适培养料配方;适当提高白灵菇栽培袋装料量,可提高其相对产量;白灵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培养基自身的含水量,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其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小米粒菌种具有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接种方便的特点,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约成本;后熟时间对白灵菇菌丝的生长以及菇蕾分化时间、产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1.栽培季节 白灵菇为中低温型变温结实性菌类,以早秋播种,晚秋、冬及春季出菇,产、质量最佳。 2.菌种选择 根据目前国内市场需求,栽培应选用脱毒驯化菌种PL2号。该菌种,出菇快、菌龄短、菇形圆正、柄短、高产,栽培容易,易出菇,属早熟新品种。 3.培养料配方 以棉籽壳、玉米芯等为主料,单一或混合栽培,另加麸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木薯杆栽培秀珍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利用木薯杆栽培秀珍菇的技术关键,进行适合木薯杆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茵株筛选试验和以木薯杆为主要原料的培养料配方试验.结果筛选出适合利用木薯杆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茵株秀珍3号,最适配方为木薯杆屑45%、木屑17%、棉籽壳20%、麦麸15%、石膏1%和石灰2%.  相似文献   

17.
姬菇品种及其培养基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比较试验,从3个姬菇品种中筛选出适合宝山地区栽培的品种--姬菇57,并从当地实际出发,研究出较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基含水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的白灵菇定位定量出菇法工厂化栽培技术,主要是改变了白灵菇的出菇方式,由原来的敞口出菇改变为定点、定量出菇,防止了营养和水分的流失,从而为第二茬出菇打下了良好基础,使出菇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80%,提高了白灵菇栽培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配方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屑为主栽培料,辅以棉子壳、玉米粉、玉米芯和麸皮,用正交试验设计出四因素不同水平的9个栽培料配方,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出菇试验,筛选出了子实体产量高、品质好的杏鲍菇生产原料配方。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原料对杏鲍菇的性状及生物学转化率有很大的影响。2号配方子实体菇形规整、呈棍棒状,生物转化率高达91.4%,是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高产配方。  相似文献   

20.
<正>白灵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秋冬季生产白灵菇的技术操作规程:一般在5~6月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制作栽培种,8月制作出菇菌棒进行发菌管理,10月后创造出菇条件,进入冬季出菇采摘。通常栽培白灵菇一般只在冬季出一潮菇,第二潮菇量很少,并且菇形也差,多数菇农不再管理。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只有40%~50%。为充分利用白灵菇菌袋中的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