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芦笋嫩茎采后生理变化及目前芦笋贮藏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芦笋贮藏方法的比较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甜玉米的可溶性糖由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组成,蔗糖占总糖量的65~77%。游离氨基酸有17种,以丙氨酸、谷氨酸和苏氨酸含量较多。贮藏期间,所有参试品种贮存在30℃和10℃下比贮存在0℃下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更为迅速,感官品质评定表明,30℃下甜玉米能保持良好品质风味的最长时间只有1~2天,10℃下的3~7天,0℃下的达14天。贮藏期间风味和甜度的感官评分值与可溶性糖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果穗的呼吸强度极高,30℃和25℃下,呼吸曲线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3.
芦笋采后环境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采后高温使其呼吸代谢水平提高,但采收时气温越高,芦笋幼茎呼吸强度则越低,黑暗处理比光处理呼吸强度高,光具有诱导呼吸峰出现的作用,高相对湿度比低相对湿度代谢水平低。  相似文献   

4.
芦笋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芦笋嫩茎采后细胞透性、呼吸强度、还原糖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纤维化、木质化等进行一系列探讨。试验表明,芦笋嫩茎采收后,以0.5cm大孔PE薄膜袋包装,2-4℃贮藏保鲜效果最好,15-20d内商品率可达90%左右;在-1~1℃贮藏时间超过10d会出现冻害。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白菜花为试验原料,通过对其失重率、呼吸强度、VC、褐变度、还原糖、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研究其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菜花采后贮藏过程中,失重率、褐变度均呈上升趋势,呼吸强度和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新鲜白菜花为试验原料,通过对其失重率、呼吸强度、VC、褐变度、还原糖、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研究其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菜花采后贮藏过程中,失重率、褐变度均呈上升趋势,呼吸强度和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魏云潇  何良兴  谢灵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801-15803
[目的]探讨植酸对芦笋采后贮藏过程中生理变化及酶类的影响。[方法]采用植酸3个浓度梯度(0.1%、0.2%、0.5%)处理芦笋,测定叶绿素、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以及POD、CAT、PPO活性的变化。[结果]植酸抑制芦笋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延缓木质素、粗纤维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上升,刺激蔗糖含量的升高,有效提高了芦笋CAT、POD和PPO活性,延缓了衰老,保持了绿芦笋的鲜嫩品质。[结论]植酸处理后能较好地保持芦笋的品质,延长保鲜期。  相似文献   

8.
芦笋采收期间,发茎数和产量在4月21日左右和5月中旬有二个高峰,采收后期的产量和发茎数下降,次品率较高;空心笋主要在4月份发生;白芦笋的空心率高于绿芦笋。产量、茎数及地温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空心率与地温显著负相关。维生素 C 含量以开始采收时最低,绿芦笋的维生素 C 含量在4月26日最高,白芦笋的维生素 C 含量采收后期较高,在整个采收期间绿芦笋的维生素 C 含量始终高于白芦笋。粗纤维含量以4月份最低,以后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泗洪大枣采后生理变化及贮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呼吸强度等几个主要指标研究了泗洪大枣采收后的生理变化。并对泗洪大枣在常温下进行涂膜处理、Ca处理及BA、GA处理,研究其贮藏效果。试验表明涂膜处理和Ca处理对延长其贮藏时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芦笋嫩茎防腐及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贮藏环境杀菌及芦笋嫩茎化学杀菌和贮藏条件控制三个方面介绍了芦笋的防腐处理、芦笋嫩茎的预冷、冷藏、速冻贮藏、CA贮藏、MA贮藏、MAP贮藏和其他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白芦笋MA贮藏及其采后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温度结合不同孔径包装的白芦笋MA贮藏保鲜及其采后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白芦笋采后生理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决定因素,其中以4℃贮藏效果最好。不同包装中,以0.04 mm厚、0.5 cm大孔PE包装的白芦笋呼吸强度低、硬度大、营养成分损失少,在4℃贮藏18 d仍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弱光照射和无机营养供给对冷藏绿芦笋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绿芦笋嫩茎基部切口插入含有N、P、K营养的琼脂凝胶中 ,在 (6± 0 2 )℃下贮藏。贮藏期间 ,分别以有效光量子束密度 (PPFD)为 2 μmol·m-2 ·s-1的红色发光二极管和白色荧光灯作为弱光源 ,每天 2 4h连续照射绿芦笋 2 1d。结果表明 ,红光和白光对冷藏绿芦笋品质的保持具有相似的效果。供给无机营养的处理在红光或白光照射下 ,色值 (a 和ΔE ab)变化率、粗纤维含量增长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减少率为最低 ,其次是无营养供给的红光或白光处理 ,以黑暗处理为最高 ;供给无机营养处理的芦笋嫩茎伸长率大于无营养处理的 ;光线照射与否和无机营养供给有无与芦笋失重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非密闭系统可为有机固体废物的生物水解提供兼氧环境,有效提高纤维素水解效率。探讨蔬菜废弃物芦笋老茎在非密闭系统中的水解情况,考查接种量和曝气操作对纤维素水解和腐殖质类物质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纤维素菌剂可加速芦笋老茎的分解,且以接种比0.3%为最优,芦笋老茎最高的总固体分解率和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75.43%和51.03%。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揭示了水解过程中纤维素和腐殖质类物质的演化特征。腐殖化指数(HIX)和荧光指数(FI)表明,接种菌剂和增加曝气可以进一步提高水解产物的腐殖化程度。水解产物的HIX与发芽指数呈正相关,12 d后水解液中最高的发芽指数为93.2%,说明这种非密闭兼氧水解过程可独立应用于芦笋老茎的减量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不同树种苗木对水分胁迫适应的差异性,探讨不同树种的抗旱性机理。【方法】以1年生侧柏、刺槐、山杏、沙棘、柠条为试验树种,在盆栽条件下,比较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50%和35%)对5种苗木根系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代谢的影响。【结果】5个树种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因树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随水分胁迫的加剧,山杏、侧柏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持续增加趋势,且山杏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多;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刺槐、柠条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急剧增加,且增幅为刺槐>柠条;而沙棘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重度干旱处理下降至最低。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5种苗木根系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而持续增高,其中在重度干旱胁迫时,山杏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0.54 mg/g,1.665μg/g,远高于其他4个树种;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加剧,其余4个树种侧柏、沙棘、刺槐和柠条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为171.43%,141.13%,131.42%,24.42%和313%,280%,317%,289%。【结论】5个树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在诱导自身体内某些溶质的合成和累积,以及干旱胁迫诱导一些特定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上都有较大差异。综合考虑各因素认为,5个树种在合成、累积这3类溶质方面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山杏>侧柏>刺槐>柠条>沙棘。  相似文献   

15.
光氮互作对芹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质和施氮量是影响芹菜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适宜的光氮组合能有效提升芹菜幼苗质量。为优化芹菜工厂化育苗,本试验设置2种光质(白光,W;蓝光,B)和2种施氮量(8mmol/L KNO_3,高氮,H;4mmol/L KNO_3,低氮,L),以WH为对照,研究光氮互作对芹菜幼苗生长、生理代谢和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H相比,WL和BH处理的芹菜全株干重分别显著减少43.18%和55.07%,WL处理的叶片和叶柄中硝酸盐、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BH处理的叶片和叶柄中硝酸盐、可溶性蛋白质和矿质元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而叶片中可溶性糖、丙氨酸族和丝氨酸族氨基酸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然而BL处理的芹菜全株干重比WH显著增加32.18%,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叶柄组氨酸(His)和脯氨酸(Pro)质量分数均显著增加。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对芹菜幼苗生长发育进行综合评价发现,BL处理表现最优。综上所述,蓝光和低氮组合能促进芹菜干物质积累,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进而促进芹菜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利用根茬腐解液处理模拟研究自毒作用对耐自毒能力不同的2个豇豆品种胚根蔗糖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耐自毒品种相比,耐自毒品种在自毒作用下具有相对较高的发芽率、液泡转化酶(VIN)、细胞质转化酶(CIN)和蔗糖合成酶(SUS)活性,以及较高的蔗糖、己糖含量和己糖/蔗糖比值;同时,耐自毒品种胚根在自毒作用下还具有相对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表明胚根蔗糖代谢以及CAT和SOD可能在豇豆耐自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蒙顶山名茶游离氨基酸总量及组分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蒙顶山名茶"鲜香"与"鲜味"特征的产生机制,提供蒙顶山名茶品质评价的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通过全量法和杯茶法制备茶汤试液,分别采用水合茚三酮比色法和L-89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4种蒙顶山名茶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和组分含量。【结果】4种蒙顶山名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较高,分别为蒙顶黄芽(5.28±0.57)%,蒙顶石花(5.59±0.51)%,蒙顶甘露(4.65±0.82)%,蒙顶毛峰(5.34±0.96)%;在杯茶法1次冲泡5min条件下,蒙顶山名茶游离氨基酸的浸出率与浸出浓度亦较高,浸出率为55.24%~76.14%,浸出浓度为58.73~78.24mg/100mL;蒙顶山名茶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的特征为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在1 000mg/kg以上,色氨酸、半光氨酸、组氨酸和络氨酸组分含量为100~500mg/kg。【结论】蒙顶山名茶高氨基酸总量、丰富的组分含量及独特配比是其茶香"鲜香高长"、茶味"鲜浓爽口"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L-8800氨基酸分析仪对奇苏II、奇苏III、M183和M218四个贵州本地紫苏品种叶片中总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四个品种的贵州紫苏叶中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差异,最高为奇苏II,鲜叶含量为8.02 g/100g;游离氨基酸中奇苏III与M183两个品种均检出17种游离氨基酸,奇苏II与M218共检出16种及15种游离氨基酸,四个品种紫苏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在0.25~0.31 g/100g之间。结果还表明,四种贵州紫苏叶中氨基酸EAA/TAA、EAA/NEAA值接近WHO/FHO参考标准,药效氨基酸比例高达60%以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有利于人体氨基酸营养平衡的植物氨基酸资源。  相似文献   

19.
香稻香气形成的生理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香稻品种华粳籼74为对照,对4个不同基因型香稻的香气及香气合成相关氨基酸和酶进行了比较生理学研究.研究发现:所有参试香稻品种的糙米香气含量均高于对照;香稻品种籽粒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脯氨酸氧化酶活性以及桂香占和培杂软香籽粒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也高于华粳籼74.通过主成分分析证实,游离脯氨酸、脯氨酸氧化酶和总游离氨基酸是香稻香气合成的主要因子,而鸟氨酸转氨酶与香稻香气的形成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烤烟不同品种、地点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个品种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烟叶进行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烤烟品种间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较明显,且呈一定趋势变化。变化较大的是总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较小的是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NH3;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居中。含量最多的是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占总量的59.4%~65.92%;酪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占13.61%~16.02%;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占10.65%~13.91%,蛋氨酸占的2.19%~3.77%;赖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占3.82%~5.08%,组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仅占1.52%~2.45%. 多数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