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标准与指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森林认证对于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必要性。依据黑龙江森工林区人工林经营实践和森林认证在该地区的发展情况,讨论了FSC原则和标准框架下本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人工林标准与指标问题。认为标准与指标应该针对本区域天然林破碎严重,人工林树种单一、稳定性差、生长量低、生态效益不好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人工林标准与指标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腐殖质特征和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腐殖质特征和土壤酶活性的研究阎德仁(内蒙古自治区林科院010010)森林凋落物的蓄积与分解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因此,有机枯落物的转化是人工林养分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有机凋落物在土壤酶及微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3.
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是处于人为控制下的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是影响人工林土壤碳累积的重要因素。文章对几种主要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整地、施肥、间伐、林地清理、采伐等)对人工林土壤碳累积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增强人工林的土壤固碳潜力,发挥人工林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为扰动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承才 《浙江林业科技》1999,19(4):18-21,27
对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呼吸差异及翻土后对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呼吸显著小于人工林,而有机质含量却相反;人工林翻土后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保护天然次生林,控制森林砍伐,合理使用土地,这对保持土壤肥力,控制土壤CO2排放,维持全球碳平衡及稳定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人为扰动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呼吸差异及翻土后对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呼吸显著小于人工林,而有机质含量却相反;人工林翻土后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保护天然次生林、控制森林砍伐、合理使用土地,这对保持土壤肥力、控制土壤CO2排放、维持全球碳平衡及稳定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沟壑区Ⅱ副区沙棘人工林的森林水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建忠 《沙棘》2002,15(2):22-27
黄土丘陵沟壑区Ⅱ副区7-11年沙棘人工林的林冠截留率为1.7%-9.8%,年截留量为6.1-35.2mm;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0.6-1.1mm ,土壤稳渗率为1.0-8.5mm/min;1m土层的饱和水量为467.5-571.3mm,土壤贮水能力为76.4%-134.%。沙棘人工林森林水文作用的灰评估结果表明,土壤状况一致时,林分长势好,覆盖度大,森林水文作用就好;而当林龄相同时,土壤物理性状越好,森林水文作用也越好。研究还表明,沙棘人工林的森林水文作用与林地年径流模数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7.
人工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被认为是增加森林土壤碳汇功能,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有希望的选择。连栽人工林作为一种受人类严重干扰的特殊森林生态系统,在保障我国木材资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其在土壤固碳功能及其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该文综述了目前连栽人工林土壤碳循环的一些研究成果,为正确认识连栽人工林在土壤固碳方面的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土壤磷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植被生产力最主要的限制性养分,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磷主要由植物供应。南方林区大面积人工林都是在砍伐原有天然林之后建立的,因而将天然林转换成人工林之后,彻底改变了森林生态系统磷的循环过程,可能导致人工林磷肥的大幅降低和生产力的下降。以福建三明福建柏、木荷和楠木3种人工林土壤磷含量为研究对象,并对比了当地天然林土壤磷水平,比较了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磷含量差异,并以此提出了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的科学经营管理措施,以提高人工林土壤磷含量。  相似文献   

9.
天然林水文功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南省天然林的现状分析入手,对不同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阐述。天然次生林以阔叶林为主,生物多样性丰富,粗腐殖质层A0层厚,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与人工林比较,乔根重及乔、灌草面积指数高,凋落物多,森林水文生态功能强。天然次生林一次最大土壤贮水量1326.5t/hm^2比人工林的706.845/hm^2大87.67%;天然次生林冠一次最大持水量6.148t/hm^2,比人工林的3.039t/hm^2倍,天然林在防洪蓄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人工林第一大国,人工林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作用。但我国森林类型复杂,地域广阔,使得碳储量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存在差异。为了更精确地估算森林植被和土壤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固碳能力,阅读和学习大量有关人工林碳储量的文献资料,对其碳储量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并分析了我国人工林碳储量研究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开展森林碳储量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探索科学经营模式是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云南热区具有优越的水热条件,是发展人工林的极佳区域,几代科技人员在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文章从乡土树种选育、人工林群落特征、种植模式、土壤管理、采伐剩余物处理、虫害防控等方面对在云南热区人工林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概述与总结,以期为我国热区人工林乃至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海外传真     
<正>新西兰大面积受保护 天然林濒危 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2000年森林资源评估》专家组根据国别报告等资料指出:新西兰陆地面积约2 700万hm2,33%为森林及其它树木地所覆盖。森林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林,包括159.9万hm2未遭破坏的天然林和479.9万hm2半天然的森林;另一类是人工林154.2万hm2。 人工林以辐射松为主,占面积90%,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轮伐期25~30年。因重视对人工林的经营,即注意病虫害防治,土壤适时施肥,因此人工林状态保持良好,迄今被公认为是健康的森林。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工用材林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我国人工用材林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及治理对策盛炜彤(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北京100091)1国外情况综述随着世界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连续经营,人工林本身在生态上的一些弱点逐渐显现出来,目前人工林生态问题已成为森林与环境、林业持续发展中的严重问题,是世界...  相似文献   

14.
生物炭改良林地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林地土壤质量退化最为严峻的国家。如何减缓人工林地力衰退和维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等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林业科学最为关注的话题。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土壤改良剂被世界各国广泛研究和利用,然而目前对生物炭的土壤改良作用研究多限于农地土壤,对林地土壤改良的综述性报道还不多见。文中从生物炭影响土壤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综述了生物炭在改良农林地土壤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生物炭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生物炭在农业及林地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为改进传统的森林经营措施和实现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湘西北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人渗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土壤饱和贮水量与最大吸持贮水量均高于荒草灌丛群落,表明森林植被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2)通用经验方程对各种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Kostiakov方程次之,Horton方程最差;3)毛竹杉木混交林群落土壤初渗率(17.10mm·min^-1)和平均入渗率(7.42mm·min^-1)最大,杉木人工林稳渗率(11.51mm·min^-1)最高,油桐人工林初渗率(4.93mm·min^-1)稳渗率(0.52mm·min^-1)和平均入渗率(1.23mm·min^-1)均最小;4)坡位对土壤人渗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杜仲人工林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马尾松天然林、润楠次生林及荒草灌丛群落表现出与之相反的规律,以下坡最高,上坡最低,杉木人工林和毛竹杉木混交林则以上坡最高,中坡最低,油桐人工林以中坡最高,上坡最低;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与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状况密切相关,并受林分结构、植物群落生物量、海拔、坡度及坡位因子的制约,而坡向、草层盖度、土壤密度的作用较小;6)通过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的主导因子方程。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是一种常见的高大直立乔木,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也是现阶段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马尾松的适应能力极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人工林林下种植模式在马尾松造林过程中具有比较良好的效果,针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种植模式对土壤及森林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南方,天然次生阔叶林转变为杉木人工林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措施。为研究森林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我们在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比较了天然次生阔叶林、第一代和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明显低于天然次生阔叶林。第一代、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仅为天然次生阔叶林的53%和46%,微生物氮为97%和79%。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的比例也低于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但微生物量氮则相反,为杉木人工林高于天然次生阔叶林。因此可以得出,天然次生阔叶林转变为杉木人工林以及杉木林连栽引起了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土壤质量降低。图2表3参36。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质量的内涵和提高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西北地区森林培育质量的评价应主要以人工林成长期水土保持功能的发展速度和成熟期持续发挥作用的保持水土功能为标准.西北地区高质量的人工林不仅要较快地具有高效的水土保持功能,而且要能够持续地具有生态效益.土壤干燥化和有害生物防治问题与西北地区森林培育密切相关.森林培育质量的持续提高不仅要依靠森林培育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且有赖于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不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参与物质转化的特征与土壤肥力和森林生产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七坪林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分布不同,以火力楠等阔叶林和肉桂混交林土壤含细菌较高,氯化作用强的茅孢杆菌占优势,土壤生化活性也较强,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较快,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森林生产力.而松杉混交林则较低。今后在经营造林中,宜造阔叶和针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20.
人工林早已被人们所熟悉。在我国,有人工栽植树木,可追溯到1600年前;有成型的人工林时代,也有600年历史了。然而,世人热衷于人工林,主要还在于工业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近200年来。现在的人工林问题,已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大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环境问题,一个是利益问题。可是,至今为止,人工林非森林问题,并没有得到我们大家的接受,亦或我们的公众并不知道,人工林并不是森林。基于人工林问题的至关重要性,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以便于对人工林的种种问题,有一个理性的、较早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