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分析,对2013年8月15日第11号台风"尤特"减弱为低压后造成永州市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时空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环流形势演变、天气尺度以及地形分析,探讨了持续性强降水的原因。结果表明,此次台风暴雨过程发生在热带辐合带北上,低压环流长时间徘徊少动,横切变线长时间控制南岭一线,触发了不稳定能量释放,加上地形的作用,加强了局部产生特大暴雨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海南一次持续性暴雨的特点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GFS资料、高空和地面探测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0年9月30日20时至10月9日20时海南持续性暴雨的特点和可能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hPa对流层顶南亚高压持续控制海南、南海及中南半岛上空.南海热带低压系统和3个反气旋环流(即大陆冷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反气旋)对峙为此次暴雨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冷空气东风回流影响华南西部和中南半岛北部.使低层冷平流侵入热带低压系统致使海南东部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低空偏东急流、东南急流与西南急流是此次暴雨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3股急流在海南东部及东北部汇合给当地持续强降水提供了有力的水汽条件:高空形势预报∞方程涡度平流和假相当位温平流的差动项为热带低压系统的发展和维持提供动力和热力强迫作用致使热带低压呈东强西弱不对称结构.以及海南东半部降水强于西部的分布不均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暴雨是泾县地区主要灾害之一,而6—7月是暴雨的多发季节。暴雨常冲毁水利工程、河脊、道路、农作物,而且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经济损失十分巨大。通过对环流背景、涡度、散度、水汽通量散度等资料进行简要分析,发现2013年6月30日和2014年7月4—5日泾县2次暴雨发生时虽然有其共同的特点,但仍然有其不同点存在。2013年6月30日暴雨天气是一次范围较窄的的强对流天气,主要是由高空冷平流激发了对流性不稳定能量释放而产生的强降水,2014年7月4—5日梅雨锋锋区附近有较强的暖平流,冷式切变线比较陡直,降水位于低空急流轴左侧,是典型的梅雨形势,因此这次强降水的范围大而广。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6日,福建省中南部沿海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1°×1°6 h一次的分析资料进行诊断分析,以探讨此次大暴雨发生和维持的原因。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海高斯"减弱后残留的低压系统在由500 hPa西风槽引导带来的低层弱冷空气的激发下形成的,低压东南侧的低空西南急流和西北侧的偏北风气流共同作用,使低压环流得到加强和维持。计算得出存在着有利于出现强降水的物理量场配置。风暴相对螺旋度分析表明,螺旋度分布和时间演变同强降水及其时间演变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螺旋度的强度变化对于暴雨的演变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蔡敏  李劲  林子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21-10722,10735
选取2003~2012年广西北海及合浦县2个基本站气象资料以及相应的气象灾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合浦县近10年发生的主要气象灾情普查和相应的气象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灾害防御建议.结果表明,近10年合浦县发生频率较高的气象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台风)、暴雨、雷暴,其次是干旱,低温冷害比较少;在近10年中,合浦县共发生热带气旋13次,占总数的61.9%,暴雨过程5次,占总数的23.8%;气象灾害集中发生在汛期的5~10月,主要是强降水,分别是前汛期暴雨和热带气旋暴雨;雷暴全年均有发生,一般出现在2 ~ 10月,最多是6~9月.  相似文献   

6.
利用温州统一化平台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浙江省中尺度气象自动站等资料对2018年8月24日至26日阳县出现的暴雨过程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热带低压环流造成,低空的东南风急流较长时间的建立,有利于低压云团产生水汽输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雷达径向速度图的零速度线与温州南部海岸线具有相似的轮廓,有利于风速增幅。多普勒雷达VAD(垂直风廓线)产品的数据在分析强降水的东南气流影响建立过程中有一定的帮助,结合本地风雨实况,有利于建立适用于本地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7.
利用温州统一化平台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浙江省中尺度气象自动站等资料对2018年8月24—26日平阳县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热带低压环流造成,低空的东南风急流较长时间的建立,有利于低压云团产生水汽输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雷达径向速度图的零速度线与温州南部海岸线具有相似的轮廓,有利于风速增幅。多普勒雷达VAD(垂直风廓线)产品的数据对分析强降水的东南气流影响建立过程有一定的帮助,结合当地风雨实况,有利于建立适用于当地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地面自动站和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江苏南通2020年8月28日夜间到29日早晨特大暴雨降水过程.结果表明:200百帕南通上空附近的辐散为暴雨的出现提供抽吸条件,500百帕鞍型场为此次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稳定的形势背景场,底层东部沿海切变线维持,南通位于低压倒槽顶部,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天气尺度的抬升条件,海洋的水汽输入供应了充足的水汽.强降水发生前,70mm以上大气可降水量中心与强降水落区较一致,且超前于降水峰值约8个小时.强降水阶段,地面中尺度低压北抬发展,降水落区对应低压第一象限;风廓线雷达底层暖湿东南风增强,对临近短时强降水预报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英杰  张奎松  王庆华  甄淑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42-19445,19525
[目的]研究2010年8月3日晚至4日凌晨临沂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的成因。[方法]利用MICAPS天气图、NECP分析场实况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多普勒雷达产品等,从发生的天气背景、中小尺度特征以及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物理机制等方面详细分析了2010年8月3日晚至4日凌晨临沂一次局地大暴雨、特大暴雨过程,探讨此次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并尝试从中找出一些短历时强降水发生的规律。[结果]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短时降水量大,局地性特点明显;主要影响系统为副热带高压、西风槽和地面中小尺度低压,是由不同尺度、不同高度的多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蓄积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是强降水发生的基本条件;上空底层为辐合切变线,上空有一层深厚的西南—西北—偏东气流的垂直切变、湍流层;上下系统的共同作用触发了上升气流的产生,使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由于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西北气流被切断消失后,上升气流使西南气流向上发展,与东风波相接形成新的垂直切变,是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的一个原因。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是此次降水过程的水汽来源,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发展、增强中的系统会使系统的移动速度变慢,从而增大降水量,也是强降水维持时间较长的一个原因。[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的预报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招远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金玲  高峰  丁锡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87-15388
2008年7月19~20日受弱冷空气和7号热带风暴“海鸥”外围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招远市区出现了1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日降水总量接近历史极值。笔者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热带低压和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是造成此次过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滑坡灾害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防治这种地质灾害最有效的途径是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在分析映(秀)-日(隆)旅游公路沿线滑坡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基础上,结合ArcGIS、Matlab以及Visual C++三者的强大功能,建立了基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系统,并阐述了数据库设计和接口设计等关键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滑坡灾害信息管理、滑坡灾害空间预测以及滑坡灾害时间预报,所得预测预报成果为公路建设和管理部门制订减灾、防灾措施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朱进守  曹建文  苑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89-1990,1993
西藏隆子县境内古滑坡分布广泛,近年来有复活的趋势。在分析一典型古滑坡——当来木古滑体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体的复活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古滑体的变形破坏及其疏松的物质组成是滑体复活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对古滑体的认识不足,修建民房时未对古滑体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过度的坡后加载为古滑体的复活埋下隐患;再次是水对滑体的积极诱发作用,致使滑体产生推压变形破坏,从而激发了古滑体的复活。  相似文献   

13.
王联伟  张雷  董绍华  路民旭 《油气储运》2014,(4):380-384,390
滑坡是影响管道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土弹簧模型建立了滑坡管道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了管土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特征,研究了管道内压、滑坡长度、滑坡位移、滑坡方向与管道轴向的夹角等因素对管道应力的影响。以陕京输气管道为例,分析了不同管道工况下滑坡相关因素对管道应力的影响,量化分析了垂直管道轴向的横向滑坡和平行管道轴向的纵向滑坡两种情况下的力学影响因素,得出滑坡方向与管道轴线的夹角对滑坡产生的附加应力具有重要影响,对于管道线路的完整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可为滑坡地区管道的风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图6,表1,参]5)  相似文献   

14.
曾磊  黄玉华  李瑛  杨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88-12890,12916
采用FLAC/SLOP软件对陕北地区菜园子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该地区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滑坡地形的方案,为陕北黄土滑坡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遥感影像(负地貌)在目视判读时往往给人造成山脊与沟谷相反的视觉效果,在地质灾害评估应用中很难正确判读滑坡、泥石流、冻土等地质灾害的分布.而正地貌遥感影像是在分析遥感成像机理和视觉习惯的基础上生成的符合视觉习惯的三维遥感影像,能够快速、准确判读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从而提高了工作的进度与精度.根据正地貌遥感影像在室内分析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的可能分布位置,然后进行野外踏勘,确定地质灾害特征与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土—商公路发生突发性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但拟建公路部分地段仍有可能发生冻土冻融的灾害.  相似文献   

16.
Real-time landslide warning during heavy rainfall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 real-time system for issuing warnings of landslides during major storms is being developed for the San Francisco Bay region, California. The system is based on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relations between rainfall and landslide initiation, geologic determination of areas susceptible to landslides, real-time monitoring of a regional network of telemetering rain gages, and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precipitation forecasts. This system was used to issue warnings during the storms of 12 to 21 February 1986, which produced 800 millimeters of rainfall in the region. Although analysis after the storms suggests that modifications and additional development are needed, the system successfully predicted the times of major landslide events. It could be used as a prototype for systems in other landslide-prone regions.  相似文献   

17.
Radiocarbon ages of submerged trees on landslide deposits in Lake Washington, Seattle, indicate that the most recent slides in three separate areas may have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about 1000 years ago. Tree ring crossdating shows that seven bark-bearing trees from one of these recent slides and a tree 23 kilometers to the northwest in a probable tsunami deposit on the shore of Puget Sound died in the same season of the same year. The close coincidence among the most recent lake landslides, a probable tsunami, abrupt subsidence, and other possible seismic events gives evidence for a strong prehistoric earthquake in the Seattle region.  相似文献   

18.
浅谈条形药包硐室爆破在某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条形药包硐室爆破在三峡库区某滑坡治理中的应用,并对加强松动爆破作业效果、爆破地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为今后的滑坡治理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10年7月22~24日三门峡市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22~24日三门峡市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暴雨区一直处于中低空低涡前部、切变线的南侧强风速带中,使得一直存在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在暴雨区西部存在强烈的涡旋运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从雷达基本速度产品分析出很多典型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这些系统直接导致了大强度降水;速度场上的逆风区(包括速度低值中心)能够很好地判别暴雨和暴雨落区,暴雨就发生在逆风区发生地或影响区周围。  相似文献   

20.
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怒江州105个自动站常规降水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地形影响方面,对怒江州2016年"春汛"期2月21—22日和4月12日的2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2次强降水过程均由小波动东移造成,500 hPa西风气流强劲,700 hPa滇缅间形成强烈风速辐合,"0221"过程小波动移速缓慢,500 hPa风速和700 hPa辐合也比"0412"过程强,因此造成的降水强度更强,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在2次强降水过程中,怒江北部一直都处于强水汽辐合带内,水汽条件较好,且在降水区对应低层为辐合、高层为强辐散,上升运动强烈,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怒江州处于滇缅过渡的迎风坡地带,怒江北部又处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的"喇叭口"地形底部,西移的系统和暖湿气流在"喇叭口"的引导下经迎风坡地形强迫抬升形成强降水,地形在这2次降水过程中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