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就大学文化与青岛城市文化的互动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一座城市的发展,只有拥有深厚文化精神底蕴,才能走得更远。由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总是与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大学文化也日益彰显出与城市文化相依相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上海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四个中心"建设,提升海洋产业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上海海洋产业发展已经实现了从"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过渡,上海海洋产业为地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海洋环境方面不容乐观,长江口生态系统总体状况仍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别从上海海洋产业结构发展、上海各海洋产业发展关联性,以及上海海洋产业发展决策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应该继续优化上海海洋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海洋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海洋产业群,提升高科技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增强城市记忆的强大引擎,是提升温州城市形象的内在要求。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新征程中,温州紧扣文化厚重这一新使命,积极响应打造"铁三角"战略,以城市文化竞争力建设为核心,通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强化载体文化元素、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实施遗产保护专项行动、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等五大措施,深挖瓯越文化精神,牢铸温州城市文明之魂,努力使文化成为涵养城市文明的沃土,为其他地区城市文明与形象打造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协同理论和产业协同思想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的成功构建以及辽宁沿海城市海洋旅游业一体化实践等为沿海城市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为了更进一步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建议沿海各城市抓住政策机遇,创造协同发展良好环境;利用已有平台,建立海洋文化产业协调管理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协同开发海洋文化产业项目.  相似文献   

5.
从高技术深入渗透到现代社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诸层次的视角 ,探讨了高技术作为现代文化诸层次要素间相互作用的中介、彼此联结的桥梁 ,是现代文化变迁的重要动力 ,并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更进一步论述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6.
上海味道     
王战华 《百姓》2002,(7):28-31
“阴柔”与“欲望”的叫板搅起这件事情的是北京的某媒体用了将近30页的版面推出一个封面专题《上海的身体语言》,力求全面解读上海城市文化。然而,文章中“新天地是上海的一块疮疤”、“上海是女性表达的城市”等观点却引起了上海文化界、评论界的不小争议。该刊曾派出了一个六人组成的专访小组,可谓是豪华阵容,小组采访了100多个对象,试图找到上海人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生活方式,结论果然出来了;上海首先是一座气质阴柔的“舒适之城”;上海同时又是有契约精神为底线的商业化城市和保守的“半国际化城市”。对此,上海并不十分赞同。上海滩的赵长天认为,要读懂上海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组织凝聚人心、汇聚动力的内在力量。"扁担精神""背篓精神"便是供销合作社人共同的精神认知,也是供销合作社事业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供销合作社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合作时报》从创刊的那一天起,就立志做供销合作事业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发展需要精神的指引,时代的变革呼吁文化的力量。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欲加强城市文明建设,提高城市道德水准,必须要有精神的指引。城市"精神地标"的建构既是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又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搞好城市"精神地标"建设不仅关乎公民个人素养的提升,同时也关系到城市道德水准的提高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傅丽 《农业考古》2005,(6):182-185
本文以客家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歌舞"赣南采茶"作为研究视角,阐述赣南采茶舞蹈艺术在民间的发展基础和动力,并将其原生态区生存环境及方式的现状加以探讨和分析,探究赣南采茶在客家文化变迁中形成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五四农场本着"立足农场、建设农场、发展农场"的原则,深度结合上海十三五规划建议,围绕上海城市优化空间利用,最大化发挥好五四片区空间及土地价值,计划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融入"迪斯尼—极地海洋世界—光明旅游度假区(名称暂定)"的世界级旅游生态圈,以五四空间及海湾森林生态为本底,整合并打造"3+1"南上海旅游核心圈,展现"人与植物、人与动物、人与文化"和谐共处的旅游度假新空间,带动区域功能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11.
钱穆史学的特色,在于将历史与文化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他对历史文化的梳理,亦具有一种美学的价值。钱穆认为,史学研究的主体和核心是民族文化精神,而体现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乃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所在。同时,他还认为史学是“生命之学”,历史在持续绵延的演进中有一股活的精神和力量。历史精神是一种影响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而文化精神则为历史精神最本质的内容所在。  相似文献   

12.
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海洋世纪背景下海洋经济作用的凸显、文化产业地位的上升密不可分,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区在今后的现代化进程中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应结合自身得天独厚的海洋文化资源优势,在传统文化产业中注入新的内容,增加活力,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处于长三角区的南通利用海洋优势,促进海洋文化与经济互动,海洋文化产业蓬勃兴起并呈现出良好的整体发展态势。南通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制定和实施的江海联动、科学规划、创新机制体制以及挖掘并弘扬本土人文精神等发展思路和举措密切相关。基于南通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从战略意义上提出了政府引导培育、区域一体化、各文化领域交融合作、海洋科技引领等措施,对当前长三角城市的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发展路径和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乡风文明建设就是农村文化建设,其内容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种文化形态,其要义是培养新的乡村精神,其目的是促进农民“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上海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基于文化资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业文化资源的视角,分析了上海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并对上海都市休闲农业中可利用的文化资源进行了解读,揭示了农业文化对于上海都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廖莹  沈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89-5390,5415
在城市发展不断更新的背景下,解析了文化循环体系和城市更新中的循环效应,强调应以工业遗址为载体,延续传统文化,将后工业化时代的消极遗迹转变为适应现代人生活发展的现代文明。以北京"798"为例,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和现状,结合场所精神,阐释了文化创意园区与工业遗址再利用的现实意义。认为文化创意不仅延长了文化脉络,更加在工业遗址的历史长河中重新找到灵感,以"触媒"的形式转变消极景观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提高经济价值、社会文化价值、文化有效循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广州把承办亚运会作为发展契机,在亚运前后几年时间里承办了数百场体育赛事,推动城市跨越式 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现象。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文化丰富了广州城市文化的内涵,从而提升了城 市的文化软实力。在后亚运时期要从打造具有特色体育赛事精品、发展景观体育塑造城市形象、发挥区域 体育赛事网络优势、发展现代体育文化产业集群、提升体育新闻媒体传播效果和重视体育赛事人才资源开 发等六个方面提升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体育名城、国际体 育竞赛中心和国际体育大赛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17.
社会认同视角下我国乡村文化建设路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因城乡经济文化的不均衡发展,人们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的变迁,加之都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发展的断裂和失衡等因素,乡村文化出现社会认同危机,故需通过经济对公共文化空间的贡献度、乡村记忆的建构和乡村文化组织等路径来探索乡村文化建设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船政文化的开拓者们曾经造就亚洲最先进的近代造船基地和近代海军,培养出许多近代新型人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然而,由于清朝政府未能及时进行全面深刻的体制改革,中国近代船政创新惨遭失败;由于许多中国人深受君主专制主义观念的束缚,中国文化转型之路曲折漫长。认真吸取中国近代船政文化历史所提供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尽快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上海国际花卉交易中心不但是上海花卉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增强上海为全国农业发展服务的功能.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必要勤举措。文中依据世界和中国花卉产业生产、销售的背景,分析上海建设条件,探索必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唐梦雪  谭春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106-6107
通过对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沿海城市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诸多问题,如海洋文化资源开发意识薄弱、缺乏海洋文化品牌、高效协调创新系统尚未形成、海洋文化资源产业化程度不高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提出创建海洋文化品牌、营造海洋文化氛围,打造海洋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格局等对策,以期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文化资源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