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苜蓿>第三章中记载:苜蓿局部小叶的变异现象比较普遍,原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1953年在苜蓿中就发现有很多复叶具有4、5、6片小叶.1964年在佳木斯苜蓿138号的群体中,发现几株茎节上有的复叶数是4~5片,经过多年选育,多叶植株量已经占群体总数的30%以上,复叶上的小叶数最多者已达17个.叶片长1~4.2 cm,宽0.5~2.6 cm,叶形与一般的复叶无明显差异,这种多叶的复叶常分布在第六七节以上.现蕾初期多叶数量达最高峰,叶片也最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5个多叶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叶片类型的形态研究,从品种WL323ML中筛选三叶型和五叶型复叶类型的单株为研究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对三叶型和五叶型苜蓿复叶发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多叶苜蓿主茎上表现有4,5,6,7,8和9叶等多种复叶类型,小叶的着生方式也表现为多种多样.扫描电镜下三叶型苜蓿和五叶型复叶叶原基的形态发育过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S0阶段,SAM外围形成早期的叶原基;S1阶段,出现条状共同叶原基;S2阶段,三叶型共同叶原基近端两侧产生一对托叶原基(ST),形成3个隆起的组织,而五叶型的则出现7个隆起的组织;S3阶段,三叶型苜蓿托叶原基和共同叶原基中间出现2个侧叶原基,而五叶型出现4个侧叶原基;S4阶段,侧生小叶和顶生小叶原基继续分离,出现明显的分界线,远端小叶的背面出现球状毛状体;S5阶段,侧叶和托叶原基发育出管状毛状体,侧叶、顶生小叶及托叶原基进一步伸长分化,相互之间部分重叠,表现为最初的叶结构;S6阶段,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托叶原基和侧叶原基之间出现叶柄;叶柄及叶柄表面毛状体分化明显.本研究明确了苜蓿叶原基的发育过程,对苜蓿乃至豆科复叶发育特征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苜蓿分子生物学和发育遗传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多叶苜蓿、普通三叶型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和透射电镜考察2类苜蓿叶片光合参数及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分析苜蓿不同复叶类型的光合特性差异,探讨多叶型苜蓿的光合特性和在育种实践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多叶型苜蓿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平均高于三叶型苜蓿,而气孔限制值(L_s)和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低于三叶型苜蓿.多叶苜蓿的P_n平均在25.79μmol·m~(-2)·s~(-1)左有,光合效率显著大于普通三叶型苜蓿。不同复叶叶型的苜蓿净光合效率的排列顺序是5叶型4叶型3叶型6叶型7叶型8叶型9叶型。5叶型复叶叶肉中每细胞的叶绿体数目最多,叶绿体中基粒多,基质浓厚,基粒片层堆积致密,嗜锇体数目较少、体积小,每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数目多而饱满。以5为基数叶片数目再增加时,叶绿体个数减少,基粒数日减少、基粒片层结构排列松散,嗜锇体的数目增加、体积变大,淀粉粒数目减小,体积变小。多叶苜蓿的光合效率显著大于普通三叶型苜蓿,多叶型复叶小叶数为5时,净光合效率最大。  相似文献   

4.
多叶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形态特征与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建立多叶苜蓿自交系进一步研究评估苜蓿多叶性状的遗传特性和规律,为多叶苜蓿新品系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筛选多叶苜蓿自交亲本,进行亲本选配,田间试验观察测量多叶苜蓿自交S2代的多叶率、株高等农艺性状,与亲本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多叶苜蓿自交S2代农艺性状变异较为丰富,变异系数达19.54%~55.66%,分离出单株多叶率达100%的单株,S2群体生长速率变缓,多叶性状的表达呈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苜蓿(Medicago sativa)多叶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多叶苜蓿和三叶苜蓿杂交F1代性状分离特性和群体结构特点,本试验以淮阴苜蓿和多叶苜蓿品系PL34HQ为亲本,人工杂交获得F1群体。对F1群体180株苜蓿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差异分析,并从分子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F1群体春季多叶率达到91.11%,单株多叶率最高为93.33%,最低1.64%,平均为39.8%,春秋季节的群体多叶率高于夏冬季节;F1群体中紫色茎、绿色茎和紫绿色茎的植株出现的比例近乎1:1:1,株型的分离比接近9:7:2。SSR标记共检测到79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16个,19对引物的平均多态性比率是61.58%。群体结构分析将F1分为4个类群,类群2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是类群1和类群4,类群3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6.
《草业科学》2008,25(3):137-137
品种来源: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栽培60~70年的农家品种。 品种特征特性:豆科苜蓿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14。茎丛生,匍匐或直立,株高30~100cm,基部多分枝,无毛或稍有毛。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心脏形,长1.0~1.5cm,宽0.7~1.0cm,顶端钝圆或微凹,上部边缘有锯齿,下面有疏毛,侧生小叶略小,托叶裂刻较深。花腋生,总状花序,有花2~6朵;花萼钟状,深裂,花萼筒有疏柔毛;花冠蝶形,黄色。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 a L.)多叶品种回交后代的农艺性状改良效果,本研究以'淮阴苜蓿'为轮回亲本,多叶苜蓿'PL34HQ'为非轮回亲本,获得BC2(回交二代)材料,对其株高、多叶率、分枝数等数据进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BC2群体材料在综合性状上偏向于轮回亲本'淮阴苜蓿',但仍有不少植...  相似文献   

8.
多叶苜蓿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于林清  何茂泰 《中国草地》1995,(4):68-69,72
在综述国内外对多叶苜蓿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归纳了多叶苜蓿的遗传学、形态解剖学及生物学特点,并提出了开展对多叶苜蓿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 植物学特征 紫花苜蓿为豆科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主根粗大,入土深10m以上,根部上端略膨大处为根颈,是分枝及越冬芽萌生的地方,位于表土下3—8cm土层内,随栽培周期而向下延伸,使苜蓿具有较强的耐寒耐牧能力。茎直立,光滑,株高120-150cm或更高。根颈上一般有25~40个分枝。三出羽壮复叶,小叶呈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有锯齿。托叶长而尖,叶量多,全株叶片约占鲜草重量的45%~55%。总状花序由20~30朵小花组成,花呈紫色或深紫色,异花授粉植物,以虫媒为主.也有借机械力量的碰撞。促使龙骨瓣开放的。荚果螺旋形,不开裂.种子较小,肾形.黄色,千粒重1.5~2.0g。  相似文献   

10.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蓿叶蛋白 ,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 7~ 9min较为适宜 ,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 3.5。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 ,在 5 4%~ 6 5 %之间  相似文献   

11.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青平  魏臻武 《草业科学》2002,19(10):23-25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蓿叶蛋白,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7~9min较为适宜,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3.5。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在54%~65%之间。  相似文献   

12.
《草业科学》2006,23(9):11-11
草地雀麦是禾本科雀麦属多年生长寿牧草。根茎疏丛型,须根系,具发达的根茎;茎秆粗壮,直立或斜升,具4~6个节,株高70~90cm;叶片柔软,长15-20cm,宽1.2~1.6cm,叶量丰富;圆锥花序展开,长15~20cm,每个小穗含小花6~10朵;种子暗褐色,千粒重约4.5g。  相似文献   

13.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al L.‘Gannong No.3’)为材料,设计4个水平(0,80,120,160Kg·hm-2)的P添加田间试验,在种植第二年第一茬初花期留茬5cm刈割,刈割部分从下到上以植株枝条第3茎节及以下作为下层,第4茎节至第6茎节作为中层,以第7茎节及以上作为上层,研究不同空间草层苜蓿生物量分布与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对P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施P量的增加,苜蓿上、中、下3层生物量显著增加,且以下层的增幅最大,尤以120kg·hm-2的P添加量最为明显;上、中、下3层叶片C、P含量与P添加量呈现正相关,施P增加了各层叶片C,N,P含量,且上、中、下3层叶片的C,N,P含量对P添加的敏感性由上到下依次递减;上、中、下3层叶片C:N,C:P和N:P均随着P添加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各层叶片C:N在P添加120Kg·hm-2降幅最大,C:P和N:P在P添加160Kg·hm-2降幅最大;P添加不仅显著增加苜蓿叶片对P的吸收,而且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苜蓿叶片对C和N的吸收;在120kg·hm-2的P处理下,苜蓿生物量和叶片N含量达到最大,叶片C,P含量也达到较高水平;根据N,P含量与化学计量比来判断,研究区苜蓿生长受N和P共同限制,但随着P添加量的增加,苜蓿逐渐受到N限制。  相似文献   

14.
苜蓿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新疆大叶苜蓿为对照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苜蓿的出苗速度、生育期、产草量、抗寒性、抗病性及根茎直径与根茎入土深度等项指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FunduleaⅠ苜蓿出苗速度高于对熙2.8%,第2,3年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6.4%与12.4%,成熟期比对照提前9~16d,且抗霜霉病。就抗寒性而言,FunduleaⅠ苜蓿第2年越冬率略低于对照新疆大叶苜蓿,第3年与对照品种相同,2种苜蓿干叶率相比,FunduleaⅠ苜蓿低干时熙品种新疆大叶苜蓿。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6月上旬 ,我们发现漳州市一片 4 0 0m2地块 ,发生番木瓜畸叶病。品种为台农二号 ,2 0 0 0年4月 5日定植。共有番木瓜 96株 ,病株率达 51 0 %。病株叶片明显畸形 ,有的呈窄厥叶状 ,有的为鸡爪状 ,叶脉凸出 ,缺叶肉或叶肉很少。叶片逐渐向下、向内翻卷、黄化和枯死 ,其寿命较短。每株木瓜病叶多为 2~ 5片 ,大多位于植株中下部 ,离地面 30~ 60cm处。每株尚有正常叶片 15片以上 ,未发现整株畸形叶的植株 ,并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经调查发现 ,患病地块多年生恶性杂草香附子较多 ,曾于 5月上旬喷洒过含有较高浓度的 2 ,4 D钠盐…  相似文献   

16.
摩特矮象草是美国选育成功的一种高产优质饲草,又称美国矮象草。1987年从美国引入我国广西。1996年我局引种试种,该草表现出高产优质、饲喂效果很好等特点,是近几年我县开展种草养畜、养鱼项目的重点推广饲草品种。1)生物学特性。摩特矮象草是禾本科狼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丛生,株直立圆形,茎粗1~2cm,高100~150cm;节短而多,一般有10~18节,多的可达20节以上,成熟时节间有黑粉;叶互生,叶鞘包茎,叶面有少量茸毛,叶肋白色,叶绿色,叶质厚,一般叶长50~90cm,叶宽2~4cm,有细密锯齿状叶缘。一蔸的叶片覆盖面积达1m2左右。在我县,有个别植株开…  相似文献   

17.
方强恩  张勃  师尚礼 《草业学报》2015,24(12):146-154
叶元由节、节间、叶器官以及叶腋下的侧生分生组织组成,是植物茎枝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本研究首次采用扫描电镜技术,通过跟踪观察WL168紫花苜蓿根颈芽从萌发至孕蕾期顶端分生组织的微形态发育过程,初步探讨了苜蓿叶元的发生发育规律。结果显示,在苜蓿叶元发生过程中,复叶原基以向顶式的模式形成。腋芽原基和复叶原基均起源于顶端分生组织,但两者并非同步生长,苜蓿叶元的发育过程由此表现出两种模式:模式Ⅰ和模式Ⅱ。模式Ⅰ,复叶原基发育能力强,腋芽原基在侧小叶原基形成后才出现,发育速度缓慢;模式Ⅱ,腋芽原基在托叶原基形成后便开始发生,相对模式Ⅰ发生时间提前,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复叶原基和生长锥。苜蓿根颈芽在返青出土前,其叶元以模式Ⅰ发生,出土后,转变为模式Ⅱ。当地上叶元数增加到16~17时,腋芽原基发育为花序,小花原基开始出现。分析表明,根颈芽叶元的发生由模式I转向模式Ⅱ是苜蓿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标志,苜蓿根颈芽在返青出土前已完成了其营养器官的发生,出土后即转入成花过渡期。  相似文献   

18.
《草业科学》2008,25(3):138-138
品种来源L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1996年从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引进。 品种特征特性:豆科柱花草属多年生草本。茎半直立,株高约1.5m,多分枝;羽状三出复叶,小叶长3.3~3.9cm,宽0.6~1.1cm,被疏柔毛;密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0~1.5cm,蝶形花,花萼上部5裂,长1.0~1.5mm;花  相似文献   

19.
舞草属多年生豆科小灌木。盆栽株高0.6米左右,初生真叶为对生小叶,此后为互生单叶,8叶龄后多为互生三出复叶,中出大叶长椭圆或坡针形,侧出小叶为倒披针形,大叶的长度和宽度为小叶5~7倍和4~5倍。白天三出叶的小叶能绕大叶旋转跳动,时快时慢,时上时下,时...  相似文献   

20.
在苜蓿地采取第2茬苜蓿植株上病害程度不同的叶片约400g,分别装入相应的样品袋中,迅速转移到实验室制成风干样,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斑病症状较轻苜蓿叶片的蛋白含量与正常苜蓿叶片的蛋白质含量相接近,分别为27.95%和28.41%;与病重苜蓿叶片的蛋白含量相比,症状较轻叶片和正常叶片的蛋白含量分别降低16.26%和18.17%,其中正常叶片与病重叶片的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褐斑病能使苜蓿叶片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降低,使粗灰分和钙的含量增加。褐斑病对苜蓿叶营养成分的影响主要在于病害引起苜蓿叶片的衰老和脱落,从而造成总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