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鸨禽Ⅰ型副粘病毒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鸨为鹤形目鸨科。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喀什 ,天山中部、吐鲁番和内蒙草原等地。主要采食植物性食物和无脊椎动物 ,也食小型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在陆地营巢的小鸟。其一般繁殖期为 3~ 5月 ,在东北部寒冷地区则推迟到 6月 ,性成熟雄性 5~ 6岁 ,雌性2~ 3岁。大鸨属高度神经质  相似文献   

2.
笼养大鸨在哈尔滨动物园首次繁殖成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鸨(Otis tarda)隶属鹤形目鸨科鸟类,分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Otistarda tarda)和东方亚种(也称普通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其中指名亚种主要分布于欧洲、中亚和中国新疆,东方亚种主要分布俄罗斯东南部、蒙古草原和我国东北、华北及黄河和长江流域。 据统计截止2001年,国内有关大鸨研究报导近40篇,多见于野外生态、人工饲养及解剖、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大鸨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迄令尚未见有报导。2001年,哈尔滨动物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首次获得了笼…  相似文献   

3.
鸨科鸟类全世界有8个属,23个种,47个亚种。大鸨共有5个种,即阿拉伯鸨、科里鸨、大鸨、印度大鸨和澳洲大鸨。前两种分布在非洲热带干旱草原;大鸨Otis tarda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平原上;后两种分布在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目前我国已发现有三种鸨;它们是大鸨,小鸨Otistetrax(现国际上常用tetrax tetrax),波斑鸨Chlamydotis undulata(国内原用Otisundulata),其中大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部和内蒙草原上。大鸨为我国一级保护鸟类,俗称地鵏、  相似文献   

4.
我定地饲养中蜂30多年 ,在蜂具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给我带来了很多便利 ,现分别介绍如下。1改革巢框材料中蜂抵御巢虫的能力差 ,巢虫常在木质巢框上梁蛀洞藏匿、繁衍生息、危害蜂群。从1995年开始 ,我将木料巢框改用竹料巢框(全框4根均为楠竹料 )。由于竹质比木质坚硬得多 ,巢虫无法打洞藏身 ,只好藏身于箱底的蜡屑中 ,这就很容易将巢虫扼杀在“摇篮”之中。我使用竹质巢框近5年 ,还未在巢框上任何部分找到一个虫洞或虫道 ,因此我的蜂群巢虫很少 ,群势发展较快。使用竹质巢框 ,必须将框耳“一”字形改为凹凸形 ,即边条“凹”形、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鸨研究进展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1959-2005年关于大鸨的研究文献,分别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关大鸨的研究虽从1959年开始,但直到80年代才逐渐形成系统,其中,就地保护研究数量(67.2%)多于迁地保护的研究数量(32.8%)。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都存在研究内容比较基础的问题。在大鸨的就地保护中,保护区没有真正发挥其功效;大鸨迁地保护工作虽取得一定成就,能够保持人工饲养种群数量的基本稳定,但人工繁育技术只在部分地区取得成功,另外,应激和疾病仍是影响大鸨迁地保护工作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大鸨现状提出保护对策,着重强调环境保护和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6.
笼养大鸨在夏秋季节行为活动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记录笼养大鸨在夏秋两季的行为日节律,利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法探讨季节对大鸨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年龄组间大鸨行为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鸨行为分配以休息为主(夏70.02%,秋69.52%),其次为游走和理羽。夏秋大鸨行为日节律在静站(F=44.44)和趴卧(F=64.62)两行为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间休息行为(F=315)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尚丽元  刘蕾  高雪霏 《兽医导刊》2016,(16):208-208
本文通过对丹顶鹤和大鸨的病例剖检,病毒、细菌的分离和培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16SrRNAPCR测定,实验检测结果表明该死亡的丹顶鹤和大鸨因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经过药敏试验筛选得到了复方新诺明为最佳治疗药物,通过三天的饮水给药,大群症状明显得到控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的丹顶鹤比半散养的大鸨体内分离的大肠杆菌耐药普广。  相似文献   

8.
大鸨生殖系统形态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只不同年龄♂♀体大鸨生殖系统的形态结构解剖发现:大鸨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和交配器组成,无真正的阴茎,而具有阴茎体。睾丸一对,黑色、长形、豆状,右侧在前,左侧睾丸略大于右侧。大鸨睾丸从孵化出壳到性成熟无颜色变化,只是体积和重量增长。附睾在幼年时不明显,而在成体发情期时显著,呈前端较大的纺锤形。输精管外观为半透明、黑色弯曲的线状,沿输尿管向后延伸至泄殖腔壁形成突起,即输精管乳头;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卵巢和输卵管仅左侧正常发育,右侧输卵管退化为—短白色盲管。左卵巢因卵泡发育而呈葡萄串状。左输卵管在性未成熟时为一直形细管,性发育成熟后有较多弯曲,管径也增大,可分为漏斗部、壶腹部、峡部、子宫和阴道5部分。  相似文献   

9.
大鸨属大型草原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及内蒙古的东部,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鸨的主要栖息地,繁殖数量约200多只。1998年开始记录到越冬大鸨个体,2003年冬季越冬数量达到165只,近几年由于环境变化,大鸨数量有所减少,但均保持在100只左右。本文对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大鸨数量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大鸨保护和恢复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鸨的越冬生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鸨(Otis tarda)又名地鵏,属鹤形目、鸨科。它的头部和上颈为深灰色,上体棕色而杂以黑斑,下体自胸部为白色。尾呈扇状。雄鸟喉部具胡须般的细长纤羽。体形较大,通体高达60cm,体重约为10公斤左右。只有3个强健的脚趾,善于奔走,是典型的草原鸟类。  相似文献   

11.
大鸨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静  慕德俊  刘畅  卢小琴  姚启远 《野生动物》2011,32(6):329-331,335
大鸨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并且容易受惊,外来干扰、环境不适等都会对大鸨的成功交配、受精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其繁殖效果。大鸨的应激反应相当强烈,有时候是致命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给大鸨创造安静的饲养环境,配合科学的饲料是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另外,大鸨雏鸟出雏后很难饲喂成功,常常是在雏鸟1~15日龄时死亡率较高。笔者通过17 a(1992~2009年)的饲养繁殖,从大鸨育雏期、育成期和繁殖期的饲料配制、孵化、育雏期温湿度控制以及孵化期凉卵时间等方面探讨提高大鸨成活率的方法。通过不断试验得出孵化温度早、中期为37.5~37.8℃,相对湿度45%~50%;末期为37.2~37.5℃,相对湿度为50%~55%;出雏温度为36.8~37.2℃,相对湿度55%~60%。  相似文献   

12.
白腰杓鹬(Numeniusarquata)为形目鹬科构鹬属鸟类,俗称油老罐子。在我国东北西北部繁殖,在华北及新疆、青海为旅鸟,迁至我国东南地区的广东一带越冬。白腰杓鹬在吉林省向海保护区内有一定数量,笔者于1986年—1988年共找到18巢,其中繁殖成功者只有4巢,被破坏者14巢,主要是人为破坏,因白腰杓鹬的繁殖区是人类活动最多的地方,故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长期养蜂实践中,我们觉得中蜂群用高窄形巢框较适用。这无论在蜂团的紧密上,产卵圈集中上,以及对节约饲料消耗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是,高窄式巢框也有缺点:主要是提脾查蜂及抖蜂取蜜时操作不便。鉴于此,我们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巢框,通过试验证明,既能发扬高窄形框的优点,又能排除其缺点。这个新型巢框,分两部分合成。上面部分是贮蜜框,占整个巢框内围的1/3,下面部分是产卵育子框,占面积2/3。贮蜜框上梁长410毫米,宽27毫米,厚15毫米。框耳长32毫米,厚6毫米。上梁顶面挖一沟槽,作为奖励饲养浇灌糖水之用。框之垂直边条长87毫米,宽与上梁同,厚8毫  相似文献   

14.
龚绍安 《蜜蜂杂志》2011,30(1):34-34
现在所用的巢框,每个侧梁正中线钻等距离的3~4个小孔。上巢础时蜂友们都有一种共同感觉,埋线快、粘蜡慢。而上梁下边开沟槽的巢框,更换旧脾上新巢础要去掉槽沟里的蜂蜡,则是一件费力的事,况且制作巢框时多一道工序——开槽沟。  相似文献   

15.
简易处理巢虫八法1.以热度强光逼出巢虫。可在日照充足时,选择水泥板地面,把有巢虫脾上的蜜蜂落,拿脾离地面30厘米左右,让阳光照射,约三四分钟后,巢虫便会爬出。2.用饲料将巢虫挤压出巢脾。蜂群开始繁殖,在缩脾的同时,要不断地喂足饲料,蜜蜂会将蜜糖填进巢...  相似文献   

16.
选用材质坚硬、巢虫无法打洞潜入的毛竹或楠竹做材料 ,按巢框的尺寸做好上梁和边框 ,然后在上梁和两头安装边框位置的中间用凿子凿 2个四方小口 ,再将边框接上梁头用锯子锯成凸形 ,其尖头大小以能插入上梁小口略紧为好。然后将边框钉进上梁小口处。最后在边框安装下梁处用钻子钻 2个小洞 ,用钉子将下梁钉稳 ,再锯去巢框多余的地方 ,一个抗巢虫的巢框就制作好了。我使用竹质巢框多年 ,从未发现巢虫上脾危害 ,方便实用。另外 ,有条件的蜂友最好使用全水泥预制板蜂箱 ,抗巢虫效果好 ,转运蜂群安全 ,安静 ,不离脾 ,能提高养蜂经济效益。蜂友不妨…  相似文献   

17.
海外蜂业采风肯尼亚上梁式蜂箱此箱十分简单。巢脾造在横搁在槽形蜂桶的上梁上。上梁宽35毫米(自然脾的宽度+蜂路)。象在标准箱里一样,巢脾之间有蜂路。不过,巢脾不是造在完整的巢框中。自然蜂巢中的巢脾呈“U”字形,上宽下窄。上梁式蜂箱剖面为倒梯形,蜜蜂在其...  相似文献   

18.
濒危动物——大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鸨科鸟类共有8个属,22个种及47个亚种,它们栖息在欧洲、亚洲、非洲和澳洲的平原上。尽管这些鸟的大部分并不生活在人类活动濒繁的地区,但它们的数量却日趋下降。有些种已达濒于灭绝的边缘,其中包括大鸨(Otis tarda Linneaus)。一、形态大鸨,又叫地鵏、老鵏、羊须鵏,1981年被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我国鸟类中体重最大的一种,一只成年雄鸨体重可达18—20公斤。大鸨体态健美,为大型走禽。通常体长为75—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蜂不采树脂(蜂胶原料)以及中蜂性情比较暴躁等问题,故中蜂以定地饲养为宜。我定地养中蜂30多年,在蜂具上采取了一些改革,给我在养蜂操作中带来了很多便利,现分别介绍如下。一、改革巢框材料众所周知,中蜂抵御巢虫的能力差,巢虫常在木质巢框上梁蛀洞藏匿、作茧化蛹,繁衍生息,危害蜂群。从1995年开始,我将木料巢框改用竹料巢框,(全框四根均为楠竹料)。由于竹质比木质坚硬得多,巢虫无法打洞藏身,只好藏身于箱底的蜡屑中,这就很容易将幼虫扼杀在“摇篮”之中。我使用竹质巢框近5年时间,还未在巢框上任何部位找到…  相似文献   

20.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生活在蜂巢中,在巢脾上穿行,吐丝作茧,蛀食巢脾,卵、幼虫无法孵化,影响蜂群的正常生活。贮存的巢脾也会成箱被巢虫蛀食而空。巢虫发生的季节各地不同,春秋季节危害较为严重,应特别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