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11月11—15日(第1期),2015年5月18—24日(第2期),2015年5月25—31日(第3期)9:30—17:00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成都动物园饲养的2头成年棕熊昼间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其中第1期为丰容前的行为观察期,第2和第3观察期为丰容期,即改变食物的投喂方式,并在其环境中放入玩具。结果表明:棕熊的采食、休息和乞食、玩耍行为在3个观察期间差异极显著(P0.01)。比较3个观察期间棕熊的行为,棕熊丰容前(第1期)的采食、休息、玩耍行为极显著低于丰容期(第2和3期)(P0.01),乞食行为极显著高于丰容期(第2和3期)(P0.01)。棕熊昼间运动行为高峰为11:00—12:00,次高峰为16:00—17:00;休息行为的高峰期9:30—11:00;乞食行为的高峰期为13:00—16:00。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扎龙保护区圈养群体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越冬行为策略,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采用目标取样法和瞬时记录法对圈养2013年和2014年亚成体丹顶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圈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主要以取食行为为主(34.14%),其次为站立行为(15.77%);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温度对越冬期各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年龄仅对玩耍行为有显著影响,Pearson相关性分析,温度与取食和游走行为显著正相关,与站立和静栖显著负相关,年龄与玩耍行为显著正相关。表明圈养亚成体丹顶鹤越冬期温度升高时取食和运动,温度降低时站立和静栖,2岁龄亚成体丹顶鹤相较于1岁龄更喜欢玩耍。  相似文献   

3.
陈洲 《北方牧业》2004,(1):17-17
<正> 一、调整饲料在日常的鸭饲料中,适当增加稻谷、玉米等粗饲料,提高饲料代谢水平,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每天给每只鸭增加2克脂肪饲料,以补充鸭体能量消耗,有利于提高产蛋率,但不要使鸭体过胖。二、改进喂法实行热水拌料。冬季鸭子消耗的热量多,拌料要用50℃热水,拌后趁温热  相似文献   

4.
2017年3月19日昆明动物园1头雌性东北虎产下3只幼仔。本项研究通过监控视频,使用瞬时扫描法,记录了雌虎及幼虎在此日后30 d内的行为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观察结果显示,雌虎在哺乳初期的行为以休息和哺乳为主,分别占到了行为总频率的55.13%和19.21%,而幼虎在哺乳初期的行为以休息和吮乳为主,分别占到了71.25%和12.98%。不同时期雌虎出现的休息、哺乳、亲幼虎行为差异显著(P<0.05),移动、进食和其他行为的差异极显著(P<0.01);幼虎表现出的休息、吮乳、拱拔、张望、玩耍和其他行为在6个时期都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亲雌虎行为差异显著(P<0.05),而移动行为在不同时期的差异不显著;幼虎在哺乳初期还有新的行为发育出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太原动物园圈养东北棕熊螨虫感染后的治疗与分析。多只东北棕熊感染螨虫后,出现皮肤瘙痒、严重脱毛、个别东北棕熊背部出血,严重影响了东北棕熊的健康,降低了动物园野生动物观赏效果。通过联合使用伊维菌素、胱氨酸片、维生素B6、鱼肝油粉等药物,经过四周的治疗,东北棕熊皮肤瘙痒症状消失,长出新被毛,色泽呈棕黑色,治疗效果显著。目前,国内对螨虫感染报道主要集中在犬、猫等动物身上,尚未发现关于东北棕熊感染螨虫的报道,本次治疗为以后熊科动物感染寄生虫提供了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行为训练是针对圈养大熊猫医学检查和繁殖需要进行的,有利于饲养管理和减少应激反应。本文详细记录了大熊猫行为训练的方法、过程及训练目标,把医学检查和繁殖需要分解到具体的目标动作,并规范动作要求(站,坐,趴,躺),从食物和训练技术上严格把关,分析解决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形成科学规范的大熊猫行为训练程序,为提高繁殖力和医疗检查提供方便条件,达到提高圈养大熊猫生存福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2011年3—5月及8—10月,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众合牧业有限公司小尾寒羊种羊场圈养的成年母羊为研究对象,利用24h监控系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方法,研究了小尾寒羊成年母羊昼夜行为节律。结果显示,小尾寒羊昼夜反刍、卧息、取食、运动、站立与观望、修饰行为及其他行为持续时间依次减少。对小尾寒羊0:00—24:00各时段行为变量分析表明,其取食与反刍行为有2个高峰期,卧息全天都表现比较高的行为持续时间,而高峰期则发生在12:00—14:00。小尾寒羊观望行为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8:00—10:00及18:00—20:00。按照春秋季节规律特点,以06:00—18:00为白昼,其余时间为夜间。以Mann-Whitney U检验进一步分析圈养条件下小尾寒羊春秋季行为节律特点,结果表明,春秋季节,昼间小尾寒羊母羊在取食与其他行为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夜间在取食、观望与其他行为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春季和秋季昼间与夜间行为对比分析表明,春季除卧息与运动行为外,另外5种行为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秋季除卧息、修饰和其他行为外,其余4种行为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对春秋季24h行为节律分析发现其取食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运动行为与其他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对春秋季小尾寒羊成年母羊昼夜行为节律的研究可为认识圈养条件下小尾寒羊习性、改善小尾寒羊饲养管理与福利条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关鹅行为学的研究比较少,研究鹅的行为习性有助于掌握其生物学特性,为改善鹅的饲养管理、提高鹅的生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为此,于2007年5月12-13日进行了圈养马岗鹅的行为观察试验.  相似文献   

9.
张敬  曹雅妮  王琨  李静  张媛媛  王小寅 《野生动物》2012,33(4):196-199,220
2011年5~6月,对北京动物园1对圈养血雉进行了18 d、共90 h的行为观察。观察期间采用连续观察法在每天4个特定时间段,观察记录了10种4916次行为。这1对血雉在特定时间段内各行为时间分配规律为:雄鸟:警戒(28.17%)、进食(26.40%)、梳羽(15.64%)、行走(12.96%)、休息(2.50%)、沙浴(1.60%)、鸣叫(0.19%)、炫耀(0.04%)、其他(12.52%);雌鸟:进食(32.96%)、梳羽(20.05%)、行走(12.96%)、休息(7.00%)、进巢(5.71%)、沙浴(2.96%)、鸣叫(0.11%)、其他(21.17%)。雄鸟进食行为出现次数最多,警戒行为持续时间最长;雌鸟进食行为出现次数最多,且持续时间最长。繁殖期间雄鸟求偶炫耀行为有侧面型与正面型2种炫耀行为,侧面型炫耀行为也表示对领地占有:雌鸟有待交配行为;完整的交配过程有固定的模式,一般持续30~40 s。圈养下提供与栖息地近似的环境,有利于血雉表现出与野外相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11.
野生动物从野外到圈养,由于生存空间、环境、食物等因素发生了根本变化,导致其行为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许多行为是野生状态所不常见的,一旦环境、食物等因素加以调整,特异行为也就消失。笔者就几年来在动物园的实际饲养管理工作中,对各类野生动物的一般性行为、特异性行为进行了观察,通过分析、整理如下,同时浅析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在野生动物人工饲养中的作用和意义。1观察结果1.1动物的自理行为自理行为主要是一般情况下动物的日常活动行为。1.1.1身体的护理。常见的野生动物自身护理行为,如晒太阳(日光浴)、水浴、砂浴、泥浴,理羽…  相似文献   

12.
圈养黑猩猩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猩猩是世界范围内的珍稀物种, 据推测,猩猩家族五十年内即将灭绝,甚至有调查显示,猩猩最快十年内灭绝。此外,酪氨酶基因的突变分析发现,猩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接近,基因序列相差甚微,表情及行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猩猩的研究对于人类进一步认识自身有启发意义。合肥市野生动物园猩猩馆内饲养一雄一雌两只黑猩猩。雄性黑猩猩年龄18 岁,雌性黑猩猩17岁,且雌猩猩正值怀孕期间。两只黑猩猩的身体状况良好。本文分别在黑猩猩笼房和其放养休憩的围园,近距离观察了饮食行为、领域行为、社交行为、性行为、工具使用行为和交往行为,并分析了各种行为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介绍圈养野生动物刻板行为的表现特点、影响因素,来阐述丰容在野生动物刻板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为提高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水平和野生动物福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圈养条件下梅花鹿初夏昼间行为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3日至5月27日,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梅花鹿(sika deer)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研究了34只梅花鹿行为节律.结果表明:初夏昼间梅花鹿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行为频次依次减少,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68%.昼活动节律中,取食频次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30和17:30左右.而反刍和卧息行为频次高峰期在11:00~14:00之间.对公鹿、母鹿和幼鹿群体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分析表明,在11:30~12:30、13:30~14:30和15:30~16:30三个时间段内,公鹿取食频次和母鹿、幼鹿取食频次差异显著,在8:30~9:30和11:30~12:30及15:30~17:30连续时间段内,公鹿的卧息行为频次与母鹿和幼鹿卧息行为频次差异显著.本结论可为梅花鹿饲养管理和遗传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6年4月3日至5月27日,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梅花鹿(sikadeer)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研究了34只梅花鹿行为节律。结果表明:初夏昼间梅花鹿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行为频次依次减少,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68%。昼活动节律中,取食频次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30和17:30左右。而反刍和卧息行为频次高峰期在11:00~14:00之间。对公鹿、母鹿和幼鹿群体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分析表明,在11:30~12:30、13:30~14:30和15:30~16:30三个时间段内,公鹿取食频次和母鹿、幼鹿取食频次差异显著,在8:30~9:30和11:30~12:30及15:30~17:30连续时间段内,公鹿的卧息行为频次与母鹿和幼鹿卧息行为频次差异显著。本结论可为梅花鹿饲养管理和遗传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圈养蓝孔雀行为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孔雀属亚热带动物 ,在寒冷的北方冬季饲养具有一定的难度 ,国内外也未曾见报导。 1998年我们对蓝孔雀舍外越冬驯化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并获得舍外安全越冬的成功。通过两年的跟踪观察 ,经数理统计分析 ,得出温度对圈养蓝孔雀行为模式影响的一般规律 ,以期为同类地区蓝孔雀的饲养与繁殖提供参考依据。1 饲养概况用于实验的动物为夏季在哈尔滨市动物园内散放的蓝孔雀 ,留取 14只成年个体于孔雀园内进行舍外越冬。园内面积为 330 0m2 ,内设用彩条布等搭设简单的无取暖设备的越冬棚 ,面积为 16m2 ,供孔雀躲蔽风雪 ,御寒之用 ,并设有通往运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圈养丹顶鹤幼乌的行为发育规律,为今后的丹顶鹤保护以及再引入工程提供有价值的资料,2011年6~9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对6只笼养丹顶鹤幼乌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圈养丹顶鹤幼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行为谱及其变化和日间行为规律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周龄的增加,幼鸟的休息行为时间分配随着周龄的变化明显减少,游走、取食、理羽和警戒行为的时间分配随着周龄的变化有所增加,而玩耍行为的时间分配先逐渐增大然后减少并稳定.最后,圈养丹项鹤幼乌的各行为时间分配分别为:游走14.83%、休息16.8%、取食29.08%、理羽15.33%、警戒13.75%、玩耍9.41%.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重庆动物园饲养的3只婆罗洲猩猩为研究对象,观察食物丰容对猩猩行为的影响。结果:(1)食物丰容使成年雄性猩猩的休息、玩耍、刻板行为占比分别下降8.34、1.05、5.21个百分点,休息、刻板行为下降幅度分别为30%、23%,玩耍行为变化不大;摄食、运动、探索、好奇行为占比分别上升1.04、8.33、5.21、1.04个百分点,运动行为增加幅度为53%,探索行为由无到有增加到5%,而摄食行为和好奇行为变化不大。(2)雄性亚成年猩猩的休息、运动、好奇、社群、刻板行为占比分别下降3.12、3.13、2.09、5.20、3.12个百分点,刻板行为下降幅度为37%;摄食、玩耍、探索行为占比分别上升2.08、6.25、9.37个百分点,其中探索行为增加幅度达225%。(3)雌性亚成年猩猩的休息、运动、社群、刻板行为占比分别下降2.08、4.16、5.20、3.13个百分点,刻板行为下降幅度为30%;摄食、玩耍、探索、好奇行为占比分别上升4.17、5.21、5.21、1.05个百分点,其中探索行为增加幅度为250%。结论:食物丰容恢复了圈养猩猩的多种野外自然行为,可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增加摄食、玩耍、探索、好奇行为,有利于圈养猩猩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圈养的3只猩猩在接受了行为训练后,相继完成了串笼、称重、肌肉注射、前臂静脉穿刺,及眼、耳、口、鼻、腹部和四肢检查等训练项目。所有训练项目均使用食物、响片正强化,动物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主动完成,去除了化学保定或强制保定对动物造成的伤害。动物行为训练极大地方便了日常管理,丰富了动物行为,减少了刻板行为,提高了动物福利。训练发现,训练效果主要受不同的强化物、强化时间和训练环境的影响。刺激强烈或动作复杂的训练项目可以通过动作拆分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