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即多肽类抗生素和抗菌肽,它们都属于肽类抗生素。多肽类抗生素是指非核糖体合成的肽类抗生素,它包括多黏菌素、杆菌肽和那西肽等;而抗菌肽是指核糖体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在1×104以下,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它包括cecropins、defensins等。最初,人们  相似文献   

2.
枯草芽孢杆菌为革兰阳性菌,其基因组结构复杂,能产生多种抗生素,主要包括肽类物质和非肽类物质。肽类物质可分为两类,一类由核糖体途径合成,另一类由非核糖体途径合成;非肽类物质包括聚酮化合物、氨基糖和磷脂。论文介绍了已知的枯草芽孢杆菌抗生素的结构和生物合成过程,给出一些抗生素的调控途径。概述了枯草芽孢杆菌抗生素除抗菌活性以外其他的生物学活性,为枯草芽孢杆菌抗生素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理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素是由微生物通过核糖体途径合成的肽类抗生素。由于该类物质能够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并且具备传统抗生素没有的优势,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于细菌素概念的由来、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作用机理等研究进行了综述。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加剧,细菌素将在人类疾病防治、动物医药保健及食品防腐等方面体现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细菌素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途径合成的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物质,对细菌素产生菌自身没有抑制作用。细菌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30%~99%的细菌和古生菌可以产生至少一种  相似文献   

5.
万遂如 《养猪》2020,(2):89-91
抗菌肽(ABP)又称抗微生物肽或抗生素肽,它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具有抵抗外界微生物侵害、清除机体内突变细胞的一类阳离子小分子多肽,是生物体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存在于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鸟类、鱼类/贝类、昆虫类、真菌类、细菌类、病毒类、植物类及人类细胞之中,来源十分广泛。目前已从动物、植物及原核生物中分离鉴定出1700多种抗菌肽。天然的抗菌肽是由生物体内基因编码并通过核糖体合成的小分子肽,它具有广谱的抗菌性且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不会形成药物在机体内残留和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因此,抗菌肽已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在农业、畜牧业、食品工业和医药卫生等领域中使用,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本文就目前养猪生产中使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日益严重,许多抗生素已被禁止使用,如何运用抗菌肽替代抗生素在猪病防治中的科学应用问题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养猪场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脂肽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脂肽(lipopeptide)又名脂酰肽(acylpep-tide),由微生物代谢产生,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是一类由脂肪链和肽链组成的具有两亲结构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它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能增加憎水烃类的生物可获得性,激发烃的生物降解,可与部分重金属结合并去除被污染物质中的重金属,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微生物脂肽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及微生物采油等多个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1-2]。此外,大多数微生物脂肽都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也常被称为抗生素。微生物脂肽在饲料营养中也具有开发价值和应…  相似文献   

7.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微生物(链霉菌、小单孢菌)产生或由半合成品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氨基环醇结合去水,形成甙键合成的一类碱性抗生素.因其结构中含糖和苷健故称其为氨基糖苷类药物。根据出现先后顺序将该类抗生素分为四代:第一代有链霉素(1944年)、新霉素(1949年)、卡那霉素(1957年)、妥布霉素(1963年),  相似文献   

8.
对虾病毒病的防治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关于对虾病毒的致病因素,大多认为:直接因素是病毒感染,导致对虾肝胰脏坏死和对虾迅速死亡;间接因素是环境污染,水质恶化,池底老化,超负荷养殖,生态平衡失调,孤菌增生等刺激条件,激发对虾病毒病爆发,并发症引起对虾病毒病流行。病毒与其它微生物不同,它是一类在活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对虾病毒必须在活的敏感细胞内寄生,才能生长,繁殖与复制。原因是病毒本身没有合成病毒蛋白质的核糖体,它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病毒蛋白质;又因为病毒缺乏完备的生产酶系也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  相似文献   

9.
王智文  刘训理 《蚕业科学》2006,32(3):392-398
芽孢杆菌产生的非核糖体肽主要有脂肽、多肽、线状聚酰胺物等类型,其生物合成是通过“硫模板多聚酶机制(th iotemp late mu ltienzym e m echan ism)”的多功能酶复合系统进行的,并经甲基化、酰基化、糖基化、杂环化和环化等进一步修饰而成。特殊的生物合成机制决定了非核糖体肽具有氨基酸组成及分子形式复杂、分子量较小、理化性质稳定、生物活性多样等特点,同时表现出了对病原微生物不同的抑、杀菌机制。非核糖体肽作为人类丰富的新型抗菌药物资源,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人类和动物疾病的治疗等方面显示了诱人的前景。研究芽孢杆菌及其产生的非核糖体肽在蚕业上的应用,有利于绿色、生态蚕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4):122-129
细菌素是由某些细菌产生的、由核糖体合成的一类对其他细菌有抑杀活性的蛋白类或多肽类物质,细菌素产生菌株同时进化了一套对自身细菌素有免疫的保护系统,使其不受自身细菌素的作用。葡萄球菌是医学和兽医学一种很重要的革兰阳性菌,由葡萄球菌产生的细菌素统称为葡萄球菌素。由于葡萄球菌素对其他微生物有广谱活性,并且在食品和农业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使其在近些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葡萄球菌素的研究进展及其潜在应用前景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1.1来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或小单胞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半合成制取而得的一类水溶性碱性抗生素,在其分子结构中都有一个氨基环醇环和一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键相连接。  相似文献   

12.
禽类防御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物有机体合成的内源性抗微生物多肽具有广谱、高效的抗微生物活性,是其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成份。近二十年来已发现120多种抗微生物多肽。防御素(defensins)是其中的一个大家族。防御素是一类富含精氨酸的抗微生物肽,其分子内含有由6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形成的三对二硫键,根据其分子内二硫键的连接位置不同可分为α-防御素和β-防御素。  相似文献   

13.
那西肽(Nosiheptide)为含硫多肽类抗生素,由Streptomyces actuosus发酵产生。其结构为12种氨基酸及衍生物合成的多肽,分子量为1222。1998年那西肽被批准为国家三类新兽药,2001年那西肽被列为可在鸡饲料中使用的药物添加剂。2002年杭州汇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次对那西肽进行产业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1氨基糖苷类药物概述与分类 1.1来源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或小单胞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半合成制取而得的一类水溶性碱性抗生素,在其分子结构中都有一个氨基环醇环和一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键相连接。  相似文献   

15.
那西肽(Nosiheptide)是1961年由法国洛普克公司首次发现的。它是从阿根廷土壤中分离的一种放线菌株培养产生的含硫多肽类抗生素。它不但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杀灭作用,而且可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饲料报酬。具有用量小,不易产生耐药性,无残留,对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药物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化学结构和抗菌作用相近的药物。因其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疗效显著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与细菌核糖体 50 s亚单位的 L 2 7及 L 2 2蛋白质结合 ,抑制细菌的蛋白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近年来 ,其家族新成员不断涌现 ,种类逐渐增多 ,并且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对酸稳定性好、半衰期长、组织药物浓度高等特点 ,不仅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非感染性疾病发挥着独特的疗效。目前 ,其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动力学特征和耐药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使这类药物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然而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一定的毒性 ,尤其是静脉注射时会产生肾毒性、低血钾症和血栓性静脉炎等副作用 ,因此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克服  相似文献   

17.
<正>1兽药的分类1.1抗微生物药1.1.1抗生素1.1.1.1青霉素类(B-内酰胺类)(1、A类抗生素繁殖期杀菌剂)作用机理:干扰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使新合成的细胞壁缺陷而溶菌(青霉素类结合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而实现)繁殖期的细菌细胞壁的粘肽合成  相似文献   

18.
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御分子.它是生物先天免疫的重要防御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肽类抗生素.文章从抗菌肽的种类、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基因工程等方面阐述了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抗菌肽又被称为机体防御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御分子,是生物先天免疫的重要防御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抗病毒、抗肿瘤、抗寄生虫、抗真菌及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与传统抗生素相比具有分子质量小、抗菌谱广、热稳定性好、抗菌作用机制独特等优点,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肽类抗生素[1]。PR-39(proline-arginine-rich 39-amino acid peptide)是一  相似文献   

20.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注射用混悬剂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莫西林(Amoxycillin,AMO)为兽医临床上普遍应用的半合成广谱青霉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为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的特点,是当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类抗菌药物之一。但AMO不耐酶,细菌对其易产生耐药性,细菌对AMO的耐药机理最主要的是产生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