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五”期间,凉山彝族自治州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长治”工程改革精神为指导,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目标,狠抓水土保持生态大示范区建设,为全州生态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会理—会东—宁南—普格—西昌272 km的交通沿线已初步建成了以石榴、蚕桑、甘蔗、烤烟等特色产业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带;在金沙江北岸形成了以脐橙、青椒为主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特色产业示范区,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实现生态州的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长治”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4160 8km2 。其特点是大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改革创新力度加大 ,预防监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生态修复取得可喜进展 ,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在新形势下 ,要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 ,努力实现“长治”工程的新跨越。 2 0 0 3年 ,“长治”工程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4180km2 。其工作要点是狠抓落实 ,更有力地推进大示范区建设 ,做好三项前期工作 ,抓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 ,积极推进生态修复 ,大力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实施20多年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万km2,有效解决千万人温饱问题,成功实现了生态效益和民生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有水土流失面积15.65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2.38%。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四川省以实施“长治”工程为契机.启动了“治水兴蜀”工程,开展了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15年来,嘉陵江中下游、金沙江下游片区的62个县(市、区)实施了“长治”工程一至六期综合治理,共完成投资9.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km^2。  相似文献   

5.
“长治”工程自1989年启动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近9万k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长治”工程建设重视发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的领导协调作用,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依靠制度对项目严格管理,为全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借鉴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地要抓住机遇,重点做好5项工作:进一步依法加强监管力度,遏止新的水土流失;进一步抓好以“长治”工程为龙头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作;进一步发挥长江流域水热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发挥各级水保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长治”工程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万km2,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060km2,开展预防保护面积11万km2;水土流失监测面积达70万km2,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86处,累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8.1万起;经过17年的连续治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5%,治理区人均基本农田达到约1亩、人均产粮增至530kg、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长治”工程建设的主要经验是领导重视、齐抓共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十一五”时期“长治”工程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人为本,政府推动,统筹协调,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3万km2,改建或新建20个重点监测预警站点,全面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执行率达到90%以上,完成监测面积160万km2,强化水土保持规划、科研、示范等基础工作。明确了近期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长治”工程大示范区建设是以地(市、州)、县(市、区)为单元创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面积示范样板,涉及“长治”工程项目区的40个县(市、区),建设期为5年(2001-2005年)。实施大示范区建设是新形势下“长治”工程向纵深发展的需要,对于加快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龙县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8年马龙县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以坡耕地改造为重点建设基本农田、以荒山绿化为生态屏障建立稳定生态系统等治理模式,构建适宜马龙县实际的"长治"工程综合防护体系。马龙县"长治"工程的建设经验包括积极推行项目管理制度,探索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加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等。马龙县"长治"工程建设12年来,共治理了15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9 km2,保护了水土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为马龙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大同市南郊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全区总土地面积1 073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18 km2,占总面积的48.3%。经过多年以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截止2014年底,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267.59 km2,治理程度达到51.66%。介绍了南郊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展望了水土保持未来。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 10年来 ,以“长治”工程为骨干的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快速推进。截至 2 0 0 0年底 ,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 2 1万km2 ,其中“长江”工程 12年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 8万km2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不断加强 ,建立了一支有 70 0 0名专职监督人员的执法队伍 ,初步建立健全了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的配套法规体系 ,累计对 6 80 0多起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违法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 ,审批水土保持方案超过 4 1万个 ,开发建设单位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 35 0 0多万元 ,补偿费 370 0多万元 ,自行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费累计超过 6 7亿元 ,取得了许多值得推广的好经验。  相似文献   

11.
自 198 9年开展“长治”工程至 2 0 0 0年底止 ,楚雄州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 40 0 6 19km2 ,年土壤侵蚀模数由 182 4t/km2 减少到 1486t/km2 ,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治理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 96 1% ,群众把“长治”工程誉为党和政府的“爱民工程”、“富民工程”。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建立健全机构 ,有效地保证了水保工作的开展 ;重视宣传 ,强化监督 ,依法防治 ,使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保证投入 ,严格资金管理 ,形成了良好的投入机制。介绍了取得的成绩和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万km2,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 060km2;监测覆盖面积累计近70万km2,共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86处,各级水保部门累计对1.9万起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违法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十五”“长治”工程的重要经验是加强领导,强化管理,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抓点带面。“长治”工程“十一五”工作的重点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长治”工程建设,继续做好世行贷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进一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创新推动重点防治工程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抓好基础工作。部署了2006年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上中游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 ,开展“长治”工程建设以来 ,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 8万km2 。“长治”工程已成为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稳定性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和最具影响力的生态建设项目 ,今后还将在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中发挥骨干和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兴山县实施“长治”工程建设14年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808.08km2,使全县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8.8%上升到83.7%,治理区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700~2400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西气东输第五标段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是我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第五标段线全长391.9km,途径两省六县,线路走向由西向东,沿程地貌类型多变,反复穿越铁路,道路,水渠与河流,对沿线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易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为减少和防治水土流失,必须采取水土保持防措施,以保证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改善和提高沿线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对水土保持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分析的方法,分析陕西省“长治”工程治理产生的生态、社会效益,并对其水保工程成效进行经济评估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长治”工程实施以来,项目区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48.09km^2,治理程度达到76.77%,植被覆盖率提高21.57%;农耕地减少了33.78%,林地增加了33.31%,草场增加了38.78%,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减少79.00%,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合理。一些特色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项目产生了明显的生态、社会效益。对项目实施的经济评估分析表明,该项目治理效益费用比为1.61,敏感性分析时为1.15,均大于1,净效益为3320.05万元,还本年限8.8a(〈10~12a),经济效益系数0.11(〉0.08~0.1),均符合《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标准,说明陕西省“长治”工程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对于区域水土保持决策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龙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由贵州省水利厅于2000年兴建的集水土流失治理、科研试验、科普教育、培训与宣传为一体的示范基地,距省城贵阳35 km,园区面积近12 km2,已建成生态修复区、治理示范区、种苗培育区、科普区、休闲观光区、生态种养殖区、水土流失监测区等功能区,水电、交通、住宿、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是全省水利水保人才的重  相似文献   

18.
遵义县自1995年被列为国家"长治"工程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以来,10多年间共治理小流域26条,治理面积达324km2,同时加强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使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和生态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治理中探索出了重视水土保持机构建设、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尊重群众意愿、秉公执法、坚持水土保持工作回头看等好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突出以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工程等,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万km2,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暴洪灾害频发,防洪能力薄弱"、"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任务艰巨"、"生产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水土流失监测能力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多措并举,确保治理成果的巩固"、"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芮城县地处黄河岸畔,总土地面积1 176 km2,水土流失面积884.3 km2,占到75.2%,是全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份之一。近20年来,坚定不移地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治本之路,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68.3 km2,综合治理度达到41.7%,每年减少入黄泥沙186万t,初步形成了“县西花椒林,县东苹果园,沿山干果带,河滩种芦笋”的产业格局,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905元。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水土保持成效,主要是树立了“治理大流域,建设大基地,开发大产业,发展大农业,接轨大市场”的五大新理念,加强领导,真抓实干,打造了优质花椒、红枣、苹果和高效农田四大示范区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