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318是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不育系是以Y58S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R318为父本选育成的感温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13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20)。该组合具有高产、中抗稻瘟病、耐寒性中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Y两优087系籼型感温型两系杂交稻,201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获得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为了探索该组合在博白县的种植表现和可行性,从2011~2014年对Y两优087进行试种、示范、观察考查,该品种在田间表现出高产、抗稻瘟病、耐肥、适应性广,米质好等优点,一般每亩产干谷600~650 kg,最高产达725.3 kg。通过总结Y两优087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经验,有利于加快推广种植优良杂交水稻品种,促进水稻生产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选用优质常规水稻品种五山油占和抗稻瘟病恢复系R238进行杂交选育出恢复系R7238,再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与恢复系R7238选配出两系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7238。该组合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米质达省标优质三级,中抗稻瘟病和中感白叶枯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杂交水稻组合在高产、抗病和优质三方面相结合的技术难题,于2012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Y两优7238的选育过程、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Y两优66于201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通过系谱选育法选育出父本R66,再根据亲本配合力的测定筛选出表现优良的组合,筛选出的R66与Y58S组合的产量最高;通过米质分析与抗性鉴定,Y两优66米质达到国标优二级和表现高抗病的优势。通过Y两优66优良特征特性的表现制定出其高产栽培与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杂交籼稻Y两优8188具有超高产、抗稻瘟病能力强、米质香软等特点,2012年1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特红河审稻2012021号。重点阐述Y两优818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农业推广作出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Y两优1号是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Y58S×9311配组育成的优质、超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9,(12):39-40
Y两优1577是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利用"Y58S×创恢1577"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审定号:国审稻20190080),适宜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栽培。为Y两优1577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效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Y两优农占是由恢复系"桂农占"与不育系"Y58S"组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9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大田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植株形态好、穗长粒多、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米质较好、生育期适中等特性。在栽培管理上要增施磷钾肥和实行湿润灌溉等技术,充分发挥该组合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深两优571是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深08S×R571配组而成。恢复系R571来源于成恢177/蜀恢527//岳恢9113。不育系深08S来源于Y58S/早优143。深两优571具有高产、优质、抗倒、抗病等特点,在安徽省作一季中籼稻栽培,全生育期138 d左右。2016年3月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稻2016004。该文介绍了深两优571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以期进一步推广应用该品种。  相似文献   

10.
Y两优14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两用核不育系Y58S与强优恢复系P143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品种2012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制种的亲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