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栽培技术已成为甘肃干旱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抗旱新技术,垄沟点种解决了春季干旱马铃薯出苗的问题.但在全膜双垄沟马铃薯薯块膨大期,由于沟内常因降雨积水而导致植株感病,影响了产量的提高;生长前期由于全膜覆盖,田间土壤温度较高,植株生长较快,易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影响了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2.
立足西北半干旱山区光热自然资源优势,在甘肃省武山县半干旱山地(1500~1800m)进行全膜双垄沟覆膜,通过前期架豆垄沟点播种植,后期甘薯垄面定植栽培技术实践,总结了架豆套种甘薯高效栽培模式.结果 表明:该模式每667m2实现架豆平均产量达2500 kg,每667m2甘薯平均产量达1800 kg,商品薯率在84%以上,丰富了高原夏菜供应类型,该模式实现了高产、稳产和增收.  相似文献   

3.
旱地全膜覆盖秋播大蒜复种甜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秋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在通渭县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平均每667m^2纯收入达1000元左右。2009年示范推广43530hm^2,平均每667m^2产量达615kg,总产粮食40.16万t,2009通渭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和延伸种植地域的同时,为了充分挖掘生产潜力、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试验、探索旱地全膜覆盖秋播大蒜复种甜玉米栽培技术,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中原地区春季气候凉爽适宜马铃薯生长。过去农民多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直播下地后薯块容易腐烂造成缺苗断垄现象,产量难以提高。自从2001年开始,我们在新郑市新村镇开展了马铃薯催大芽早熟高产栽培试验取得了成功.并在鹤壁、安阳.开封、郑州、周口、南阳等地的许多乡镇进行了高产栽培示范。据全省8000hm^2丰产栽培示范田统计,平均667m^2产量为2750kg,比常规种薯栽培提高625kg,增产29.4%。  相似文献   

5.
旱作马铃薯双垄沟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马铃薯双垄沟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双垄沟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雨。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水分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形成马铃薯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有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6.
在川西南冬季马铃薯种植区,开展马铃薯专用控释配方肥不同用量对青薯9号增产效应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施用60 kg马铃薯专用控释配方肥作底肥为最佳施肥方案,该处理的平均单株质量、商品薯率最高,平均鲜薯产量为2 114.0 kg/667 m~2,比对照(不施肥)增产1 063.5 kg/667 m~2,增幅为101.2%。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积极探索地膜 拱膜式双膜马铃薯栽培技术,2003年平均每667m2产量1800kg、收入2300元,2004年平均每667m2产量500kg、收入400元,产量及效益表现不稳定,相差悬殊,挫伤了菜农的积极性.现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模式对旱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露地穴播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覆膜时间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的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其他种植模式分别提高9.0%-46.8%和9.2%~59.03%.是一项适合于旱作区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双膜覆盖种植技术,是棚膜与地膜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它有效地解决了乐都地区马铃薯生产上存在的干旱、冻害、水肥流失、杂草繁多等一系列问题,是马铃薯种植技术的一项创新。马铃薯双膜种植,促进马铃薯早播,有利于商品薯提前上市,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目的。通过试验,马铃薯双膜种植比地膜种植可提前20~30天收获,667m~2增产700~1300kg,增幅28%~52%,667m~2增收940~2340元。1 选地 选用平坦、土层深厚,通气良好,保水与透水适中,疏松轻沙壤、微酸性、微碱性或中性土壤为宜。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秋,桂林市农业局在资源县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种中薯3号马铃薯原种繁殖脱毒种薯.同年12月平乐县农业局从资 源县调回冬种,种植面积13.5 hm2,每667 m2最高产量达到2 144.9kg,平均产量达到1 727.7kg,比东北产种薯每667 m2增产408.3kg,增产率30.2%.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作为粮、菜兼用,鲜食、加工兼用型作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给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马铃薯栽培质量,挖掘增产潜力,对马铃薯生产有着重要意义。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集雨栽培技术是一项全省推广的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也是我县2009年重点推广的农业项目之一,全膜覆盖双垄后,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的脱毒种薯为材料,对种薯采用不同的播种方式(芽眼朝上和芽眼朝下),研究其对马铃薯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种薯播种深度10cm、以芽眼朝下的播种方式,马铃薯植株长势健壮,薯块品质好;收获的马铃薯产量(2150.7kg/667m2)与商品薯率(90.5%)高于芽眼朝上播种收获的马铃薯产量(2002kg/667m2)与商品薯率(80.4%)。湖南地区适合采用种薯芽眼朝下播种方式进行马铃薯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从增产机理及优势、适宜范围和栽培技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旱作区菜用马铃薯黑膜全覆盖垄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乐都县自2007年在年降水量300~400mm、海拔2600m以下的干旱地区进行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推广,2010年乐都县共推广种植全膜覆盖集雨栽培马铃薯0.67万hm~2,平均667 m~2产量达到2600 kg,售价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对马铃薯耗水规律的影响,连续2 a测定了马铃薯0~300 cm处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垂直变化、年际变化、产量及耗水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PM)明显改善了马铃薯开花前0~300 cm土壤的水分条件,且与裸地(CK)处理相比,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都存在显著差异,2012年和2013年PM的产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20.64%和32.64%,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7.29%和47.37%,但处理间土壤耗水量无显著差异。因此,全膜双垄沟播是通过覆盖降低棵间蒸发来调控马铃薯的耗水过程,进而提高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分利用率,对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种植西葫芦进行不同生长时期的注水补灌试验。结果表明:进行注水补灌后,西葫芦667 m~2增产14.07%~26.24%、增收536.55~984.17元,产量随着注水补灌次数增加而增加,以初瓜期+盛瓜期+中后期注水处理的产量最高(4 784.77 kg),净收益以初瓜期+盛瓜期注水处理的最好(5 532.58元)。  相似文献   

17.
玉米、马铃薯间种是一项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常用的间种方式是2行玉米间作1垄马铃薯。这种方式,既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产量,又增加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生产实践证明:玉米每667m^2增加产量53~81kg,增产率是10%~15%,增加经济效益80.4元;每667m^2产马铃薯750~900kg,增加经济效益530元,两种作物合计每667m^2增加经济效益610.4元。  相似文献   

18.
白银市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如何提高大豆栽培产量进行探索总结。结果表明:采用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大豆每667m^2产量达到519.9kg,每667m^2增产80kg左右,比当地大豆栽培平均增产50%以上,达到当地大豆生产历史最高产量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适宜做食品原料的经济作物,其营养丰富,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上市时,正值全国鲜薯市场紧缺之际,销售价格值居高不下,商品薯销售前景非常看好。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采用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生产,667m^2产可达2500kg左右,高者可达3500kg,种植效益极其显著。但生产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种薯质量差、品种退化严重、管理水平低等,致使产量不高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20.
郭月琴  漆文选 《蔬菜》2018,(9):46-48
为充分发挥定西市渭源县海拔高,气候冷凉,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天然优势,同时克服北部半干旱地区低温、干旱导致的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农民增产增收的现实问题,通过实施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及旱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出了半干旱区黑膜全膜马铃薯高产栽培模式,其技术特点是大小垄整地施肥,培育脱毒种薯,全生育期黑膜覆盖,点播器打孔点播,渗水孔集留降水,块茎形成期追施钾肥,侧重栽培措施预防病虫害,及时采收等。示范结果表明:在海拔2 100~2 500 m、年降雨量300~450 mm的渭源半干旱区,马铃薯高产田块667 m~2产量可达2.5 t,商品率在80%以上,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可供同类地区农户在生产中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