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复方中药免疫添加剂对史氏鲟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了复方中药对史鲟生长及抗氧化能的影响,为中药作为免疫添加剂在鲟鱼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基础。将3种复方中药(分别为方A、方B、方C)作为饲料添加剂加入基础料饲料中,连续饲喂1+龄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 Brandt)35天,测定增重率并检测血清、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研究中药复方对史氏鲟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方剂对鲟鱼血清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有增强作用,尤其3个方剂组血清中的SOD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A组和C组鱼肝脏中的SOD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3个方剂组中血清及肝脏中T-AOC活性均有所上升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只有B组和C组鱼血清中GSH-PX的活性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3个方剂组中肝脏的GSH-PX的活性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并且中药能显著降低鲟鱼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3个方剂组中血清及肝脏中MDA含量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所选的3种复方中药添加剂有不同程度提高鲟鱼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龙葵(Solanum nigrum L.)是棉田恶性杂草。本研究旨在通过抗氧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龙葵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为龙葵萌发预测和防除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采自我国不同省(自治区)的6个龙葵种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萌发温度(10~40℃)条件下种子的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分析比较不同种群对温度的生理响应差异。【结果】6个龙葵种群种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随萌发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XJ1600种群的SOD活性变化幅度最小,而LN2209种群的SOD活性变化幅度最大;HN2160和LN2209种群的POD活性在10~30℃时相对较高,但在35~40℃时相对较低;XJ1600种群的CAT活性在10~30℃时较稳定,而LN2209种群的CAT活性在20~35℃时变化较小。各种群龙葵种子的MDA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高温胁迫可...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了由黄芪、白术、防风、党参和甘草组成的加味玉屏风散对实验性免疫抑制黄鳝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阴性空白对照组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阳性空白对照组注射环磷酰胺,设低、中、高三个剂量阳性用药组注射环磷酰胺和加味玉屏风散,阳性用药对照组注射环磷酰胺和黄芪注射液,于第3d、第9d各注射一次,在第15d采样,分别测定脾脏体指数和抗氧化酶活性,并统计各组的死亡率。【结果】阳性空白对照组黄鳝与阴性空白对照组相比,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脾脏体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抗氧化酶CAT、GSH-Px活性受抑制极显著(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各用药组的死亡率均比阳性空白对照组的低,脾脏体指数和CAT、GSH-PX抗氧化酶活性均有回升,并接近或超过健康组;SOD活性则远超过健康组水平,其中尤以阳性用药低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P<0.01)。【结论】加味玉屏风散具有良好的增强黄鳝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日光温室栽培的伊丽莎白和蜜世界厚皮甜瓜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叶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了在叶片展开至衰亡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变化。结果表明,在叶龄7~21 d,SOD活性不断升高,之后短时下降,在叶龄28~35 d(伊丽莎白;蜜世界延续到42 d),酶活性迅速升高,随后急剧下降。P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伊丽莎白、蜜世界CAT活性上升分别从7 d叶龄持续到21 d和28 d,之后不断降低;而POD活性上升则分别持续到49 d和56 d叶龄,随后大幅下降;MDA含量与POD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在叶片衰老期间,中晚熟品种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早熟品种,而POD活性和MDA含量则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认识植物激素在小麦抗氧化和调控衰老中的作用机制,以持绿品种汶农6号和非持绿品种济麦20为材料,在盛花期后喷施脱落酸(ABA)和6-苄基腺嘌呤(6-BA),考察外源激素对旗叶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激素与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汶农6号旗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籽粒千粒重和产量均大于济麦20,且丙二醛(MDA)含量低于济麦20,表明持绿型品种抗氧化能力强,衰老进程较慢,进而获得较高产量。外源ABA和6-BA处理显著提高花后7~28 d旗叶叶绿素含量,提高花后21~35 d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花后28~35 d旗叶MDA含量。外源ABA降低两品种旗叶玉米素(ZR)含量,但提高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含量,降低了其在花后28~35 d的ABA含量。6-BA处理提高旗叶ZR含量及花后7~14 d IAA含量,降低济麦20花后21~35 d旗叶ABA含量。外源ABA显著提高汶农6号花后7~21 d旗叶SOD活性,喷施ABA对汶农6号旗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济麦20花后7~28 d POD活性,喷施6-BA提高了两品种7~28 d SOD、POD和CAT活性。总之,ABA和6-BA处理改变了旗叶内源激素水平,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延缓旗叶衰老,从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PP333对马铃薯试管苗壮苗及离体保存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本试验以马铃薯试管苗为材料,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PP333,测定其生长过程中CAT、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生理指标。结果显示:0.01、0.05及0.25 mg/L PP333处理,诱导了CAT、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保持了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相对较低的含量水平,并延缓了可溶性蛋白的下降。而1.25 mg/L PP333处理,虽有较高的CAT、POD活性,但SOD活性低,可溶性蛋白明显下降。由此可知,低浓度(0.01~0.25 mg/L)PP333可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和蛋白质水平以及较低含量的MDA,从而培育壮苗和延缓试管苗的衰老。较高浓度(1.25 mg/L)PP333则使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降低,表现出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NaCl胁迫对胡卢巴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卢巴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NaCl胁迫下胡卢巴幼苗叶和根中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SOD、POD、CAT活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在NaCl浓度为1.0%时达到峰值,根中抗氧化酶活性在NaCl浓度为0.5%时达到峰值。在0.5%的NaCl浓度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抗氧化酶协同作用,使MDA含量减少并控制在较稳定的阶段。可见,盐胁迫下胡卢幼苗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减缓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从而增强其耐盐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A对施氏鲟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自组中药方剂(复方A)对施氏鲟组织中抗氧化功能相关的活性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在高温应激条件下对鲟鱼的免疫调节功能。将1+龄实验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鱼,采用口灌水煎剂的方法,按照1.1 g/kg体质量的剂量每日口灌给药一次,连续给药7天,并设口灌蒸馏水的对照组。实验结束后,取部分鱼高温30℃热刺激2 h后与常温22℃给药的实验组共同采样,对鱼血浆、肝脏及红细胞中SOD活性;血浆及肝脏中MDA含量;血浆及肝脏中NO含量和NOS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复方A能有效调节鲟鱼体内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提高机体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在高温应激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作用效果,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复方A是一种适用于鲟鱼养殖使用的免疫添加剂,在高温应激条件下仍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饥饿胁迫对罗非鱼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饥饿胁迫对罗非鱼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规格、体质量基本一致的健康罗非鱼80尾,个体初始体质量约(11.52±2.85) g ,随机分为4个平行组,在饥饿胁迫第1、7 、14 天采集肝胰脏样品,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随饥饿时间的延长,罗非鱼肝胰脏MDA含量和T-AOC水平均先降低后升高,饥饿第14 天 MDA含量和T-AOC水平最高,并显著高于饥饿第1天 (P<0.05)。SOD和CAT活性随饥饿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饥饿第14天显著高于饥饿第1天 (P<0.05)。表明随着饥饿胁迫时间延长,罗非鱼肝胰脏MDA含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代偿性升高,肝胰脏氧化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SH40、M26两种苹果砧木为试材,研究了缺铁胁迫对根系组织中O2^-(超氧阴离子)含量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胁迫条件下SH加根系内O2^-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O2^-和MDA含量均高于M26根系内的。随着铁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M26根系内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POD活性一直升高;而SH加根系内SOD酶活性降低,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M26根系内SOD、POD活性均高于SH40。  相似文献   

11.
红葡萄酒大鼠在体内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6只大鼠分为红葡萄酒组、食用酒精组、水组,每组又分为5ml/kg、10ml/kg、15ml/kg体重3个小组进行灌胃,灌胃12w后,测量肝脏SOD、GSH-PX、CAT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葡萄酒对大鼠体重的增长与对照相比没有影响。红葡萄酒10ml/kg体重灌胃组大鼠SOD酶活性显著高,CAT活性各剂量组均提高。GSH-PX活性三个剂量组均显著提高,而酒精组大鼠只5ml/kg、10ml/kg两个剂量组有极显著提高。红葡萄酒组大鼠肝脏MDA含量明显减少,其中10ml/kg剂量组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认为适量饮用红葡萄可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助于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马齿苋多糖对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D-半乳糖制备衰老小鼠模型,同时经灌胃100、200、400 mg/马齿苋多糖,观察其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对动物缺氧存活时间及游泳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能不同程度增加血清中SOD及GSH-Px活力,极显著降低MDA含量。此外,马齿苋多糖还能极显著延长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和常温游泳时间。说明马齿苋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低温下品种间差异的抗氧化物酶或者活性氧清除物,为低温下鉴定冬小麦品种抗寒性提供理论依据,以抗寒性不同的‘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为材料,在低温驯化期和封冻期进行取样,通过测定冬小麦品种间活性氧清除物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封冻后抗寒品种的相对电导率低于不抗寒品种;丙二醛含量只有在深度封冻期1月14日抗寒品种显著低于不抗寒品种。封冻后15天不抗寒品种SOD酶活性逐渐降低,而抗寒品种SOD酶活性仍在增加;封冻后30天抗寒品种的ASA含量显著高于不抗寒品种,SOD酶活性和ASA含量可以用于冬麦品种抗寒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以采收后新疆白皮蒜为试材,研究不同CO2浓度条件下(5%、8%、11%、14%)气调贮藏对大蒜鳞茎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为大蒜气调贮藏提供试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气调贮藏过程中,POD活性与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CAT、SOD、APX三种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贮藏60 d内POD活性与MDA含量变化幅度较为平缓,而CAT、SOD、APX活性变化较为剧烈;90 d后POD活性与MDA含量变化加剧,APX活性变化幅度较小;120 d后SOD活性变化趋于平稳。整体分析,CO2浓度在11%~14%气调贮藏时,大蒜抗氧化酶活性表现较高,相应处理组MDA含量也较高;当CO2浓度不高于8%时,表现则相反。综合分析认为,在3.5%O2+5%~8%CO2气调贮藏条件下,能够延缓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抑制MDA累积,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而保持大蒜鳞茎品质。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低温胁迫对甜菜细胞膜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为研究其他植物的抗寒性生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以甜菜品种‘KWS9147'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栽培,设置了4℃的低温处理(L)和25℃的室温对照(CK),测定低温处理前后甜菜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会对细胞膜造成损害并促使抗氧化系统产生防御作用,甜菜低温胁迫处理1天后与对照组对比,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加了31.32%,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上升,分别上升了10.74%、4倍、2.22倍、32.85%、和2.56倍。综上,甜菜在低温胁迫下抗氧化能力提高,从而清除活性氧自由基(ROS)的积累,减缓细胞膜脂过氧化对细胞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小分子胶原多肽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的能力和抗氧化的能力。采用体外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清除系统测定小分子胶原多肽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建立D-半乳糖致衰老的模型小鼠,测定小鼠血液及肝脏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1000 kDa以下胶原多肽(CP1)组分在10 mg/mL浓度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0%;40 mg/mL时对-OH的清除率为91.56%。与模型组相比服用CP1的小鼠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表明小分子胶原多肽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发利用灵芝孢子油资源,对灵芝孢子油进行了抗氧化作用的研究。选用老龄小鼠作为氧化模型,连续40 d给小鼠灌喂灵芝孢子油,灌胃剂量为250,750 mg/kgBW,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10,30倍。然后测定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氧化产物、抗氧化酶活力、抗氧化物质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MDA含量为6.47 nmol/mL,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的7.76 nmol/mL(p<0.05);高剂量组小鼠的肝组织蛋白质羰基含量为4.97 nmol/mgprot,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的7.08 nmol/mgprot(p<0.01)。灵芝孢子油能有效减少自由基对机体脂质和蛋白质的损伤,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山西运城小麦和玉米苗期地下害虫调查与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山西运城地下害虫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危害并有效控制,调查了2011年山西南部运城市小麦和玉米的地下害虫发生情况,同时研究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及常用的化学制剂吡虫啉和氟虫腈3种药剂拌种对小麦和玉米种子的出苗率、被害株率、防虫效果以及保苗效果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拌种后幼苗的株高、根长及相关的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的苗期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地老虎和蛴螬3种,为害程度因地块变化较为明显;苦参碱对小麦和玉米的种子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而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和保苗效果相对低于吡虫啉和氟虫腈;幼苗的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相对提高,抗性增强,且植物源农药对环境友好,可以在农业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