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法造化9/01江南榆/周原9/02自然之舍利/周原9/03天然的树石盆景/周原9/04蓬勃/佚名9/05泉“州倒榕”/L i9/06铁划银钩/佚名9/07有榕在野/汪尚星9/08古松/李永权吴善军9/09亭亭山上松/佚名9/10古榕/绿茶9/11古樟/绿茶9/12孤松/于家峰盆景论坛14/01浅谈盆景作品的署名权/郑绪明12/02盆景艺术应走多样化之路/惠幼林15/02盆景著作权问题之我见/于家峰12/03也谈中国盆景走向世界/冯如林16/03盆“景维权”还应稍安勿躁/李新12/04关“于舍利干”“和神枝”之浅见/宫树鼎12/05关于盆景展评规则、程序的思考/林联兴15/05浅谈文人画与文人树盆景/罗…  相似文献   

2.
柯孝仁 《花木盆景》2005,(11):20-20
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上有一件题名为《瑞气祥云》的榕树盆景,让我们喜出望外——人们见到了盆景盎上一棵自然树,一棵自然率真、野趣地道的树,此树高不过1.2m,胸径可有40cm多,  相似文献   

3.
风雨同舟 不离不弃——赏朴树盆景《长相依》 一、整体效果 这是一大一小的双直干造型,作品整体大效果在雄与秀之间。双干造型,常规多见的是清秀、疏朗,俊逸树相,但该作品俊逸中又具雄奇之态,从而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雀梅盆景《古韵脱颖》(见《花木盆景》1999年12期封三)是盆景艺术家胡光生先生所创作的徽派盆景作品中较为成功的佳作之一。整个作品恰似一幅精美的新安派画卷,散发出阵阵浓郁的古皖文化墨香气息,赏后使人为之振奋,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正上个世纪90年代末,笔者在一篇素仁盆景专论的开篇语中这样写道:"中国盆景,流派纷呈。余独爱岭南素仁之风格。然今人多务实,素仁风格已鲜有人为,余深以为憾。"(见《中国花卉盆景》1997年第4期《素仁盆景风格谈》)十五年后,笔者又写了《‘素仁’‘文人’辩‘禅树’相与析》(见《花木盆景》2013年第9期),文中在谈到世人总爱习惯性地将"文人画"、"文人树"、"文人木"与素仁盆景等相互铰接在一起而纠缠不清并时常争论不  相似文献   

6.
本初 《花卉》2008,(9):34-34
盆景树桩多姿多彩,有大树形的,有树附石的,有丛林景的,有悬崖的,也有垂枝悬崖的,亦有专供赏花,赏果、赏叶的,在山野间掘取古千、树苗、树桩,加以培植和艺术处理,便成为一盆具有自然景色的作品。艺术的盆景培植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  相似文献   

9.
正树石盆景创作是本人常年以来一直在坚持的创作方向,因为树石盆景更需要参透自然的规律和艺术的表达,使创作者充分利用移山缩水的艺术手法,达到"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里之峻"的自然景观效果。现将本人作品《金戈铁马》制作过程详解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是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之一。它有着诗词之情,具画卷之意,林木山水一盆入载,自然造化满溢胸怀,在一室神游大千的感悟中,寄予着古往今来人们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美好心愿。盆景是写实的艺术,它以树石为材料,通过精巧构思、点石布树而化为自然胜景,或是嘉木独秀,或是丛林沐风,或是群峰逶迤,或是山河壮美;盆景又是写意的艺术,它以意境为雅赏,通过创作者匠心独运的树石景致,激发出人们对于自然意象的遐思,看一树而知春秋更迭,观  相似文献   

11.
岭南水岸盆景历来讲究形神兼备,力求在方寸之间尽显诗情画意,追求“不似之似”的艺术效果。岭南水岸盆景《细水长流》之所以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主要是因为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思路,在赏叶类树桩朴树(相思)上,大胆采用岭南三大流派的艺术手法,充分利用时空变换,令作品具有雄浑苍劲、古朴自然、飘逸轻盈的艺术特点,具体做法如  相似文献   

12.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4年11期第6页上刊发的“安庆市第二届盆景展览作品选”,读后感到这些作品的艺术水准均达到较高的层次,展现出徽派盆景的新的形象,现就其中的三件作品与大家一起赏析。  相似文献   

13.
你了解现代盆景吗?砚式盆景状如自然式石砚,根据唐代“砚山”加以变化发展而成。“砚山者,取有山峰形状之石,置于砚之一端,似始于南唐之李后主”(摘自《中国美术史》)。  相似文献   

14.
刘永辉 《花木盆景》2014,(11):99-99
2005年某日进城逛旧书市场,购得《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40余本,杂志上精美的文章和盆景图片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我,便逐渐学着玩盆景。《花木盆景》自此成了我的枕边之书,我开始自费订阅了《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并通过杂志社邮购、旧书市场搜寻、网上查找等方式收集创刊后未能订到的旧杂志,现已基本收齐。  相似文献   

15.
仙生 《花木盆景》2003,(4):18-18
胡乐国先生在本刊2002年第9期发表的《谈“传统”》一,提出了很独特很大胆的见解。他认为中国以往规则式盆景“属民间艺术”,唯有自然式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正统,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传统”。此前还未见过此种提法。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花木盆景》2008,(10):74-74
回忆不是忘却;《花木盆景》助我成为藏石名家;《盆景赏石》使我爱上文人树盆景;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正>读者心声我的良师益友我最早结识《花木盆景》杂志的盆景赏石版缘于八年前集藏刊物的个人爱好,当时我就集有一份《花木盆景》杂志盆景赏石版,只不过一直没有好好翻阅,以至于始终只是藏品。2005年我任职于街道绿化的工作,也是因为此,才有了与《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8.
我与盆景     
楚风园,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凤凰花城内,现有博兰、香兰、雀梅、金银花等各类成型、半成型盆景数百件。园主胡某,湖北松滋人, 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新闻副教授,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盆景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胡某虽供职于省委机关,然于仕途淡然,惟喜舞文弄墨,于盆景根艺尤其痴迷。2000年租得一块地儿创建楚风园,亲手制作盆景百余件。有盆景作品和盆景鉴赏文字见诸报端。艺术上主张以材施艺、因树造型,以为自然之树、之山水乃上帝造物,只能“模仿”其万一,盆景创作的所谓“高于自然”,无异于痴人说梦。  相似文献   

19.
<正>9月19日,我有幸受2015国际盆景大会暨亚太盆景赏石大会之邀进行盆景制作演示交流,现场创作了一盆水旱盆景,名曰《水木清华》。画面中清澈开阔的溪流潺潺而动,奔涌远去;居于两侧的林木高耸入云,顿盼多姿。近处的树,远处的山,虽只在咫尺之间,却似隔百里,小中见大,近中现远,树石交融,境域绵长,清新不乏想象,旷达足以致远。"宁静、奋发、和谐、自然"是《水木清华》要表现的主题,也是我心中多年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盆景艺术造型的宗旨就是因树造型,因材施艺,把普通、腐朽的桩材化为神奇,挖掘出最高的艺术境界,这是每一个盆景艺术创作者应有的理念。韦金笙先生在2007年《花木盆景》第五期刊发的《试论盆景艺术之术》一文中,用“裁、剪、扎、接、雕”阐述了我国如今盆景艺术创作的技艺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