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4,(17):19
小麦品种——扬辐麦4号扬辐麦4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型较紧凑,分蘖性和成穗数中等,穗大粒多,生育期比对照扬麦11号迟1~2天。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株高86.1厘米,耐肥抗倒性较强。亩有效穗29.9万穗,每穗40.7粒,千粒重40.7克。高抗梭条花叶病、穗发芽,中抗赤霉病,感纹枯病、白粉病。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470.4公斤。适宜江苏淮南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扬辐麦4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2008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品种权号:CNA20070263.7。已授权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独占许可。2010年被江苏省农委列入主推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在扬麦11号推广应用区域及梭条花叶病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3.
抗梭条花叶病品种华麦6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用扬麦13与苏麦6号品种杂交,后代进行严格选择,育成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华麦6号。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穗粒结构协调,播期弹性大,适应性强;抗赤霉病、抗倒伏能力强;在2009—2013年的江苏省淮南小麦中间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具备抗梭条花叶病的优良特性,在江苏淮南麦区特别是梭条花叶病重发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华麦6号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华麦6号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用扬麦13与苏麦6号品种杂交,后代进行严格选择,育成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华麦6号;与对照扬麦11相比,在多点鉴定及品比试验、省级中间试验中,华麦6号增产效果明显;农艺性状优良,穗粒结构协调,播期弹性大,适应性强;抗赤霉病和梭条花叶病且抗倒伏能力强。华麦6号的栽培技术要点:精细整地,打好高产基础;适期适量播种;科学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防治好病虫草害;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等。[结论]华麦6号具备的抗梭条花叶病的优良特性使其在江苏淮南麦区特别是梭条花叶病重发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扬辐麦3号系采用扬麦158与突变品系1-9012杂交,F1代经辐照诱变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水平高,表现出较好的丰产和稳产特性,穗粒结构协调,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宜于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材料穗发芽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籽粒发芽法和大田穗发芽法,综合评价目前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33份)和选育品系(19份)及对照(2份)的抗穗发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穗发芽特性在不同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红粒小麦抗穗发芽能力极显著高于白粒小麦,大部分红粒小麦休眠期长,较耐穗发芽;白粒小麦总体上休眠期短,不抗穗发芽。材料储存时间对小麦穗发芽有显著影响,随材料储存时间增加,小麦休眠期渐渐解除。通过聚类分析可将长江中下游麦区54份小麦材料分为4类,第1类抗穗发芽能力强,包括扬麦11、CD-11、扬11-04、华麦5号、扬麦20、镇麦5号共13份材料,全部为红粒小麦;第4类不抗穗发芽,包括扬麦13、扬麦14、镇麦8号、鄂麦18、襄麦25、漯6010、CD-4共17份材料,其中郑麦9023也属于此类,几乎无休眠期,极易发芽。  相似文献   

7.
苏种 《农家致富》2013,(13):24-25
一、扬麦20审定编号:苏审麦201203。来源与类型:原名"扬06-164",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麦10号/扬麦9号,于2005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无黄花叶病毒病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当代农业》2014,(22):19-19
小麦品种——扬糯麦1号扬糯麦1号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育成,属春性中熟糯小麦品种。该品种幼苗直立,叶片宽长,叶色绿,分蘖力和成穗数中等。春性强,抗寒性偏弱。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穗数较多,每亩有效穗32万~33万;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红粒,穗型较大,平均每穗37~40粒;籽粒较小,千粒重40~41克;感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不抗黄花叶病;成熟期比扬麦16略迟,熟相较好。2009~2011年平均亩产475公斤,丰产稳产性好。为保证小麦品质,大田生产行距应适当加大,1以25厘米为宜。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无黄花叶病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9.
姜晓清 《农家致富》2014,(18):22-23
一、镇麦10号审定编号:苏审麦201301。来源与类型:原名“镇08178”,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苏麦6号/97G59,于2008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0~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2.2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3.4%,2011~2012年度增产达显著水平。2012~2013年度参  相似文献   

10.
苏麦 《农家致富》2023,(13):40-41
<正>一、扬糯麦2号扬糯麦2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春性糯性小麦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1.特征特性幼苗直立,叶色和分蘖力中等。株型半紧凑,抗倒性一般。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江苏省区试平均结果 :全生育期203.5天。株高89.6厘米,每亩有效穗31.3万,每穗37.4粒,  相似文献   

11.
姜晓清 《当代农业》2014,(18):22-23
一、镇麦10号审定编号:苏审麦201301。来源与类型:原名"镇08178",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苏麦6号/97G59,于2008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0~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2.2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3.4%,2011~2012年度增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淮南麦区小麦品种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现状,本研究配制了资02-193/扬麦15//Tabasco的复交组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经系谱法培育出了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宁麦资518(参试名:宁麦资15318)。通过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鉴定到该品种中含有白粉病抗性基因Pm48和赤霉病抗性基因QFhs.crc-2DL。2017—2019年在江苏省淮南组区域试验中,2年区试平均产量508.39 kg/667 m2,较对照扬麦20增产5.83%。宁麦资518株高81 cm左右,有效穗数为32.0万穗/667 m2,穗粒数36.1粒,千粒质量48.4 g。该品种春性、中熟,分蘖能力较强,穗密度较高,结实率高,千粒质量较高,产量三要素协调,产量高,综合抗病性较强。宁麦资518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该品种适合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类型品种在江苏淮南麦区不同播期条件下对环境气候的适应性,选用了江苏淮北麦区推广的‘淮麦22’,‘烟农19’和‘郑9023’等3个品种以及淮南麦区推广的‘扬麦15’,‘扬麦16’,‘扬麦13’,‘扬麦11’,‘宁麦13’和‘镇麦166’等6个品种进行了分期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各品种均以适期(10月28日)播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研究结果认为早熟品种‘扬麦11’和中熟品种‘扬麦16’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它们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抗病性亦较好,比较适宜淮南麦区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苏种 《当代农业》2014,(13):22-23
一、镇麦10号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301。来源与类型:原名"镇08178",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苏麦6号/97G59,于2008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0~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2.2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3.4%,2011~2012年度增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扬辐麦4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抗梭条花叶病小崖新品种.于2008年江苏省审定定名.品种权保护申请公告号:CNA003407E.已授权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独占许可.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扬麦18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抗病、大穗小麦新品种。2008、2009、2010年分别通过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审定。品种权号:CNA20080043.4。2010年度被江苏、安徽省农委列入主推品种。适宜安徽、江苏省淮河以南麦区种植,在扬麦158种植区域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7.
苏麦 《农家致富》2023,(16):40-41
<正>一、润扬麦1号润扬麦1号是江苏润扬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春性小麦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1.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片较大,剑叶较挺,株型较松散,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高,穗型较大,穗层整齐度好,熟相好,抗倒性一般。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江苏省区试平均结果 :全生育期208.1天。  相似文献   

18.
扬辐麦4号小麦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新品种扬辐麦4号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宁麦8号/宁麦9号杂交种经辐射选育而成,具有宁麦8号高产、抗倒、大粒和宁麦9号高产、高抗梭条花叶病、结实率高的优点,参加江苏省淮南麦区小麦区域试验2年产量平均第一;参加江苏省小麦生产试验,产量亦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19.
白皮优质小麦宁麦7号,经江苏省淮南片两年14个点(次)试验,平均亩产376.37kg,比扬麦5号增产4.12%,正常年份可具有超平均稳定性。在其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的作用每穗粒数>每亩穗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20.
朱红文 《农家致富》2007,(17):24-25
抗病优质高产稳产小麦镇麦5号 镇麦5号系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扬麦158为母本、宁麦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品种,2004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审定号:苏审麦200406,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2158E。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