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处理方式有很多种,但多为考虑环境因素,而对如何进行资源化利用则考虑较少。兔子的粪尿是优质的有机肥,含有丰富的养分,我国广大农村一直把它作为优质的农作物有机肥来使用。这种利用方式,也是一种最为经济、简便和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粪便处理方式,不但为农作物提供了优质的基肥和追肥,也解决了畜禽养殖业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但是,当一定区域内畜禽规模及其产生的粪便超过农作物生长需要和土壤消纳承载能力时,富营养问题就会显现,特别是在畜禽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草原资源大国,草原面积为3.93亿hm~2,约占全球草原面积12%,位居世界前列。草原自然公园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是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草原类自然保护地的数量较少,保护面积较小,已不能满足草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我国草原资源的基本概况,梳理了草原类自然保护地建设情况和草原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中国草原自然公园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加快我国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进程,构建完善的草原类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舍饲可使农作物饲料“过腹还田”、“过腹增效”,它既是用于肉羊短期育肥的主要措施.也是农区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养羊业的生产模式。目前,我国肉羊业发展十分迅速.为了提高肉羊饲养的经济效益,加快出栏周转,防止我国草场草原过度利用,有效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发展肉羊舍饲育肥技术就成为非常适用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耕地是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耕地维持着作物生产力、影响着环境的质量和动物、植物甚至人类的健康.自1979-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随着农村经营体制、耕作制度、作物品种、种植结构、产量水平和肥料使用等方面的显著变化,耕地利用状况也发生了明显改变.近年来,虽然对部分耕地实施了地力监测,但至今对区域中低产耕地状况及其障碍因素等缺乏系统性、实用性的调查分析,使耕地利用与改良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展区域耕地地力调查评价,摸清区域中低产耕地状况及其障碍因素,有的放矢地开展中低产耕地的科学改良利用,挖掘区域耕地的生产潜力,对于蒙阴县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肉羊舍饲育肥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舍饲可使农作物饲料"过腹还田"、"过腹增效",它既是用于肉羊短期育肥的主要措施,也是农区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养羊业的生产模式.目前.我国肉羊业发展十分迅速,为了提高肉羊饲养的经济效益.加快出栏周转,防止我国草场草原过度利用.有效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发展肉羊舍饲育肥技术就成为非常适用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壤是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立地条件,是草地生态系统中非生物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土壤普查,摸清土壤底细,可为“全面规划,加强保护,合理利用,重点建设”,提高草原生产能力提供基础资料。1980年省草原总站派出土壤干部,配合海北州区划队,由笔者负责,共同完成该县土壤普查任务。本文试就海晏县土壤资源与利用问题刍议如后。  相似文献   

7.
随着过度放牧情况频发,造成我国天然草场生态不断恶化,草原资源退化加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农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同时带动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以此为草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草原牧区由于过度放牧,草畜严重失衡,草原"三化"严重,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与牧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了探讨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双赢有效途径,在被称为"中国草都"的阿鲁科尔沁旗,选取灌溉优质牧草基地建设、调整畜种畜群结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生态移民等策略,进行了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实践。结果表明:阿鲁科尔沁旗找到草原畜牧业经济与草原生态保护双赢有效办法,得出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阿旗模式,为我国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蚕茧价格下跌,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农民养蚕积极性受挫。为了保桑稳桑增加桑田效益,可采取桑园套种蔬菜种植模式。桑园套种是在不影响桑树生长的前提下,利用桑树生长的空闲季节,套种蔬菜等作物,使其耕地资源、光照资源、土壤养分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产出率。桑园套种有利于桑园土壤的平衡,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增加桑园肥力,清除田间杂草,减轻病虫害,实现桑树、蔬菜生产双赢。桑园套种的蔬菜品种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青海农区民和县长期存在优质青饲草不足的矛盾,加之实施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西繁东育、封山育林等项目的实施,除了调制利用农作物秸秆外,饲草供求压力加大。为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和有利的光热条件,搞好优质饲草料的复种,是解决农区青绿饲草短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011年民和县耕地复种  相似文献   

11.
作物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蕴藏着各种潜在可利用基因。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医药、纤维等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物质,也为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优良新品种选育和开展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基因来源。同时还在解释作物遗传基础、揭示作物起源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对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其发展策略进行论述,旨在提高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实效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顾丽慧 《当代畜牧》2014,(33):44-45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指标之一。土层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碱不但直接影响土壤的养分转化和供应,还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土壤有毒物质的转化分解,严重时影响土壤的缓冲性,从而影响肥力。甘肃省肃南县祁丰乡天生场新开垦耕地碱性较严重,严重危害着农作物的生长,其主要原因是盐分浓度高,根毛细胞里的水分反渗出去,造成根系干缩,地上部分萎蔫,严重的整株死亡,有些盐分还对作物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常虹  翟琇  石磊  刘亚红  谢宇  王洋  孙海莲 《草地学报》2021,29(3):583-592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脆弱,近年来开发强度大,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本文以内蒙古牧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模拟的方法,通过2000—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分析,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持演变特征,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固定、土壤保持评价,为牧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内蒙古牧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和未利用地;16年间,该地区建筑用地、林地、耕地、盐碱地面积增加,水域、沙漠、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变化从草地向耕地、建筑用地、林地转移,从沙漠、水域向草地转移;全域碳固定和土壤保持均呈增加态势;各土地利用类型提供的碳固定和土壤保持服务,草地占比最大,其次为沙漠和耕地。该区域应注重保护草地、林地,扩大草地面积,治理沙漠区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4.
火龙果作为一种新兴果树,了解其生理生态特性是高产优质栽培前提,目前国内有关火龙果生理生态特性报道较少。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火龙果代谢特点及水分、光照、温度、CO2浓度、养分、土壤pH值、盐碱度、间作等对火龙果光合作用、生长、开花、产量影响研究,以其为火龙果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省粮食人均占有不足300kg,用于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饲料粮很有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的减少,合理开发利用不与人争粮的饲草资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河西走廊:既是我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又是畜牧业生产发展基地,为了稳定,优质、高速度地发展河西地区畜牧业,除了要有保护、建设、合理利用草原等措施外,还必须大力开发河西地区丰富的农作物秸秆,采取各种办法提高秸秆的饲用价值,扩大饲料来源.近年来,河西地区推广饲草青贮、麦秸氨化技术效益显著.青贮饲料技术自1986年推广以来,四年的青贮量分年度分别达到:101.53、1879.41、  相似文献   

16.
古浪灌区土壤耕层有效锌、锰、铜、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梅 《草业科学》2011,28(6):1221-1225
摘要:在2009-2010年,对古浪县井灌区、河灌区和引黄灌区326个土壤样点的耕层有效锌、锰、铜、铁含量进行定量监测分析,旨在为该区土壤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井灌区、河灌区和引黄灌区分别有81.6%、67.1%和41.7%的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作物的需锌临界值,缺锌状况比较严重;3个灌区土壤有效锰含量分别为5.64~10.12、6.46~14.68和7.22~15.17 mg/kg,有效铜含量分别为0.42~1.12、0.90~2.00和0.81~2.47 mg/kg,均高于作物需锰(5.0 mg/kg)和铜临界值(0.2 mg/kg),属高含量水平;3个灌区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别为2.88~8.08、2.42~13.19和2.61~14.22 mg/kg,平均为5.40、10.20和12.30 mg/kg,虽高于作物需铁临界值(4.5 mg/kg),但3个灌区仍分别有18.5%、6.4%和3.7%的耕地土壤有效铁含量低于作物需铁临界值。因此,3个灌区土壤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严重缺乏,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丰富,局部地方缺铁;3个灌区种植作物时均需施锌肥,适当施铁肥,不需施锰和铜肥,施肥量依作物种类和土壤状况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7.
双辽县位于吉林省的西部,有可利用草原75万余亩。以前,由于不合理的使用草原,致使有36万余亩草原出现了明显的“三化”,牧草稀疏低矮,优质牧草减少,土壤板结,产草量逐年下降。据在试验地1984年8月实测,平均亩产干草仅85.6斤。因此,急需通过研究,找出适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有效的更新草原技  相似文献   

18.
<正> “草原还要施肥?”这是不了解我国草原现状和草原施肥好处的人发问。殊不知我国牧区33亿亩可利用草原面积中,已退化草原就达8.7亿亩。草原退化的原因很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多年来对草原只进行掠夺式的利用,而不进行积极地培育和建设,使草原土壤肥力减退,草原牧草产量普遍下降30—50%。牧草生产同农作物一样,是要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草原土壤肥力是决定牧草生产的重要因素,如果对草原  相似文献   

19.
主要目标是增加产量,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一.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动植物新品种,并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种质资源是农业的物质基础,目前各国都在重视生物多样化,强化种质资源的搜索、保存、评价和利用工作。 二.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重点是通过土壤培肥和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创造作物生产的最佳条件,提高上地生产力。 三.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不足和农业需水量增加的双重压力,使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工作备受重视。灌溉农业、节水农业和水…  相似文献   

20.
以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和土壤主要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结果表明总生物量的排序为高寒草甸草原 >退化高寒草原 >退化高寒草甸草原 >人工草地,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的生物量明显降低,尤其是地下生物量,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的地下生物量分别为高寒草甸草原的31.9%,54.8%和13.9%,总生物量分别仅为高寒草甸草原的32.8%,49.4%和29.5%。人工草地的表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而退化对土壤容重没有明显影响,3种天然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容重在土壤剖面的变异也不明显。4种类型草地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很低的水平,退化主要造成表层土壤碳氮的严重损失,平均分别损失了53.0%和52.4%,4种利用方式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极低,而退化对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