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翠冠梨果实套袋效应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翠冠梨为优质早熟梨,通过采用台湾产单层袋、双层袋和上虞产双层袋的果实套袋的试验表明,双层袋套果后的翠冠梨果实黄褐色、色泽匀、无锈斑、口感佳,明显改善其外观,提高品质和商品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翠冠”梨(代号梨8-2)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果肉白色,肉质细,嫩,脆,味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11%-12%,是砂梨系统中品质极优的品种,其缺点是果面易形成锈斑,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翠冠”梨仍有不少表皮存在的“云斑”梨仍有不少表皮存在“云斑”的现象,怎样套袋才能使“翠冠”梨果面不生“云斑”,这是一个令果农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丰富洞庭湖平原果树品种资源,对浙江梨树优良品种翠冠梨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翠冠梨在生长结果习性、果实品质、搞递性与适应性等方面均优于本地梨树品种黄花梨.对翠冠梨进行拉枝试验表明,拉枝能促进翠冠梨侧枝生长和树冠迅速形成,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翠冠梨夏季修剪能有效提高树体光合效能的利用率,改善树体年光合作用效能的整体分配效果,减少由于冬剪造成的无效消耗,充实枝芽生长,促进果实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翠冠梨系浙江农业科学院与杭州市果树所协作,用幸水×6号(杭青×新世纪)杂交育成。品质可与幸水媲美,是浙江省重点推广的早熟新品种。翠冠梨夏季树势生长旺,枝条徒长猛,每年仅一次冬季修剪易造成大裁大锯,枝条生长无效消耗较多,影响了树体年光合效能的整体分配效果。实践表明,翠冠梨合理应用夏季修剪技术,可以减少冬剪量,节省养分,增强光照,充实花枝、压低花芽着生部位,防止结果上…  相似文献   

5.
2013年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进早熟梨品种"翠玉""翠冠",经连续5年对生长特性、物候期观察,以及果实裂果率、品质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翠玉""翠冠"早实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强,丰产稳产,经济效益好,可作为调整优化济宁地区梨品种熟期结构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期套袋对长富2苹果表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时期套袋对长富2苹果外观品质的试验表明:花后20~加d套袋处理的果皮叶绿素含量为1.011~1.093μg/cm^2,果皮花青苷与(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为0.053~0.055,果皮色泽鲜艳,且果实着色快。在果面方面,花后20~40d套袋处理的果点直径较小,果面横裂纹密度为0~0.38个/cm^2,果面光洁;套袋时期对长富2苹果果点密度无显著影响;在果个及果形方面,套袋越早,单果重和果实纵横径越小,套袋时期越迟,果形指数越高。研究认为,花后20~40d套袋可显著提高果品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比较了不同类型的苹果果实袋的透光率、透气度和表面吸水率,调查了不同类型的苹果果实袋对袋内温湿度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层袋外黄内黑、内层红蜡纸的双层纸袋具有一定的遮光性,且透气度和表面吸水率较低,套此类袋的果实果个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不套袋的降低较少,且果面光洁、果点较小,着色好。  相似文献   

8.
一、为什么果实要套袋  果品市场对果实外观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实施果实套袋技术,可以明显地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套袋果实的果面洁净、果皮细嫩、果点小,锈斑变浅或无、果实硬度也略有增加,而且还可以防止多种病虫害的侵染、也能防轻微的雹灾和减轻果药污染。  试验已经证实,桃果实套袋后能有效地防止果实炭疽病的发生。对桃的细菌性穿孔病、疮痂病,树蛀蟆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鸭梨套袋后,果面光滑细嫩,淡黄色,果点及锈斑变浅褐色;晚三吉梨套袋后,果实色泽变浅,呈橙黄色,果皮薄,果形指数加大,果肉脆嫩,果实硬度增加;苍…  相似文献   

9.
冠县是山东省梨主产区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进绿宝石、丰水、黄金、新红巴梨等新品种 ,采用果实套袋生产高档优质绿色果品 ,规模大、效益好。成功地克服了常见病虫害如梨轮纹病、梨黑星病、梨小食心虫对果实的危害 ,又避免了农药残留。套袋后果实生长小环境的改变使病虫发生规律和种类有了新的变化。梨黄粉虫、梨木虱、梨康氏粉蚧、梨黑点病等突显为新的果实病虫害。 2 0 0 0年冠县苗圃承担国家林业局 948项目“西洋梨贮藏保鲜技术引进”课题中田间试验部分 ,着重研究新品种梨套袋果实病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结如下。1 套袋后常…  相似文献   

10.
套袋是提高果实品质的一项有效措施。分析了至目前专家学者对套袋技术在苹果、桃、柑橘、柿子、梨、枇杷、芦柑、水蜜桃、葡萄等果实栽培中,在果实色泽、单果重和果形指数等果实外观影响方面,果实硬度、裂果与糖、蛋白质各营养成分等内在品质影响方面,病虫害影响方面,以及不同果袋类型、套袋及去袋时期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差异方面等研究的现状,提出应进一步研究套袋对果实着色、果实内含物、果皮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机理,开发研制透隙度好、有一定透光光谱范围、能加大昼夜温差、且有降温除湿等效果的纸袋,加强套袋选择、套袋前后管理、套袋和去袋最佳时间及套袋方法等套袋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形成较完善的优质林果生产配套技术,以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套袋对葡萄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葡萄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研究,从葡萄套袋对果实裂果、病害防治、耐贮性及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及含酸量的影响等方面说明了葡萄套袋技术可提高果实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是葡萄栽培上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套袋对黄冠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梨果主要内部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套袋降低果胶质、总酸度、水分、磷、Vc、总糖、葡萄糖、蔗糖的含量;提高干物质、比重、粗纤维、总灰分、钙、钾、果糖的含量及糖酸比。  相似文献   

13.
不同套袋处理对甜柿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套袋对甜柿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9种果袋,于7月10日统一对'富有'甜柿果实进行套袋试验,10月7日去袋,至11月7日果实成熟时统一采摘。研究结果表明:采前30 d去袋的套袋处理利于甜柿果实着色,双层袋处理5使果实呈典型的橙黄色。果皮中色素与色泽呈显著相关性。单层袋处理7极显著降低了果面锈斑率及病褐斑发生率。套袋降低了甜柿果实内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以双层袋的降低效应较为明显。单层袋及双层袋处理6显著提高了果实内可溶性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各果袋均利于提高甜柿果实内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单层袋处理7使果实内蛋白质的含量达到6.1×10-3 mg·g-1,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双层袋处理6除对Zn的含量有降低外, 均明显提高其它各类矿质元素的含量。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得出,白色复合纸单层袋最适于提高甜柿果实的内外品质,外黄内白双层袋次之。  相似文献   

14.
黄鹏 《经济林研究》2006,24(2):29-31
进行了不同袋期控制(套袋、去袋)对黑宝石李果实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袋期控制对黑宝石李单果重和果实硬度的影响不显著,对其他品质指标影响不一致;黑宝石李适宜的套袋时期为花后55 d,适宜去袋时期为采收前15 d,果实在袋内时间70d左右。  相似文献   

15.
承德县具有昼夜气温变化剧烈,温差较大的独特的气候特征,所产小国光苹果质量上乘,主要管理作业为萌芽期重点是腐烂病、轮纹病等病虫害防治;开花期及开花后重点是早期疏果和套袋;套袋后主要是病害防治和疏梢、疏叶和去袋采收;落叶后重点是冬季修剪。  相似文献   

16.
葡萄是我国的重要水果之一,而套袋技术是其无公害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葡萄套袋技术对葡萄果实代谢、果实品质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扩大利用葡萄套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省湘南低山丘陵区红壤土、石灰土、钙质土立地条件下 ,批杷优良品种丰产栽培技术试验林、示范林的调研及相关资料的系统分析研究 ,提出了枇杷在我省湘南低山丘陵区红壤、石灰岩、钙质页岩地区配套的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因地整地、合理施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抓好夏季修剪、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18.
果实品质形成机制及其套袋对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果树套袋栽培概况,果实内在品质形成的机理;综述了套袋对果实贮藏品质,外观品质,内在品质的影响;最后,对果实套袋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黄冠梨鸡爪病发生原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冠梨属中早熟梨良种,具有成熟期早、外形美观、品质优良、抗黑星病等优良特性,推广前景广阔,但近些年套袋果发生致命病害鸡爪病。通过对套袋果与非套袋果、不同土壤质地、降雨与否、树势强弱、是否使用膨大素、密植与稀植园、树冠及果实不同部位、不同贮藏运输环境条件等发病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并进行了病皮切片观察和病健果表皮营养成分测定、分析,得出了初步结论,提出了“鸡爪病”预防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