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陵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与策略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武陵山区气候生态条件复杂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武陵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在以"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为总体育种目标的基础上,以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米质和抗性选育为突破口,重点开展抗稻瘟病和耐寒育种,达到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有机统一.实现该目标的主要策略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加强区内育种单位之间的协作,建立多病圃对种质资源、亲本和组合进行联合鉴定筛选,通过病区胁迫选择、非病区选择与高海拔基地抗寒性鉴定相结合育成符合育种目标的新组合.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地鉴定或育成了一批优质抗病的恢复系、不育系和杂交组合,并相继通过各级水稻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辽盐39是经过杂交选育的水稻新品系该品种主要特点是产量高、抗性好、米质较优区试产量为610.2kg/667m^2,比对照增产6.7%;中抗稻瘟病,稻曲病轻,纹枯病轻、耐肥抗倒;米质有五项指标达部颁优质一级标准,五项达部颁优质二级标准适合在沈阳以南辽河中下游平原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我所从1983年起参加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水稻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研究,同时承担了农业部农垦局、辽宁省科委下达的水稻新品种、新组合选育任务。研究内容为选育适宜辽河中下游平原种植的中熟、中晚熟水稻新品种。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是,要求育成品种比生产应用的同熟期品种增产5%-10%;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达到部颁优质粳米一级标准;对当地的二种以上主要病虫害和不良环境条件达到抗至中抗。在全面完成“六五”至“八五”选育任务的基础上,“九五”期间继续承担了上述课题任务,并针对我省优质米研究和生产的现状突出…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优良品种是物化了的科学技术,是增产的内因,良种必须结合良法才能把科学技术变成现实生产力;早熟高产优质饲料大麦新品种的选育成功能加快“粮饲不分、人畜共粮”的传统种养“二元结构”向现代粮、经、饲”三元结构“建设步伐,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必要条件;大量实践证明,大麦生产新区走引种筛选鉴定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的有效途径;今后大麦品种选育工作必须注意“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等关键技术指标的结合才能增产增收,因为“优质”能提高效益,“高产”能稳定效益;“多抗”能保证效益,“适应性广”能提高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育269是中晚熟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吉林省审定。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73.1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652.7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9.3%。该品种优质、高产、多抗,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总结了通育26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贵州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技术路线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际凤 《杂交水稻》2003,18(1):13-14,16
根据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贵州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高产、多抗(抗稻瘟病、抗寒)、优质、生育期适中;设计了相应的技术路线即异地同步胁迫育种新方法;育成了一批优良恢复系及其组合,其中汕优联合2号于加年2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新香优8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香优80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用本所选育的优良恢复系80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新香A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参加湖南省晚稻区试,比对照威优64增产11.2%,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米标准.具有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较抗病虫,制种产量较高等特点.199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为每公顷每日稻谷产量100 kg,米质达到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抗两种以上主要病虫害。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是选育超级杂交稻最重要的途径。育种家已筛选广亲和基因,并培育了广亲和系,为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条件,配成了亚种间超级杂交稻。但是超级杂交稻组合广适性,高产与优质协调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辽盐39是经过杂交选育的水稻新品系。该品种主要特点是产量高、抗性好、米质较优。区试产量为610.2kg/667m2,比对照增产6.7%;中抗稻瘟病,稻曲病轻,纹枯病轻、耐肥抗倒;米质有五项指标达部颁优质一级标准,五项达部颁优质二级标准。适合在沈阳以南辽河中下游平原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优良品种是物化了的科学技术 ,是增产的内因 ,良种必须结合良法才能把科学技术变成现实生产力 ;早熟高产优质饲料大麦新品种的选育成功能加快“粮饲不分、人畜共粮”的传统种养“二元结构”向现代粮、经、饲“三元结构”建设步伐 ,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必要条件 ;大量实践证明 ,大麦生产新区走引种筛选鉴定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的有效途径 ;今后大麦品种选育工作必须注意“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等关键技术指标的结合才能增产增收 ,因为“优质”能提高效益 ,“高产”能稳定效益 ;“多抗”能保证效益 ,“适应性广”能提高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杂交晚籼新组合三香优714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香优714是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三香A作母本,恢复系yo714作父本杂交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较优、高产、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等特点,经国家南方区试鉴定,平均产量7.12 t/hm2,比对照汕优46增产3.77%,达显著水平,且主要米质指标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高效是当前水稻育种的主导目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稻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促使水稻育种由过去追求高产为主,转向追求整个过程的高效。全过程高效育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稻育种技术的高效性。分子标记和基因芯片技术能提高优良基因型的选择效率,基因编辑技术能高效创造优良等位变异,转基因技术能跨物种转移优良性状,都是提高育种效率的好方法。二是水稻产出性状的高效性。高产、卫生和有益健康是获得高收益的基础,优质是提高单位产量效益的乘数,多抗是减少单位产量成本的除数,早熟能保证一年两收,这些性状的整体协同才能实现单位面积稻田产出的高效益。三是水稻耕作性状的高效性。一年两熟制下的水稻直播栽培是高效的耕作技术,它需要水稻具备苗期耐低温、穗期耐低温、厌氧发芽、耐淹涝等特征。化学除草需要水稻具有抗除草剂特征。机械化收割要求水稻具有抗倒、不易落粒的特征。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水稻,才能实现水稻耕作过程的高效。总之,高效是当前和今后水稻育种的主导目标。  相似文献   

13.
沈阳农业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便率先开展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在理论研究、新株型优异种质创造和超级稻育种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创造出一大批育种新材料.其理论研究成果和育成的新株型优异种质,已广范应用于超级稻育种实践:选育的粳型超级稻不仅在产量上突破800 kg/667m2,而且主要米质指标已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粳米标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稻育种也由原来只注重产量不重视米质,发展到现在产量与米质并重。吉林省通过4届优质米的评选活动,已经鉴评出23个优质粳稻新品种(品系),其中吉粳88号不论从抗性、米质还是产量上比原来吉林省主要种植的品种都有较大突破。但是,我国的优质品种与外国一些优质品种相比,品质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改变这种局面,提高我们的育种水平,有必要回顾我们的育种历程,正确判断现状,确定发展的目标和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粳型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锦丰1号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叙述了该品种的主要生育特征、米质、产量及抗性,在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示范推广中,锦丰1号的产量表现。同时,介绍了该品种栽培技术要点,以及适宜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盐粳68选育技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粳68是经过杂交选育的常规稻新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产量高、抗性米质较优。试验产量平均650kg/667m^2左右,比对照增产10%以上;抗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较轻,耐肥抗倒;米质有六项指标达部颁优质一级标准,三项达二级标准。适宜沈阳以南辽河中下游平原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中优早3号属优质高产抗病早籼新品种。米质分析表现,该品种主要指标都达到部颁一级米标准,整精米率达65%,在长粒优质早籼中罕见。丰产性好,在江西省早稻区试中产量居所参试品种及参试点中第1位。比该省主栽品种赣早舢26增产14.08%,在生产试验中产量也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一般产量6750k召/hm2,丰产田块在7500kg以上。经鉴定该品种中抗白枯病、耐寒、耐高温,田间具有较强的抗稻瘟病能力。该品种的育成,标志着长期困扰我国长江流域早籼“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的技术过关。该品种1992年试种,1996年推广面积200万hm’,是目前…  相似文献   

18.
辽粳系列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良、抗病性强等优点,本文选用已审定并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有代表性的18个辽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对其米质理化9项指标进行分析,系统地评价辽粳系列水稻品种米质现状。结果表明,在辽粳系列品种中,品质性状能够达到国家1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占总数的27、7%,达到2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22.2%,达到国家3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11.1%,未能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的占38.8%,垩白度和垩白率为影响目前辽粳系列品种米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13a来,通过籼粳亚亚种间杂交,育成了满仓515和世纪137等,经省区试结果,分别比杂交水稻的汕优桂32增产8.2%和13.6%。满仓515已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广20多万hm^2。世纪137正在示范推广,其米质9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以上。论述了利用优异种质和改进选育技术对培育优质高产新品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田丰202是以"人工选择理论"为依据,以"性状相关选择法"和"性状跟踪鉴定法"为育种手段育成的水稻新品种。株高90cm左右,一般产量600~800kg/667m2,抗性好,活秆成熟,米质全部测试指标均达到国家部颁优质食用粳米标准,适应性较广,可在辽宁、华北及西北中晚熟及晚熟适宜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