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前红外相机技术已成为自然保护区监测野生动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并广泛用于野生动物物种及生境的多样性调查.应用红外相机监测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具有干扰小、人为因素限制少、可持续、全天候监测等优点.文章主要是对近几年红外相机在中国自然保护区监测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科研院校和政府部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及时科学补充、更新并完善保护区野生动物名录对于科学掌握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以及针对性的保护管理至关重要.2008年4月—2021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在四川申果庄自然保护区内布设182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对区内林下兽类和鸟类开展监测研究,通过对获得的91915条红外相机影像数据深度分析,共计发现12种保护区物种新记录,分属...  相似文献   

3.
徐涛  陈蕾 《绿色科技》2019,(4):29-30
指出了自1996年王香亭主持进行了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外,已多年未进行过野生动物当地资源调查。于2017年1~12月,在保护区5个管理站内设置了30个1km×1km网格,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保护区内首次监测到了野猪,再添了一个物种。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监测野生动物栖息情况是自然保护区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科学有效的监测措施有助于更好地掌握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与种群变化信息,从而为相关保护措施的实施以及评估管理等提供重要依据。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干扰小、受限因素也不多,因此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被广泛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监测方面。对红外相机技术在自然保护区监测研究中的应用展开了讨论,以期对相关机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是本底物种编目资料更新的重要途径,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至关重要.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和兽类进行了调查,共在56个位点上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9864个相机日,共拍摄到野生动物1009次,记录到可识别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0种,隶属于2纲6目14科.其中,哺乳纲3目8科10种、...  相似文献   

6.
《森林与人类》2013,(2):78-79
2008年3月,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布设红外相机的方式,对秦岭野生动物进行监测。这张豹图就是这次监测所得。供图/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2017年11月—2021年3月,在江西信丰金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布设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监测到黄腹鼬、斑林狸、豹猫、倭花鼠和白眉山鹧鸪5种保护区鸟兽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红外相机是监测野生动物的有效工具,目前广泛用于兽类资源调查以及动物损害、鸟巢生态学、种群评估、行为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为了更科学地调查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段的野生动物种类本底,2016年12月—2021年12月,采用红外相机对辖区内的野生动物进行系统调查,在86个位点放置了红外相机,一个月收取一次数据。目前,红外相机共记录到兽类19种,约占无量山记录有分布的兽类物种总数的15%;鸟类75种,约占记录有分布的鸟类物种总数的20%。  相似文献   

9.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66种野生动物,包括6目13科24种兽类,7目15科41种鸟类以及1种两栖类。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可为基于动态监测样地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在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自动相机拍摄技术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在65个样区运用130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照片资料44 688张。其中,野生动物照片8 838张,共鉴定出29种动物,拍摄率高的野生动物有猪獾、狍、野猪、猕猴等;保护区濒危等级最高的金钱豹实体照片66张,首次发现红腹锦鸡在山西省境内分布。最后讨论了红外自动相机技术在保护区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对区内的资源进行了复查.近两年开展了保护野生动物、旅游等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分析研究.松山自然保护区内物种资源丰富,具有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种性、遗传多样性等的特点.该文还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目前受到的威胁,提出了今后在资源保护管理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蒿坪区域动物分布现状,在蒿坪站后沟内安放4台红外相机对地栖鸟类和兽类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后沟内共监测到野生动物28种,其中鸟类18种,隶属于4目6科;兽类10种,隶属于4目8科,其中包括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保护动物5种,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4种。红外相机监测记录也反映了部分物种的活动规律,为保护区的动物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实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资料,提高监测能力和监测水平,雾灵山保护区自2015年开始将红外相机技术应用到野生动植物的资源调查和管护中。目前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发现兽类5目10科14种,鸟类4目6科10种,掌握了区内主要物种猪獾(Arctonyx collaris)、狍(Capreolus)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日活动节律,补充了保护区的本底调查资料,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展金钱豹(Panthera pardus)、斑羚(Naemorhedus goral)和鸟类多样性等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保护区制定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的相关管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华东"屋脊",武夷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中山区与南岭联系的重要生物通道.为进一步掌握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20年1-8月期间,在保护区布设37台红外相机作为固定监测点,运行9028个相机工作日,拍摄有效照片2666张,记录鸟类、兽类10目19科3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蛇雕、中华鬣羚、水鹿.红外相机的应用使保护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保护管理工作更加便捷,有利于了解本底资源数据,为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华东"屋脊",武夷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中山区与南岭联系的重要生物通道.为进一步掌握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20年1-8月期间,在保护区布设37台红外相机作为固定监测点,运行9028个相机工作日,拍摄有效照片2666张,记录鸟类、兽类10目19科3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蛇雕、中华鬣羚、水鹿.红外相机的应用使保护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保护管理工作更加便捷,有利于了解本底资源数据,为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华北豹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山西省华北豹的重要栖息地.2017年至2020年,通过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分布的华北豹进行监测,并对其影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个体识别,分析近年来保护区内华北豹种群数量的变化,以期为保护区长期监测及保护管理华北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10~2015年,在云南省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奔子栏、塔城、白济汛、叶枝4个区域内动物活动的主要通道上或明显发现动物活动痕迹的地方,安装54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共监测到野生动物32种,隶属8目、21科、31属。其中:哺乳动物15科、20属、20种;鸟类6科、11属、12种。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野生动物种类及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红外触发相机作为对野生动物进行"非损伤性"采样技术,成为研究生物多样性、种群生态学的常用手段,当前,很多自然保护区运用红外相机辅助巡护监测。基于此,着重探讨了红外触发相机在佛坪保护区的应用,以岳坝保护站龙潭辖区为例,分析了2018年收集到的数据,评价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监测是濒危物种保护和维持及生物多样性管理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内鸟兽资源多样性信息及鸟兽分布情况,2022年5月~11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和兽类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在50个位点上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6494个相机工作日,共鉴定出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5种,属于2纲8目16科。其中,鸟纲4目7科10种、哺乳纲4目9科1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分别是藏酋猴、猕猴、白鹇、豹猫和凤头鹰。项目为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甘肃林业》2012,(6):48-48
2012年年初开始,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专项调查工作,在这次调查中,对于车辆人员难以接近观测的兽类利用布设远红外相机记录的手段进行调查。经过两个月的监测,于9月下旬和10月上旬,通过自动远红外相机在石包城保护站扁麻沟区域成功拍摄到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猞猁夜间捕食岩羊和棕熊夜间活动的照片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