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2年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以来,我国农业保险曾有过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农业保费在1982~1992年的11年间,年均递增71%.但从1993年开始,农业保险进入了徘徊直至萎缩的阶段,不仅保费收入大幅下降,农业保险的险种数目也在不断减少,2004年的农业保费收入与历史最高的1992年相比,下降了52%.  相似文献   

2.
农业风险相关性的特点使得农业保险经营面临巨灾风险的困扰。各国农业保险在发展中都建立了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与制度。本文比较了不同农业保险模式下的巨灾风险分散制度,总结了国际上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除2011年外,2007-2013年的中央l号文件都明确规定,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然而,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此为背景,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现状,希望能够充分汲取经验,在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是世贸组织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一项绿箱政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农业风险转嫁的重要工具。甘肃省农业保险业务在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发挥重要保障作用的同时,还存在两高三低和一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随着各类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简述了独山县农业保险的现状,提出了当前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保险的巨灾风险准备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准备金,是为了应付巨灾风险事故发生后,责任准备金不足以支付赔款的一种准备。以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例,运用农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值计算方法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利用SPSS等相关统计软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1983-2009年北京市农业生产及灾害损失等相关资料,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北京市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进行了规模测算和推论分析。从测算结果和实际需求出发,建议可以取消已经建立的巨灾风险准备金;如果继续保留该巨灾准备金,则需要从运行机制和政策环境两方面对现行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保险正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目前仍然存在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诸多因素,主要是:农业风险本身的可保性差;农业保险经营技术落后;农民收入低,政府投入少;以及法律法规建设的缺位等。我国农业保险要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改进农业保险经营技术;建立有效的再保险机制;增加政府投入,逐步实行以支持农业保险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使农业保险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李雪 《乡村科技》2019,(2):35-37
本文首先以我国近年来农业因自然灾害所遭受的巨大损失来引入研究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重要性,指出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分析日本、美国2个较为完善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旭东  孙要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38-12541
介绍了农业巨灾及其特征,对现有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行政救济机制效率最高但成本也最高;社会救助机制成本最低,但效率也最低且存在不稳定因素;市场机制即农业巨灾保险才是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理性选择。分析了我国农业巨灾保险的现状,表明我国农业巨灾保险经营主体缺失,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农业巨灾保险缺乏其发展的外部环境,而我国农业保险法的缺失成为农业巨灾保险发展的最大障碍。从立法目的、基本原则、性质、法律关系主体、经营范围、政策扶持的主要方式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农业巨灾保险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0.
农业巨灾保险基金浅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于搏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81-2782
巨灾即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农业易受巨灾侵袭,而巨灾风险的集中性和严重性等特点,使得从事农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难以独立分散巨灾风险.结合我国实情,农业巨灾保险基金是分散农业巨灾风险,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介绍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的基本模式,探讨了巨灾保险基金相对其他巨灾风险分散手段的优势所在及中国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西省森林保险实施情况分析,指出江西省在实施森林保险过程中存在林农有效需求不足、森林保险产品单一、地方配套资金压力过大、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费率厘定不合理等问题。为使森林保险持续稳定发展,建议要提高不同类型林农的有效需求,建立森林保险与林业信贷互动机制,提高保险公司服务质量,创新森林保险产品种类,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分区域厘定费率等。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业风险与农业保险的变革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迅速过渡,本来就面临着巨大自然风险的农业又要遭受市场风险和制度风险的冲击。农业保险是WTO规划下适用且有效分散风险、保护农业的途径,而我国现阶段商业农业保险的规模过于狭小,无法完成保护农业的重任,因而农业保险必须有政府参与,并从保险需求、保险供给和保险的法律规范几个方面入手,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使之为农业提供各个方面的保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叶巍 《北京农业》2008,(5):22-23
<正>目前,世界上大约有40多个国家开办了农业保险,但发展并不均衡。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较,西班牙农业保险是较为成熟的,不仅险种丰富,而且管理机制健全,政府支持有力。研究西班牙农业保险制度与机制,对我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费补贴政策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发现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补贴政策缺乏差异化、机制单一、监管乏力,从而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细化补贴政策、完善补贴机制、加强补贴监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应综合运用市场化和行政化手段,建立保险公司、再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基金和政府分担风险的多层次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大多数,农业经济的发展面临众多风险,而农业保险的发展却严重滞后于农业和保险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其对农民生产、生活的保障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中,农民收入较低、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不合国情、农业保险的法律基础匮乏是其主要原因,本文针对农业保险的现状及造成原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农业保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金融手段,而农业保险补贴又是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补贴对农业保险的促进作用,改善农业保险补贴的发展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补贴陷入困境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破解我国农业保险补贴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敏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227-230
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面临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补贴效率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行为失范、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缺失等困境。为促进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补贴效率保障机制,健全经营管理体系,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防范机制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两年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如何化解面临的巨灾风险已成为促进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无论是从制度要求、现实需求还是从政策需求来看,北京市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防范机制都是十分必要的。设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建立农业再保险制度、发行农业保险巨灾风险证券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的分散途径各有利弊。应构建多层次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有涉及深化农业保险发展的内容,在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前,探究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是否有效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有显著的政策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首批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农产品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和棉花为例,首先利用Chow检验判断中央财政出台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是否为大宗农产品价格变化的一个间断点,之后利用GARCH模型探究中央财政施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后,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是否发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实施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和棉花价格的变异系数明显下降;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是这5类农产品价格变动的一个间断点。GARCH模型证实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降低了这5类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程度,即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缓解了大宗粮棉油农产品市场风险。研究表明,中央财政补贴农业保险保费的政策,实际上是利用市场化手段间接管控农业风险,这种方式是有效的,夯实了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