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学者对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的研究日益增多,不仅从人口空心化内涵、形成成因、产生的问题上做出了探讨,而且在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治理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理论进展。文章在对以上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今后的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后期治理到前期预防的转变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化解农村人口空心化。最后,文章试图在以上两个研究方向上做出一些初期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农村人口空心化是导致农村经济衰退的直接原因,研究农村人口空心化,以期为抑制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实施针对性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以福建省55个县(含县级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2010和2020年3个年份,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GWR模型对福建省农村人口空心化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福建省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不断加深,但农村人口空心化空间相关性逐渐减弱。农村人口空心化热点区逐渐向西部山区聚集,而冷点区逐渐向西北、东部区域分散。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人均居民点面积和平均坡度加剧了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而人均GDP对农村人口空心化具有抑制作用,同时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人口逐渐呈现出"空心化"特征。而人口"空心化"给农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等方面带来了很多阻碍,引起了学界、政界等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从人口大量外流角度入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的宏观整体状况,用"推—拉"理论以及人口流动理论简要分析农村人口"空心化"产生的原因,带来的现实困顿,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为其未来的实践指向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人口逐渐呈现出"空心化"特征。而人口"空心化"给农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等方面带来了很多阻碍,引起了学界、政界等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从人口大量外流角度入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的宏观整体状况,用"推—拉"理论以及人口流动理论简要分析农村人口"空心化"产生的原因,带来的现实困顿,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为其未来的实践指向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不同,以基层群众自治为治理主体的农村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制度供给略显不足,在农村人口空心化背景下,问题愈加突出。本文以农村人口空心化为切入点,从农村人口转移的复杂性特征、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农村的特殊地位四个方面论证了坚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探索新的实现农村自治有效形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市民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同时这也给农村带来了空心化问题。本文解释了空心化的含义,从空心化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对策,如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和优化乡村教育的综合实力、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培育新时代农民这五个方面。只有把每个方面解决好,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的关键举措。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已成为主要阻碍,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关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关系社会稳定。在此种情况下,治理农村人口空心化成为重要课题。为此,必须把握农村人口空心化内涵,找出形成原因,才能更好地破解难题。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农民收入,积极传承农村优秀文化,构建完备运行机制,注重各类资源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也必须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方向前进。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助力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农业经济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农村年轻劳动力缺失,农村人口空心化导致留守人口安全问题、产业发展滞后、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针对农村人口空心化衍生的问题,从人才引进、“三留守”群体心理建设、公共服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除人才瓶颈.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造成农村人力资本空心化现象,影响农村发展.本文以陕西省回龙村为例,分析人口因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农村人力资本空心化这一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临农业产业化发展受阻、乡村基础文化教育缺失以及基层治理不健全...  相似文献   

10.
赵姗姗 《河南农业》2022,(21):40-42
乡村治理的有效实施,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目前,我国乡村治理还面临着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严重、农村基层选举问题重重、乡村治理体制不健全、社会风气出现下行趋势等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从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制、打造乡村治理的多元格局、治理农村空心化和完善我国直选制度这几个方面入手,以此为基础探索乡村治理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农村空心化治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农村空心化问题,经历了漫长的治理过程,基本经验是以法律为保障,依托政府的制度设计,不断完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初期,日本空心化治理的经济手段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引入工商企业到地方城市和农村,为农村人口提供就业机会。近年逐步转向内生性发展,不断探索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中日农村空心化治理面临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然而可以借鉴日本经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努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空心化治理道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秦巴山连片特困区内3个处于不同旅游扶贫开发阶段村落的比较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在实施旅游扶贫开发后,农村人口空心化改善的效果及其特征.结果表明,旅游扶贫开发对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改善并非必然,而是具有多元性和动态性,且受制于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和旅游发展阶段;同时,这一改善效果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和季节性,在空间上呈现出由...  相似文献   

13.
精准测度农村空心化程度、揭示东北黑土区县域农村空心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对于因地制宜整治空心村、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农村多维空心化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拜泉县为研究区,测度农村多维空心化水平及其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农村多维空心化是人口、土地、经济等乡村地域系统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农村空心化程度普遍较高,村域和乡镇空心化差异明显,经济空心化水平整体高于其他维度。流出人口比重、人均纯收入、耕地流转比例是影响农村空心化的主导因素;(3)农村人口、土地、经济空心化相互作用强度整体较高,呈低水平协同演进;两两之间的协调状态差异明显,其中“人口—土地”空心化协同性最差。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比重高效益差、农民收入水平低等是农村空心化及内部要素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为系统构建农村地区各要素的耦合格局,提出了分区整治、完善农村制度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曾被认为是解决原生性农村"空心化"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近年来"二次空心化"问题正在新型农村社区中悄然出现并愈演愈烈,集中反映在人口空心化、土地空心化、产业空心化、住宅空心化、社会空心化等方面。该研究在与原生性"空心化"研究比较的基础上,从人口、空间、产业、社会角度对"二次空心化"概念进行界定,深入剖析了其在人地关系、地域特色、空间资源、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完善相关政策制度、调整规划设计理念等防治农村"二次空心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是相对于农村衰落而言。农村衰落主要表现为农村居住人口过度减少而导致的空心化、老龄化等现象。肇庆市广利镇砚州村是珠三角边缘区的典型的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农村空心化现象:人口结构的空心化、宅基地的空心化、村民参与的空心化、农村精神文化的空心化。出现了农村青壮年及精英流失,农业经济发展受阻;农村内部虚置,农村管理无法有效实施;传统文化没落,农村内涵式发展难以实现;土地制度不完善,造成土地抛荒,加剧社会矛盾;农村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落后,生态宜居难以实现等问题。直面农村空心化所带来的农村凋敝格局,为此提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城乡关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重构乡村空间布局,促进生态宜居社区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重塑乡村文化魅力,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6.
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改革的深化带来了社会的全面转型,中国逐步进入了一个后乡土时代,农村社会日渐凋敝,空心村现象越来越普遍。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出发,通过查阅苏北刘村的档案资料和对部分村干部与村民的深度访谈发现,空心村表现出全面"空心化"的困境,具体体现在地理空心化、人口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政治空心化、文化空心化5方面。空心村问题的形成是土地监管不严、人口流动加剧、招商引资困难、治理能力低下、良风美俗销蚀这5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刘村的实践为空心村问题的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可以从集中居住、政策扶持、土地流转、合作共治、文化复兴等5个方面综合发力,把空心村转变为实心村。  相似文献   

17.
结合华北平原典型农村村落空心化的实例,分析了农村村落空心化的发展脉络的形成过程和空心化形成的原因.从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经济发展的进程分析了经济要素、人文要素和政策要素在农村村落空心化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对农村村落空心化的治理提出建议,农村村落空心化的治理不但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还要体现农村村落的乡土特色,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行.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造成农村空心化。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各种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导致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形成农村空心化主要原因。农村空心化问题成为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阻碍。对城镇化过程中所导致的农村空心化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通过分析城乡关系演变过程,阐释了城乡对立的根源、城乡融合的实现条件等多方面内容,深刻揭示了城乡关系发展的规律与本质。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空心化、经济空心化、文化空心化现象凸显。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内涵丰富,对解决我国农村空心化问题而言意义突出,在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指导下,针对我国农村空心化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  相似文献   

20.
对个案(商洛)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空心化原因在于,农民为了更大的物质利益而出走农村。与这一原因对症的治理路径有两条:一是基于"留住农民"思路的治理路径;二是基于"放开农民"思路的治理路径。这两条路径方向相反,且因其优越性无法对比而很难取舍。不过,将可能存在的两种思路全部罗列出来,对农村空心化的后续研究和治理实践会产生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