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有花植物新分类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2个新变种和1个新变型:粉花陀螺果MelliodendronxylocarpumHand=MazzVarroseolunZ.X.Yu,var,nov.,腺毛三花悬钩子RubustrianthusFockevar.glandulostusZ.X.Yu,var,nov和黄花悦色含笑MicheliaamoenaQ.F.Zhengf.luteolaZ.X.Yu,f.nov.。  相似文献   

2.
1 翅果菊属Pterocypselashih大头翅果菊 (新种 )、六月莴麻菜 (云阳 )、四季菜 (黔江、酉阳 )、良种莴苣 (彭水 )、莴麻菜 (开县 )、刮刮菜。PterocypselalyrataC .X .Yangsp .nov .SpeciesP .taciniata (Houtt.)Shihaffinis ,aquafo liacaulinalyrata -pinnatipartitis ,lobiaterminatricalobiaterminatricalatisectahemisphaerica ;apica ;apic…  相似文献   

3.
北京植物新分类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报道了北京植物的7个新分类群。2个新变种是短毛狗尾草,北京市玉竹。5个新变型是齿缘二月兰,白花美蔷薇,白花齿缘草,金边宽叶苔草,黄花有斑百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发表了山东省植物4个新变种,即光叶黄榆UlmusmacrocarpaHancevarglabrataD.K.Zang、山东梨PyrushopeiensisYuvar.shandongensisD.K.ZangetP.C.Huang、泰山腹水草Veronicastrumsibiricum(L.)Penn.var.taishanensisD.K.Zang和沿海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Maxim.var.mauritianaD.K.ZangetP.C.Huang。  相似文献   

5.
豆科一新变种,即白花葛藤(Pueraria montana var.culaishanensis),与原变种区别在于花冠白色,花萼黄白色,旗瓣近圆形,直径约10~12 mm,苞片长于小苞片。  相似文献   

6.
河南木兰属新种和新变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我们在进行“河南木兰属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和编著《木兰及其栽培》一书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种和新变种,现整理报道如下: 河南玉兰(新种)Mangolia honanensis B.C.Ding et T.B.Chao,sp.nov. 落叶乔木,高15—20米;侧枝开张。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光滑。幼枝淡黄绿色或绿色,疏生短柔毛,后变光滑;小枝圆柱形,绿色、灰绿色或紫色,皮孔明显突起。叶芽卵形,小,被丝状短柔毛;花芽卵形,较大,长2.0—2.3厘米,苞鳞通常4—5,外面密  相似文献   

7.
中国黄皮属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在广西发现的黄皮属(Clausena Burm f.)一个新变种四棱黄皮(Clausena excavda var .qudrangulata Z.J.Yu et C.Y.Wong)和一个新种丽达黄皮(Clausena inolida Z.J.Yu et C.Y.Wong),并详尽地描术字它们的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8.
中国泡桐属新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发表了中国泡桐属1新种、2新变型,即山明泡桐Paulownia lamprophylla Z.X.Chang etS.L.Shi,sp.nov.;圆叶山明泡桐P.lamprophylla f.rotanda Z.X.Chang et S.L.Shi.fnov.;白花兰考泡桐P.elongata S.Y.Hu f.alba Z.X.Chang et S.L.Shi.f.nov.除外部形态特征外,并从叶片解剖、生物学、生态学及木材构造等方面论证了新种与邻近种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山东省新植物1新组合种、1新变种和1新变型,分别为沿海胡桃楸Juglans mauritiana (D.K.Zang etP.C.Huang)D.K.Zang、大果红楠Macnilus thunbergii Sieb.et Zucc.Var.borealis D.K.Zang和白花吉氏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 Maxim.ex palib.f.alba D.K.Zang,以及新记录3种、1亚种、1变种,分别为甘青鼠李Rhamnus tangutica J.Vass、金刚鼠李R.diamantiaca Nakai、薄叶荠苨Adenophora remotifolia(Sieb.etZucc.)Miq.、苏南荠苨A.tracheloides Maxim.subsp.giangsuensis Hong和毛叶甘菊Dendranthema lavadulifolium(4Fisch.ex Trautv.)Ling et Shih var.tomentellum(Hand.-Mazz.)Ling et Shih。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日报昆明4月12日电(记者赵汉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种质库采集人员在赴新疆开展种子采集时,曾收集到几号鉴定困难的种子。经过最新确认,属我国尚未记载的物种。研究人员经过形态解剖,查阅相关植物志及国内外相关标本及咨询类群专家后,确认新发现的物种分别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印迹法制取叶表皮印迹装片,观察了分布于云南省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6种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结构,利用IT 2.00软件进行叶表皮形态指标的测量。结果表明,在6种杜鹃花属植物中,气孔成群分布,形成明显的气孔群。在气孔群内,1个气孔群气孔之间的平均距离极显著小于相邻两气孔群之间的平均距离。这是首次在杜鹃花属植物叶片上发现气孔群现象,并对气孔群的生理作用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对我国13个省区的蝎子草属植物进行调查、采集、鉴定大量植物标本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模式标本,研究了其系统发育的规律性,提出蝎子草属4种2亚种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世界各大数据库描述的木兰科植物52个属级分类群和1 453个属下分类群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世界木兰科植物分类群发现情况,统计了木兰科植物主要的分类系统、发现的年份、命名人、出版物等信息。进一步研究木兰科植物分类群发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着重探讨中国的木兰科植物分类群发现进程以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整体上我国在木兰科植物分类群发现和研究上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中国早期并不看重植物的命名且国际交流不多,中国本土木兰科植物大多由外国学者命名。18、19世纪对世界植物的早期探索和引种驯化虽然带有明显的殖民地经济和社会特点,但是从木兰科植物的发现和研究以及全世界传播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0世纪中叶,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植物学研究的兴起,我国的木兰科植物学家逐渐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在近20年来成为木兰科植物新类群发现和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对产于三峡库区分谷称莴麻菜等的一类植物及其野生近缘进行了分类研究。这类植物分属莴苣属和翅果菊属。莴苣属植物在三峡库区普遍栽培1种及3变种;翅果菊属植物栽培和野生有5种及1变种。同时报道了1新种大头翅果菊,1新变种羽裂莴麻菜,1新组合椭圆叶翅果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悬钩子属植物的分类鉴定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玲  汤浩茹  段娟  王小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513-1516,1570
综合有关文献资料,以俞德浚的分类系统为线索,着重论述了对中国悬钩子属植物分类的鉴定、修订、完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作者对玉兰属植物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类、整理和研究,对该属植物杂种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有关规定,进行了新改隶组合,提出该属植物新分类系统。新分类系统:属→组→亚组→种。其中有3组、6亚组(新改隶组合亚组、新亚组)、40种(包括15新种)。为该属植物分类系统、亲缘关系和良种选育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取30个主要性状,对薄荷属6个种38个居群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叶的平或皱是较稳定的,可以作为薄荷属植物分类的主要标准。按照"欧氏距离远近"原则,Q型聚类分析可以比较理想地将38个居群在L3=0.618水平上分为5个系,即日本薄荷系、灰薄荷系、薄荷系、唇萼薄荷系、椒样薄荷系,其中日本薄荷系又可分为日本薄荷亚系和皱叶留兰香亚系,椒样薄荷系又可分为椒样薄荷亚系与留兰香亚系。R型聚类分析基本上能反映性状间的相关性,可以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性状的取舍和观测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苜蓿属植物遗传变异和分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苜蓿属植物分类和遗传变异等文献的研究,阐述了应用遗传生态学、分子遗传学和种群遗传学原理,从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研究苜蓿属粒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苜蓿属植物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展苜蓿属植物资源研究的6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ISSR标记的中国稻田稗属植物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中国14个省区的53个稗属植物(Echinochloa Beauv.)样本进行分子鉴定。利用9条筛选出的引物一共扩增出137条DNA谱带,其中包括13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9.3%。基于ISSR标记,构建了反映各样本间遗传亲缘关系的系统聚类图。结果表明,53个样本可分为9个类群,分别对应于长芒稗(E.caudata,5份样本)、细叶旱稗(E.crusgalli var.praticola,8份)、短芒稗(E.crusgalli var.breviseta,6份)、孔雀稗(E.cruspavonis,3份)、西来稗(E.crusgalli var.zelayensis,5份)、稗原变种(E.crusgalli)和无芒稗(E.crusgalli var.mitis,共14份)、光头稗(E.colona,2份)、硬稃稗(E.glabrescens,5份)和水田稗(E.oryzoides,5份)。从聚类结果看,基于形态特点的中国稻区稗草属植物分类群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但是关于其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仍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菊属植物部分种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该文运用数量分类学方法对中国菊属植物28个分类单位进行了系统进化与亲缘关系研究。Q型聚类结果表明:毛华菊(D,vestitum)与菊花亲缘关系最近,野菊(D.indicum)次之,紫花野菊(D,zawadskii)较远,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菊属植物用于形态分类学研究的多数性状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此基础上,作者讨论了中国栽培菊花起源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