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翼状胬肉是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及结缔组织成长因子与翼状胬肉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视网膜脱离治疗以激光、手术为主,但术后仍可能出现较多并发症甚至失明,内科较多是以抗血管生成的治疗,但疗效有限,故目标转向其他协同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可间接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且与视网膜纤维化致脱离有密切关系,有望成为防治ROP新的途径及理论基础。该文从TGF-β在ROP血管新生及纤维化病变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外基质(ECM)―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糖尿病早期肾脏肥大和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 DN)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氯沙坦治疗组(DL组).左下腹腔注射STZ 60mg/kg体重制成糖尿病模型,DL组在糖尿病模型确立后第2d予氯沙坦10mg/(kg.d)灌胃,C组与D组仅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检测各组第4、8wk末(每组各取6只)的血糖、尿白蛋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相对肾重;免疫组化检测肾内TGF-β1、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光密度值.结果DL组较D组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相对肾重减轻(P<0.01);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大鼠肾内TGF-β1蛋白表达增多,肾小球FN和Ⅳ型胶原沉积增多;DL组TGF-β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D组,治疗8wk后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低于D组 (P<0.05).结论肾脏ECM积聚是糖尿病肾脏肥大的重要原因;氯沙坦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的TGF-β1表达,减少ECM积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外基质(ECM)―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糖尿病早期肾脏肥大和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 DN)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氯沙坦治疗组(DL组).左下腹腔注射STZ 60mg/kg体重制成糖尿病模型,DL组在糖尿病模型确立后第2d予氯沙坦10mg/(kg.d)灌胃,C组与D组仅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检测各组第4、8wk末(每组各取6只)的血糖、尿白蛋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相对肾重;免疫组化检测肾内TGF-β1、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光密度值.结果:DL组较D组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相对肾重减轻(P<0.01);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大鼠肾内TGF-β1蛋白表达增多,肾小球FN和Ⅳ型胶原沉积增多;DL组TGF-β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D组,治疗8wk后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低于D组 (P<0.05).结论:肾脏ECM积聚是糖尿病肾脏肥大的重要原因;氯沙坦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的TGF-β1表达,减少ECM积聚.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的表达与官颈癌生物学行为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宫颈癌中TGF β1蛋白表达,以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结果:TGF β1在官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5%(23/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1/20)(P〈0.01)。TGF β1的阳性表达率随官颈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升高(P〈0.05或P〈0.01),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TGF β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有密切关系,TGF β1的过度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猪卵子的体外生产方面,关于卵子的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技术目前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猪的受精卵体外生产方面存在复杂的细胞质成熟、多精子侵入率较高以及前核形成受到抑制等问题。为改善猪卵子体外成熟体系,将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简称TGFβ)添加到体外成熟的培养液中,研究TGFβ对裸卵和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成熟率的影响。在没有添加TGFβ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裸卵和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被成熟培养24 h,结果没有卵子达到M-Ⅱ时期,但是在添加TGFβ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观察到有卵子达到M-Ⅱ时期。另一方面,当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在体外成熟培养时,将TGFβ添加到不同培养阶段(0~24 h或24~48 h)的培养液时,卵子的成熟率没有差别。对裸卵在体外成熟培养24 h时,当在前半期添加TGFβ时(0~24 h),卵子的成熟率为59%;当在后半期添加TGFβ时(24~48 h),卵子的成熟率为57%。同样在裸卵组中,当在全期添加TGFβ时(0~48 h),卵子的成熟率为27%;当无添加TGFβ时,卵子的成熟率为38%。前2组与后2组相比,卵子成熟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具有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等作用。在缺氧、高糖、氧化应激及生长因子等因素影响下,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VEGF的理化特性、生物学效应、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及VEGF参与糖碌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人类许多疾病相关,它不仅可以直接调节钙、磷代谢,而且可以间接调节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代谢。FGF23和klotho蛋白对维持磷酸盐的浓度、血管和骨骼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主要通过与磷酸盐对比,提出了FGF23可以独立预测慢性肾病的不利结果,最后指出FGF23抗体和其C-末端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9.
从遗传易感因素、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反应及细胞因子等方面研究并阐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寻找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糖尿病肾病组(DN)及正常对照组(NC)大鼠肾组织CTRP3与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表达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正常健康者(NC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DN1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DN2组)患者胰岛素代谢参数、血脂和肾功能等临床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CTRP3和TGF-β1水平。结果表明:DN组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增高(P<0.05), CTRP3低表达(P<0.05); ELISA检测显示DN2组血清CTRP3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1); DN2组HOMA-IR、HbA1c、TG、ACR、BUN、SCr、Cysc水平升高(P<0.05),而GFR水平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TRP3与TGF-β1、HOMA-IR、FBG、HbA1c、SBP、TG、ACR、SCr、BUN、Cysc呈负相关(P<0.05),与GFR呈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HOMA-IR、TGF-β1、ACR、GFR是CTRP3...  相似文献   

1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BA与IAA激素组合,对番茄子叶和下胚轴进行离体培养,结果子叶芽诱导的效果明显好于下胚轴,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BA 3.0mg/L+IAA 0.15mg/L。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导入番茄中,通过多批次转化及筛选,最终获得15株抗性植株,PCR检测全部呈阳性,初步表明IGF-1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
应用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测定、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和Caspase-3活性分析等技术,检测转化生长因子猹1(TGF-β1)对奶牛乳腺组织细胞活性、凋亡和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用10 ng·mL-1 TGF-猹1处理乳腺组织48 h,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组织和培养液检测各指标,以0 h不加TGF-β1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随TGF-猹β1作用时间的延长组织细胞活率逐渐降低,24 h和48 h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H活性逐渐升高,6、12、24和48 h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处理12、24和48 h组织DNA发生断裂;Caspase-3活性在24 h达到高峰,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上皮细胞逐渐由腺泡脱落,腺泡塌陷,但间质结构基本完整;超微结构观察显示,48 h时上皮细胞呈现染色质凝集、线粒体肿胀等明显凋亡特征,而成纤维细胞胞浆致密、线粒体丰富,结构较完整.处理3~12 h后组织过表达HSP70,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TGF-猹1以促进上皮细胞凋亡的方式促进奶牛乳腺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其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lpha,TGF-α)在大鼠胃溃疡愈合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溃疡组(42只)和正常组(6只)大鼠胃黏膜EGF、EGFR、TGF-α的表达,测量各指标的积分光密度值.结果 EGF、TGF-α以胞浆表达为主,EGFR以胞膜表达为主,三者均可见壁细胞、内分泌细胞阳性表达,阳性信号以靠近黏膜肌层为主.EGF、EGFR阳性细胞在溃疡术后1d即有增多(P<0.05或P<0.01),TGF-α于溃疡术后2d增多较为明显(P<0.01),之后均呈渐强趋势,EGFR阳性细胞在溃疡术后6d表达最强,EGF、TGF-α阳性细胞于溃疡术后10 d积分光密度值达到高峰,溃疡愈合后期三种指标积分光密度值均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大鼠胃溃疡自愈时期胃黏膜能特异性表达内源性EGF、EGFR、TGF-α,三者共同参与了胃溃疡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以进行性白蛋白尿、高血压和进展性肾衰竭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以及氮质血症为主[1]。由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病情复杂,西医医学对其临床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缺乏特效治疗药物,故现今临床多提倡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 5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3 6例 ,对照组 2 0例 ,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方法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尿微量白蛋白 (UAER)、血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平均动脉血压 (MAP)及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 2hBG)、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空腹胰岛素 (INS)等指标。结果 :葛根素治疗组能使血粘度改善 (P <0 .0 5 ) ;尿UAER、血 β2 MG、MAP等明显降低 (P <0 .0 1) ;而FBG、2hBG、TC、TG、INS均无明显变化 (P>0 .0 5 )。结论 :葛根素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 ,改善微循环 ,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种尿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联合检测多种尿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RIA法检测5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I组28例,为正常白蛋白尿组;Ⅱ组22例,为微量白蛋白尿组;Ⅲ组7例,为大量白蛋白尿组)的24h尿蛋白、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与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尿β2微球蛋白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P〉0.05),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17.
应用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中药活性成分枸杞多糖(LBP)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PPAR-γ蛋白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LBP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的p38MAPK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LBP改善糖尿病肾病(DN)的可能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小鼠肾组织PPAR-γ蛋白含量降低,LBP作用4 w后,能上调2型糖尿病小鼠肾组织PPAR-γ蛋白含量,且还能对高糖引起的肾组织p38MAPK活性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对抗作用。总之,LBP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且与上调PPAR-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24h尿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mL+黄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15d为1疗程,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尿素氮、血肌酐)、血糖、血脂、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浆白蛋白。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下降,血浆白蛋白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调节脂质代谢,保护肾脏功能,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细节护理管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 5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均采用相同的血液透析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9.29%)高于对照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感染、低血糖、高血压、低血压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细节护理管理能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