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东风  王果  陈超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371-371
笔者通过对1995-2004年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阐述了近10年来福建省12条主要水系、主要湖泊水库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从2002年起,福建省水域环境质量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12条主要水系和湖泊水库的Ⅰ-Ⅲ类水质所占比例分别从2002年的90.6% 和77.8%下降至2004年的83.6%和36.4%;近海域海水一、二类水质所占比例从2002年的47.3%下降至2004年的32.3%;分析了引起福建省水环境质量恶化的农业面源污染因子,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和水产养殖;并提出了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强化经营管理措施,加强农化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研究,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清洁生产、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减少流失率。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园区发展迅速,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载体和有效途径,在传统农业升级调整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园区实际建设与发展中,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因此,应积极探索形成农业园区产业相互融合、物质多级循环的产业结构和生态布局,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本研究总结了农业园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园区规划、政策、经营、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规划先行综合治理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在科学合理地编制农业园区规划的同时,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资金可持续投入,以期为防治农业园区面源污染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芳  马瑛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6):92-96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疆棉农种植棉花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为规范棉农行为,提高农资利用率,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棉农的年龄、家庭人口总数、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是否参与技术指导培训、棉农对治理农业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国家对有机肥及生物农药给予足够补贴时棉农是否会采用等因素。建议措施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棉农的教育与宣传力度,加大地膜回收力度,加大农业补贴力度鼓励棉农利用生物资源,有利于优化棉农生产行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  相似文献   

4.
芜湖市位于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于长江生态大保护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了芜湖市2017年化肥使用量,核算了种植业农田氮磷流失量,并剖析了芜湖市化肥使用现状.结果 表明,存在传统的施肥方法和施肥结构不合理、化肥施用类型单一施用量偏大、高效施肥技术普及率低等问题.研究提出并分析芜湖市适用的水稻机械化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  相似文献   

5.
针对四川丘陵区气候资源与农业类型,选择合理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开展养分平衡管理,是实现四川丘陵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四川蓬溪县为例开展实证分析,为川东丘陵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依据大田作物和果园目标产量、目标施N量,测算有机肥(沼液)的施用量,项目区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沼液可全部在区域内就近循环利用,化肥N替代率达31%~62%。依据项目区作物和果树种植基地的粪污有机肥替代测算,项目区域尚有一定的畜禽承载潜力。该种养循环模式结合当地的主导优势产业,使种养废弃物就近科学合理利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最后就川东丘陵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经营机制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该模式为川东丘陵区开展循环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开征化肥税的政策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受到考验,开始向都市农业转型,进而使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不断升级;在农村面源的污染源中,化肥污染的态势得不到有效的抑制,已经形成了以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为主的化肥面源污染域。化肥的污染治理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中已经由传统的行政手段和微观管理为主的模式向宏观、间接手段为主,直接手段为辅的多元化模式转变。通过课征化肥税来保护环境,已成为保护农业环境尤其是面源环境的必然要求。研究面源环境治理,以相关理论基础为立脚点,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了开征化肥税的必要性,根据化肥税设立的原则提出了化肥税的基本思想,并探讨了开征化肥税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促进各级政府有效发挥其职能,对所处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管制,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以期为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治理方向和理论基础。立足全省2005—2018年农业统计数据,参考文献资料面源污染核算方法,研究分析肥料、农药、农膜使用量和畜禽粪尿排放量、秸秆产生量以及其投入密度、负荷。结果显示,陕西省化肥使用量和投入密度在2013年均达到峰值,分别为241.73×104 t和841.98 kg/hm2;农药使用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投入密度近年来有所降低;农膜和地膜使用量、投入密度总体表现为逐年增加,近年来增长平缓;畜禽粪尿排放量和排放负荷总体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个别年份略有波动;农作物秸秆和负荷相对稳定增加,近年来变化幅度小。由此可见,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各指标变化趋势与政策调控、技术推动呈现正相关,总体表现为降低的态势。因此,应持续优化技术、科学调整措施,减少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安全与农业安全密切相关。北京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受水资源约束,农业规模不断缩小,却又突显了农业安全问题。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北京市水资源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进行双重评价,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北京农业安全水平不断下降,水资源的生态安全水平则呈波动上升趋势;农业安全的压力和状态呈下降趋势,但农业安全的响应水平却稳中有升;水资源生态安全的压力与状态呈现同步波动起伏,而水资源生态安全的响应能力却总体上升。为提高北京市水资源的生态安全水平和农业安全水平,除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用水总量外,还要开源节流,加大对雨水的收集利用和污水处理再利用;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减少化肥、农药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9.
农田土壤中氮的环境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氮肥的大量不合理施用使农田氮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子,然而关于农田氮素对环境污染的标准并没有系统的介绍。笔者分别从农田土壤氮素盈余、农田径流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等方面着手,介绍农田土壤中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土壤中氮素富集会加大农田土壤氮流失至水体的风险和数量。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通过氨挥发、地表径流、下渗淋失等进入到环境,其盈余主要以气态、可溶态等形态对环境造成污染。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得到:农田径流损失的氮以可溶态为主,其中水稻田面水氮浓度超过30 mg/L会促使土壤矿质态氮部分释放,增加土壤溶液中矿质态氮含量,增加农田土壤氮流失风险;土壤无机N含量达到60 mg/kg时能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超过此值,N素流失风险增加,多余的土壤NO3-N将会引起较大的环境风险。化肥使用量控制在150~180 kg/(hm~2·a)之内,可以有效控制化肥氮的损失污染。土壤氮素盈余、农田径流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等可作为农田土壤中氮的环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稻田综合种养结合模式及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常规稻作生产以大量化肥、农药投入为主要手段,虽然确保了水稻稳产高产,满足了人们的温饱需求,但给稻田生态安全、环境健康和农产品食用品质带来一定的污染,从而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施绿色发展,减轻常规稻作对环境的影响,确保稻米食用安全,特别是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性高、无污染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我国适时提出和实施减肥减药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重大举措,深受全社会的肯定。稻田种养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稳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效应,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笔者概述了稻田种养的生态原理和生态功能,指出了目前我国稻田种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路径,以期为我国稻田综合种养的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农业进程的加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飞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0):61-66
为了研究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上的研究较多,其中污染的源因子及迁移因子空间分布研究进展颇多,而在综合风险评价上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对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研究污染负荷分级区划与管理控制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何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9):137-142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循环经济逐步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面源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尤为突出,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极为迫切。以BPEIR概念模型为理论基础,根据四川农业发展特点,结合德尔菲法(Delphi)与主层次分析法(AHP)对筛选的17个因子进行综合发展指数和障碍度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处于总体不断上升的趋势;影响当前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因素为资源减量投入,单指标障碍度大小依次为化肥施用强度、农膜使用水平、农药使用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复种指数6个因子。结合研究结果提出4点建议:把握良好势头,对接国家政策制定本土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围绕制约生态循环农业的障碍因素,补齐资源减量投入等短板;加大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力度,稳定农业用地面积,提升耕地地力;加强农民培训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3.
Non-point source(NPS) water pollution generated b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come a major environmental issue in agroforestry watersheds such as the Three Gorges. Landscape ecology emphasizes the regulation and effect of landscape pattern on material flow, energy flow in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This paper reviewed landscape ecological approaches of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agroforestry watershed of the Three Gorges from the patch level and landscape level. Stage I: landscape 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e investigation is to fi gure out landscape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shed, major causes and key sections of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ource" patches and ecological proces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feedback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pattern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tage II: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In the patch level, the best management procedures(BMPs) are selected to judg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n the landscape level, new landscape elements are introduced, "source" and "sink" landscape patch types adjusted, landscape level regulation effect assessed. Stage III: landscape ecological management. Small-watershed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carried out from patch level and landscape level, BMPs implemented graduall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tegrated,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enhanced, intensity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led effectivel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watersheds.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治田间污染防控工程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降低农田非点源污染的程度与区域生态环境风险,提高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程度。在对现有土地整理工程技术手段进行综合集成的基础上,结合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相关理论,设计了生态型田间污染防控的工程构件,构建区域农田污染整治工程规划方案,并将其应用到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的典型土地整治项目中。结果表明:基于田间污染防控设计、承泄区污染防控设计以及渠首污染防控设计的土地整治田间污染防控工程体系是现有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有益补充,对农田非点源污染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提高了区域农地可持续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5.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rural population, land types,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scale in drinking water conservation area of the Hongfeng Lake in Guiyang City, as well as the urban domestic pol utant discharge coefficient, livestock and poultry excretion coefficient,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phosphate fertilizer loss rate in the first national pollution source survey, this paper tried to explor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pollution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drinking water conservation area of the Hongfeng lake in 2013, contribution rate of pollution sources to the water pollution in the Hongfeng Lake followed the sequence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 rural life > farmland fertilizer". Among all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pollutants were major pollution sources, with a contribution rate to CODCr, TP and NH3-N in water above 50%; rural domestic pollutants were also important pollution sources, its contribution rate to CODCr and NH3-N was 43.49% and 46.69%, respectively; contribution rate of farmland fertilizer pollutants to TN and TP was 33.76% and 27.71%,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at of rural domestic pollutants(25.87% and 6.75%). Therefore, the control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ithin the drinking water conservation area should be enhanced, so as to control the pollution from the source.  相似文献   

16.
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措施和政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汪洁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95-299
本文通过对巢湖流域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污染源调查,分析当前造成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并且结合外部性理论,提出采用生态补偿的方式的治理措施,包括项目补偿、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等方面,同时探讨了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沸石与化肥配施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炭和沸石在提升耕地生产性能和作物生产力,修复土壤障碍和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与化学肥料科学配施可作为农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为了提高生物炭、沸石与化学肥料配施的农学效益和环境效益,简要归纳了生物炭、沸石与化肥配施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研究现状,包括生物炭和沸石的性质与特征,生物炭、沸石对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机理,生物炭、沸石与化学肥料配施的农学效应和环境效应。最后指出了生物炭、沸石与化学肥料配施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解决传统灌溉农业的“水氧矛盾”和根系的“向水追氧”两大农业难题,应用现代水肥耦合和增氧灌溉技术,设计了一种水肥气高效耦合灌溉系统。通过应用灌溉系统对水稻、黄瓜等作物的栽培试验证明:相比于常规灌溉方式,水、肥、气耦合灌溉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和提高根系活力,使其能最大限度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挖掘和提高作物自身生产力,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产提质,同时也为从根源上缓解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源环境管理角度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由传统经验施肥向科学计量施肥的转变,既能为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满足农民对合理施肥、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又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幅降低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起步于2005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经8年的发展,实现了由试点到巩固再到普及的历史性跨越,各地主要以不同区域、作物2条路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过程中初步摸索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模式,并带动了与科学施肥相关的技术推广、配肥加工、配肥产品销售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增加了相应的人才需求。但还存在推广环节薄弱、技术的农作物覆盖范围窄、撒施、表施、浅施等粗放施肥方式较为普遍等问题。因而建议今后逐步解决企业参与问题;尽快建立和完善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的施肥技术体系,加大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有效的技术指导、农化服务模式。土壤测试仪器设备、小配方肥研制及其针对性施用和农化服务机制等的完善,将会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全覆盖以及配方肥的规模化生产,逐步以低碳农业取代传统高碳农业,切实推动农业转型的跨越性发展。运用适宜的资源与环境管理手段,引导农民自愿参与到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减排的碳交易活动中,既为高边际减排成本排放源提供全新的减排途径,也为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排的农民带来了双重经济效益,从而扩大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面积,为中国农业减污减排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途径,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肥力等具有显著效果,但其对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增加土壤环境中污染物负荷的贡献亦不容小觑。本文重点综述了施用有机肥对作物品质、土壤改良、温室气体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的影响,分析了有机肥施用研究现状,并对有机肥施用的研究趋势提出建议,首先不断优化发酵工艺提升有机肥品质是根本;其次强化品质性状评价在有机肥施用效果评价中的地位,充分依托长期定位观测和现代化监测手段,不断提升肥力监测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效应综合评价是保障,以期为科学、合理、高效使用有机肥,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