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麦用MS增抗剂拌种,有显著的增穗(60.0万/ha—82.5万/ha)、增粒(4.7粒/穗—4.2粒/穗)、增产(16.2%—20.8%)作用,每公顷净增产900—1090.5kg,产出投入比为96:1以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一、农艺公司品种1、早熟棉32—A 它是早熟棉32的一个选系,但比32早熟8天。2、早熟棉WR 它是佩字棉266与得克萨斯州农业和机械大学的CA—614杂交后选出的。对黄萎病有良好的耐病性。纤维长度1—1(1/16)英寸,气流测定细度值3.8—4.5,强度22克/特克斯。棉铃具有抗风暴性。  相似文献   

3.
59份供试材料经闽清宝峰等四个稻瘟病老病区自然诱发鉴定,筛选出麻谷85在四个点叶、穗瘟均表现(0—3级)和在三个点叶、穗瘟表现(0—3级)1143、353061、芭芒/科红//圭幅3号、卷②/红410//双抗77015、78130M_5、IR296585—69—2-1。  相似文献   

4.
用V_(79)和NIH 3T3细胞研究人参根提取物对DNA合成、诱变和细胞变异的抑制作用。将[~3H]—胸苷掺入V_(79)中国仓鼠肺细胞测定DNA的合成。当培养基中加入人参提取物(0—1μg/ml)时,DNA的合成就明显减少。然而,发现人参提取物能提高UV射线,或甲基甲磺酸盐处理过的V_(79)细胞内DNA的切补合成速率。将V_(79)细胞暴露到甲基甲磺酸盐中之后,在用于抵抗6—硫代鸟嘌呤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精磷酸核糖基酶的位点上检查诱变性,人参提取物能降低突破频率。我们还发现,人参提取物的成份对3—甲基—氯葸烯、甲基甲磺酸盐和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所引起的NIH 3T3细胞的变异能连续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抗性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快速、有效的手段。湖南桃江病圃是湖南省及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区域试验新品种的抗稻瘟病鉴定基地。为明确主要抗稻瘟病基因在该病圃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于2020—2021年评价了2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品系在湖南桃江病圃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含Pi-z5、Pi-1、Pi-7与Pi-ta2等单基因的品系对苗叶瘟均表现中抗水平,含Pi-1、Pi-z5、Pi-ta2、Pi-12(t)与Pi-km等单基因的品系对穗颈瘟表现抗或中抗。综合来看,Pi-1、Pi-z5、Pi-ta2等单基因对苗叶瘟与穗颈瘟皆表现出较好的田间抗性,可单独或与其它抗性基因聚合应用于抗稻瘟病育种与生产中。研究结果对指导湖南省乃至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抗稻瘟病品种选育与合理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豆萌发期对6℃低温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1988年,利用人工气候箱对我国东北春大豆品种(系)1910份进行了萌发期抗冷的筛选与研究,温度控制于6℃,恒温,并以25℃发芽实验作对照。(1)不同品种(系)在6℃下发芽率变化很大,其范围从0—100%;(2)黑龙江大豆在6℃下发芽速率最快;(3)确定了6℃下发芽时的最佳调查时间为13—14天;(4)两年共筛选出358个高抗冷材料,占参试材料的18.7%;(5)黑种皮,深褐脐,肾状、扁椭粒,种皮无光泽表现出较强的抗冷性;(6)百粒重与抗冷呈极显著的负相关;(7)种子的蛋白质含量与抗冷性关系不大,粗脂肪含量、脯氨酸含量与抗冷性呈极密切的负相关,亚油酸与油酸的比值与抗冷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皖饲啤14008(原名皖95033)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品系92342为母本、(法国Mola/法国SHYRT)F_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2014—2015年安徽省联合鉴定,平均产量571.5 kg/667m~2,较对照西引2号增产11.1%。2015—2017年国家南方片区试,2年平均产量359.0 kg/667 m~2,比对照苏啤3号增产7.4%,比参试品种均值增产2.4%,居参试品种第1位。乳熟期植株生物产量(鲜质量)达3 500 kg/667 m~2以上。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饲用品质好,抗倒力强,2016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适宜黄淮中南部晚茬田、江淮及沿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国甘蔗锈病病原菌发生以及优良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布频率情况,以来自我国5省(区)81份疑似甘蔗锈病叶片样品为材料,分别用Pm1-F/Pm1-R和Pk1-F/Pk1-R引物对进行褐锈病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与黄锈病菌(Puccinia kuehnii)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锈病病原菌检出率为40.7%,除了福建省福州市叶片样品仅检测到P.melanocephala外,其他省(区)的叶片样品均检测到2种锈病病原菌,且存在混合侵染现象。对24份黄锈病菌阳性PCR产物(527 bp)克隆并测序,结果发现P.kuehnii间隔区1(ITS1)第183个核苷酸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A碱基(183A)、G碱基(183G)位点的病菌分离物分别占29.2%和25.0%,2种碱基(183A/G)位点的混合病菌分离物有45.8%。通过R12H16与9020-F4/Rsa I两种分子标记对40份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42.5%参试新品种(系)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这些材料可作为甘蔗抗褐锈病新品种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从油菜种质资源中选出中RVS—1、中RVS—2、中RVS—3三份兼抗(耐)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材料。经1981—1990年鉴定,其抗性显著强于甘油5号和中油821,对菌核病菌分泌的毒素草酸有较强耐受力,能抑制病斑扩展;对病毒TuMV和CMV有一定抗耐力;苗期和成株期感染霜霉病较轻。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人工杂交选育出一个具有黑色颖壳(黑颖)、抗赤霉病的高代小麦新品系KD522,将其与黄白色颖壳(白颖)品系2073配置杂交组合,对杂交后代的颖壳颜色进行遗传分析和遗传效应评价。抽穗后,KD522的颖壳与麦芒均为正常绿色,灌浆后期—蜡熟期颖色加深,完熟期变成黑色。KD522与2073杂交后代F1均为黑颖,F2颖色出现分离,经χ2检测,黑颖与白颖的比例为3∶1,黑颖由单显性基因控制。黑颖单株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旗叶叶绿素含量均与白颖单株无显著差异。KD522中抗赤霉病,可作为抗赤霉病的种质资源。研究结果可为小麦颖壳颜色与赤霉病抗性的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1、2、3号毒系抗性的遗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抗大豆花叶病毒1、2、3号毒系的品种(系)吉林21号、公交8107—12和公交8045—524—2与感病品种吉林20号杂交,研究抗病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吉林21、公交8107—12对SMV1号毒系的抗性是由两对互补基因决定的,F_1表现感病,F_2呈9感:7抗的分离比例。三个抗病亲本对SMY2号毒系的抗性反应是由一对主效基因控制的,F_2呈3抗:1感的分离比例对SMV3号毒系的抗性反应是由一对主效基因控制的,抗病表现为隐性。  相似文献   

12.
自 2 0 0 0年开始 ,江西省棉花新品种 (系 )区试实行滚动制 ,即对每年参试品种 (系 )采取保留表现良好的 ,淘汰表现差的 ,补充新参试的方法。1 参试品种 (系 )2 0 0 0年参试品种 (系 )包括 :南抗 3号、92— 1系、赣棉 96 16 8、95 0 8— 4、赣棉 96— 3、92— 34、95 2 0 5、泗阳 16 7选系、泗棉 3号 (ck) ;2 0 0 1年保留表现较好的品种 (系 )有 :南抗 3号、赣棉 96 16 8、92— 1系、95 2 0 5 ,新增参试品种(系 )有 :泗抗 3号、90 0 7— 14 0 7、科腾 3号、宁杂 998、赣 4 7系、A— 96 ,对照仍为泗棉 3号。2 试验地点本试验两年均设 5…  相似文献   

13.
美国 :转基因棉总面积 32 0万公顷 ,占美国棉花该年度总面积的 60 %,比 1 998/ 99年度的 2 4 3万公顷呈增加之势。其中 ,转 BXN基因 (抗草苷磷 )的面积 7.9%,转 RR(抗溴草 )基因的面积 2 0 .5%,转 BG(抗棉铃虫 )基因的面积 1 5.5%,双价转基因BG RR的面积 1 6.4%,常规棉的面积 39.7%。估计 2 0 0 0 / 0 1年度的面积分配仍维持这个数量。澳大利亚 :转 Bt基因棉的面积为 1 2万公顷 ,占当年植棉总面积的 2 699/2000年度美国、澳大利亚转基因棉花品种面积@王淑民…  相似文献   

14.
云蔗072178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从"桂糖92-66×Ho CP93-750"组合后代中经多年试验选育而成的甘蔗优良新品种,于2016年12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经云南省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和生产试验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11—3月各月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2.05%、14.43%、15.52%、16.47%、17.13%,其中12—3月平均蔗糖分为15.89%,分别比对照ROC22(CK_1)、ROC16(CK_2)高0.19、0.62个百分点;平均蔗茎产量95.29t/hm~2,较CK_1减产10.42%,较CK_2增产5.33%;平均糖产量14.12t/hm~2,较CK_1减产10.91%,比CK_2增产9.71%;平均有效茎8.50万条/hm~2,分别较CK_1、CK_2增11.11%、4.17%。该品种为中熟、高糖、丰产品种,中大茎,有效茎多、均匀,直立抗倒,宿根性好,适宜机械化种植与管理,经鉴定为强抗旱、高抗黑穗病、中抗花叶病品种。  相似文献   

15.
转Bar基因抗除草剂两系杂交早稻恢复系Bar 68-1的培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基因枪转化方法将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入早籼稻两系恢复系D68中,育成了转基因抗除草剂恢复系Bar 68-1和杂交早稻组合香125S/Bar 68-1;Southern杂交检测和除草剂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它们具有抗除草剂特性并能稳定遗传。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组合香125S/Bar 68-1和对照香两优68(香125S/D68)相比,株高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其它农艺、品质和产量性状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乌兰1号(松辽1508)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早锦品种为母本,众禾一号品种为父本,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育成。生育期136 d,需≥10°C有效活动积温2 700℃以上。2 a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92.5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3.9%,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0.5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12.9%。抗稻瘟病综合表现为抗(R),抗纹枯病、稻曲病及二化螟虫,较耐寒、较抗盐碱,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适于在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品种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抗稻瘿蚊育种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炳超  张扬  肖汉祥 《作物研究》2004,18(4):201-203
稻瘿蚊是我国南方主要水稻害虫之一,以山区为重.综述我国近年(1998~2004)在抗稻瘿蚊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新方法研究及水稻抗稻瘿蚊新品种(系)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通过探索,已初步建立了抗稻瘿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技术体系,应用这个技术体系,利用源于我国的抗稻瘿蚊水稻资源大秋其的抗稻瘿蚊基因Gm6,培育出抗稻瘿蚊的抗蚊青占、抗蚊18号和抗蚊软占等常规籼稻新品系,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培矮64S/KG18,培矮64S/KI41,培矮64S/AK7,培矮64S/03W16和1个三系杂交稻组合抗蚊博优.  相似文献   

18.
选育棉花新品种 ,除利用不同育种手段 ,创造各种种质资源以外 ,引进外来的种质作为原始材料 ,也是可行而有效的途径之一。本研究所 2 0 0 0年初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 Eil- Zik博士处引入一批纤维品质较好、抗病性较强的种质系 (品种 )。种植证明这些材料的早熟性好、抗耐性强、纤维品质优良。1试验材料本所引入的材料包括 MAR6种质材料 1 2个( MAR6- 1~ MAR6- 1 2 ) ,MAR7材料 1 1个( MAR— 7— 1~ MAR— 7— 1 1 )以及 TamcotSphinix和 Tamcot Luxor品种。这批种质材料 2 0 0 0年种植在本校江浦试验场棉花研究所试验基地 ,田间种…  相似文献   

19.
在冬小麦高产抗倒育种中,正广泛利用诱发突变体。如,在矮秆突变体“-1”的遗传基础上,培育出了中矮秆品种“赫尔松纪念麦”、等,其产量在灌溉条件下均达86—91公担/公顷。在培育杂种材料时,还利用了突变体“方穗2”(中秆高产类型,用0.025%亚硝基乙基脲溶液处理品种“无芒1号”的种子,在M_2代选出。)、“1”(高产突变体,用同样方法由品种“高加索”育成。)和“突变48”(克拉斯诺达尔农业科学研究所由品种“无芒1号”育成)。  相似文献   

20.
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茶树的不同部分(茶芽、老熟叶、小枝、粗枝和根系)CTC红茶和传统红茶、泡制1分钟和5分钟的茶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根据这些测定结果,计算和讨论了1000公斤商品茶叶中每种元素的含量、泡制后每种元素进入茶汤中的数量,以及人们通过喝茶对各种元素的可能吸收量。在茶树同化的各种元素中,茶芽(用于制造商品茶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中含N、P、K和Mg较高,而老熟叶含Al、Ba、Ca、Cd、Mn、Pb和Sr较高。泡制时进入红茶茶汤的各种元素中,K的含量最高(>10000微克/克茶叶),其次是P(700—1200微克/克),Mg(300—700微克/克)Ca和Al(每种150—300微克/克),Mn(60—150微克/克),Cu、Na、Si和Zn(每种6—50微克/克),B、Ba、Cr、Fe、Ni和Pb(每种1—6微克/克),Sr、Co和Cd(每种<1微克/克)。进入茶汤的某种元素占该元素在茶叶中的总量的比例表明,Ba、CaFe和Sr的可溶性较低(小于总量的10%),Al、B、Cd、Co、Cr、Cu、Mg、Mn、P、Pb、Si和Zn的可溶性中等(10—50%),K、Na和Ni的可溶性最高(>50%)。在泡制1分钟和5分钟的茶汤中所有元素的溶解度的总平均结果表明,1分钟溶解进入茶汤的数量占5分钟的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