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降低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可以提升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上的地位。农业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来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现代化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和资源条件,主要从农业发展观念、制度、技术、发展模式及新能源开发五个方面,进行发展路径创新,以实现农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所谓低碳经济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与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控制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固碳、改善人居环境,以及发展旅游业与促进低碳工业发展等方面优势显著,同时林业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现代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在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科技进步。低碳经济成为今年"两会"热点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需增长的发展轨道。低碳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杜艳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81-12283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生物质能源对于缓解能源紧缺、减轻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简述了我国生物质能资源的概况,介绍了其特性与功能,探讨了影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我国生物质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但经济发展所带来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研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结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加强制度创新,加快低碳经济相关立法,制定低碳经济模式下政策体系;②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③鼓励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④推进低碳经济试点;⑤发挥碳汇潜力;⑥公众参与,建立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耗能、低污染为主要特点,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现阶段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就低碳经济和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论述,为促进我国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利用比重,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模式建立于全球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限制与交易体系制度,在该制度下,以全球碳排放总预算目标为基础,所有国家都得到其相应排放预算并以配额方式体现,通过配额贸易制度实现高碳经济为低碳经济买单,从而形成一个全球化的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渔业中推行低碳经济,也已成为我国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该文论述了我国发展低碳渔业经济的必然性,介绍了打造低碳渔业经济的途径,分析了发展低碳渔业经济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促进低碳渔业经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低碳是指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低碳绿色畜牧业是低碳经济的行业延伸,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畜牧业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沽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转型等各种手段,达到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最终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这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加快发展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