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试验根据北京市大兴区露地蔬菜春秋两季种植情况,对主要的十字花科鳞翅目害虫利用性诱剂诱蛾监测虫量发生规律,选取适合本地区的性诱捕器和诱芯。通过试验得出黄盆型诱捕器诱集小菜蛾成虫效果较船型和三角型诱捕器效果更好,适合当地推广,试验的两种诱芯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玉米螟性诱剂在预测预报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性诱剂诱杀二化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雄蛾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诱捕区、常规施药防治区、不施农药对照区的水稻株害率分别为6.4%、3.1%和17.2%。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可真正起到节本、简便、增效与环境友好的目的;二化螟性诱剂可作为该虫的测报和发生期等的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性诱剂在棉铃虫测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王军 《农业科技通讯》2018,557(5):84-86
为了了解小麦粘虫发生和分布情况,更好地指导防治,通过虫情测报灯诱、糖醋盆、性诱剂诱捕成虫并开展麦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均在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羽化后粘虫在此时期对黑光灯最敏感。聚集度测定表明:不同发生程度小麦粘虫在田间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同时符合一般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2代雄蛾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 2代雄蛾进行大面积诱捕试验 ,结果表明 :诱捕 7、15天后 ,诱捕中心区、边缘区比CK区单盆诱蛾量分别降低 88.67%、71.0 9%和 84.72 %、69.72 % ;2 5天后中心区无雄蛾存在 ,边缘区几乎无雄蛾存在。诱捕 15天后 ,中心区、边缘区与CK1 及诱测灯CK2 之间单盆日诱蛾量均呈极显著差异。二化螟性诱剂诱蛾效果 7天后明显高于诱测灯 ,而在连续诱杀 15天后 ,日均诱蛾量完全与诱测灯相同。诱捕中心区、边缘区、CK1 区的水稻丛害率分别为 0 .16%、0 .3 9%和 0 .71% ,前两者明显低于 1%的危害指标。研究表明 ,二化螟性诱剂可作为该虫的测报和发生期等的预测手段 ;同时建议在白湖圩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 ,可真正起到节本、简便、增产、增效 ,与环境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性诱剂在测报及防治上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高峰期与灯诱基本一致,并且5 d与2 d调查一致,在测报应用中可5 d调查1次;性诱剂诱蛾可降低株枯梢率57.83%,保苗效果53.63%,活虫防效63.25%;性诱剂加5%氟虫腈悬浮剂40 mL 1次,保苗效果87.20%,活虫防效90.46%;优于单用5%氟虫腈悬浮剂40 mL防治的78.61%、82.64%。性诱剂可替代灯诱用于二化螟测报工作,但不能单独用于防治。  相似文献   

8.
刘鸿恒  李猛  李秀钰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0):2046-2048
通过2个厂家的昆虫性诱剂监测稻麦上4种主要害虫发蛾峰次的试验,结果表明,3月29日、4月6日监测到小麦黏虫2个发蛾高峰;6月4、7日二化螟1代2个高峰、8月5日2代高峰;6月8日、7月15日、8月20日、9月22日大螟1~4代发蛾高峰;稻纵卷叶螟7月14日、8月12日、9月12日3个迁入及发蛾高峰;同时在二化螟、大螟诱集中,纽康生物性诱剂效果要好于宁录生物性诱剂,而在稻纵卷叶螟监测中,2种性诱剂效果均无人工赶蛾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纽康公司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对二化螟成虫的诱杀效果进行研究,得出二化螟性诱剂对对二化螟靶标性强,诱虫稳定性较高,累计诱虫量比测报灯要多,且与测报灯下诱蛾量的动态趋势大体一致,性诱剂监测的蛾峰日比测报灯更接近于大田实际情况,对二化螟成虫预测比较准确,能完全替代测报灯进行二化螟预测预报,与灯诱及田间剥查虫蛹相结合,可起到较好的互补性,能更及时、准确地为预测预报田间幼虫发生为害期提供依据,可以作为基层测报人员监测二化螟应用于预测预报的一项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性诱剂在水稻螟虫测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上的二化螟、大螟和纵卷叶螟的虫情监测与测报,以往主要以灯诱和赶蛾为主,受大雨、台风等天气因素影响大,因此,为提高测报准确性,对性诱剂在水稻螟虫测报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性诱剂在一代大螟和二化螟的测报中有应用前景,能起到测报的作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15—2017年丹阳市植保植检站对稻纵卷叶螟性诱监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集法监测的蛾峰日比较准确,能够很好地反映对象害虫在田间的数量消长趋势。因此,在实际预测预报中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依据,与传统的灯诱法和赶蛾法相结合能显著提高稻纵卷叶螟测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利用性诱剂对害虫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可以解决无趋光性害虫预测预报和减少生产上化学农药使用次数的问题,有效保护和利用天敌,是生产无公害果品的一项较好措施。2004至2006年,我们在苹果上应用桃小食心虫性诱芯和金纹细蛾性诱芯对两种害虫进行测报和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昆虫性诱剂     
<正> 用性诱剂监测害虫发生和消长情况、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使用简便,高效、无毒、经济等特点,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应用于钻蛀性害虫效果更佳。 许多昆虫能向外释放具有特异性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去交配。有人估计每只雌蛾约合这种物质0.05—0.1微克。但这种极微量的物质的气味却具有将距离十几米、几百米、甚至几公里外的雄蛾诱来的巨大作用,这种在昆虫交配过程中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物质叫昆虫性外激素或性信息素、用性外激素或其类似物防治害虫通常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目前以鳞翅目昆虫研究的最多、这些性诱剂多数是长链的(C12—C14)不饱  相似文献   

14.
为改进水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手段,2010年开展了水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蛾量与田间赶蛾量、黑光灯诱蛾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虽然诱蛾量暂未达到理想水平,但纵卷叶螟性诱剂在测报工作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前景,可通过进一步试验来加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2009年,如东县将性诱剂应用于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上,具有及时、准确、省工等特点.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年二化螟成虫的消长情况;不同年份各代蛾峰明显;性诱剂诱测结果与田间实际发生期发生量的情况相一致.性诱剂诱测法弥补了普通的剥查预测法的不足,显著提高了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水平.性诱剂的应用为二化螟测报提供了新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黑腹果蝇高效、低毒和安全的生物防治措施,为黑腹果蝇发生测报及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不同颜色粘虫板及食物诱集剂对蓝莓黑腹果蝇的田间诱集效果。[结果]蓝色粘虫板和葡萄、香蕉和糖醋酒液引诱剂诱捕黑腹果蝇的效果最佳。[结论]综合因素考虑,可使用蓝色粘虫板与糖醋酒液引诱剂相结合的方式防治黑腹果蝇。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性诱剂不同诱盆的诱蛾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试验指出,二化螟性诱剂设置对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的诱杀效果不同,其中盆直径以Φ15cm最佳,盆颜色以绿盆最好,白盆最差,置盆高度以与作物同高佳;置盆密度hm^245盆与每hm^2盆差异不显著;诱盆质地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性诱剂对食物诱剂引诱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性诱剂对食物诱剂控制瓜实蝇的干扰作用。[结果]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在食物诱剂中添加性诱剂对瓜实蝇的干扰较大,引诱虫口数量显著减少。田间试验也证明了这种影响明显存在并影响食物诱剂的防效。在只悬挂食物诱剂时,食物诱剂能迅速降低瓜实蝇的田间虫口密度并长期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之下,防治效果显著,好瓜率在90%以上,而添加性诱剂的食物诱剂处理的好瓜率低于80%。[结论]试验结果为食物诱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玉米螟性诱剂测报与传统测报的方法比较试验来确定田间示范赤眼蜂日期相差不大,结果表明,性诱剂测报是可行的,可以辅助甚至取代传统测报的方法,提高田间释放赤眼蜂日期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