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养猪业源远流长,品种资源非常丰富。目前世界上存在的300多个猪品种中,收录在《中国猪品种志》中的中国猪品种有60个,其中地方品种48个,培育品种12个。中国猪的存栏数、出栏数和猪肉产量接近世界的一半,但是我国与世界养猪新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下面我们就养猪业的最新技术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2004年1月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统计,我国已认定的猪品种有99个,其中地方品种72个、培育品种19个、引入品种8个,加上2004年以来审定的新品种和猪配套系9个,共计108个.丰富的猪种资源为促进我国生猪生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上海白猪主要分布于上海市近郊,是在太湖猪和国外猪种杂交的基础上,通过多年选育而成的自猪品种,是肉脂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4.
上海白猪主要分布于上海市近郊,是在太湖猪和国外猪种杂交的基础上,通过多年选育而成的自猪品种,是肉脂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2004,(10):18-19
一、大约克夏猪 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是世界分布最广的瘦肉型猪代表品种。我国引入多年,由于其体形大,被毛全白,亦称为大白猪,在各地均有饲养,可作为第一母本或父本利用。 大约克夏猪具有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RFLP方法对野猪和国内外17个家猪品种SLA-DRB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SLA-DRB基因与疾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经限制性内切酶Rsa Ⅰ酶切后,共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和10种基因型.在野猪中仅存在BB摹因型和B等位基因,而在家猪群体中出现了野猪群体中所没有的9种基因型和3个等位基因.五指山猪、临高猪、荣昌猪和藏猪的多态性较为丰富,且具有全部4个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在大多数家猪群体中为优势等位基因,B等位基因在梅山猪、五指山猪、藏猪、荣昌猪中为优势等位基因;BB基因型仅在五指山猪、临高猪、藏猪、荣昌猪和太湖猪群体中分布,地方猪品种中梅山猪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野猪及17个家猪群体间SLA-DRB基因第2外显子遗传多态性可能是由生态环境差异及自然和人工选择所致,这些遗传差异性可能与抗病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猪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猪品种资源大体可分为华北、华中、江海、华南、西南、高原6大类型。大多数猪品种以产仔多、早熟、易肥、耐粗放管理和肉质良好称于世。但是,我国猪品种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有些品种已面临灭绝的边缘或已经灭绝。为了保护现有猪品种为今后所用,我国科学工作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8.
苏太猪是苏州市太湖猪育种中心用杜洛克猪做父本、太湖猪做母本,经过12年8个世代,通过杂交、横交,固定选育出一个产仔多、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耐粗饲、肉质鲜美的新瘦肉型猪种。1999年3月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苏太猪。农业部颁发了农01新品种证字第5号证书。2007年农业部向全国推荐畜禽品种中只有苏太猪一个猪种。目前该品种已推广到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辽宁、黑龙江等省。  相似文献   

9.
<正> 我场在全国率先第一家以场为规模开发微型猪,并把微型猪、香猪推向市场后,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读者、客户来信来访了解品种及市场情况。今应《农技服务》编辑部之约,众  相似文献   

10.
为西南型地方猪品种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供参考,查阅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出版的猪品种志相关文献资料,对西南型地方猪的品种数量、产地分布、群体规模、体型体重、繁殖性能、生产性能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西南型地方猪品种有内江猪、荣昌猪、成华猪、雅南猪、湖川山地猪(鄂西黑猪、盆周山地猪)、乌金猪(柯乐猪、威宁猪、大河猪、凉山猪)和关岭猪,21世纪初有内江猪、荣昌猪、成华猪、雅南猪、湖川山地猪(恩施黑猪、盆周山地猪、合川黑猪、罗盘山猪、渠溪猪、丫杈猪)、乌金猪(柯乐猪、大河猪、昭通猪、凉山猪)和关岭猪。除成华猪、关岭猪和雅南猪的数量减少外,其他品种略有增加;鄂西黑猪改名为恩施黑猪,2011年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中新收入西南型地方猪种合川黑猪、罗盘山猪、渠溪猪、丫杈猪和昭通猪,西南型地方猪在体尺体重、繁殖性能、生产性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华中型猪品种资源变化的情况,查阅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出版的猪品种志相关资料及相关文献,阐述了华中型猪品种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该地区猪的品种数量、产地分布、群体规模、体尺体重、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了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和地方猪性能变化对猪品种资源的影响。比较结果显示华中型地方猪品种减少,龙游乌猪、福州黑猪在2011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中已无记载;地方猪数量减少;其体尺体重、繁殖性能、生产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两广小花猪     
《中国畜禽种业》2006,2(12):50-50
两广小花猪由陆川猪、福绵猪、公馆猪、黄塘猪、塘缀猪、中垌猪、桂墟猪归并,统称两广小花猪。分布于广东、广西相邻的浔江、西江流域的南部,中心产区有陆川、玉林、合浦、高州、化州、吴川、郁南等地。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主要就养猪户在猪品种选择上出现的误区做一解释。那就是养什么猪好?双肌臀猪是猪的王牌吗?在养什么品种猪的问题上出现了一股盲目宣传双肌臀猪的误区。专门要买背部有深沟,臀部大的双肌臀猪。不少场家为了迎合养猪户的心里,做广告时把猪的背部、臀部的饥肉加以夸张修饰。  相似文献   

14.
贵州地方猪品种雌激素受体基因内含子1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基因与贵州地方猪品种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采用SSCP和RFLP方法,以大约克、外三元杂交猪和梅山猪为对照,对贵州地方猪品种香猪、糯谷猪和柯乐猪ESRα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共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证实,B等位基因产生的原因是:121 bp扩增片段中第54和57位碱基均突变为C,获得了1个Pvu Ⅱ酶切位点,使AA基因型多出一条带;A等位基因在国外猪品种中占优势,国内猪品种以B等位基因为主,香猪的BB基因型频率最高(79.4%),糯谷猪和柯乐猪均较低(30%、29.8%).说明贵州地方猪品种的杂合度较高,应加强选育,B等位基因可能与低繁殖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梅山猪     
<正>在江苏南京、镇江、无锡等地,有一种猪名叫梅山猪,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太湖猪的一个品系。它的身价非常高,每500克猪肉卖价30~40元,但在市场上还是供不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型猪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小型猪是地方猪品种中的宝贵资源。我国有 4个小型猪品种 ,即香猪、五指山猪、藏猪和滇南小耳猪[1 ] 。这些猪成年体型较小 ,体重 30kg左右 ,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与人颇为相似 ,因此可作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和异种器官移植供体。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 phicDNA ,RAPD)是 2 0世纪 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标记 ,因其数量多、检测快捷方便 ,已成为目前动植物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关系研究的常用技术。周俊玲等采用RAPD标记对二花脸和杜洛克的遗传变异进行检测和分析[2 ] ,刘德武等利用RAPD标记分析兰塘猪、大花白猪…  相似文献   

17.
畜禽良种     
《中国畜禽种业》2007,3(6):94-97
通城猪 形成历史 通城猪由原产地通城县而得名,属“华中两头乌猪”品种中极具代表性的类群,2000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通城猪品种的形成在近500年以前。根据《通城县志》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596年)”猪八戒行税银四钱五分”的记载,表明了通城县的养猪业就很发达。又据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8.
<正>1.上海白猪。上海白猪主要分布于上海市近郊各县,该品种猪主要是在以本地猪(太湖猪)和约克夏、苏白猪等猪种进行杂交的基础上,通过多年选育而成。上海白猪是肉脂兼用型品种,其  相似文献   

19.
用同种免疫方法测定猪品种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进行种质研究寻找新的途径,在用异种免疫方法的基础上~[14],设计了同种免疫的试验。用二花脸、梅山、枫泾、姜曲海、长白猪的血清分别免疫了二花脸、梅山和长白猪。应用免疫电泳进行交叉血清反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类群猪的血清可直接通过免疫电泳加以区别。不同品种血清抗原的结构组成有显著差异。 将计算免疫相关系数的方法应用于免疫电泳试验结果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太湖猪不同类群间的同种免疫相关系数最大;太湖猪与姜曲海之间次之;长白猪与姜曲海、太湖猪之间最小。这为目前太湖猪归并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1一般情况 1.1品种名称《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及品种图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8~42)和《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39~42)中都有一个同名地方猪种"东山猪",前者"原产于"绥宁县"东山"(鹅公、朝仪)乡,与新晃“凉伞猪”、溆浦“龙潭猪”类群分布于“黔阳、邵阳两地区……统称黔邵花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