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群在自然繁殖中受不同条件影响,形成了强弱不等的群势。人工饲养的蜂群在人为管理环境中可以按需要任意改变其群势,但不管群势怎样改变,其消长规律依然随着气候和蜜源的变化而变化,早春是蜂群群势最弱阶段,通过春繁在流蜜期达到最强盛阶段,越冬前蜂群又降到较弱阶段,人为管理循着蜂群的消长规律,采取措施加速繁殖蜂群,增强群势,提高蜂群的生产能力。蜂群繁  相似文献   

2.
蜂群快速繁殖的目的是当蜂群进入繁殖季节以后,根据外界气候、蜜源、粉源、群势等条件和蜂群内部的不断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和加速蜂群的繁殖,缩短蜂群更新复壮的时间,使群势尽早发展壮大,为争取新的一年丰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花粉是蜂群繁殖季节的主要食粮之一,脱粉改变了蜂群自然状态下的花粉贮量,有影响蜜蜂繁殖之疑。通过脱粉群与非脱粉群的对比实验,观察群势增长情况,并进行分析,初步证实:脱粉对蜂群繁殖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式饲喂花粉对蜂群春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蜂群春繁阶段,利用不同方式饲喂花粉,测定蜂群群势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天然花粉脾的蜂群,其蜂群群势恢复较快,蜂数、蛹数增长迅速,利用人工粉脾、花粉饼饲喂的蜂群次之,而直接利用干花粉饲喂的蜂群效果最差,其群势恢复较慢。因此,在养蜂实践中,提倡利用天然花粉脾为主,人工粉脾及花粉饼为辅对蜂群进行饲喂,以提高蜂群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蜜蜂度过漫长的冬天,经过寒冷、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蜂群多由强变弱。如何在有限的群势上下功夫,将弱群在有限时间内繁殖成有生产力的强群,取得蜂产品丰收?现谈谈我的做法,供蜂友们参考。1群势的调整"立春"以后选择10℃以上的晴暖天气对全场蜂群进行查看,把全场蜂群分为3类——确定强群、中等群和弱群数量,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对全场群势进  相似文献   

6.
美国秋季蜂群管理要点[美国]德莱普伦,K.秋季蜂群管理的任务是培育健康的越冬蜂群。若要来年蜂群能快速繁殖壮大,越冬群必须饲料充足,群势达标。不论你养蜂是为了生产蜂蜜,生产笼蜂,还是为了分群,春天时都需要强大的群势基础。而此项工作秋天时就应着手。秋季蜂...  相似文献   

7.
<正>中蜂蜂王产子数量及蜂群繁殖情况,通常用封盖子面积大小及密实度的高低来表达。蜂王产子量大,蜂群繁殖情况好,封盖子面积大,密实度高,封盖子数量多。反之则蜂群繁殖情况差。影响蜂王产子量和封盖子脾大小、密实度高低的因素很多,诸如季节性、新老王、不同群势、不同脾序、巢脾新旧程度、蜜粉源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及病敌害等。在养蜂工作中,通过对蜂群子脾的观察和调查,  相似文献   

8.
在贵州锦屏进行的中蜂越夏及秋繁试验表明,4框以上的群势越夏较为安全。越夏期间每框足蜂约需补喂白糖1.5公斤。越夏后,蜂群群势约下降1/3左右。蜂群在越夏期间飞逃的主要原因是缺蜜及巢虫危害。当地中蜂在秋季大流蜜初期发生分蜂,分蜂群势均为8框足蜂以上,7框左右不分群。为控制不同起繁群势的蜂群在秋季大流蜜初期正好繁殖到7框左右,不致因分蜂影响秋冬蜜的采集,应分期起步秋繁。根据本试验所建秋季起繁群势(x)与达7框群势所需繁殖天数(y)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推算,在起繁群势为1~5框蜂量时,最适的秋繁开始期,1框群为7月31日,2框群8月10日……蜂群的基础群势每增加一框,则秋繁开始期应相应推迟10~11天。  相似文献   

9.
正黑龙江及东北各省蜂群秋繁基本确定在8月15日至9月2日,因各地时间不太相同,但是基本上相差1周左右。一、调整蜂群在8月10日前对全场蜂群进行一次群势调整,使全场蜂群群势基本达到相对一致,为秋繁打好基础,利用老子脾强弱群互补。二、换王与治螨在8月10日前对蜂王进行确定,对劣质蜂王进行更换,并在7月中下旬至8月10日前治螨,将蜂螨寄生率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繁殖越冬群不受  相似文献   

10.
一、生产加工雄蜂蛹,经济效益可观根据蜂群的繁殖规律,雄蜂出现在早春开始繁殖的第二代至第三代。若群势强出现得早一些,若群势弱则晚一些。生产商品蜂蛹的蜂群应达到10框  相似文献   

11.
在养蜂生产实践中,经常会发生因环境和人为的影响,有些蜂群的外勤蜂偏离原群飞入邻近的蜂群中,造成群势强弱悬殊,影响蜂群正常繁殖。现将蜂群飞翔偏集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位三 《蜜蜂杂志》2005,25(8):12-13
夏季是一年中蜂群管理的重要时期。华南地区气候炎热、蜜源缺乏、敌害侵扰,给蜂群繁衍生息带来困难,常常出现“夏衰”;其他地区气候干热,蜂王产卵量减少,群势有所下降。因此,夏季养蜂者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繁殖,维持群势。  相似文献   

13.
肖学江 《蜜蜂杂志》2002,(12):28-28
每个养蜂者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蜂群在春季开繁后经过最短时间的繁殖而完成新老交替,然后顺利进入群势迅速增长期。然而有的蜂场事与愿违,在蜂群繁殖了一段时间后,虽有新蜂不断出房,但群势却日渐下降,难于恢复到开繁时的蜂量,出现“春衰”。导致蜂群“春衰”的因素繁多,……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7,(3):31-32
<正>春繁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年收成,春季的特点是早春气温低,天气寒冷,阴雨多,气候多变,寒潮频频,给蜂群出勤、排泄带来不便。尤其是早春,外界蜜源不足,全靠人工饲喂,给春繁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创造良好小气候,促进春繁快速发展,春繁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调整蜂群蜂数确保巢温稳定,调整早春群势,重点是群势低蜂要足。蜂一进入繁殖中心,巢温要保持在34.5℃上下,蜂群数量少,巢温难以达到要求,故需要调整群势,才能  相似文献   

15.
清明来到柳条青,蜂群出窝要进行,无王、小群要合并,保温工作不能松,调足蜂食保繁殖,强群采蜜必先行。黑龙江尚志县4月份蜂群管理的重点是搞好保温,调足饲料,调整群势,为蜂群繁殖和壮群采蜜打下良好基础。现将这一阶段的具体做法和要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早春繁殖是全年养蜂生产的关键。气候变化影响蜂群的繁殖与发展。本试验是根据近五年来,早春气象和物候特点,组织不同群势的蜂群进行对比试验,寻求春繁开始的最佳群势和最佳繁殖日期,以求得最佳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7.
2 3 荔枝花期的蜂群管理4月份 (清明至谷雨 ) :是收获荔枝蜜的季节。这时期的管理要点是 :组织强大生产群 ,适时进场 ,采集荔枝蜜。组织好生产群 :进场采荔枝蜜前要先组织好生产群 ,群势以 4~ 5脾为宜 ,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群势太弱 ,生产力低 ;群势太强 ,容易产生分蜂热 ,也不利于生产。此时如果双群同箱饲养的 2群蜂群势仍很弱 ,可合并为群势较强的生产群 ;如群势中等 ,可在进场前装箱时通过调整分成 2群 ,使其中 1群达到较强群势 (4~ 5脾 ) ,成为生产群 ,另 1群作繁殖群 ,或保留现状 (双群同箱饲养 ) ;如果 2群蜂群势都较强 (4脾以上…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油菜、紫云英南北花期连续2个月之久,定地饲养的蜂群,必须加强早春管理,才能在流蜜期到来之前,养成强群,取得丰收。早春的蜂群管理,除了调整群势,防病治螨,紧脾保温,补充饲料以外,因时,因蜂制宜,调整和扩大蜂巢是加速蜂群繁殖的  相似文献   

19.
宁化县中蜂饲养均为家庭副业,实行定地饲养,规模较小,加强春季饲养管理是蜂群恢复和壮大的关键,本人认为中蜂的春季管理要以繁殖为中心,适当采蜜。管理要点是:检查调整蜂群、加强群内保温、奖励饲喂、壮大蜂群、适当控制分蜂。现分述如下:1 检查调整蜂群 在1月下旬选择晴暖无风的中午(气温在10℃以上)对越冬蜂群作1次全面检查,查明群势强弱、蜂王产卵、巢内贮蜜等情况,结合检查(并打扫)箱内卫生。根据检查情况及时调整好蜂群:发现群内无王蜂,应及时合并;群势弱,要就近组织双王群同箱饲养;空脾多,要抽掉老脾,做到蜂多于脾;巢内缺蜜,要补给…  相似文献   

20.
“一年之计在于春”,早春更是四季蜂群管理的开始。从冬末排泄到外界出现对蜂群繁殖有影响的第一个辅助蜜源(如北方的柳树等)为早春阶段,整个早春阶段蜂群都处于恢复期,是一年当中群势最弱的阶段,电是蜂群开始繁殖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