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花叶病引起的大豆顶端坏死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林  刘玉芝 《作物学报》1995,21(6):707-710
2个抗病亲本和2个感病亲本配制4个杂交组合和4个回交组合。调查其F1、F2和BCF1群体接种东北大豆花叶病毒二号株系后,顶端坏死株的形成和分离比例。F1表现两种类型:无症株和坏死株,F2表现三种类型:无症株、有症株(花叶、皱缩等)和坏死株。其分离比例或为3抗:1感,或为7抗;9感,χ^2测验符合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或者两对隐性互补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苗期对黑斑病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4×4完全双列杂交对大白菜苗期黑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抗病亲本和两个感病亲本抗性差异显著;两个抗病亲本杂交的F1仍表现抗病,两个感病亲本的F1仍表现感病,一个抗病亲本和一个感病亲本杂交的F1表现中间偏抗类型,F1的抗性和中亲值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为部分显性,正反交差异不显著呈现核遗传,细胞质作用不显著。一般配合力的F值极显著,而特殊配合力F值不显著,大白菜苗期对黑斑病的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广义遗传力为64.45%,狭义遗传力为61.95%。  相似文献   

3.
显性无腺体与隐性无腺体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二代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4个隐性低酚棉品系为母本,5个显性无腺体品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20个组合,利用亲本、F1和F2材料采用ADAA模型研究表明,衣分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余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以显性遗传效应为主。子棉产量和铃重有较低的上位遗传效应。纤维品质性状中,绒长与整齐度以显性遗传效应为主,绒长还存在少量上位效应;比强度与伸长率仅存在显著的加性遗传效应,麦克隆值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F1皮棉产量、第一次收花率、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的群体超亲优势平均值分别为:27.9%、18.7%、16.2%、9.7%和1%,F2分别为:10.8%、5.1%、4.5%、4.6%和-1.2%。F1绒长的群体平均优势为2.5%,比强度和伸长率为-1.8和0.8%,麦克隆值和整齐度分别为-0.2%和-2.7%。F2绒长略呈下降趋势,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F2与F1相近,整齐度F2略优于F1。表明了显性无腺体基因的杂种优势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9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章琦  施爱农 《作物学报》1994,20(1):84-92
研究了8个灿稻抗病品种4号、川植5号、三黄占2号、二九丰、扬稻1号、75-34、83007、NT02和1个粳稻抗病品种湘虎25对水稻白叶枯菌系P1、HB84-17或T1的抗性遗传。这些抗病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或金刚30杂交,所得的F1、F2和B1F1群体的抗性反应,表明8个灿稻品种对P1和HB84-17的全生育期抗性均由一对不完全显性的基因控制,该抗性基因与Xa-4是等位的;粳稻品种湘虎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亲本和柱头外露系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NCⅡ交配设计,选用5个陆地棉亲本和3个柱头外露种质系组配15个F1,分析了14个性状的竞争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F1代竞争优势明显,产量性状中,皮棉总产的竞争优势最大,其余依次为衣分、衣指、单株铃数等;品质柱状中,麦克隆值的竞争优势最大,其余依次为伸长率和2.5%跨长等。通径分析表明,铃重对霜前子棉的效应最大,单株铃致对子棉总产的效应最大。配合力上,陆地棉亲本以802756和0305的GCA较好,柱头外露种质系以93-163和-3-142台GCA较好,SCA效应显著的7个性状中,没有出现效应值均为正的组合,霜前皮棉、子棉总产和比强效应值均为正的组合有2个。文中讨论了柱头外露种质的利用价值和用配合力预测F1表型值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12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世代均值分析方法对4组陆地棉的P1、P2、F1、F2、B1和B26个家系的12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单株铃数、衣分、纤维长度的遗传较复杂,大多数组合除有加性和显性效应外,尚有不可忽视的上位性效应;9个有关早熟和产量性状的遗传较简单,主要是加性遗传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一些组合里也有出现。  相似文献   

7.
温热玉米杂交种基本营养生长期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2个温热杂交组合的P1,P2、F1,F2,BC1,BC26个世代材料,对玉米抽雄、散粉、叶丝期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热杂交组合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遗传特点不同。由对光周期反应较迟钝的亚热带自交系CML322所配成的温热杂交组合,其基本营养生长期较之亲本有明显提早的趋势,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式;温带冒充地亚热带晚呈显性或部分显性;对光周期反应敏感的亚热带自交系CML312表现异常,基本营养生长期指标在自交系内及其F1内变异较大;对含有杂合基因型分离世代F1,F2,BC1,BC2的比较可见,明显表现杂合基因型倾早的遗传特点,温带遗传成分在杂种后代中所占的比重,对基本营养生长期的提早和光周期钝感表现出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发病严重而均匀的田间病圃中,对4个抗病品种和4个感病品种的8个亲本及其28个F1(无反交)进行抗枯萎病性鉴定。发现亲本的抗性水平与其配合力效应、显性作用大小是基本一致的,以苏棉3号、中棉所12和鄂62—1抗性最高,配合力最好,显性作用最大,是较好的抗病亲本。Hayman—Jinks法分析表明,抗病性为部分显性,以加性效应占优势,显性效应较小,无上位性。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很高,分别为O.91和0.83,至少有一组显性抗病基因控制棉花枯萎病抗性的遗传。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384A、217A两个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恢复系、杂种F1、F2及aBC1(不育系×杂种F1)、bBC1(杂种F1×保持系)等群体中植株的育性观察和分析,初步查明384A、217A均属孢子体不育。雄性不育性是由细胞质中的不育基因和细胞核中的隐性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384A具有一对隐性不育核基因,217A具有两对隐性不育核基因,且384A的一对隐性核不育基因与217A的任何一对隐性不育核基因不存在等位关系。384A的基因型为S(r1r1),217A的基因型为S(r2r2r3r3)。  相似文献   

10.
以4个优质陆地棉PD种质系和一个丰产的推广品种为母本与4个无蜜腺品系为父本,配制20个F1,分析了24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及其与F1的表型相关。结果表明,全部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都显著,表明这些性状受加性基因控制。另外第一果枝处茎粗、总果枝数、每铃种子数、每铃不孕子数、子害率等7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也显著,表明这些性状除受加性基因控制外.还有不可忽视的非加性基因的作用。PD3249和光无BR一S一10为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鄂荆1号、斯字棉825为产量配合力高的亲本。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之和与F1的表型相关均极显著,特殊配合力效应与F1的相关则只有部分性状显著。本文讨论了由一般配合力效应评价组合优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3个粳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章琦  杨文才 《作物学报》1998,24(6):799-804
自1989-1996年,选用分别个有抗水稻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2,Xa7和Xa14的3个品种为供体亲本,以一个不携有抗病基因的改良型粳稻品种沈农1033为轮回亲本,通过6次回交,自交直至BC6F4代,经各世代抗性和农艺性状筛选,转育成3个粳型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命名为CBB2,CBB7和CBB14。这些NIL除所带不同的抗病基因外,其生育期,株高,分蘖力,穗型大小等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2.
发病时间和发病速度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21个陆地棉品种(系)分析了黄萎病对皮棉产量的影响和影响病情指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病情指数越高,产量损失越;病情指数的大小取决于发病时间和发病速度这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在不同年份表现相对稳定;品种间这两个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受发病时间和发病速度的影响,不同生长阶段品种间感病程度的发展相应变化,在抗病育时间晚和发病速度慢的品种(系)是较为理想的抗病亲本。  相似文献   

13.
陆地棉种子性状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吴吉祥  王国建 《作物学报》1995,21(6):659-664
采用二倍体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分析了陆地棉5个品种及其配制的F1、F2和正反回交一代(BC1、BC2、RBC1和RBC2)世代籽指、种仁率、容重和油分4个种子性状的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4个棉子性状的遗传均以母体效应为主,种子直接遗传效应作用较小。各性状的直接效应与母体效应的协方差不显著。通过母体植株的遗传表现对这些性状选择更为有效。可以根据籽指小和容量大等性状母体植  相似文献   

14.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5份标记型柱头外露种质系和3份陆地棉亲本交配后,杂种F1的11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产量性状霜前皮棉产量,超高优势的幅度为-28.88%~13.17%,平均为-3.06%,6个组合具正向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的幅度为18.14%~80.12%,平均为53.08%,15个组合均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竞争优势的幅度为-15.32%~46.43%,平均为11.27%,10个组合具有正向的竞争优势。其它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纤维品质性状,2.5%跨长和比强度的优势明显,麦克隆值的负向优势明显。高亲值、中亲值和低亲值与F1平均值的相关关系表明,多数产量性状F1代平均值与高亲值相关性密切,因此在组合筛选时应注意对常规亲本的选择。配合力上,GCA效应显著的性状,中棉所19和石321分别在产量、品质性状方面表现较优,96-1、96-67、96-33等3份标记型柱头外露种质系表现较优;SCA效应显著的8个性状中,A1B28个性状的SCA效应值均为正,A2B2和A4B1均有7个性状的SCA效应为正。文中对标记型柱头外露种质及亲本选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小麦K型胞质杂种F2的育性及性状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K型杂种F2中不育株出现的几率极低,其平均恢复度稍高于其F1的恢复度,高恢复力的杂种F2不会因为育性而影响其结实性,所研究的两个杂种F2与相应的F1在产量性状上差异不大,如果组合选配恰当,K型杂种F2仍具有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s)进行分子作图的主要难度是:(1)建立一个从农艺性状上可接受的作图群体,通过这个群体来测定不含非正常分离的微小连锁效应。(2)建立有效的分子标记系,用以测定众多的多态标记基因。本研究的目标是利用基因重组近交系(RI)有效地创建连锁图:(1)创建具有多种农艺性状和纤维性状的陆地棉RI系作图群体;(2)使有效的分子标记系最优化,从而可以快速记录大数量的多态标记基因;(3)在两个RI系的亲本中区分大量的多态标记基因,最终创建分子标记基因和 QTLs的连锁图。试验从F。的9…  相似文献   

17.
玉米抗丝黑穗病的基因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个抗玉米丝黑穗病自交系(齐319和Mo17)与2个感病系(E28和黄早四),组配4个抗感杂交组合。2004年,对4个组合的亲本、F1、F2、BCR(F1与抗病亲本回交1代)和BCS(F1与感病亲本回交1代)6个世代群体分别在北京和黑龙江进行丝黑穗病的人工接种鉴定,采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玉米抗丝黑穗病的遗传特点。研究表明,各杂交组合的抗病性均含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其中3个组合有显著的显性效应。不同杂交组合的抗病遗传模式表现不同,用感病亲本E28组配的2个组合(齐319×E28)和(Mo17×E28)的抗病性基本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而用另一个感病亲本黄早四组配的组合(齐319×黄早四)和(Mo17×黄早四)的抗病性存在明显的上位性效应。这说明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呈现较复杂的遗传模式。因此,在抗玉米丝黑穗病育种中既要重视对自交系抗病水平的鉴定,也要加强杂种F1的合理组配及抗病性评估。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十年研究,由上万份不同类型小麦亲本,后代中,鉴定,筛选,培育出五种类型具有小麦无融合生殖特性的基因型材料。1.多苗材料;从不同类型材料中进行冬小麦多胚苗筛选,筛选双苗180份,双苗产生的频率为0.032%,双苗继代筛选双苗率为0.225%,双苗中有一个胚芽鞘和两个胚芽鞘两种类型。2.表面兼性无融合生殖特点的材料:用双苗,F2代不分离材料做为桥梁亲本,父母本显隐性杂交,F1代出现一定比例的隐性株  相似文献   

19.
李逸平  李万几 《作物学报》1994,20(5):528-535,T003
采用幼胚培养技术,获得了栽培大麦与纤毛鹅观草之间的属间杂种。研究了杂种F1,F2和BC1的形态和细胞学特点。结果表明:杂种形态介于双亲之间,不同生育阶段其主要特征分别倾向双亲这定。在结实率和主要经济性状上F2和BC1较F1有相当大的提高,但生育期进不大。根尖染色体计数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构型分析表明:F1,F2和BC1均为混倍全。F1平均染色体数为22.14条,其中以28条染色体的细胞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0.
K型杂交小麦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149A,保持系149(B)和3个恢复材料L783、太106和PH85-4(R)及其杂交后代群体F1(A/R),F2,B2(A/F),B2′(A∥BR)作为试验材料,对育性指标进行了比较,以恢复性遗传研究的最佳指标-套代自交结实率为育性指标,对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的遗传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是配子体不系,三个恢复材料的育性恢复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