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和兴起极大的丰富了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现有研究文献显示,人力资本可通过要素效应、溢出效应和吸纳效应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国内学者普遍借鉴Lucas的人力资本外溢模型和Mincer的人力资本收益模型对此问题进行实证,多数实证分析结果均表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关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度量方法、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以及促进二者正向发展的政策设计上须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费是受教育者对自身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既有生产性的一面,同时又具有消费性的一面。高等教育学费形成的经济学动因和规律,决定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高等教育学费的非正常变化不仅影响高等教育需求、居民消费,而且影响地区发展速度,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李朝  韩瑞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4):748-755
[目的]研究农业人力资本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明确农业人力资本知识、健康和技能水平在影响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阈值,从农业人力资本水平视阈下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构建以人力资本知识水平、健康水平和技能水平为门槛变量,以农业GDP、人力资本存量、物质资本存量、耕地面积和机械总动力为影响因素的门槛回归模型,并利用我国30个省(区、市)2003~2014年的数据对上述3个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业人力资本知识水平存在双门槛效应,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46~8.36时,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影响最大;健康水平存在单门槛效应,当家庭健康支出占农村家庭支出大于5.64%时,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科技水平存在双门槛效应,当从事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比例为0.027~0.045时,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建议]各地区应通过合理渠道优化本地区农业人力资本的知识、健康和技能水平,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水平是有影响的。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河北省人力资本各项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迁移投资促进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健康投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教育投资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5.
加强河北省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河北省人力资本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河北省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即要稳定低生育率水平,利用市场机制,优先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与配置,加大教育投资,重视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人力资本就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缓慢的最大障碍来自于人力资本存量明显不足。鉴于此,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运用到经济实践中,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实行完善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配政策、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说,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人口基数大,但是并不是一个人力资本强国,尤其在农村地区。本文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出发,分析其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徐丽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915-149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投资密切相关。采用时间序列数据,以河南省为例,运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了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教育投资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据此。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理论派别,其理论和观点极具价值,并为现代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是其理论以服务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带有西方社会的特征,具有明显阶级性和局限性。所以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深化对人力资本观的认识。以更好地运用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对早期人力资本思想及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评析的基础上,结合卢卡斯和罗默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新拓展,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及其新拓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3点启示,即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指导和调整我国的资源战略政策、人口和教育政策以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对早期人力资本思想及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评析的基础上,结合卢卡斯和罗默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新拓展,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及其新拓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3 点启示,即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指导和调整我国的资源战略政策、人口和教育政策以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达地区经验已证实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贡献,同时人力资本投资也是推动经济长期发展的保障。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量的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的角度通过对新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的分析,找出新疆农村人力资本不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包括17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综合评价156个县域2000、2004、2008和2012年经济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县域经济差异总体稳定,少数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县域经济波动较大;经济类型转变发生不显著,相对发达地区对周围地区具有的虹吸效应;县域经济差异先扩大后减小;县域经济类型结构由橄榄型逐步转变为金字塔型,后又变为橄榄型。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的格局且空间集聚显著,高值集聚县域数量与分布较为稳定;除成都、德阳和绵阳市辖区发展较快外,少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灾后重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均衡发展,但成都"一核独大"的状况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谭秋  李娅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3):159-162
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县域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测算2003—2018年山西省107个县域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在此基础上识别制约县域耦合协调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2003—2018年山西省107个县域基础设施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均呈上升态势;(2)在空间上,山西省107个县域基础设施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呈现"北低南高"的特征;(3)劳动力数量、城镇化率、政府规模对山西省县域基础设施与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发展具有显著正效应,一产占比对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显著负效应,三产占比对耦合协调水平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是各国各地区面临的重要的问题。云南省是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省份之一,如何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任务尤其艰巨。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应用协整方法分析了教育对云南省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从数量上比较了教育投资与资本投资的相对重要性,评价了云南省各层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结论是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资本投资大得多;在云南经济发展现阶段,加强中等及其以上层次教育以适应经济结构升级已经成为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与区域内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少及增长速度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重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情况对发展重庆农村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重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然后剖析重庆农村人力资本外溢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能源经济学是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在我国,能源经济学的兴起主要是在世纪之交,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能源资源对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制约效果逐渐显现。持续、稳定、健康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快速发展的直观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因而追求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纷繁复杂,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影响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谈高校经济投入渠道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的规模及办学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及科技发展水平的象征,是促进国家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对教育的投入又是影响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用多种渠道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农民择业创收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践中,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劳动力转移模式的选择,而劳动力转移模式的选择与变化,又会对地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制约或推动作用。受本地经济欠发达特别是农村二、三产、比发展滞后的制约和影响,临夏州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一开始农民自发转移到目前政府有组织输转,一直以异地转移模式为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劳务输出为主。历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中,转向本地区以外的人员一直高达70%以上,并且还在逐年增加。其中,转向本省外的人员也在40%之多。  相似文献   

20.
张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69-13171
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函数增长模型,对1995~2009年皖江城市带地区农业经济总产值与政府在教育方面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对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因为教育投入资金相比发达省份不足,而物质投入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较少,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较慢等。政府应该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加大本地区的教育投资,建立各种配套措施,积极推动皖江城市带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