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菊花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韩洁  胡楠  李玉阁  尚富德 《园艺学报》2007,34(4):1041-1046
以AFLP—银染分子标记技术, 对45个菊花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选用10个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E + 3 /M + 3引物组合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共获得486条清晰可辨的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451条, 平均每个引物组合可检测出4511个多态性位点, 多态性位点百分率高达92.80% , 这表明供试品种资源在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广泛的变异。应用DPS软件计算供试品种遗传距离界于0.36000~0.86237之间, 平均为0.611185; UPGMA分析将45份资源分成6个类群,从相异性系数分析了各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ISSR标记和RAPD标记技术研究了15个君子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55条寡聚核苷酸引物中筛选出10条简单重复序列引物,共扩增出65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6.5条带,其中5.4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81.95%;从55条寡聚核苷酸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47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27条带,其中32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67.88%。POPGEN软件计算出君子兰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1123~0.6330,平均值为0.3263。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明显聚为二组,国兰系列品种为一组,日本兰系列品种组成另一组。  相似文献   

3.
大花蕙兰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来源于日本、韩国和美国的42个大花蕙兰品种和两个国产兰属原生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9对多态性引物在50~500 bp内共扩增出1 597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1 565条, 多态性比率9810%。单引物对扩增的带数156~193条,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带数177条。42个品种具特征带或缺失带。大花蕙兰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 品种间的相似系数0.3399 ~0.8223, 平均相似系数0.5783。UPGMA聚类结果将供试品种分为4大类, 与根据花枝类型或花径大小、花色等形态指标分类的结果相吻合, 同一产地来源甚至同一育种公司选育出的品种能基本上聚类在一起, 反映出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三倍体无子西瓜品种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扩增特点及其在三倍体西瓜杂种纯度鉴定中的适应性,利用SRAP引物组合对当前生产上推广的9个三倍体无子西瓜品种进行了指纹分析和杂种纯度鉴定研究。结果表明,1)3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组合24对,共产生109条多态性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多态性带4.5条,单个组合的多态性比率在12.5%~80%。2)结合多对SRAP引物组合,可以鉴别不同品种。3)在黑蜜5号及其父母本的指纹分析中,发现有1对引物组合(ME4/EM3)在黑蜜5号杂交种上扩增出了特异的条带,可以区分母本和杂交种,试验证明该引物组合能够用于黑蜜5号的杂种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板栗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利用筛选出的9对EcoRⅠ/MseⅠ引物对90份中国板栗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及遗传关系分析。90份种质共产生806条带,69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比率86.23%;基于种质间遗传相似性系数的UPGMA聚类图将90份种质聚为两大类14个小组;9对引物在90个板栗种质中检测到数量不等的品种特异带型,各引物对对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鉴别效率,最高93%,最低80%。引物对两两组合可完全区分所有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6.
应用AFLP进行香牙蕉品种(系)的鉴别与分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AFLP技术,对35个香牙蕉品种(系)进行了鉴别与分类。从AFLP试剂盒所提供的64对引物组合中选取两对引物组合EcoR I ACC+Msc I CAT和EcoR IACC+Msc I CAG对35份香牙蕉材料进行了AFLP分析,共得到扩增位点107个,其中多态性位点84个,多态性位点比例达到78.5%,对35个品种的区分率达到100%。各品种(系)多态性带数存在差别,多态性带数最多为海南红蕉(56条),多态性比例最高为0.666 7,可见其杂合程度较高;多态性带最少的为大丰1-1号(33条),其多态性比例为0.392 9。各品种(系)相互之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71~1.00,表明香牙蕉品种(系)之间遗传关系相对较近。依相似系数0.88的水平,可以将供试的35个香牙蕉品种(单株)分为6个品种群。鉴别了3个引自不同国家的品种,几内亚、苹果以及阳江矮实际上为同一个香牙蕉品种。该研究结果基于AFLP分子标记,能从分子水平上反映香牙蕉地方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可以作为香牙蕉品种(系)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RAPD标记鉴定和区分梅花42个宫粉型品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RAPD标记,对形态特征相似的42个宫粉型梅花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随机引物PCR扩增。从120个引物中筛选出21个引物,共扩增出9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68条,占扩增谱带数的70.8% ,品种问相似系数范围为0.737~0.961。在21个引物中,7个引物扩增的谱带可区分27个品种,7个引物相互组合可区分其余的l5个品种。梅花品种RAPD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以为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美人蕉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技术对美人蕉属4个种和52个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 从12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7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 扩增出223条DNA带, 其中140条为多态带, 占62.78% ,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8.26条。3个种和7个品种具有特异的位点, 可作为种质鉴定的依据。根据RAPD扩增结果建立美人蕉UPGMA聚类图, 在0.11处将56份种质划分为4类。分子聚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4个种分属4个类群, 52个品种分为大花美人蕉和兰花美人蕉。对美人蕉品种分类和品种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果树学报》2011,(4):568-574
为揭示梨果皮色泽变异品种(系)与原始品种的遗传差异,利用AFLP和SRAP标记对3组果皮色泽的变异品种(系)进行了鉴别。54对AFLP引物共检测1 08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688,多态性比率为63.2%;20对SRAP引物可检测21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条带为76条,多态性比率为36.2%。分析结果表明,7对AF...  相似文献   

10.
利用筛选出的多态性高、谱带清晰的8条ISSR引物和18对SRAP引物分别对海南省保存的69份红毛丹种质资源进行PCR扩增,8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425条多态性条带,其中品种(系)特异条带47个,平均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928,可鉴别的种质资源数25~67份;18对SRAP引物共检测到894条多态性条带,其中品种(系)特异条带69个,平均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936,可区分的种质资源数为17~63份。综合各项指标,利用ISSR16和ISSR5引物21个条带用于构建红毛丹种质DNA指纹图谱,该图谱可有效区分69份红毛丹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The high degree of polymorphism of AFLPs provides an efficient system for identification and genome analysis of sweet cherry (Prunus avium) cultivars and selections. The cultivars of sweet cherry have usually been characterized by assessment of phenotypic and pomological traits. AFLP markers were employed to identify 38 sweet cherry accessions and estim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his material. Ten of 18 tested primer combinations were informative with up to 80 bands per primer combination. Seven to 33% of the amplfied bands were polymorphic depending upon primer combination. Allcultivars and selections tested could be clearly identifi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demonstrate the usefulness of molecular markers in reveal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different sweet cherry genotypes.  相似文献   

12.
云南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荧光标记引物的AFLP分子标记技术, 用筛选出的“3 + 2”引物组合, 对48份云南芋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3对引物共扩增出184个DNA位点, 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出56.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高达91.8% , 云南芋种质资源在DNA分子水平上表现出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 野生种质和栽培种质的亲缘关系较远, 栽培种质基于AFLP标记的分类结果与形态性状基本一致, 少数材料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梨新品种及其亲本的AFL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荧光AFLP技术, 对20个梨新品种及其23个亲本(共43个品种) 进行研究。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7对用于扩增, 共获得784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699条, 多态性为89.2%。扩增结果显示, 7对引物组合在29个品种中扩增出特征带, 每对引物组合均能将所有品种鉴别开, 表明荧光AFLP技术用于梨品种鉴定的效率很高。通过聚类, 从分子水平对梨新品种及其亲本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 并对20个梨新品种进行分类, 为梨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部分桂花栽培品种的AFLP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22对AFLP引物中筛选出6对用来检测22个桂花品种和木犀属3个种的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4个,占60.8%。利用DPSv 3.11软件计算25个样品之间的Nei遗传距离,并按照非加权算术平均数聚类方法(UPGMA),构建树状分支图。AFLP分析结果表明:桂花花色较深的品种之间和花色较浅的品种之间分别存在着较近的亲缘关系,而花色深浅不同的两类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远。从聚类图上看,22个桂花品种中最后聚在一起的分别是3个银桂品种(遗传距离0.19处)和3个四季桂品种(遗传距离0.21处),说明四季桂类和银桂类中的部分品种与金桂品种群和丹桂品种群有较远的亲缘关系。从分类上看,AFLP分析结果与传统的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分类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利用AFLP - 银染分子标记技术, 对40个茶树品种(系) 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选用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引物组合E-ACG/M-AAC、E-AGG/M-AAG与E-AGG/M-AGT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共获得226条清晰可辨的带, 其中多态性带207条, 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1.59% ,这表明供试品种资源在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广泛的变异。40份资源所检出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基因多样度、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 分别为1.59 ±0.09、0.35 ±0.04、0.53 ±0.05。应用SPSS软件计算遗传距离介于0.13~0148之间, 平均为0.32; UPGMA法将40份资源分成4个类群, 从相似性系数分析了各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萱草部分野生种和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黎海利  董丽 《园艺学报》2009,36(8):1203-1208
 借助AFLP标记对35份萱草野生种和栽培品种进行亲缘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7对引物组合对萱草共扩增出条带380条, 其中多态性条带357条, 平均多态性达到93.39% , 单对引物扩增条带19~85条, 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多态性条带51条。7对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均超过90.0%。种质资源相似系数为0.3822~0.9656, 平均相似系数为0.7039。UPGMA聚类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 即早花、中花和晚花类, 同一产地的品种基本能聚在一起。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萱草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珙桐遗传多样性的AFLP 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7对AFLP引物对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的6个天然居群和2个人工居群的229份材料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00 ~ 500 bp的位点50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488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96.44%;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2.77% ~ 79.25%,平均为67.00%。在物种水平上,珙桐的Nei’s基因多样性Hs = 0.3429,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 = 0.5107。而居群水平上,各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介于0.2229 ~ 0.3389,各居群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s = 0.2748,各居群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介于0.3219 ~ 0.4877,平均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 = 0.3995。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21.60%,基因流Nm为1.8。说明珙桐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这8个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动,但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在珙桐与其变种光叶珙桐之间未找到差异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