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灵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菌球直径为指标,探讨了白灵菇液体菌种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蔗糖2.0%,玉米粉3.0%,蛋白胨0.2% ,麸皮4.0%,磷酸二氢钾0.3 %,硫酸镁0.1%,硫酸钙 0.1%;摇瓶装液量100ml/250ml,接种量10%,起始 pH 为6.5,摇瓶转速160r/min,培养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2.
白灵菇液体培养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用摇瓶发酵研究了白灵菇液体培养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葡萄糖浓度和C/N分别为4.0%、20:1。最适培养条件是接种量10%,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mL,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3.
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白灵菇液体菌种的活力,通过采用单因子和正交发酵试验方法,以白灵菇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及萌发活力指数为检测指标,研究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黄豆粉和蛋白胨,最佳培养基碳氮配方为玉米粉3%,葡萄糖1.5%,蛋白胨0.6%,黄豆粉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地区新引进玉米杂交种“中单八号”密度、施肥量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形成高产群体的最佳密度和最适施肥量范围、为本地区推广该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播差期、行比、施肥量对贵农玉889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差期、行比、施肥量的增加,制种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的抛物线趋势.其单因素的影响是行比>播差期>施肥量;交互作用的影响是播差期、行比的边际效应变化幅度大于施氮量边际效应的变化.从玉米生长发育的角度出发,应将播差期为首要因素考虑.当播差期、行比、施肥量分别为2、1∶5、300时,制种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牡单13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探索其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旨在挖掘牡单13的高产潜力。结果表明:在密度为67500株/hm2、肥力水平为400kg/hm2时,A2B3小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山药栽培数学模型及优化农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药综合栽培措施进行了二次旋转回归正交试验,建立了优化产量模型,根据数学中函数极大值的概念和农业经济学边际效应理论,分析了5个试验因素的关系,筛选了优化产量数学模型的山药农艺措施,并分别求出五因素中4个因素处于平均水平时,山药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优质产品最高)的山药种块重量、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用量。为总结山药高产、优质配套栽培、优化农艺措施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辽宁省玉米生产中发生较为严重的玉米茎腐病问题,利用当地36个品种,通过设置5个播期、4个施肥量、4~6个种植密度,研究播期、种植密度、施肥量时茎腐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越早茎腐病发病越重,不同品种对播期的反应程度不同;增施肥料、增加密度对茎腐病发病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赵玉花 《种子科技》2017,(4):119-12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非常广。玉米的产量会受到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以山东德州地区为例,通过试验的形式,分析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可发现两者对夏玉米的产量和效益影响都十分显著,并确定出在玉米种植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氮肥的施加量以及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对香豆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不同收获期的研究,结果表明,香豆完全适合大庆地区种植,亩产可达200公斤左右,亩经济效益500元以上。播期以4月30日左右为宜,播种密度以每亩2-3万株最佳,亩施尿素15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最为经济合理。最适收获期为。香豆下部英75%成熟变黄进。  相似文献   

11.
以高筋小麦粉和白灵菇粉为主要原料,开发研制富含功能性成分的营养面包.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功能性白灵菇营养面包的配方.结果表明,功能性白灵菇营养面包的最佳配方为:以高筋小麦粉量(100%)为基准,白灵菇粉添加量5%,酵母添加量2.5%,冰糖粉添加量16%,黄油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能得到的功能性白灵菇营养面包白灵菇风味尚佳,面包形状完整,有弹性,口感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白灵菇对铜胁迫的耐受和应答,为进一步研究铜对白灵菇的毒害机理及避免白灵菇铜污染提供参考。通过综合PDA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Cu2+,0、50、100、200、300μmol/L)对白灵菇菌丝可溶性糖(蒽酮比色法)、脯氨酸(比色法)含量变化和过氧化物酶(愈创木酚法)、过氧化氢酶(紫外分光光度法)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Cu2+浓度增加,菌丝体内的可溶性总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当Cu2+浓度达到300μmol/L时,其含量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20.94%和35.53%;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是呈升高趋势,后呈降低趋势,活性最大时的铜离子浓度分别是200和100μmol/L。白灵菇菌丝在铜胁迫下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没有像高等植物那样随铜浓度升高而先增加后下降的现象;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植物相同,但活性最高的铜浓度比植物偏低,二者说明白灵菇对铜胁迫敏感。在栽培时应注意环境及基质的铜污染程度不能高于100μmol/L。  相似文献   

13.
白阿魏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是一种特有的食药两用珍稀真菌,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以白阿魏侧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通气条件对其菌丝生长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2℃~30℃,最适温度是25℃;适宜生长pH值为5.0~8.0,最适pH值是7.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4.
摘要:对2个白灵侧耳和2个阿魏侧耳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菌丝体生长观察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侧耳的菌丝形态、子实体形态和对温度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白灵侧耳的一级种、二级种均比阿魏侧耳菌株提前3-5天长满,栽培菌袋也是如此。拮抗试验两者间产生不生长区带。两种菌丝在低温下(15-20℃)试管内都易分化原基。阿魏侧耳由于播种期不同菇体的颜色和出菇所需的时间变化很大。白灵侧耳随着秋季播种期推后出菇时间延迟,菇形无变化,两者每袋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白灵菇新型栽培基质配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栽培白灵菇,以棉柴、花生壳、栗木屑为新型栽培基质,设计13组配方全部或部分替代常规栽培主料棉籽壳进行栽培试验,对不同基质配方栽培白灵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周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花生壳、棉柴、栗木屑均可作为栽培基质主料,可部分替代棉籽壳;产量最优配方是以40%花生壳替代棉籽壳的配方A4,但该配方生产周期较长。综合考察,最佳新型栽培基质配方为C1(棉籽壳40%、生棉柴40%、麸皮15%、玉米粉2%、石灰2%、石膏1%),其平均单位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栽培周期分别为188.38 g、53.81%、150.7天。  相似文献   

16.
回归模型优化白灵菇深层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量为筛选目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方法对白灵菇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中的玉米淀粉、黄豆粉、MgSO4·7H2O和麸皮4因素的最优化组合及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白灵菇深层发酵工艺模型,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发酵工艺条件的最优组合及各单因子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到最佳培养基:玉米淀粉1.50%、黄豆粉1.50%、MgSO4·7H2O 0.16%、麸皮3.50%、KH2PO42%、VB110 m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培养周期8天,培养基装料量100mL/500mL(三角瓶)、起始pH值6、接种量15%、发酵温度25℃、摇床转数160r/min.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利用内循环式真空热泵干燥设备和应用变温压差干燥技术对白灵菇切片进行干制的生产工艺及适宜干燥的工艺条件,为白灵菇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提醇沉、DEAE-纤维素-52和Sepharose 2B柱层析等方法提取、纯化白灵菇根部抗癌活性多糖,得到抗癌活性组分PN75-2;采用MTT法研究PN75-2多糖组分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G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以及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对多糖组分PN75-2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PN75-2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290 kDa,其单糖组成主要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并含有微量木糖及痕量鼠李糖和阿拉伯糖;PN75-2对HepG-2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200μg/mL时,抑制率为38.3%。研究结果可为白灵菇根部多糖在功能性食品或药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