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实验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首次对云南半细毛羊耳缘组织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冷冻保存建立了云南半细毛羊耳缘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其细胞形态、生长动力学、染色体核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7、12、17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6、42和47 h。细胞生长曲线均为"S"型。云南半细毛羊染色体中正常二倍体染色体(2n=54)所占比例分别为93%、86%和81%,其中,常染色体中有3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23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最大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总相对长度197.86,平均相对长度3.66。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云南半细毛羊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为下一步的诱导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云南半细毛羊HFSCs。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培养结果:HFSCs为贴壁生长细胞,体积小,核质比高,呈典型的铺路石状,在显微镜下折光性强、胞体透亮。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细胞表达K14、不表达CD271。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HFSCs。结论:试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初步建立了云南半细毛羊无血清培养HFSCs,这对于探讨云南半细毛羊毛囊生长发育调控机制以及成体干细胞增殖分化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2种不同方法检测云南半细毛羊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SCs)凋亡情况,为后续的诱导分化研究奠定基础。利用凯基TUNEL-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和Annexin V-EGFP/PI标记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HFSCs凋亡。结果:凯基TUNEL-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检测表明,第2代细胞凋亡率6.0%,第6代细胞凋亡率6.5%;Annexin V-EGFP/PI标记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第2代细胞凋亡率0.24%,第6代细胞凋亡率0.80%。说明云南半细毛羊HFSCs细胞生长状态很好。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4.
为检测云南半细毛羊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SCs)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为后续的诱导分化等研究奠定基础.用培养法检测细菌、真菌污染;利用荧光染色剂Hoechst33342检测支原体污染.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和阴性对照中均没有发现细菌污染,实验组中有25%的细胞受到霉菌污染;实验组细胞经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后,仅细胞核显色,细胞表面及细胞周围干净、清晰,无荧光小点.说明云南半细毛羊HFSCs没有细菌、支原体污染,仅有25%细胞受到霉菌污染.霉菌孢子对环境的耐受力很强,普通的消毒液很难清除,所以对操作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龙陵黄山羊耳缘组织块贴壁培养法首次对龙陵黄山羊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冷冻保存建立了龙陵黄山羊耳缘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其细胞形态、细胞活率、细胞核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倍增时间48 h,生长曲线为"S"型;染色体中正常二倍体染色体2n=60所占比例为91.68%。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首次对云岭黑山羊耳缘组织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冷冻保存建立了云岭黑山羊耳缘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其细胞形态、生长动力学、染色体核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4、8、12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6 h、34 h和46 h,细胞生长曲线均为"S"型。云岭黑山羊染色体中正常二倍体染色体(2n=60)所占比例分别为97%、95%和90%,其中,29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最大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中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总相对长度为197.87,平均相对长度为3.30。细菌、真菌、病毒和支原体等微生物检查显示为阴性。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撒坝猪耳缘组织块贴壁培养法首次对撒坝猪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冷冻保存建立了撒坝猪耳缘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其细胞形态、细胞活率、细胞核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还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耳缘组织细胞。结果表明:细胞倍增时间为48 h,生长曲线为"S"型;染色体中正常二倍体染色体(2n=38)所占比例为92.56%;细菌、真菌、病毒和支原体等微生物污染检测均显示为阴性。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成纤维细胞呈长梭型。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建立广灵驴成纤维细胞库,以期在细胞水平上对广灵驴进行保护。本研究以1月龄广灵驴耳缘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建立了广灵驴耳缘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其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试验所建立的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大多数细胞呈长梭形,部分细胞呈三角状或星型。在培养过程中,广灵驴原代成纤维细胞在贴壁4 d时开始有细胞从组织边缘游离出来,贴壁14 d后,细胞汇合率达到80%,可以进行第一次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态势良好,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曲线;细胞冻存复苏后活率有所下降,但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数2n=62,说明成功建立了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通过本方法建立的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为后续广灵驴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建立广灵驴成纤维细胞库,以期在细胞水平上对广灵驴进行保护。本研究以1月龄广灵驴耳缘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建立了广灵驴耳缘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其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试验所建立的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大多数细胞呈长梭形,部分细胞呈三角状或星型。在培养过程中,广灵驴原代成纤维细胞在贴壁4d时开始有细胞从组织边缘游离出来,贴壁14d后,细胞汇合率达到80%,可以进行第一次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态势良好,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曲线;细胞冻存复苏后活率有所下降,但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数2n=62,说明成功建立了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通过本方法建立的广灵驴成纤维细胞系为后续广灵驴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马身猪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试验以3日龄马身猪耳缘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建立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并对体外获得的细胞系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符合成纤维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贴壁生长,呈典型的梭形、星形和多边形,细胞汇合成单层的时间为10~13 d,生长曲线呈S型,中期染色体二倍体(2n=38)占主体,约占细胞总数的84%,符合细胞建系的要求;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的转染效率为25%。马身猪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成功建立为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开辟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促生长激素分泌素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基因多态性,为贵州半细毛羊选种选育提供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依据。试验选取36只贵州半细毛羊构建DNA池,设计1对引物扩增其GHSR基因第2外显子及第1、2内含子部分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对SNPs位点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估算,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NPs位点对GHSR基因RNA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贵州半细毛羊GHSR基因中筛选到2个SNPs:T70G和G229A,均为同义突变,SNPs位点导致GHSR基因mRNA二级结构发生变化。GHSR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贵州半细毛羊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云南半细毛羊精子冷冻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精子冷冻损伤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电刺激法采集3只云南半细毛羊精液,各分成2份,一份直接用于提取精子RNA,另一份经过冷冻保存7 d后再进行精子RNA提取。利用获得的精子RNA,采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检测新鲜精子和冻融精子的mRNA转录组,构建mRNA转录组文库,用Hiseq2500测序仪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做进一步过滤处理,然后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6份精液样本共产生623 399 754条原始测序序列,过滤处理后得到514 313 802条(82.50%)高质量的Clean reads。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冷冻前后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共1 213个。其中,解冻后表达量下调的有1 208个,上调的有5个。通过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归类于56个GO分类,参与40个信号通路。其中与精子功能密切相关的主要包括精子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应激反应、生殖、质膜和氧化还原反应;精子冷冻前后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主要有炎症、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细胞凋亡等通路。【结论】 云南半细毛羊精子的冷冻损伤可能与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有关。此外,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也可作为分子标记物应用于绵羊冻精品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加什科羊是在高寒、干旱、半荒漠生态条件下杂交育成的新品种群。1990—1991年对加什科羊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测定结果:平均初生重3.42kg,5月龄断奶重28.45kg。成年体重36.86kg,与相同生态环境下的青海半细毛羊同期断奶重比较,提高近6.0kg。这体现出加什科羊具有早期生长发育较快的特点,为今后加什科羊的选育提高和改善饲养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猪轮状病毒(PoRV)在MARC-145细胞系上的培养特性及增殖规律,本试验利用MARC-145细胞,从四川仔猪腹泻样品中分离到1株PoRV,并通过PCR检测、病毒理化实验与微量中和实验证实,命名为SC-R株。用含不同浓度胰酶营养液培养SC-R株48h后,分别收集病毒液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以SC-R分离株感染MARC-145细胞,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分别收集感染病毒液,利用PoRV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对不同样品中病毒RNA进行定量分析,绘制PoRV生长曲线。结果表明,用含3%胰酶营养液培养的细胞液中PoRV的R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步生长曲线显示细胞外病毒RNA含量呈“s型”曲线增长,感染后0~8h为潜伏期,病毒RN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8~36h为突破期,病毒RNA含量呈对数增长;感染48h增长速度减缓,维持在较高水平,逐步进入稳定期。胰酶可增加PoRV对细胞的感染性,3%是本试验最为适用的胰酶浓度;PoRV感染MARC-145后在细胞内增殖并逐步释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完善的金州黑色标准水貂交配体系,选择性成熟的雌性和雄性金州黑色标准水貂,采用同一雄性的2次交配("1+1"、"1+7"或"1+8")、同一雄性3次交配("1+7+1'或"1+8+1")、不同雄性2次交配("A1+B7"或"A1+B8")和不同雄性3次交配("A1+A7+B1'、"A1+B7+B1"或"A1+B7+...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建立转双基因(pGH/IGF-Ⅰ)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系,保存转双基因猪的成纤维细胞以便于后续细胞水平研究。试验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对猪胎儿躯干组织进行原代培养,通过原代培养、细胞传代、冷冻保存等成功分离出转双基因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并对细胞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冻存前和复苏后细胞活力检测、生长动力学分析、波形蛋白免疫组化及微生物污染检测等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原代细胞经过胰蛋白酶消化和差速离心分离培养出成纤维细胞,冻存前细胞活力为94.3%,冻存3个月后细胞复苏后活力为91.2%;细胞生长总趋势呈“S”型,经历了潜伏期、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3个阶段;细胞波形蛋白在成纤维细胞中呈阳性反应;细胞的细菌、真菌、病毒和支原体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转双基因猪成纤维细胞系。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stablish a fetal fibroblast cell line of double transgenic (pGH/IGF-Ⅰ) pigs,and reserve fibroblast cells of double transgenic pigs for the follow-up study.A method of trypsin digestion was adopted to isolate and culture body tissues from pregnant porcine,and porcine fetal fibroblasts were isolated successfully through primary culture,subculturing and cryopreservation.The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determination of viability before cryopreservation and after recovery,dynamic growth analysis,vimentin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detection were all done to study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ll lin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broblasts were cultured and isolated successfully by trypsin digestion and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The cell viability before cryopreservation and after recovery were 94.3% and 91.2%,respectively.The growth curve was sigmoidal,and experienced the incubation period,exponential growth period and platform three stages.The vimentin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positive,th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detection were all negativ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fibroblast cell line of double transgenic porcine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8.
采用0.2%中性蛋白酶Ⅱ和0.25%胰酶:0.02%EDTA(1:1)“两步酶”消化法从羊驼背部皮肤分离得到羊驼毛囊干细胞。用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基(K-SFM)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曲线表明,不同代次毛囊干细胞接种前3d生长缓慢,4~6d进入倍增期,有无限增殖的趋势,所分离的羊驼毛囊干细胞具备毛囊干细胞特征(体积小、立体感强),呈现未分化特征;CK19、CK15、81-integrin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第3、5、7、9代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2.7±2.27)%、(47.0±3.46)%、(46.3±3.18)%和(43.3±3.76)%。结果表明,用“两步酶”消化法成功分离获得羊驼毛囊干细胞,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基(K—SFM)可使羊驼毛囊干细胞体外维持未分化状态并传代至12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